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道:“小弟幸未辱命。”
“多承贤弟劳神。”孔宣元神笑道,随即又转向龙吉公主,“夫人。你且在天界静候为夫佳音。”
龙吉公主并非世俗女子,心中总有牵绊牵挂,万分难舍。此刻也要强作欢颜,含笑道:“夫君之才,妾自深知,此去绝无不成之理。妾身只盼你早日返回天界。”
孔宣元神又叮嘱彭鹏几句。随后喝一声:“吾去也!”遂化作一道五彩光华倏忽飞去。
话说那纣王庶兄微子启被周王室封到宋国之后。子孙绵延至十余代后,其中一支血脉得孔氏,宗长名孔父嘉,曾任宋国大夫、大司马,后死于宋国宫廷内乱。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避难逃至鲁国陬邑,繁衍数代而至叔梁纥。
叔梁纥勇力绝伦,曾在逼阳国一战之中力举千钧闸门,号称世之虎将。官至鲁国陬邑大夫。
叔梁纥正妻施氏育九女而无子嗣,妾身虽生下一子孟皮。却生有足疾,四体不全。叔梁纥遂向鲁国颜氏求亲,欲纳其女为妾。
颜氏征求三女心意,长女与次女皆厌弃叔梁纥年纪老迈又性情急躁,坚辞拒绝这门亲事,只有小女儿颜徵在应下亲事。当时颜徵在年华未满双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两人成婚后在尼山居住,不久颜徵在便有了身孕,后与鲁襄公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申时诞下一子。因颜徵在曾祈于尼丘山,故名之曰孔丘,字仲尼。
等孔宣元神入世转生之后,李靖叮嘱龙吉公主派人好生看守此地,莫要是人触动玄武皂雕旗,以免破坏了用以镇压孔宣本体的阵法。不过他也只是随**代一声,孔宣与龙吉公主的府邸位于天庭的心腹要地,也不可能有人能够潜进来弄鬼。
龙吉公主却将这作为一件大事,特命四员心腹天将日夜驻守于此,除自己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
李靖看看事情已了,便向龙吉公主提出告辞。
此刻龙吉公主终于现出几分情绪低落,也未多加挽留,却很是细心地命人备办了一些礼物要李靖和彭鹏带回去。
回到北极天界之后,彭鹏似乎受到兄长的刺激,对李靖说要去闭关苦修,怎都要在兄长重返天界之前证就元神,进位神仙。否则,一母同胞的两兄弟相差如此悬殊,自己还有何颜面见人?
看着彭鹏火急火燎地去觅地闭关,李靖摇头失笑,对此实在不抱多大的希望。
回到内室,殷雪娘、苏媚、香兰、紫燕四女一起迎了上来,夫妻同入房中之后,四女不免问起丈夫此行的经过。
李靖约略说了一遍其中的情由。
香兰咋舌道:“若是孔宣的转生之后不能超越前世,解除元神封印,寻回前世的记忆和法力,是否便要永远做另外一个人?”
李靖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孔道兄的根基坚实无比,悟性超拔绝伦,本身气运又极为深厚绵长,为夫倒是很看好他的这次选择。说起来我们来到天界已有些年头,为夫也有心往人间走上一遭呢?”
殷雪娘的脸上现出紧张的神色,急忙劝说道:“夫君何出此言?你如今不过刚入元神之境不久,便是要寻求突破也该先将目前的境界巩固坚实。何况夫君你既能够在百余年之内证就元神,便是按部就班地修炼下去也有极大的几率能够突破,何必要行险走此捷径?”
李靖愣了一愣,随即失笑道:“夫人误会了,为夫并非想效法孔道兄以元神转生寻求突破之机会,而是想以带着你们一起,以真身下界到人间去到处走一走。”
听了李靖的主意,殷雪娘等四女都颇为意动。片刻后苏媚问道:“夫君此议虽好,但你身荷重任,只恐难以久离职守。”
“有他代我在北极天界镇守,应该足以应付一切。”李靖微微一笑,一颗皎如明月的无暇宝珠从脑后升起,随即化作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李靖站在身边。
证得元神之后,李靖已将八相分身返本还元为二十四颗定海珠后重新祭炼,如今那二十四颗定海珠已被他融合为一,并以之为寄托,化生出实力不逊于本尊的第二元神。(。。)
第二百四十七章 殷商灭,封神结()
纣王不敢置信地再仔细看看来人,见那匹青鬃马上端坐的一个年华易逝而风韵犹存的妇人,分明便是当年被自己摔下摘星楼后尸首神秘失踪的黄飞燕。
一身戎装的黄飞燕伫马横枪,双目望着纣王,脸上神情复杂难言,最终化为一声冷笑:“陛下可是奇怪臣妾为何未被你摔死在摘星楼下?陛下不念夫妻之情,李靖大哥却顾念与我兄长的一份交情。他算出我将有杀身之祸,因此预先使人潜入宫中,救我与嫂嫂贾氏与将死之际,又送去与兄长会合。”
“李靖,又是他……”纣王心中涌起一阵无力之感,那李靖似是上天遣来专门和自己作对的。
他苦笑着向黄飞燕问道:“飞燕这些年来销声匿迹,今日为何又在人前现身并与朕相见?”
