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闲人- 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素无言,牵着她的手握得更紧了。

    东阳眼眶越来越红,拉着他走向蒲团,二人双双面向桌案跪下。

    取过桌案上的两盏酒,东阳递一盏给李素,自己举起另一盏,朝他敬了一下,含泪笑道:“妾身自小丧母,宫里时活得孤独,许多嫁人的规矩也不懂,都是想当然弄的,或许有些地方弄得四不像,夫君莫嫌弃,今晚行过夫妻之礼,妾身便真正是李家的人了,从此祸福与共,不离不弃,纵然夫君负我,我亦不负夫君。”

    李素眼眶发热,慨然叹道:“你不要这么说,……是我负了你。”

    东阳眼泪扑簌而下,却仍笑道:“谁都不负谁,你我夫妻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都是豁出命才挣来的,日后亦当互相扶持走下去,夫君,且与妾身满饮此盏。”

    说完东阳仰脖一饮而尽。

    李素也随之饮尽,酒是非常温和的葡萄酿,他的喜好东阳一直都记得的。

    重新满上一盏,东阳接着道:“这第二盏,敬夫君的高堂父母和我的父皇母妃,你我的母亲都逝世了,父亲都还健在,可今夜的大礼,却没办法请他们来,说来是我这个媳妇的不孝,终究亦是被世情所误,愿两位父亲不要怪我们。”

    梨花带雨却朝李素嫣然一笑,东阳笑道:“夫君,且与妾身满饮此盏。”

    李素沉默着一口饮尽。

    东阳颤巍巍地满上第三盏,递给李素。

    “这第三盏,敬咱们今世的缘分,夫君,当年在泾水河边认识你,是我生平最大的幸事,恨只恨我生在帝王家咱们的这段美好姻缘多了许多波折,往后的日子,还望夫君多包容妾身,妾身性子不坏,却也有许多不懂事的地方,有时候跟夫君置气了,闹腾了,哭了,笑了,夫君且为妾身多一些耐心,当然,咱们李家的世代兴旺,需要妾身全力以赴的地方,夫君也万莫与妾身客气,‘祸福与共’四个字,不能只是挂在嘴上说的。”

    “夫君,来,满饮此盏。”

    二人饮尽,李素忽然握住了她的手,她的手很软,也很凉。

    二人相视一笑,然后面向桌案上的红烛,缓缓拜了下去。

    三拜,礼成,二人站起身,东阳忽然忘情地扑进他怀里痛苦失声。

    夜风入室,红烛的火光翩翩摇曳,忽然一声轻炸,红烛迸出一朵并蒂灯花。

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迟暮() 
红烛暖帐,春。宵苦短,一夜过去,各种不可描述。

    清早醒来,东阳云鬓散乱,仍躺在李素身边睡得很深沉,昨夜的破瓜之痛,还有不知足征伐把她累坏了,也痛坏了,折腾到快天亮才睡去。

    李素看着薄毯外露出光滑白皙如雪的香肩,忍不住爱怜地俯身亲了她一下,然后自己起床穿衣。

    骄奢淫逸的日子过久了,在家穿衣都是丫鬟或许明珠代劳,现在让他自己穿实在有些不习惯,手忙脚乱半天才勉强穿整齐。

    伸着懒腰走出偏殿,迎面正见到绿柳和几名宫女端着洗漱用品静静站在门廊下,大约是在等东阳醒来。

    见李素从里面走出来,绿柳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结结巴巴地道:“啊,你……李公爷你怎么……”

    李素懒洋洋地打了个呵欠,现在的模样特像一个骗女神上。床得逞后的极品渣男。

    “我怎么了?昨晚不是说了吗,我跟公主殿下聊人生。”

    绿柳呆呆地道:“聊……人生?可,这是公主殿下的寝殿呀。”

    “寝殿就不能聊人生了?你这个小女娃思想太保守,快,把水端来,侍候我洗漱,公主殿下估摸暂时不会醒。”

    “啊,呃……是,公爷。”绿柳红着脸道。

    再怎么天真烂漫,绿柳终究还是隐约明白昨晚公主殿下和李公爷是怎么聊人生了,十八岁的大姑娘顿时羞得不可自抑,垂头领着宫女们上前服侍李素洗漱。

    一边服侍,绿柳的眼睛一边偷偷朝殿内张望,看来很想知道被聊了一晚人生的公主殿下现在啥模样。

    李素笑道:“想看就进去看,你家公主殿下还没醒,你脚步轻一点。”

    绿柳红着脸摇头,抿唇偷偷的笑。

    没等到东阳醒来,李素却意外地等来了道观门口的禁军。

    禁军进来禀报,门外有宦官,陛下召见泾阳县公。

    李素吃了一惊,随即苦笑起来。

    果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昨晚与东阳洞了房,今早李世民便直接派人来道观召见他,天底下的事根本瞒不过他。

