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真亦假。无论如何,真实总会体现着一种高贵。这份高贵与操守属于文化,这份坚守实在难得,属于维系人类文明的重要品质,属于维护文明的重要力量。
文化的魅力,在于亲民。如果精英与民众之间的有着明显的界线,划分得很清楚,也有伪精英的嫌疑。同在一片蓝天下,把自己打扮得不近人间烟火,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与民众沟通的责任。如果相邻的两座城市之间,互相缺少交流,不清楚城墙内的人们在想些什么,长久以往,那会令人感到害怕的。这里就出现了文化人的责任。文化的责任,总会体现为沟通。市民与市民之间的互相交流,把握着一个时期的文化走向,两座城市之间,也就达到精神上的融合了。精英与市民之间也如此,互相不知道对方近来在思考些什么,面临着什么困惑与难题,这就出现了一种界线,真正的精英,就是勇敢地抹去界线,努力达到引领与融合的目的。这才是真实的文化行为。因为文化行为的有效性,最终还是得到市民的认可。亲民并不成为一种文化手段,反而是文化目的。什么时候,文化的行为让民众之间感到亲切、感到可爱、让人们互相之间表达出一种重逢般的喜悦,体验到生活中真实的幸福和惊人的美好,文化亲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文化的魅力在于责任、在于传播、在于品格、在于高贵,最后落实到亲民上面。必须承认,所有一切的文化行为,都离不开民众的接受,并保持文化的高贵魅力。
70 集体无意识()
对于婴儿而言,由于他刚出生,什么都不懂,需要大人的好好呵护,吃饭、睡觉、洗澡、穿衣服,都需要大人的照顾,除此之外,大人还需要教婴儿慢慢接触大自然与社会,很多知识的掌握,都需要大人的启蒙。面对着这么幼小的婴儿,大人会非常怜惜着他,保护着他,这是因为,几斤重的小孩,实在太脆弱。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几乎所有的大人,面对着脆弱的宝贝儿子,都懂得加倍关爱。随着日子的逐渐增加,婴儿的能力会慢慢增强,会认识不少事物了,也会讲一些断断续续的语言,因为语言的关系,思维开始得到锻炼。在童年间,学习与体会,是小孩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孩而言,懒洋洋的不对事物感到好奇与探索之心,总不会容易得到大人的喜欢。水灵灵的孩子,是多么的可爱,是一家子人的心肝宝贝。在这个阶段,孩子因为脆弱而享受着种种呵护,自我为中心的他,受到种种优待。他会度过一段非常幸福的日子。只是这些日子的幸福之感,也许要很多年之后,孩子才能感受得到。到了那时候,他会渐渐减少自我为中心,体会到他人的存在,体会到别人也需要帮助与呵护,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就渐渐长大了、成熟了。成熟后的孩子,需要懂得承担责任。这也是周围的人对他的要求,他无可逃脱,这是他的一种义务,也是他的重要任务。每个时期的人们心目中的想法,都会有所不同。充分感受并理解到此时此刻的集体心理,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功课。
终于到了成年阶段,成熟后的人,对世界的把握能力得到增加,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也更有信心解决。这个时候的人生阶段,不可随意逃避问题,回归到懒惰状态。这样的人,如果存在着某些性格方面的缺陷,若是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容易影响到他的下一个人生阶段。在他组建新家庭的时期,他会遇到更多的难题。日子在不断地过着,在青年末期和中年的人生阶段,生命中收获着成熟与美好。这位成年人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对于未来的日子而言,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很多的难题,都要自己去努力,面对着设法去解决。在这个心理断奶的时刻,人突然会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终于熬过了青涩的少年和莽撞的青年时代。在这个中年时期,边上的人需要他照顾着,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成了一位不可或缺的一个点。因为这个点的存在,整个单位或者家庭也就得到一种安稳。他的魅力在于责任感,在于一种关爱、体贴与照顾。这是集体对中年人的一种要求,于是,中年的朋友,他无处可逃,直到把一个个关节点打通,把自己的人生重新整合,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个时期,中年人的时间总会很充实,没有时间去唉声叹气,也没时间去吟花弄月,也结束了向别人诉苦的阶段。生命的车轮子运转得如此美好,收获也会如此丰盛。
