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大闲人- 第5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火发泄完朝堂恢复正常的气氛。

    …………

    常涂的这番动作不能说没有成效,相反,效果斐然。

    李治服毒第三天,在一众太医拼了老命诊治的情况下,李治终于悠悠醒转。

    与此同时,常涂那头也传来了新消息。

    监察御史宋甫晨在家中悬梁自尽!

    宋甫晨,就是四日前串联一百多名朝臣联名上疏求严惩李治的那位。

    死一个朝臣并不算大事,可以说他工作压力大患了抑郁症,也可以说他忽然觉得人生寂寞如雪等等,可关键是他死的时间太巧了,正是在常涂领着手下大杀四方时,宋甫晨突然死了,若说他跟冯渡被刺案没有关系,鬼都不信。

    巧合的不仅仅是宋甫臣的死亡时间,而是宋甫臣死前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很简短,只有一句话,“冯渡之死,晋王之冤,皆我所为也,勿使株连旁人。”

    这封遗书被常涂第一时间递进太极宫,李世民看完后当场便掀了桌子,仰天咆哮数声。

    第二天朝会,李世民下令将这封遗书昭示群臣,大殿内每个朝臣都看了一眼,遗书回到李世民手上后,殿内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李世民手指轻敲桌案,环视群臣冷笑:“诸公,还要朕严惩晋王否?”

    群臣理亏,垂头不语。

    李世民猛地一拍桌子:“满殿文武异口同声构陷吾儿,皇族威名受污蒙羞,皆拜诸公之赐也,朕当如何处治乎?诸公谁能教朕!”

    群臣全部跪地,仍伏首无语。

    人群里,向来淡定的长孙无忌脸色数变,扭头望向朝班另一侧的魏王李泰,却见李泰一脸苍白,浑身轻颤,长孙无忌顿知此事已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宋甫晨的死,是对方出的大招,重剑无锋,直击要害,一夜之间便将整个局势完全扭转过来了。

    以他多年的官场经验,长孙无忌很理智地察觉到,自己不能再纠缠此事了,再有动作一定会引火烧身,敢对嫡皇子下手,再倚重的左膀右臂李世民都会毫不犹豫的剁了他。

    宋甫晨的遗书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可里面的信息量太大了,稍微有点官场经验的人一看便能看出蹊跷。

    遗书里说“皆我所为”,可是,宋甫晨只是一个七品的御史啊,刺杀冯渡需要事先埋伏,需要布置路线,需要里应外合,还需要派出凶手千里迢迢跑到外地去将冯家的下人杀人灭口,这些事难道是一个区区七品御史能办到的吗?

    至于说构陷晋王,那就更可笑了,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一个七品官敢构陷皇嫡子,借你一百个胆子够不够?就算胆子足够了,你有那么大的能量去陷害他吗?晋王寝宫外故意扔凶器,故意发动朝堂和民间舆论,故意伪造证据将官府的侦缉方向朝晋王身上引等等……

    能干出这些泼天大事,你咋不上天呢?还当什么七品官,太极宫都容不下你这么一尊大神了。

    咬死了一力承担的遗书,恰恰暴露了许多,朝臣们皆在心中腹诽,这哪是什么背黑锅的遗书啊,分明是一封举报信啊,只差没有明明白白写上有幕后指使了。

    人都看出来了,冯渡被刺和构陷晋王分明背后有更深的内幕,至于那真正的幕后指使人,……大家心照不宣。

    李世民仰天长叹,眼中含泪:“吾儿因构陷,被逼不得不服毒自尽,多么乖巧的孩子,竟被众口铄金所害,诸卿教朕于心何忍,朕……实在对不起他。”

    人群中,孔颖达第一个站出来了。

    “老臣误听流言,人云亦云,斥责晋王失德丧行,老臣罪该万死!”

    说着孔颖达老泪纵横,脸上布满了悔恨。

    李世民叹了口气,无力地挥了挥手,道:“罢了,此皆吾儿命中劫数也,怨不得别人。”

    群臣一听,顿时纷纷站出来齐声请罪。

    李世民着实恼恨这些朝臣,恨不得全杀掉才能解心中愧疚于万一,可是他明白,事情的根子并这些朝臣身上,而是背后那个该死一万次的指使者。

    长孙无忌站在朝班内一声不吭,脸色已恢复了淡定。

    脑海里却浮现李素那张人畜无害的阳光灿烂的脸庞。

    此刻他很想叹口气,因为在与李素较量的这一局棋里,他输了,输得很彻底。

    宋甫晨的死,想必又是李素的杰作吧?

