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香无奈的看着弟弟,说道:“你说什么,姐也不懂,只要咱爸没事就好。”
林强生安慰着说道:“放心吧,姐。会没事的,倒是你想怎么样?是想办法回城,还是等两年?”
林强生记得前世的姐姐,在连着两次高考失利之后,最后选择了留在乡下。不知道这一世,她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决定。
林香坐在炕边上,想了想,慢慢的说道:“我也不知道啊!妈去市里的单位上班了,爸也算是个干部了,都挺好的。按理说我应该回来,可是”
林香心中不定的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脑子里全是临上火车之时,贺振国送她的身影和看着她的眼神。
对于回城,林香迟疑了。
第三十二章 新来的军代表()
近些天,厂子里新来个军代表,杨红建。据说是省里的大领导,亲自安排下来的。
杨红建人长得并不高大,中等身材,虽算不上英俊,但也有一种独特的军人气质。
林强生对杨红建观察了一阵子,突然觉得这人怎么这么像是后世的部队里,专门走政治路线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快速崛起派。
这种人,在部队里面,今天你见他是个营副,明天再见没准这人已经是团副了。
这样的人通常都是一个脚印一个坑,每个脚印都能往上走,每个脚印都走得分外有水平!
来了厂后,杨红建立刻要求工人们复岗。有的胆小的工人被他说动,于是就上岗了。
那些还想再看看的,杨红建也有招。
他亲自让林向荣陪着,拜访每一户工人的家属,亲自去工人家对他们的家属做工作。说动家属之后,再由家属帮衬着对工人本人做工作。
林强生在家门口,看着父亲垂头丧气的出去,还得装作十分开心高兴的样子,分外难受。
“嘿,这杨红建!居然懂得直接做家属的思想工作,然后再利用家属劝导工人!特么的,这小子这么超前,真是维稳的好苗子啊!”林强生站在门口嘀咕着。
林香向着弟弟问道:“强生,你说什么呢?过来添把火,我给你做鱼吃。”
“哎,来了!”林强生转头应了一声。心里暗自琢磨,再添一把火吧,不能让这杨红建在厂里站稳了脚跟,不管以后怎么样,反正现在他压着父亲一头,那可不行!
吃完了晚饭,林强生跑到陈家,见到了陈兵。
“陈兵哥,你去跟小伙伴们联络联络感情吧。”林强生笑着说道。
陈兵疑惑的问道:“这大晚上的,上谁家联络感情?”
林强生说道:“你去问问大家伙,他们的兄弟姐妹,想不想有个工作了?这事没完,不能让杨红建把事压下去了,如果事平了,他们的工作可没着落了!此时不哭不闹,更待何时?”
陈芳迷惑的看着林强生和陈兵叨咕。陈瑶则听得很认真,可是她的小脑瓜还没有搞明白林强生来找哥哥谈什么,就开始犯睏了,捂着小嘴打起哈切来。
陈家住的非常不宽绰,三人的父母和他们的爷爷奶奶,住在稍微大点的屋子,姐弟妹三人则在小屋里拉了个帘子。
“可是,大家伙不都被杨红建说动了吗?”陈兵继续问道。
林强生撇了撇嘴,说道:“说动什么?是说动把自己的岗位让给别人,还是什么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
陈兵脑子转了转,干干的张了张嘴,郁闷的说道:“可不就是这样的大义吗?”
林强生笑着说道:“你去跟大家伙说,工作的事,要相信杨红建同志,他会给解决的。大家可以去厂子里等信,反正大家又没事。”
陈兵点了点头,低着头出去了。
陈芳拉着林强生说道:“你不会害了我弟弟吧?”
林强生摇了摇说道:“陈姐,我这是帮着大家伙,咱们和咱们的厂可不能陷进淤泥里去!”
陈瑶坐在旁边,小声的问道:“什么淤泥,你说什么啊?”
林强生看了看睏得迷迷糊糊的陈瑶,轻轻的推了她一把,陈瑶顺势倒在了炕上。
林强生笑了笑,看着陈芳瞪着他,于是说道:“无论大领导和市里安排的人,都是泥潭。汽车厂是块香饽饽啊!想进来的都是铁打的关系户,到时候咱们能指挥的动谁?”
陈芳哦了一声,转而问道:“你不是上大学吗?怎么还想着厂里的事。你上了大学之后,厂里跟你有啥关系了?”