    既然已经有了夫妻之实,李素便已做好了心理准备,问罪也好,责骂也好,总之,东阳已是自己的妻子,这个事实纵然是皇帝也无法改变。

    整了整衣裳,派人从家里将方老五等部曲叫来,一行人骑着马匆匆上路,直奔长安。

    路上,方老五看了看前方神情淡漠的宦官,拨转马头凑近李素身边,担忧地道:“公爷,宦官今早从道观叫的您,难道陛下这么快便知道……”

    以前方老五是个单纯的军伍汉子,不过跟在李素身边这么久,多少明白了几分朝堂的凶险,比如眼下的情势,他便觉出不对了。

    李素笑道:“陛下早就知道了,差别只是那一层窗户纸罢了,大家心知肚明,都没有捅破它。”

    方老五讷讷道:“那,今日若陛下捅破了呢?”

    李素无所谓道:“那就捅破啊,我能怎么办?”

    方老五沉默片刻,又想起一事,道:“公爷,侯大将军今早北大营点兵,现在大军约莫已经开拔了,您要不要去送送?”

    李素叹道:“不送了,这次侯大将军荡平西域没什么难度,一年半载便可见到捷报,送不送的,没什么意义。”

    方老五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了。

    ****************************************************************

    太极宫。

    有段日子没见李世民了,主要是李素心虚,最近一直尽量躲着他。

    心虚的原因自然是王直手下的那股势力,嗯,这件事其实也是一层窗户纸,而且李素明白,它是一层迟早要捅破的窗户纸。

    甘露殿内,李世民跪坐在殿中央,脸色不善地盯着李素。

    李素吞了口口水,慢慢跨过殿内,朝李世民行礼。

    “臣李素,拜见陛下。”

    李世民哼了哼:“免了,坐吧。”

    李素找了个稍远点的位置坐下,安全距离,李世民就算扔个瓶子砸个罐子什么的,动能势能减去空气阻力乘地心引力,大抵伤害不到自己。

    “坐近点!怕朕吃了你吗?”

    李素叹了口气,只好离李世民更近了些,刚才的公式白算了,现在的自己已经完全笼罩在对方的攻击范围之内。

    空气有些凝固,李素耷拉着眉眼,尴尬地坐在李世民面前,李世民面无表情,目光冰冷地看着他。

    良久,李素觉得应该打破沉默了,此刻的气氛太令人难受。

    “呃,陛下,……吃了吗?”

    李世民怒哼:“李子正,昨晚睡得可好?”

    李素眨眼,脑子里在飞快分析,这个“睡”字,究竟是指动词呢,还是指……动词呢?

    “呃,还好,多谢陛下关心。”

    李世民脸色愈发不善:“你与吾儿雉奴一样,昨夜都做了新郎,朕是不是该恭喜你?”

    李素咧了咧嘴。

    很想说声“同喜”,又怕李世民真会亲自抄刀剁了他。

    好吧,这层窗户纸终究还是捅破了。

    话说透了,李素反而放开了,索性抬起头直视李世民:“是,臣与东阳公主已有了夫妻之实。”

    李素突然转变态度,倒令李世民颇觉意外,二人互相怒视,良久,李世民终于叹了口气,气势徒然颓了下去。

    “罢了,你与东阳……就这样吧,当年是朕对不住你们,坏了你们这桩良玉姻缘,也让你们吃了太多苦,既然已有了夫妻之实,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李素大喜,这是李世民第一次如此直白地承认了他与东阳的关系。

    “臣,多谢陛下成全。”

    李世民哼了哼:“往后好好待东阳,切莫让她受半点委屈,若然哪天教朕知道你对她不好,朕可乎你是什么英才,一刀砍了给东阳解气。明白吗?”

    “是。臣谨记。”

    “还有,你和她的事,不许四处张扬,后果你也清楚,传出去终究不是什么体面的事。若真闹到满城风雨,东阳的名节,朕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那时你莫怪朕。”

    “是。”

    不得不说,东阳当初的坚持还是很有远见的。

    认识这些年一直不肯圆房,等到许明珠有了身孕她才答应,她也算准了李世民的性格,若是许明珠仍无所出,而他与东阳又有了夫妻之实,今日的场面可就没那么愉快了,多半要闹到家破人亡。

    现在许明珠有了身孕,她又是李世民钦封的诰命夫人,若再逼李素休妻娶东阳,怎么都说不过去了,传到朝堂民间也会招来一片骂声,正因为有此顾虑,李世民才轻轻揭过此事,不得不默认了他和东阳现在无名无分的关系。

    接受归接受,李世民大概也不太想提起这事了,如他所言,对天家来说,此事终究不太体面。

    于是李世民很快换了个话题。

    “侯君集前日回长安了,你应该知道吧?”