    好手笔!从杀冯渡,杀宋甫晨,安排晋王自尽,迅速占领了受害者的位置,从内部瓦解了僵局和劣势,外部再请出山东士族制造声势和舆论,内外夹击之下,不仅轻松洗脱了晋王的杀人嫌疑,而且诸多动作连番出击,每一步皆出人意料,长孙无忌和魏王竟有些应接不暇,应对之时恐怕或多或少露出了不少破绽。

    长孙无忌迅速扫了魏王李泰一眼暗自苦笑不已。

    从头到尾,李素竟连面都没露过,李世民甚至完全忽视了他的存在,可是这么大一局棋下到现在,他居然成了赢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个少年已值得长孙无忌用平等的心态认真看待了,放眼天下,也只有李素才有资格被他正视,甚至重视。

    晋王的嫌疑直至此刻,终于完全洗清了,而魏王呢?露出了那么多破绽,他如今在陛下的心里还是当初那个憨厚纯朴一心向学的皇子吗?

    这个答案恐怕只有李世民自己最清楚,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魏王难过的日子要来了,而长孙无忌现在要做的是撇清关系,躲得远远的,情势不利,他不能再往里面掺和了,会要命的。李世民或许不忍心杀姓李的儿子,但一定忍心杀姓长孙的大舅子……

第八百四十五章 责问训斥() 
尘埃落定,风平浪静。

    李治的冤屈洗清了,但冯渡被刺一案还没完,李世民下令追查。

    说归说,大家都清楚,这案子应该是查不下去了,最终也只是一桩无头悬案,宋甫晨究竟是自尽还是被自尽,已经不,的是,在宋甫晨死之前,相信真正的幕后凶手已将的痕迹清扫干净了,这桩案子到宋甫晨这里为止,再往前根本毫无线索。

    李治很倒霉,不仅被冤枉,而且还嗑了毒药,折腾得半死不活,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收获自然不小。

    首先,他得到了李世民的愧疚,这是最大的收获,这份愧疚心理在将来决定东宫人选时很,可以说是非常沉重的一个砝码,其次,他得到了满朝文武的愧疚或赞许,这个也很,因为这件案子证明了李治的清白,所以朝臣们对李治的误会消除后,心中对他的认同感自然便增多了,将来有一天李世民如果突然宣布李治是太子,朝臣们也不至于震惊得骂脏话。

    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山东士族的拥护,不论山东士族为利拥护也好,为权拥护也好,终归他们和李治已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从此李治在朝堂内再也不是势单力薄的孤家寡人了,相反,他有着不逊于关陇门阀的后援势力为支撑,具体点说,如果有一天李世民突然宣布李治是太子,下面有朝臣在骂脏话时,山东士族一系的官员可以上前代李治抽他们的大耳光。

    一切结束了,李治却仍躺在床榻上。

    这次付出的代价不小,李治几乎拿命在博前程,冤屈洗清了,可他的身子却仍在休养中。

    第二天,冯渡被刺案仍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悄悄流传,关于晋王的遭遇也顺搭上了,传来传去,李治在市井民间的形象居然有了几分传奇色彩。

    …………

    李素拎着一个小纸盒,盒里装着几块点心,是自己亲手做的核桃酥,许明珠有身孕后食量大涨,李素变着花样给她做各种菜肴和点心,许明珠尤喜核桃酥,于是李素多做了几份,今日顺手拎了一盒出来。

    太极宫对李素不设防,亮出了腰牌,顺便刷了脸,禁军主动放行,低眉顺目的宦官殷勤地领着李素往宫里走去。

    这次李素进宫不是面君,而是探望李治。

    宦官领着李素经过两仪殿后,朝左拐了个弯,前行半炷香时辰,终于来到李治长居的景阳宫。

    景阳宫内颇为清静,殿门长廊下静立着几名宦官,李素走近后,宦官们显然是认识他的,纷纷上前行礼,一路无阻地走进殿内。

    正殿内坐着几名白胡子太医,穿着官服正交头接耳讨论药方,殿内东边的偏殿里,几名宫女分别侍立在四角,李治仅穿里衣躺在床榻上,额上绑了一块黄色的方巾,正在唉声叹气。

    听到脚步声,李治扭头,见李素正含笑站在殿门口注视着他,李治一愣,接着大喜:“子正兄终于来了!快,快进来。”

    宫女们纷纷朝李素行礼,李素挥了挥手,然后走近床榻。

    仔细端详着李治的气色,李素啧啧有声:“似乎比以前更白胖了些,看来这毒药真是大补之物啊,殿下以后没事多嗑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呢……”

    李治挥手令殿内的宦官宫女都出去,然后苦笑道:“子正兄这张嘴……念在治中毒未愈,还请子正兄嘴下留情,我是病人,需要愉悦的心情养病,稍受点刺激很容易一命呜呼……”

    李素扭头看了一眼殿门,发现周围无人后,凑近李治压低了声音道:“别装了,你服的毒是提前被稀释过的,要不了命……”

    李治没好气道:“你怎知要不了命?”