陈芳陈瑶、林强生三人考完后估了分。以他们的分数,上一个本科基本算是没问题了,所以陈芳有这个想法。
这年头上了大学,基本就算是国家干部了,毕业之后自然是由国家安排分配。
“呃,我上大学,不行勤工俭学啊!思想有多远,心就有多大!”林强生挠了挠脑袋说道。
陈芳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行了吧你,赶紧回去睡觉吧,你看把我妹妹睏的。”
林强生看着睡过去的陈瑶,笑了笑,又摇了摇头,暗道,小姑娘连情窦都没有,太单纯了。
林强生走出陈家的门后,洒脱的无声笑了笑,嘀咕道:“也是,陈瑶情窦开的晚好啊!像自己前世二婚时,她还如少女一般,呵呵”
第二天,一些工人家的孩子,开始在厂门前聚集。这回大爷大妈们不来了,小年轻们成了主力。
在厂内的工人们见着自己家孩子来了,纷纷都无心工作了,不是出来呵斥,就是摇头叹气!
杨红建看到这种情形,顿时转身回屋,怒摔了杯子。他人咬牙切齿的也不知道在屋里骂了什么,再出来时一脸的铁青。
“林向荣同志!厂门前聚集的二流子,都是什么人?你就不会出去管一管,这些无业青年在厂门前聚集像什么话?!厂里的保卫科呢?让他们出去撵人!”杨红建走到车间,大声的对着林向荣叫道。
“我”林向荣看着杨红建睁着眼说瞎话,而且当着工人的面,把话说的这么难听。
林向荣实在没有什么准备,不知怎么接杨红建的茬,甚至纳闷,“这话他怎么就能,这么直接的说出来呢?!”
一位距离两人跟前不远的师傅立刻不愿意了,当啷一声,把手里的工具往地上一摔,骂道:“特么的,那里有老子的儿子!什么无业青年?不是让你们这帮孙子把工作占了,我儿子能成待业青年吗?!没有你们这帮王八犊子,我儿子能待业?艹!”工人师傅大声的骂完,转身大步的走出了车间。
其他人互相看看,也都瞅着这杨红建来气,“你说这话,不是故意来找茬的吗?!哦,我们前脚听你劝,后脚你就把我们不当人看了?!”
“什么玩意!”有人带头,自然就有人看不过眼跟随。有的胆大的也跟着出了车间。
“你,你们!”杨红建被众人气得脸色越发的黑了起来。
一连着好些天,厂门口都有着一些青年,在附近聚集叫嚷,他们还时不时起哄的声声叫喊。
杨红建拿这帮人没什么办法,有他们在,极大的影响了工人们干活的积极性。这样他前期的努力,就差不多付之东流了。
林强生也悄悄的松了口气。
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大佬的好日子也快要到头了。什么军代表,到时候也就滚蛋了!
第三十三章 变化()
时间,很快进入了77年12月的末尾。
邓老在年内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终于重新返回了中央的领导层。
上面的事情很远,但是在省里的刘书记,走错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结果他被撤任省内一切职务,直接被调离了龙江,到别处养老去了。
这么突然的处理决定,谁都没有预料到。刘书记刚刚担任省内一把手不到一年,因为先头对待上面的态度不对。刘本人,就直接跟黑省人民古德白了。
汽车厂里的军代表杨红建顿时坐蜡,他的大靠山倒掉,杨红建立刻成了丧家之犬了。
像这样的小道消息传播的特别迅速,那边人一倒,整个省城的有关部门就都知道了。
消息自然传到了江岸汽车厂,上午八点多钟,本来厂门应该大开着,现在却是只开了个小门。
“杨红建来了!”有人躲在门内,在道上寻摸军代表的身影。
“砰”一声,连小门也关上了。
杨红建骑着自行车,打老远看见厂门都封上了,工人们冷漠的看着他。
他叹了口气,把自行车调了个头,向回慢慢走了。
林向荣站在人群后头,看见了杨红建落寞的身影,也叹了口气。他转身走回车间,对着林强生说道:“人走了。”
林强生依然在桌子上铺着图纸,画着什么。邹雪几人时不时的过来看一眼,围着林强生问东问西说上几句话。她们的表情特别开心,小师傅终于回来了。
林强生听到父亲的声音,回头说道:“走了就好。父亲,你该抓紧时间,督促工人们收收心了。再跟工人师傅们说一说他们儿女们的事,告诉他们,厂里会让职工子女入厂的。这样做比较好,既扫了晦气,又能提振士气!”
林向荣看着儿子,最后说道:“儿子,下次你再干什么事,千万跟爸说一声啊!”
