然后苏萌亲自来到这里,将探测器带了回去。
先是把收集到的伽马射线发射管放进实验区域,然后苏萌亲自离开飞船,前往之前标注的地点,将超计算机取走。
十几天的研究之后,苏萌发现获取的伽马射线发射管,其内部有着难以想象的复杂结构。而这个文明的计算机技术也要超出地球科技很多,他们制造的超计算机体积小,运算速度却不慢,苏萌再一次肯定了自已对于这片废墟属于e级文明的判断。
苏萌将那台超计算机修复后存放在实验区域,准备等空闲下来,按照这台超计算机的构建方式,重新设计一台飞船的主计算机。
苏萌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便重新开始了对废墟的探测。
很快时间就过去了半年,期间苏萌数次亲自前往废墟取走某样重要的东西,一种种从废墟之中挖掘出来的奇迹,让得苏萌这里,越来越来越不舍得离开了。
苏萌不断的获取着这里的科技,而苏甜则带着空间球被她安置在了身体空间深处,在那里苏甜即便呆上几万年,她的真实时间,也只会过去不到一个小时。
获取科技的过程,无疑是令苏萌兴奋和激动的。
转眼间,她在这废墟,已经度过了十年。
八年前机械蜘蛛终于挖到了地热设备那里,地热设备早就损坏了,不过机械蜘蛛还是收集到了一些数据。
比如损坏的设备的基本外型,那里的元素分布,以及一些地热能量变化引起的地层变化在岩层里面留存的痕迹。
通过这些数据,苏萌这几年的分析,也渐渐有了成果。
更重要的是七年前,苏萌便完全吃透了螺旋塔的秘密,仅仅通过分析残破的主体设备,苏萌便重新构建出了完整的伽马射线发射塔的所有细节。
而如今,正有越来越多深埋在废墟之中的科技,被苏萌一点点的发掘出来。
天空之中,数以千计的机械探测器,正在不断的穿梭于七大废墟之间。
地面之上,无数自动机械蜘蛛,以及一些外型古怪的挖掘设备,则是在夜以继日的工作着。
而苏萌此刻,则正在太空之中,飞船的实验区里面,忙碌的做着推测和实验。
第四十章 大发现()
转眼,又是十年过去,苏萌对于这个e及文明废墟的消化,已经基本上到了尽头。
这个e级文明大部分科技都损毁在时间长河之中,真正留存下来的,并不多。
苏萌已经有了离开这里的念头,等最后一片废墟全部搜索完的时候,便会离开这里。
这天苏萌正在查看诸多探测器发回的数据,其中的一张照片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里是一个残破的深层建筑,那片建筑已经腐蚀殆尽,地面上的凹坑证明着它曾经的存在。
在那凹坑之中,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反光物品,它反射着一点紫色的光芒,但却被阳光遮盖,如果不是苏萌的灵觉很是灵敏,也无法注意到它的不同。
这张照片是一张高分辨率照片,苏萌把一颗卫星的广角镜头对准这里,但是什么都看不到,毕竟卫星的即时图像分辨率还是有点低,而那个反光物品,则是极小。
苏萌便操控一台附近的探测机械蜘蛛,向着这里走了过来。
机械蜘蛛进入这片废墟,花费了三十分钟时间,才找到了那个反光物品。
当机械蜘蛛把这枚反光物品捡起来的时候,苏萌心跳不由加速起来。
大发现,真正的大发现!
