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现在是卖方市场,社会还处于物资紧缺的阶段人民还需要凭票购买商品。等真正到了市场经济,那时候就是买方市场,产品不好销路就不好,会真的卖不出去的!”林强生想了想就明白了父亲的认识是怎么形成的,处在物资紧缺时代的人们很难想象出商品大潮来临的景况。再说现在的厂方也不愁销路,坐等在家里采购员都能把门槛踩烂。
林强生摇了摇头说道:“父亲,企业的生命在于良好的管理和产品的质量,我们不能等着顾客来买,做好产品才能赢得市场!”
“父亲你可以问问总公司的李刚厂长,问问他一汽的解放车卖得怎么样,不能适应社会的产品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林强生又向父亲说道。
“哦?大解放怎么了?”林向荣莫名其妙的问道。
如果林强生没记错的话,现在长。春市郊的荒地里,上万辆滞销的‘解放‘已经排成了长龙。老解放生产了24年,确实垂垂老矣,在东风重汽等后起之秀的挤压下逐渐失去了市场。(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九章 花火()
1980年2月5日,春节来临,今年的年三十晚上有些特别。(.in.)
现在,整个城市零星的响起几声鞭炮声,人们都以为今年春节就这样了,听几个响吃顿好的,这个年就算过去了。
“咚!”
将近夜晚9点钟,在全城渐渐安静下去的时候,城市的西北角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炮响,以炮响为号令城市的一角突然亮了起来。
“嘭嘭嘭”一连串放上天空的烟花骤然炸响,异彩顿时在天空中亮起整个城市好似都被惊动了起来。
林强生花了10万块钱从几家民间烟花作坊买了十卡车的鞭炮和烟花,这骤然在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就是摆在空旷地带由古明带队释放的。
鞭炮的响声把很多人都召唤到了室外,他们或站在房顶或爬在树上向城市的西北方望去,此时那边的天空上烟花不断闪耀,很多老百姓几乎是一辈子都没有看过这么热闹的景象,一些小孩雀跃得笑着跳着拍着手随着烟花的绽放而大叫。
此时不知道惊动了多少人,工业新区的值班民警都被巨大的响声惊动,他们跑到街道上向着放炮的地方奔来。他们不明白这是什么人物这么庆祝春节,总之得尽快阻止!
“哇,真漂亮啊!”陈瑶站在阳台上,她的身上穿了一件粉色丝滑长裙,真丝面料紧贴在她的身上,此起彼伏,此时的她正柔顺的靠在林强生怀里。
今天陈瑶和家人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林强生就把陈瑶接了出来,两人依偎在阳台上一起看林强生准备的节目。
“强生,放这么多烟花干什么啊?”陈瑶开心的转头看着林强生问道,额头在他的下巴上轻轻的蹭着。
林强生感觉有些痒又很舒服,他低头看着陈瑶笑着说道:“就是想让你开心!”
陈瑶幸福的看着林强生眼神都要融化了,看了许久之后,她羞涩的低下了头。
林强生又把陈瑶的下巴抬了起来。姑娘不依得晃了晃脑袋,林强生的嘴唇慢慢压迫下去,陈瑶轻笑了一下没有躲避而是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她的内心一片温馨。小脑瓜里有些想法却又好像没有想到什么。
两人的唇慢慢贴近,林强生缓缓的吻在陈瑶柔嫩的唇瓣上,慢慢的吻着而后环住了陈瑶的腰身,两人紧紧的贴着仿佛要融为一体。
“强生!”陈瑶躺在床上迷醉的叫道。
“嗯?”两人厮磨了一会,林强生刚要扶枪。今天晚上的一切就是为了这美丽的一刻。上一辈子总觉得太匆忙,这辈子他要好好的过!