林强生挠了挠头,笑着对父亲说道:“好的。”
林向荣走近桌子,看着儿子画的新的图纸,疑惑的问道:“你画的这是什么机器?”
林强生说道:“我打算画一套子午线轮胎的加工设备。咱们厂出产的轿车,现在用的都是斜交轮胎,不但使用寿命低,而且安全性不好。我想让咱们厂出产的轿车,都用上真正的轿车轮胎!”
林向荣感兴趣的问道:“这是子午线轮胎生产设备图?”他连忙翻了翻儿子画的图纸,一张张机械图,让林向荣看了好一会。
图纸上林强生都标了注释,生产子午线轮胎,首先应该先建立炼胶车间,里边有炭黑输送系统,小料称量系统,上辅机,密炼机,开炼机。
然后是部件车间,里边有胎面挤出系统,其他纯胶部件挤出系统,压延机,裁断机,钢丝圈缠绕机,钢丝圈成型机;还有成型车间:成型机硫化车间:硫化机。
很多设备,林强生只是画了个大概的草图,这些设备有的生产斜交轮胎的厂家就有,直接拿过来改一改就可以。这样整合下来,也给林强生节约了很多制图的时间。
国内的轮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据林强生所知,目前国内仅有一两家生产子午线轮胎,还算是研究性质的生产,根本没上规模,普通车辆也用不上,人家是军工单位。
“这些都是什么?”林向荣边看边向儿子问道。即使他是个老制图员,看到儿子画的图纸,有些图他也没看懂是什么设备。
林强生看了一眼,说道:“是成品均匀性试验机,动平衡试验机,x射线检验机。前两个是轿车轮胎厂必备的设备。后一个,想法从生产医疗设备的单位买一台改造一下就可以。”
林向荣点了点头,笑着问道:“强生,你怎么想到画这个?你在哪看过?”
林强生笑着说道:“我估计省里最后还是会向咱们厂安排人的,只是人数会少一些。这样到时候,有两家厂子,父亲你也更好调配一些,有个转圆的余地不是!”
林向荣笑着摸了摸林强生的头,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能这么想就好,以后少给爸惹麻烦就行了!”
林强生尴尬的笑了笑,避过父亲的眼神,拿起笔来继续作图。
省里果然还是打算向厂子里送人,郑永民和常远庭都被叫去工业局谈了话。两人答应回来安抚工人们的思想工作,为解决省里的困难做贡献。
秦祁东局长亲自跟他们谈话,苦口婆心的劝说一番,两人也不得不回来跟工人们说道说道。
77年末,省内的农业方面遇到了一场不小的打击。今年春夏之际,遇到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灾,给农业生产方面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省内粮食数量减产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知青在农村挨不住,纷纷要求回城。农民们也没有余粮啊!
知青们,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急眼了直接就跑回城来了。
省城内由于知青们大量的涌回,给家庭和社会两方面,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社会秩序上,开始有了不稳的苗头。
林强生暗自琢磨,难道今年全国这场突然来到的大旱灾,是拉开知青返城序幕的推手?!
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林强生考虑后,也不得不抓紧上马了!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厂的建立,无疑是被省里的领导们高度重视的。这样一家极其能够上规模的企业,很能解决不少问题!
前阵子由于某些人的把持,把这次招工变成了笼络人心的手段,现在是时候恢复正轨了。
市里正式放出了江岸汽车厂招工的消息,这则新闻上了省内各大报纸,顿时给回城的知青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省内的领导们听了郑常两人的汇报,还有专家学者们的建议。经过商量后,决定还是适当减少招工规模,先不要冒进,谨慎一些,不要给企业制造负担。
尤其决定先给汽车厂的原本职工家属们留出名额,这本来就是各大单位默认的福利。还要照顾到一些省内的关系户,这是躲不了的。这样在社会上招工500人,汽车厂总体人数规模上千人。
“秦局长,我们这次社会招工,打算采用择优录取的方式,有些不适合的人,我们是不要的,这方面请您还跟领导们沟通沟通!”常远庭对着秦祁东说道。
秦祁东坐在椅子上,想了想后点点头,说道:“这也是应该的,招的人难免良莠不齐,你们看不合适的,直接把个人关系打发回局里就行了。”
说完之后,他看着郑永民和常远庭两人,笑着说道:“老郑、老常,你们要好好干啊!把咱们省内唯一的一家汽车制造厂抓好,建设啊!咱们工业口的同志们去到省外开会,和外省的同志们说到咱们的汽车厂,可提气了!虽然咱们现在造的车不多,但咱们不用申请紧缺的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