那是一枚大约指甲盖大小,透着神奇紫光的未知结晶制作的东西,这东西的表面,印着两个字符。
二十年的分析,使得苏萌几乎是瞬间便理解了这两个字符的含义,翻译成地球语言,便是量子储存芯片的意思。
苏萌不知道这枚芯片是怎么保存下来的,但她却知道这枚芯片意味着什么。
这枚芯片的价值,比苏萌这二十年的收获,还要重要的多。
甚至说句不夸张的话,这枚芯片内的东西,价值已经超过了一个恒星系。
苏萌命令周围的数百台探测设备和机械蜘蛛来到这枚芯片周围保护它,然后她亲自从飞船之中走出,身体化成一道光,来到了这里。
苏萌悬浮在废墟之上,操控着那台机械蜘蛛,将芯片举起。
然后苏萌轻轻的一挥手,一个空间球便形成了,那枚芯片,则是消失不见,被苏萌纳入了空间球之中。
然后苏萌身体重新化作一道光,离开了这里。
回到飞船上之后,苏萌便进入实验区,准备对这枚芯片进行解读。
由于没有现成的读取设备,所以苏萌便开始设计一款能够读取量子芯片内信息的读取设备,好在这二十年不断的在这个文明废墟之中探索,对于这个文明的量子计算机设备,也有了一些了解。
这个文明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存在的时间是一千万年,制成后,一千万年以内,不会受损,可惜的是这个文明灭绝了三亿年,所有的量子计算机,全都自动崩解了。
苏萌之前得到的那一台,是这个文明的某一个研究室制造的新型计算设备,计算力虽然一般,但是采用了新材料和工艺,竟然使得这台设备,巧合的保存了下来。
苏萌也是对那台超计算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此刻苏萌才有底气,设计一款能够读取量子芯片内信息的新型计算机。
在脑海中不断的推演和分析,经过大约三个小时的推演,一款能够读取量子芯片内信息的设备,被苏萌设计出来。
苏萌随手一挥,这件设备便被制造出来,悬浮在苏萌面前。
苏萌的飞船停在星球同步轨道之上,飞船之上,现在并没有重力存在,所以苏萌制造出来的设备,便是直接悬浮。
这台设备的外型和地球时代的笔记本电脑有五分相似,同样由键盘和屏幕组成,并且可以开合。
不同的是它内部的结构,它的键盘也并非实体键盘,而是场键盘。
这种场键盘苏萌自己使用起来方便无比,无需手动操作,意念一动,便能随意输入。
而且这种场键盘也可以模拟普通键盘,灵敏度则是等同光速,但经过系统限制,可以模拟地球时代无冲键盘的输入速度。
之所以加入模拟功能,则是考虑到妹妹以后可能要使用电脑,她没有办法如苏萌这般直接意念输入。
意念,物质规则之力,场键盘,这三者便是一个完美的接口。
这台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面的地方,有一个光滑的圆形平台。苏萌将那枚紫色的量子储存芯片取出,然后放在了圆形平台之上。
那圆形平台则是使得这枚芯片悬浮在上面,然后一道激光从平台中央射出,进入了量子芯片内部。
这时笔记本的屏幕上,则是显示出正在读取芯片的进度条。
进度条下面,是预估的读取时间,苏萌看了下,需要三天时间,才可以把芯片完全读取出来。
这台笔记电脑和飞船的主电脑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读取出的数据则是被直接上传到主电脑之中,笔记本电脑的储存能力,是没有办法装下这一枚量子芯片之中的数据的。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苏萌感觉这三天就好像三个月一样漫长,还好终于是过去了。
苏萌抱着笔记本电脑,看着进度条走完最后一点,显示读取结束。
苏萌把量子储存芯片拿起来,重新放回了身体空间之中。
对于原始数据,苏萌必须要好好的保存起来。
然后苏萌直接用笔记本电脑打开了那些数据的目录,查看了起来。
这些数据和资料,都是用这个文明的语言记录的,苏萌之前已经编写了一个自动翻译软件,此刻这些数据,被自动翻译之后,呈现在苏萌的面前。
“大宇研究所八级研究”
这是苏萌看到的总目录,这枚芯片,应该是属于那个叫做大宇研究所的。
下面则是二十三种科技的详细记录。
“无限822型量子计算机”
“新材料原子压缩铝”
“十万千米级超精确量子纠缠通讯中转设备”
“大宇六级地面核动力战斗机甲”
……
看着这一种种全新的科技,苏萌眼中,变得晶莹起来。
心中,更是喜不自禁。
泪水挂在眼角,几欲流下。
辛辛苦苦二十年,如今,终于是有了收获。
苏萌又接着在这里忙碌了一年多时间,然后便准备离开了。
出于对这个文明感激的心态,苏萌仅仅是派遣探测器侦查了这个星系的另外两个气态行星,测绘了星球数据模型,却没有想要将这两个气态行星打包带走。
毕竟她是受了人家的遗泽,却怎么好意思在这里大肆掠夺。
“再见,星云文明。”苏萌最后站在大屏幕前,默默想到,然后手指按下虚拟的启动引擎的按键,飞船的尾部,喷出数百道带电离子,苏萌的飞船,开始按照计算之中的轨道,进行加速。
先在这个行星的轨道上运行三分之二,然后以切线飞出恒星引力区。