对于日常生活而言,谁都期盼日子过得安稳与平和,一家子人其乐融融,和谐相处。然而,自然界如此神秘,它的秘密永远等着科学家去研究和解决。如果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也只好大家一起去面对。对于自然灾害而言,也是如此面对。集体的心理习惯,有一些微妙。人们常常在别人受到自然灾害的时候,面对着受灾的群众,尽管与他们互不相识,依然会保持着一种关爱之心。在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刻,人们意识到,只有互帮互助才有机会生存下去。人们会给灾区的人民捐款,给灾民送衣服和食物,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帮助灾区的儿童做情绪疏导,在这个时刻,所有人都关心着,这一场灾难既然已经发生了,眼下的日子如何去度过。对于一个普通的村子里也一样,当一个小孩在外面摔伤了腿,边上的邻居与亲戚朋友会非常关心着这个孩子,期盼着他身体保持健康,而且不影响学习与生活,不影响未来的工作,不影响他未来与别人组建新家庭。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考虑过这些问题。这种集体心理状态,是千百年来人们一代一代沉淀下来的重要智慧,有了它,也就为这世界增添多一份美好,对未来的乐观也会增加多一分。人们的内心深处,总会存在着柔软的心灵部分,有了这一份美好的心灵,人性的荣光得到不断的凝炼,走向更美好的时代。
对于一个村落而言,总会存在着更好的发展机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别人交往生活资料,总会有着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村长的责任就是努力充分利用资源,开发着村子里的新资源,带领村民去创造美好生活。对于一个团体而言,也是一样,团体内的人,想着更好的发展,当成员通过种种努力,自己却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容易心灰意冷,心情不舒服的时候也会闹一些情绪。这对于团体领导者也会一样。他需要敏锐地觉察到新的发展机会,尽可以创造条件实现它,只有让团队成员存在着信心,看到对于未来的希望,才有机会让团队成员的工作更有信心与激情。
在当代,需要充分给每个成员发展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追求进步的盼望,有了机会,需要争取与努力才能够成功。但是,机会不可缺少。当代的世界,已经更追求平等的机会。虽然每个人的天赋与能力不同,却因为技术革命,让更多的人从事更灵活的职业和更多元的发展机会。只有充分尊重多元,才让人们看到更多的希望。对于生活中的失落感,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去减少。这就是平等机会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对生活方式的改革。这种生活方式,也会影响着人们的集体心理,对新产生的事物增添多一份宽容和信心。
71 尊重读者()
作者写的书籍,需要照顾读者的感受,贴着读者走,如果写出来的文章,读者阅读起来是不喜欢的,需要作者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无法想像,没有得到读者接受的文章,能起到什么效用。文以载道,也需要以合适的方式,让读者青睐,让读者读起来舒服。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诚心诚意,作者把心交给了读者,读者感动了,自然愿意接受你的文章,这个过程之中,容不得取巧,只有老老实实的把思考的结果,与读者一起去探讨,这样的话,会得出比较好的学识,也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体会读者的感受,读者自然也关注作者的感受,这个过程之中,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尊重读者就是尊重作者自己。把自己的衣服穿得端庄、整洁,也会得到客人的尊重。永远相信,边上的人要比你聪明。所谓旁观者清,如果通过掩饰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没有的长处,对方自然会发现,这样的结果,相信没有什么人会喜欢。大自然的平衡法则,就是如此。只有照顾到对方的利益,对方才会照顾到你的利益。只有先付出,才有收获。舍得舍得,先舍弃一些东西,才会得到自己要的东西。写作者永远需要把自己的作品,千方百计让读者接受,努力寻找读者感动与接受的表达方式。所花的工夫,最终有值回票价的机会。这世界永远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努力地创作,才是最重要的法则。
读者为你的书籍付出了金钱,让你得到物质利益,读者是你的衣食父母,只要有了读者的存在,作者就有着生存下去的可能。尊重读者的心声,听听读者的意见,对作者的创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有一批读者为你的创作做智力支持,你的作品也会得到更大的接受度和欢迎度。一般的读者,只有拿出真心实意,才给你的书籍提出宝贵意见。从这个意义而言,读者是你最好的朋友。得到读者的心,读者自然也会接受你的个人,更会喜欢上你的人格结构。作者写出的作品,体现着作者的人格。人格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必备素质。作者需要努力修炼自己的人格,努力为读者着想,与读者交心,以诚感人,把读者当作你的重要知己。永远相信,一个作者如果没有了读者,作者也就不成为作者。作者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把作品交给读者。