外面的烟花还没有停,闪耀的花火,偶尔照亮宽阔的卧室。
“我就要变成你的女人了吗?”陈瑶慢慢睁开了眼睛,向着心爱的人望去,眼睫毛一眨不眨的,她的眼神虽然迷离但是语气却无比的认真。
“嗯!你本来就是,我的陈瑶,一直都是!”林强生重新靠了过来,彼此近得能触碰到对方的呼吸。
“嗯。我是你的陈瑶,我交给你了哦!”陈瑶双眼看着林强生缓缓的道,她的双臂牢牢的抱住了心爱的人。
“就这样贴着别离开我,这样我们就能心贴心了!”陈瑶闭上了眼睛,轻轻的道。
刚刚过去的一月发生了几样惊动全国的大事,1月1日,《学位条例》和《新婚姻法》公布实施。恢复高考的第一批毕业生回学校登记,就可以领到本科学历了。1月7日,中国民航首航美国纽约成功。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航线全程为1.58万公里,从此以后出国人员不必经过香港转机了。1月。《读者》杂志创刊,创刊时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钱,这本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就达到16万。
2月8日没等人们从春节中回过味来,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三位六十多岁的专家就到了滨城。从京城坐火车赶来需要2天半的时间,可以想到这三位老专家刚刚度过春节就赶了过来。
“欢迎王所长,王副所长、林研究员!”林强生在张绶庆的介绍下同来到的三位专家握手。
这三人为首的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王守觉所长,其次是王守武副所长。还有林兰英研究员。
三人其实早就该到滨城了,接到消息得知滨城有两项生产单晶硅的关键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单晶硅生长良品率和解决石英坩埚软的问题,大大增加坩埚的寿命。王守觉立刻从一个项目上抽出身来,春节过后马上带着两人赶到了滨城。
林强生用奔驰和凯迪拉克载着三位科学家到了公司,这让王守觉、王守武和林兰英三人颇为惊讶,先前他们也没仔细打听这边是个什么的单位,结果到了之后才听张绶庆解释这是家外资公司。
“这位年轻人是华侨?”轿车直接开到了半导体实验楼前,林兰英得着机会向张绶庆问道。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林强生同志投资建设这么一家工厂,还有这一片都是他公司的实验楼,实验条件堪称豪华呀!林研究员你进去看看就知道了,你们还都姓林哩!”张绶庆说道。
他们一行人很快换上工作服,光这一身衣服就显出了这家公司的与众不同。工作服裁剪合理设计到位,没有一个纽扣,拉锁衣兜也是隐蔽设计不易被刮住。
“这就是保温盖?”林兰英进了单晶硅生产车间,稍稍惊讶于车间内干净的程度,她仔细观察了这种加了盖子的单晶炉说道:“这是封闭式硅单晶炉啊!这是国外的技术?”
王守觉对林兰英问道:“林研究员你是咱们国内开门式硅单晶炉的设计者,依你看这种封闭式的单晶炉怎么样?”
“咱们和国外脱节太久了,我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确定国外的水平!这还是我近年来第一次看到国外的硅单晶炉!”林兰英说道,接着她又指着研究人员围着的一台单晶炉问道:“那是在做什么?”她走到这台单晶炉的旁边看到计算机显示器上的界面问道:“这种单晶炉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研究人员让到了一边,三位科学家走到了近前。张绶庆向他们介绍道:“这是一台直拉型单晶生长设备,它能用于75mm(3英寸)硅单晶的生长。目前我们测试出这种单晶炉能很好的生长出3英寸五位错硅单晶。这台设备还加装了ccd扫描直径控制系统和完善的热管理系统,可实现硅单晶生长的全程自动化控制。它的自动化率高,各部件运转精度好,我们现在运用它生长硅单晶,随着操作人员的熟练良品率越来越高了。先前由于刚接触不熟悉,良品率很低,目前经过摸索,测试输入准确数据,现在硅单晶的良品率上升到了60%!”
“等等!你们的硅单晶运用了氩气生长方式?”林兰英疑惑的问道。
“是的,我们这种提拉式单晶炉用了进口的高纯氩气,而且还采用了高真空系统。这是自动化的硅单晶炉,如果采用了一整套的准确数据,生长良品率能提高到95%以上!”林强生走上前来对林兰英研究员说道。
这位专家62岁,有我国半导体材料之母的称号,林强生在她老人家面前也显得谨慎了许多。
“小伙子,你的这种单晶炉对我国的意义很大,请问这种单晶炉是在国外引进的吗?”林兰英向林强生问道。
林强生说道:“技术引进工作我也正在做,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国外公司卖给我相关技术!”
“小林同志,你看我们可不可以现场观察一次单晶硅的制备过程?”王守武向林强生问道。
林强生点点头向几位专家笑道:“当然了,求之不得!几位我这就送来一批材料,请你们稍等!”
看着林强生快步走出了车间,林兰英奇怪的向张绶庆问道:“一会就能开炉吗?”