在恒星系内加速,没有办法全功率开动,毕竟引力的问题,十分严重,所以此刻离开这恒星系,大约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
这个文明的名字,苏萌不知道,但是苏萌知道这个文明的符号,那个符号代表着星空的世界,苏萌给这个文明取名为:星云文明,e级。
第四十一章 苏萌的新飞船()
很快,两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
苏萌这两个月在全力分析从量子储存芯片中复制的二十三项科技。
两个月里面,苏萌休息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分析这些科技。
这些科技并非是完善的设计步骤,而是一种原理性质和论文性质的科技原理,掌握了这些原理级别的科技,则可以做到创新和拓展,而不是一张设计图纸那般,只能机械的制造出一样的东西。
两个月,以苏萌的分析能力,很容易就将这二十三项科技理解通透,她准备等离开这里一光年之后,就开始制造新的飞船。
苏萌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不过用更先进的科技制造自己的飞船,总不会错。
一晃之间,六年时间过去。
一光年之外的那颗恒星,此刻已经缩小成一个光点,看不出具体的形状了。
苏萌的飞船,则是刚刚减速到了零,停在了这一片虚空之中。
几天后,苏萌开始建造新的飞船。
这一次制造的新飞船,苏萌将飞船的直径定为六千六百米,基本外形,则是设计成球型。因为这种巨型的飞船,想要保持引力平衡,就必须要设计成中心对称体。
而宇宙中唯一的中心对称体,就是球型。
这一次苏萌要采取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最开始设计中心部分的时候,苏萌深入思考之后,决定将飞船的中心,设计为一座巨型核裂变反应堆。
这座巨型核裂变反应堆,将会作为这艘飞船的主能源。
这座核裂变反应堆的设计,苏萌进行了数百次的模拟,才最终确定方案。
它的最终外型,是一个直径一百余米的巨大球体,内部则是模拟不可控核裂变的方式。
不再如地球那般,必须要控制核裂变的反应速度到一个极低的程度,这球体内部的核裂变强度,已经达到了核弹级别。
但是因为有着原子压缩铝内壳的约束,使得这些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被约束在核心之核里面。【 】
在核心核的外面,则是热能转化为电能的第二层内壳。
这一层内壳,使用的是星云文明的热电转化科技,转化效率极高,只要热能充足,便能提供极大的电流和电压。
在这层内壳之外,则是一层完全透明的材料。
也即隔绝层。
隔绝层也是使用星云文明的科技,百万年内,拥有绝对坚固的特性,隔绝能量溢出并反弹回去,它的强度,是金刚石的十倍。
内核的原子压缩铝的熔点是3亿度,硬度是金刚石的三十倍。
中间层熔点则是1亿度。
外壳则是根本不会融化。要分解需要用其它手段,仅仅升高温度,无法使其融化。
至于输入核燃料和输入核废料,则是在内壳上面安装了隔离舱。
隔离舱有七道门,把内核和外面分割开来,可以做到基本上万无一失。
至于启动这个巨型裂变反应堆,也很简单,只需要送入核燃料就可以了。
而控制这个巨型核反应堆的,则是一个巨大的球型舱,将整个巨型核反应堆使用强磁场悬浮在中间。
最终的这个球型舱,直径达到了三百米。也是整个飞船的中心。
苏萌开始制造设计好的核心部分,花费了大约七天时间,将球型舱全部建好。
然后苏萌进行了一次点火实验,将十吨钚239放在了球型舱的燃料输送室,然后被输入了核心之中。
在强磁场的作用下,球型舱的燃料室将十吨钚239安全的送入了核心之中。
这些钚239都是表面覆盖着一层铅的小型球体,是为了确保不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意外发生核爆。
很快,第一次点火开始了。
随着苏萌按下控制器上面的点火按钮,在核心之中的独立磁场控制器,改变了自身磁场,将磁场内平均悬浮的十吨钚239向着中心压缩。
铅保护层很容易就碎裂了,几秒之内,和裂变开始不受控制的发生。
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整个核心壳的温度,在几秒之内,上升到了一亿度。
核心壳内的物质,被赋予了极高的能量,这些能量无处宣泄,使得核心壳的温度,保持不变,就好像水沸腾一般,温度不变,依然拥有能量。
第二层汲取装置,开始运转,黄金制成的导线,将电能输送出来。
检测装置上面,则是计算出电压和电流强度。
苏萌在控制器上,看着这一过程,数据出现以后,苏萌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成功了。
巨型核裂变反应核心,完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