黄飞燕将手中素缨长枪平举,枪锋指向纣王心口,一字一顿地道:“我此次前来,便是要用手中的这杆长枪向陛下讨还一个说法!少年时的青梅竹马之谊,成婚后的夫妻恩爱之情,陛下因何便忍心弃之不顾?”
看着跃马挺枪的黄飞燕,纣王脑海中浮现出她当年娇俏身姿,不由得万念俱灰,叹息道:“当年朕一时糊涂,错手将你摔落摘星楼下。这些年来,每当午夜梦回之际,朕何尝不在心中愧疚自责?一》,。之为甚,岂可再乎?朕又如何能再次对你出手?罢了罢了!”
随即便拨转逍遥马,满怀萧索地返回本阵,传令收兵回城。
一场大战以如此结局告终。让尚怀着最后一丝希望的朝歌守军的士气瞬间跌至谷底。
纣王却已完全顾不得这些,此刻的他唯一的希望便是不顾一切的重新投入三位美人的温柔乡中。哪怕下一刻便要城破身死,也能在这一刻暂得偷欢。忘记所有的烦恼。快步来到摘星楼上,屏退随行的宫人,纣王独自来到三位美人素常栖身之处,却发觉室内静悄悄地没有一丝声息。他心头蓦地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双手微微颤抖着推开房门,却见到金装玉饰、辉煌绚丽的房间之内空荡荡地不见半个人影。
“御妻何在?两位爱妃,还不出来迎驾!”他试着呼唤两声,半晌之后却仍然不见三位美人的人影,心中的焦急惶恐渐渐转为暴怒。转身来到殿外厉声喝道,“来人!”
在楼下侍候的宫人急忙快步奔上来在纣王面前拜倒:“陛下有何吩咐?”
纣王劈手将其中为首的一名总管抓了过来,面目狰狞地问道:“三位娘娘去了哪里?”
“三位娘娘不见了?”那总管吓得面如土色,战战兢兢地答道,“方才皇后娘娘吩咐奴婢等人都到摘星楼下侍候,只将胡、王二位娘娘留在身边。奴婢等人一直守在楼下,并未见到娘娘们下楼,怎会……”
“无用的奴才!”纣王暴喝一声,扬手便是一掷。在他神力之下。那总管直飞出十数丈外,在一声惨叫中摔下摘星楼。
“陛下饶命!”众宫人见纣王几近疯狂,一个个骇得魂飞魄散,尽都叩头如捣蒜般拼命乞饶。
纣王双目血红。如一头暴怒的雄狮般咆哮道:“你们这些奴才全部该死!”张开双手便将两名宫人抓了起来。
“陛下,大事不好!”忽有一名奉御官从摘星楼下狂奔而上,跪伏在纣王面前惶恐禀道。“神武将军雷开谋逆,打开城门迎诸侯人马进了朝歌!”
纣王忽地如木雕泥塑般呆立在当场。任由手中抓着的两名宫人摔落在地面上。好半晌后,才摇头苦笑道:“李靖。你果然好手段,居然在数十年前便埋下这颗至朕于死地的厉害棋子!”
他似乎骤然衰老了几十岁,剽悍如虎豹的身躯伛偻下去,无力地向着众人摆手道:“你等都下楼去罢!”
众宫人得此大赦,尽都不顾一切地逃下摘星楼。
纣王环顾一片死寂的楼阁殿宇,想到备受自己宠爱、却在自己危难之中杳然而逝的三位美人,他忽地发出一声轻笑,悠然念出当年与李靖同窗时听他在闲谈时胡诌的一句俗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当众诸侯率领人马来至午门之时,远远地忽然望见宫内黑烟冲天,又熟识王宫布局之人失声惊呼道:“起火的是摘星楼!”
