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快,阶梯会议室内安静了下来,ern的负责人林恩·埃文斯走上了正前方的讲台,宣读了会议的开场白。

    “感谢来自世界各地各研究所、实验室的合作组对本次实验做出的贡献,经过数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终于发现了五夸克粒子p+。从2年的实验之后,标准模型的大厦摇摇欲坠,我们发现我们引以为豪的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东西,但很幸运,这一次是正确的,标准模型再一次预言了它的存在……”

    “……关于p+粒子的各项物理性质,已经由lhb国际研究合作组完成,多余的废话我就不说了,就请各合作组的负责人上台做汇报吧。”

    会场内响起了掌声,埃文斯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将话筒让给了旁边等候许久的lhb国际研究合作组负责人。

    坐在台下的高院士缓缓起身,向坐在旁边的卢院士点了点头,穿过一旁的走道,向会议室的后台走去。

    作为华国研究组的负责人,他将代表来自华国的科研人员上台发言,汇报这次全谱分析工作情况。

    走到了会议室的后台,就在高院士准备找个人问问什么时候入场的时候,他忽然在会议室里,发现了一张有些眼熟的面孔。

    对方显然也看到了他,对他友善地笑了笑,站起身来主动打了声招呼。

    “高院士您好!”

    “您好,请问您是……”

    “我叫陆舟!”

    走上前去和高院士打了声招呼,陆舟咧嘴笑了笑。

    虽然心里充满了紧张,但他情绪控制的还不错,至少没有将这份紧张表现在脸上。

    没办法,这里和普林斯顿的学术会议可是完全不一样,几乎半个理论物理学界的大佬都坐在这里,国内搞理论物理研究的院士都来了好几个,更不要说那些拿过诺奖的大佬。

    无论是级别还是规格,这种国际性的报告会议,都不是一个交流性质的学术会议能比的。

    更何况,这会儿的状态,和那时也不一样。

    “陆舟……你是卢申建院士带的硕士?”高元平的脸上浮现一丝恍然,不过很快便是随之而来的惊讶,“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陆舟笑了笑,叹了口气说:“……这就说来话长了。”

    然而就在他刚准备详细解释这件事的时候,一名ern的工作人员,忽然推门走了进来。

    “请问高元平院士在吗?”

    “是我。”高院士点了点头。

    那位工作人员恭敬地说道:“马上轮到您上台做报告,请您随我来一趟……不知道您现在是否方便?”

    “……当然,带我过去吧。”

    对那名工作人员点了点头,高院士最后奇怪地看了陆舟一眼,但也没再说什么,跟着那位工作人员走掉了。

    ……

    站在讲台上,高院士例行公事地汇报了华国合作组在全谱分析上的工作,并回答了几名提问者的问题。

    回到后台休息室,他正准备找那个有趣的硕士生聊聊,结果发现人已经不见了。

    “……稀奇了。”

    揣着满肚子的疑问,高院士离开了休息室,回到会场中,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看了眼老友旁边的空位置,高院士用闲聊的口吻小声道。

    “你猜我刚才在休息室里碰到谁了?”

    卢院士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碰谁了?”

    高院士笑着说:“你学生。”

    卢院士下意识往旁边看了眼,发现严新觉还坐在那儿,接着又表情古怪的看了回来。

    “你是说……陆舟那小子?”

    “是啊。”高院士点了点头。

    卢院士诧异地问道:“他怎么跑那儿去了?”

    高院士摇了摇头:“我也觉得奇怪,正想找那小子问问是怎么回事儿,结果回来后人又不见了。”

    卢院士的眉毛微微抬了抬,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在哪里。

    不过很快,他便将这件事放在了一边。

    因为,会议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关于“p+”粒子的全谱分析结果和各项物理性质的报告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关于lh实验中各种发现的汇报。

    走到台上的,基本上都是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这些人大多数来自ern方面,以及lh的各研究单位、实验室。

    毕竟关于探索某种粒子的对撞实验,产生的实验数据并不一定全部都是关于目标粒子的,在质子束流的随机碰撞中,总会产生一些有趣的新发现。

    这些新发现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而究竟是否有用,则需要经过理论物理学家们的讨论才能确定。