    李素老老实实道:“是,侯大将军来过臣的家中。”

    李世民淡淡道:“当初侯君集参与谋反,是你令他悬崖勒马,后来侯君集待罪之身,亦因你而赦,掌征伐西域之帅印也因你而荐,甚至当初侯家蒙难,也是你出面向朕一力陈说,你对侯家可真是尽仁尽义呀。”

    李素笑道:“臣只是对大唐之栋梁柱石尽仁尽义。”

    李世民赞许道:“说得好,子正一片体国之心,佳也。当初你也曾在西州为官,也参与过守西州之战,对西域诸国应该熟悉,此次侯君集率部平西域焉耆王龙突骑支,你如何看?”

    李素想了想,道:“臣以为,若咱们大唐的敌人只有焉耆王龙突骑支的话,侯大将军一年内可平之,毫无悬念。”

    李世民笑了:“话里有话呀,若咱们的敌人不止焉耆王呢?”

    李素叹道:“焉耆王龙突骑支与西突厥可汗联姻,对大唐渐生反心,如今已彻底倒向西突厥了,所以焉耆王反大唐其实是在西突厥的怂恿撺掇之下才敢干的,陛下,在西域,大唐真正的敌人不是焉耆王,而是西突厥。”

    李世民点头:“不错,若敌人只是焉耆王,朕倒安心了,大军碾过,所向披靡,可是焉耆的背后有西突厥,朕才不得不担心。”

    “陛下勿忧,就算有西突厥的,此战至多也是僵持之态,以侯大将军的本事,我王师不会败的。”

    “朕知道侯君集不会败,可是若西突厥也出兵的话,短短数年内,侯君集也胜不了,朕怕的就是两军僵持胶着,耗日持久。”

    李世民苦笑道:“原本,朕打算今年冬天出兵,东征高句丽的,若西域不能平定,反而呈现僵持之状,朝廷的援兵和粮草军械等,都将源源不断送往西域,徒耗国本。”

    李素顿时也无语了。

    无论古今,打仗打的就是钱财粮草,拼的是国本经济,谁的底子厚,谁的胜算就大,国与国之间战争的实质便是大鱼吃小鱼。可是李素知道,现在的大唐耗不起,西域不平的话,大唐根本腾不出手东征,不仅是兵马数量的问题,而是粮草供应不上,原本东征高句丽的准备工作就不充分,现在西域那边打焉耆王,侯君集所部三万大军也需要源源不断的粮草,大唐的国库太薄弱,哪里经得起同时支应东西两场战争?

    李素终于明白李世民今日把自己叫来的目的了,兴师问罪是一个原因,的是想问问自己平西域的方略,希望自己能拿出个好办法来。

    可是,李素哪里有什么好办法?东征高句丽本是仓促而战,李素打从心底里就不赞同,现在李世民决心坚定,非要东征,丝毫不考虑此战过后,大唐的经济和人口将会倒退多少年。

    这根本是个无解的题,李素做不出来。

    “臣……实在没有好办法。”李素苦笑。

    李世民也不意外,微笑道:“向来最有办法的李子正也无计可施了么?”

    李素犹豫了一下,道:“唯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

    李世民眼睛一亮:“朕愿闻其详。”

    李素缓缓道:“唯一的办法是陛下暂息东征之心。”

    李世民脸色一变:“暂息东征之心?”

    李素叹道:“大唐的国力,陛下应该比臣更清楚,不可能同时支应得起两场战争,焉耆王已反,丝绸之路被切断,侯君集的大军已开拔,此战刻不容缓,可是高句丽目前并无异动,相比之下,东征高句丽其实并不是那么迫切,陛下何不暂时放下东征之心,全力将西域荡平,此战若胜,大唐西面少说能保持二十年的和平,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的话,对积攒大唐国力也是极大的臂助,待三五年后,大唐国库殷实,军械齐备,那时再东征,胜算也将大得多了。”

    李世民脸色阴晴不定,沉默半晌,摇头苦笑道:“子正之言,实为老成谋国之论,可是东征之心……不可息。”

    李素道:“陛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也。大唐国库支应不起,若强行启战,则胜负难料,如果东征兵败,大唐这些年战无不胜的威望一朝尽丧,引起诸国蠢蠢欲动,大唐好不容易开创的大好局面将不保啊。”

    李世民叹道:“你说的这些,朕都清楚,可朕却有必须东征的理由,东征刻不容缓。”

    李素愣了半晌,苦笑道:“臣愚钝,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非要今年东征不可,再等三五年照样能平了高句丽,而且那时胜算更大,陛下何必急于这一时?”

    李世民神情忽然寥落起来,垂头看着面前的桌案发呆,良久,抬头看着他,缓缓道:“朕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怕是等不了三五年了。”

    李素一惊,愕然盯着他。

    李世民苦涩一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