读者与作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缺少了读者,作者的创作也就没有意义了。读者之所以喜欢你的作品,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作者的创作思路与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并愿意继续阅读下去,听听作者的心声,也给自己一些启发。因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时刻为着读者着想,让更多有价值的学问传播给读者,这也是为读者负责的表现。一部高水平的作品,必须要关注责任,反映社会的呼声,参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作者永远要相信,作者的作品受到欢迎,是自己脑力劳动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以摆着架子去教训人,不可以麻痹大意、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作品与读者签了约。读者的心灵清楚得很,作者创作的时候,有没有用心,有没有写出自己的水平,这一切,对方都能够感受得到。永远本着充分尊重对方的态度去思考与写作,这样才对得起读者的良苦用心。努力把自己最好的学问,呈现给自己的读者,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体会。把这些体会表达的时候,需要照顾对方的阅读心理,通过艺术手段,把作品尽可能写得精彩。努力地说真话,照顾到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爱好,把读者愿意接受的知识,呈现给对方。只有尽最大可能照顾到读者的利益,才是作者重要的创作原则。努力为读者提供精神生活中的帮助,是作者的使命。作者的天职,就是让读者的勇气、信心与毅力激活起来。只有用心去创作,通过对作者自己的品格冶炼并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读者充分感应,才是作者写作的重要动力。读者喜欢你的作品,是希望着以后有更好的作品呈现。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写出更高质量的作品,只有这样,读者才会跟着你一起探讨作品中呈现的课题。把自己最优秀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
要懂得尊敬自己的读者,永远要相信,读者与作者是平等交流的,读者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义务来听作者的说教。作者只有把心掏出来,交给读者,带领着读者一起前进。一位高水准的作者,并不接受读者就是上帝的说法。只相信读者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宝藏,作者的天职就是把这些宝藏挖掘出来,让它发光和发亮,使人类的精神不溃散。作者需要有着独特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珍宝、探索珍宝、开掘珍宝,把珍宝与读者共享。作者创作的时候要有胆识,颤抖的双手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还需要有见识,才可能避灾免祸。只有发挥自己的智慧与语言之美,才有可能让作品流传在世间。作者要相信,读者的心中有着愿意接受教育的天分,这是千万年来不可多得的高贵品质,作者只有安心创作、用心创作,才对得起喜欢自己的读者。不可以欲言又止、避重就轻,更不可以伪饰作态。把读者当作你的朋友,读者就是你的好朋友。相信读者,也就是相信自己。永远相信,任何人只要有机会,总会想方设法过上有品质的高尚生活。更不必说喜欢自己的读者朋友了。尊重你的读者,作者的人生道路,也会顺畅起来。一位作家,能够有一批读者支持着他,也就意味着他的人生体验也会厚实很多。
72 她的困惑()
她叫周冬。她是卢宏健的读者。她在江西。是一位在超市里做待者的女孩。她今年有了二十岁。她告诉卢宏健,今年夏天,她结婚了。她有一位非常爱她的男人。她男人在一家公司里任工程师。为了结婚,她和未婚夫请了半个月的假,回老家举行婚礼、办结婚证。这个年代,生孩子也需要向政府报备,这也要花时间去办理。她的身体有些弱,个子不高的她,斯斯文文的,脾气温和,是一位令人疼爱的女孩。在电子邮件中,她告诉作者卢宏健,她结婚后半年多了,还是没有怀孕。她说她自己不高兴。她的家人虽然嘴里不说,却也是有着一些不满意。她说她是一位特别会想的人,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人。她和这个年代的很多普通女孩一样,她的日常花费,保持着节约习惯。她说她工作的超市,曾经有一段时间,老板强行要求所有的店员要和顾客打招呼。总经理提醒他,超市有一个原则,是免打扰购物原则。老板不管这个,他要求只要顾客一来,必须要打招呼。直到有一次,一瓶沐浴露倒在地上,一位金色头发的外国妇女因此滑倒了,店员赶紧走过去扶她,谁知道这位妇女大叫:“这里滑,你们千万别过来!我滑倒就算了!”周围的店员听到这句话后惊呆了。至此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