    “我当然知道,交给你之前,我拿隔壁史家的狗实验过,狗吃了还活蹦乱跳呢,你反倒躺下了,又是催吐又是昏迷的,不够丢人钱,难道你服毒时豪爽的一口闷了?这是毒药啊,你以为别人敬酒?”

    李治脸都绿了:“给狗吃……你的意思是我连狗都不如?”

    李素嗔道:“我不许你这么耿直的侮辱自己!”

    李治:“…………”

    刚见面就聊不下去了,李治很想下令送客……

    深吸一口气,李治不断提醒自己是病人,不要跟他计较,大家是可以共奏高山流水的知己,对知己要宽容,要体谅,不应该冒出抄刀砍死知己的罪恶念头……

    “我昏迷醒来后听宦官说,我的冤屈已被洗清了?”

    李素笑道:“当初我就说过,是非黑白永远遮不住的,公平公正只是偶尔会迟到而已,放心吧,你又成了你父皇和满朝文武眼里的乖宝宝,杀冯渡的嫌疑已彻底昭雪了。”

    李治喜道:“这是近一个月来最好的消息了,你不知道我这一个月受了多少委屈,说真的,前天你给我的毒药,我喝下去之前是真的不打算活了。”

    李素笑道:“可你如今却是一夜之间春风得意,所以说,不论多么艰难的绝境,只要有口气在,只要人还活着,事终归还是有希望的,你看,正因为你活着,所以你恢复了名誉,还了清白,不仅收获极大,而且还能躺在这里听我灌心灵鸡汤,活着多么美好啊……”

    李治叹了口气,道:“现在否极泰来,自是觉得美好,可今日之前,那种绝望的四面楚歌的滋味,我实在是受够了。”

    仰头望着李素,李治忽然动情地道:“治还没感谢子正兄呢,这次多亏你为我运筹帷幄,治才得以逃出生天,而且收获如此多,子正兄,多谢你了。”

    李素笑道:“别谢,你一谢我就觉得多半没有实际的好处给我了,更何况你这声谢实在让我有点心虚……”

    “子正兄何出此言?”

    “你看啊,最初冯渡被刺杀,其实是我干的,然后嫁祸给你,害你身陷命案嫌疑,后来我又主动找出证据,并且栽赃给你,搞出这么多事我还生怕你死不了,最后我送你毒药让你喝下去,你被我折腾得半死不活,最后还要感谢我,这个……晋王殿下啊,咱们的友谊是不是有点虐心啊?”

    李治呆住,仔细回忆半晌,发现李素说的确实有道理,最近搞出这么多事,自己被害成这样还要感谢他,这不仅是友谊虐心,简直是自己犯贱啊。

    李治咳了两声,不自在地道:“啊,这个……一切尽在不言中吧,反正……唉,反正没被你弄死,我也应该感谢你。”

    “既然你的感谢如此真诚,那我就收下了。”李素郑重地点头。

    见李治垂头丧气,似乎开始怀疑人生的模样,李素很好心的转移了话题。

    “说说收获吧,恭喜晋王殿下,这次你发了。”

    这个话题显然很不错,李治抬起头,一脸愉悦地道:“是啊,昨日父皇散朝后来探望我,抱着我痛哭流涕,不停的说对不住我,想来父皇对我确实感到很愧疚了,还有朝臣,昨日舅父大人,房相,孔师他们都派人递了请柬进宫我去他们府上赴宴,山东士族就更别说了,昨日收到的礼都堆满了一间偏殿……”

    “子正兄,今日以前,我其实对争夺太子之位并无太大的信心,之所以决定争太子,大部分原因只是活下去,不让魏王兄登基后害死我,可是当我昨日洗清了冤屈后,突然发现我争太子其实还是很有希望的,现在的我与魏王兄相比,似乎差距不大了。”

    李素点头,笑道:“殿下切记戒骄戒躁,万莫得意忘形,这一局棋咱们算是完胜了,你既不会被削去王爵,也不会被赶出长安赴任并州,长安城里别的皇子尚不清楚,但你和魏王是一定会被留在长安的,经过这件事后,你在朝臣心中的威望上升不少,又有山东士族做你的后援,还有一些对你颇为欣赏的朝臣,这些加起来,晋王殿下,你在朝堂内已有了属于自己的阵营,与魏王争太子之位也不落下风了。”

    李治喜滋滋地道:“对,明日我便下帖太原王氏和山东诸士族赴宴,感谢他们……”

    话没说完,却见李素的脸忽然沉了下来,李治顿时住嘴,神情忐忑地道:“呃,子正兄,治说错话了?”

    李素叹道:“刚刚还跟你说不要得意忘形,你马上便大摇大摆宴请山东士族,殿下,你是否觉得自己的优势来得太快,所以想败掉一些?”

    “啥意思?”

    “忘记当初我跟你说的话了?你父皇最忌讳的是什么?一是手足兄弟相残,二是结党营私,原本你最让父皇疼爱的地方就是势单力薄,独来独往,朝中没有人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