“哈哈,当然了,小林同志这里的效率是很高的,我们稍等一会,一会材料过来就能开炉。林研究员,呆会我让您看一看这里的石英坩埚,您绝对会惊讶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芯片,龙之蛋!()
林强生很快让人运来了原料,需要两个人推动的巨大手推车上面一袋袋从国外进口的高纯多晶硅被搬下车,然后还有一车车进口的氩气。'+新^^+
由张绶庆师徒们操作,马上开始准备制备一炉单晶。林兰英忍不住的参与进来,她先是向张绶庆要过了实验资料,并很快报出了一条条科学数据,纠正了张绶庆师徒们关于硅单晶生长当中或错误或缺失的操作数据。
林兰英的记忆力惊人,而且她的记忆准确、持久,对数字有天然的敏感。她是负责研制成我国第一根硅单晶、第一根位硅单晶、第一台高压单晶炉
这位女先生是我国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在硅单晶制备等领域带领国内拼搏了二十多年的资深专家,再加上她令人惊奇的记忆力,几乎准确记住了所有的硅单晶制备的环节,她的到来对林强生的硅单晶生产制造简直如有神助一般!
“真好!”这台单晶炉按照准确的数据轻而易举的就能让晶体生长无需担心失败,林兰英透过小窗口看着单晶炉内部单晶硅不断生长不由得叹道。
原来开门式硅单晶炉生长长达180多个小时,晶体最初开始生长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如今这个加了盖子的单晶炉温度上升迅速而且稳定,单晶生长时间也快了很多。
“想不到时间提速了这么多,如果单晶棒生长时间少良品率又高,这种技术让我国掌握的话,国内的半导体事业就有望追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王守觉凑近了设备往里看了看,赞叹的说道。
“是啊,如果速度真的提高了很多,那我们很有必要普及这种技术啊!如果生长时间真的确定是三天左右,那就能使一台单晶炉节约70%的电力,这可以节约多少能源,这种技术我看有必要大规模推广!”王守武也肯定的说道。
两人不但是兄弟。而且都是国内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一位是国内半导体研究所的所长一位是副所长,他们两人决定的事几乎就算是定下来了。
有林兰英这位半导体材料专家的帮忙,硅单晶炉很快确定了制备参数。林强生让安永把数据输入到其他单晶炉的操作系统,并没有避讳张绶庆等人,甚至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操作控制系统。
正月初八王守觉王守武返回了京城,林兰英教授留了下来,很快一批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赶到了滨城。加入了林强生的单晶硅生产车间。
林兰英等人毕竟是专业的,半导体研究所的人员到位之后张绶庆的团队很快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这样除了少数已经会操作计算机的人员留下来帮忙之外,其他人则继续由张绶庆带领着对气相沉积技术以及人工钻石等项目进行研发。
他们在一台洗碗机大小的压力室里,使天然气和氮气加热后形成一种碳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不断沉积在压力室底部的碳底层上,并逐渐积聚和硬化,形成钻石薄片,进而切割成宝石形状。
这台压力室是林强生从国外进口的,我国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60年代初开始研究发展本来就有一些基础。这种技术能够运用到多个领域,陶瓷材料、多功能材料。晶体材料等,在很多个领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都有涉及。
林强生研究这种技术并非只为了生产钻石,他还给张绶庆制定了研究其他材料的任务,比如超细陶瓷材料,可以制造纳米级的抗高温抗磨损的陶瓷刹车片。
另外,他还会想办法在国外搞到高温高压的陶瓷炉,寻求用高温高压法制造出大直径人工钻石的可能,毕竟温度和压力仍是制造晶体的两项关键因素。
给经费给原料只要实验就行,张绶庆对这种工作当然求之不得,在林强生这里他得到了最大的自由。这种可以充分实验不管其他的工作环境是让科学家们异常舒适的!
张绶庆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正如林强生所说,钻石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尤其是工业级人造钻石更是各国的战略储备资源。对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然林强生肯投资资金让他搞研究,那他求之不得。正好张绶庆还有几项其他一些自己早就想做的实验可是苦于没有资金,和林强生的合作他的很多项研究就可以开展了。
“林教授,您看我的电学实验室怎么样?这样的环境能够制造出芯片吗?”林强生瞅准了个机会,把林兰英教授请到了半导体实验室。
实际上这个实验室和单晶硅生产车间都在同一栋楼里,林强生在五楼设立了一间无尘实验室。这里有着全套的芯片制造系统。清洗和腐蚀设备;光刻设备;封装设备;测试设备,都是从日本搞到的,话说他们现在的核心零配件还大多是美国货。
“小林同志,你这里的设备都是在国外购买的?”林兰英穿着工作服参观了一圈对林强生说道。
“林教授,我希望你能帮我出出主意,我打算在滨城投资建设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