李靖遥望远方的烟火,轻轻喟叹一声,心中默念道:“虽然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但你的结局终究还是如此。”
被大火烧垮的摘星楼的轰然倒塌,正式宣告了成汤江山的终结。不久之后,姬昌在众诸侯的一意劝谏之下,“推辞不过”而答应立新朝取代殷商。姜子牙见大事已定,便向姬昌告了驾,返回岐山封神台,完成自己代天封神的使命。
虽然因为李靖的关系而令不少本该身死上榜之人躲过此劫,但那封神榜别具神秘之处,自动将其他身死的修士或人杰补纳入榜,所以倒也未曾出现名额不足的尴尬场面。姜子牙依照榜文敕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各居其位一个不缺。
封神已毕,又轮到已为天下之主的文王姬昌分封列国诸侯。如今天下虽属大周,却并非姬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北方李靖、东方姜文焕、南方鄂顺皆有与姬氏一争长短的实力,以至于姬昌纵有大义之名在手,不仅不能触动这三家的利益,反要主动送给三家不少好处。
姬昌采纳姜子牙与周公旦所呈条陈,将天下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李靖、姜文焕、鄂顺毫无争议地俱在公爵之列,仍旧为北、东、南三方诸侯之长。
由这三家再加上姬氏自身瓜分了最丰硕的四份果实后,其余大小诸侯依照各自实力得到一份收获,或许有人心中不满,却绝没有谁敢于提出异议。总而言之,姬氏除仍据有西方外,又占据了原属成汤的中原之地,五分天下得拥其二。
姬昌分封已毕,各方诸侯谢恩后各归封地。
数载后,已是百岁高龄的文王姬昌薨,鄂顺趁机起兵谋叛。只可惜那位新君武王姬发平日不显山不露水,却是一个雄才大略不逊乃父,心机手段甚至犹有过之的厉害角色。鄂顺之乱其实早在他的算计之中,并暗中布置了多道反制措施。因此,前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光,姬发便平息叛乱,擒斩鄂顺。
姜文焕得到高人指点,意识到自己此刻虽雄霸一方,久后却可能招致大祸,于是上表主动交出大部分权力,安心坐享尊荣。
如今能够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便只剩下一个虎踞北地的李靖。他似乎丝毫没有效法姜文焕交出权柄以避猜忌的想法,而周王室竟也听之任之,始终未加丝毫干涉。
光阴荏苒,匆匆百年。李靖的父母与殷雪娘的父母先后天年终了,卒;姜子牙终究未能进入结丹之境,在夫人马氏亡故数载之后,卒;李靖的妻妾殷雪娘、苏媚、香兰、紫燕亦未脱大限,卒;还有追随李靖征战多年的部将、士卒……
到最后,李靖身边只剩下彭鹏和一众修行有成的门人子侄,以及高明、高觉、陈奇、郑伦四将。
不过李靖并不因此而伤感,所有死者的魂魄都被他收入宝塔之内,以其中充盈的罡煞之气温养壮大,只等待着随他同赴天界开启新生。
(第四卷终)
。。。
。。。
<;/br>;
第二百七十七章 昆仑访故()
李靖向玉帝告假,说明欲入尘世感悟百态人生,以求再做突破。
玉帝倒也通情达理,很是慷慨地准了李靖的假期。
李靖遂携了殷雪娘、苏媚、香兰、紫燕四女,一个护卫随从都未带,出南天门径往人间。
他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昆仑山,听说李靖要下界,他的徒弟姜问道及部将郑伦都有请托,要他往昆仑山一行,代为看望父亲姜子牙与师父度厄真人。
李靖他们先到了东昆仑山,当年的玉虚宫已被元始天尊以无边法力完整地搬迁到天界,后来姜子牙在玉虚宫原址上创建昆仑派,也曾试图恢复玉虚宫的旧观,虽仅得原版十之一二风采,却也颇有几分仙家福地的神韵。
李靖与四女在昆仑山脚下降落云头,见前方山路上有一座汉白玉牌坊,上面横书“昆仑仙府”四字,看笔迹却似是姜子牙手书。在牌坊下面,站着两个外表看去只有十一二岁、其实却是千年草木精灵所化的小道童。
李靖上前含笑道:“两位仙童请了。”
那两个童子倒也颇有几分眼色,见到李靖等人腾云驾雾而来,便知非是凡俗之辈,急忙规规矩矩地施礼道:“不敢,贫道还礼。却不知诸位何事来我昆仑?”
李靖道:“烦请两位仙童向贵掌教通禀一声,便说有故人李靖到访。”
两个童子虽然没听过李靖的名号,但从对方口气中听出其与自家掌教交情不浅。自然都不敢怠慢,向李靖告罪之后,飞快地跑上山去报信。
不多时。便听到山上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却是姜子牙带着自己当年收的两个弟子武吉和龙须虎亲自出迎。
说起来这两人的命运也已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他们都侥幸逃过了封神之劫,后来便一直追随在姜子牙的身边。其中武吉因修行禀赋不佳,也和姜子牙一样转世重修了一回。等姜子牙执掌了昆仑派门户,已经修行有成的二人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昆仑派的门下弟子。
姜子牙远远地看到李靖与他的四位妻妾,大笑道:“贤弟怎地如此有暇。竟然带着四位弟妹莅临愚兄山门。”
李靖笑道:“小弟近日闲来无事,便向玉帝告了假来人间走走。我那问道徒儿和马氏嫂嫂都甚是挂念道兄,故此嘱托小弟前来探望一番。”
“贤弟勿要取笑愚兄。”姜子牙摆手。随即脸上却微现赧色,问道,“他们母子二人可还安好?”
李靖大笑道:“问道不久前已经突破至还丹之境,位至人仙。嫂夫人有子万事足。也一切安好,道兄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