    甚至于可以说,相比起前面那部分对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工作的报告,对于在座的各位参与到项目中的研究人员来说,会议的后半部分才是最有意思的。

    如果一个新发现被确认存在较大的价值,它甚至可能改变ern既定的研究计划,成为强子对撞机下一个实验方向。

    兜里摸出了一个小本子,卢院士戴上了眼镜,正准备记一点东西。

    然而就在这时,他的忽然愣住了。

    愣住的不止是他。

    还有坐在他旁边的严新觉,坐在他另一边的高院士,以及水木大学的博士生,lhb华国合作组的全体研究人员……

    因为站在台上的那人,不是别人。

    正是他的学生——

    陆舟。。。

    ……

    另一边,彼得·希格斯和弗兰克·维尔泽克两位诺奖大佬坐在一起,正在就刚才报告会上的内容闲聊着。

    “你觉得lhb最近的发现能产生一个诺贝尔奖吗?”

    听到老友的提问,彼得·希格斯想了想,摇头道:“毫无疑问,这是今年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诺贝尔奖的提名或许够了,但得奖恐怕还是有点难度。今年的奖牌应该会颁给中微子振荡,明年的奖牌怎么也得照顾下搞凝聚态物理的,诺贝尔委员会欠索利斯的奖牌已经拖了太久,这次应该不会再拖下去了……要开个赌局吗?”

    “咳咳,不了,”一听到赌局,弗兰克尴尬地轻咳了一声,“我最近戒了,至少这个月别来找我。”

    “难以置信,你竟然戒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彼得·希格斯诧异地看了老朋友一眼,他不是经常逛推特,还不清楚最近被炒得很热的那件事情。

    “没什么,就是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不说这件事儿了,”弗兰克清了清嗓子,岔开话题道,“注意听接下来的报告会吧,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哦?还有什么令人值得期待的发现吗?”彼得·希格斯随口问道。

    “当然,我敢肯定,你会被那个发现给震撼到,”弗兰克咧嘴微笑,表情略微得意道,“我敢赌00美元。”

第173章 一张寻宝图() 
“tf?!”

    看到站在台上的那人,坐在雪城大学研究团队中的凯瑞拉,惊讶的眼睛瞪大,下意识地爆了句粗口。

    坐在她旁边的布鲁诺斯教授皱了皱眉,问道。

    “怎么了?”

    “没什么……”

    咽了口唾沫,凯瑞拉慌忙地伸手去找笔记,掩饰了自己那一瞬间的失态。

    然而,她心中的惊讶,却是没有任何改变。

    她怎么也无法想象,这才一个月不见,他竟然已经站在了那里。

    这种反差,对于同样身为实习生的她来说,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

    另一边,坐在爱德华·威滕老先生旁边的罗文轩,也是诧异地看着讲台上,心里的震撼一点儿也不比坐在十几米开外的严新觉他们少多少。

    罗师兄怎么也想不通,他一个搞数学的,怎么会站在那个地方。

    说起来,他真的有参与到实验中吗?

    倒是坐在旁边的爱德华·威滕老先生,眼中没多少诧异,反而带着几分饶有兴趣。。。

    显然,他认出了台上的那人。

    而此时此刻,他也很期待。

    这位曾经在普林斯顿震惊四座的年轻人,在这里又会做出什么惊人的发现。

    ……

    站在讲台上,面对着那一双双等待的视线,陆舟深呼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心态放平,不去注意坐在台下的那些大佬们。

    然后,他缓缓开口说道。

    “自我介绍下,我是来自华国金陵大学的陆舟,很荣幸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到这种国际性的实验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机会,我才有机会发现到这些有趣的现象。”

    知道大佬们根本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陆舟尽可能简短地做完了自我介绍,然后按下了激光笔上的放映按钮,放出了ppt的第一页,迅速进入了正题。

    “大概在一个月前,我正好在北区的试验现场,就在对撞机测试tev级别碰撞的时候,我在atlas探测器上观测到了几个极其特殊的事例。”

    说着,陆舟将ppt翻到了下一页,指向了events/λλ图像上的几个坐标点,“就在这里,令人惊讶不是吗?我们在750gev观测到了几个极为特殊的信号。”

    坐在台下,彼得·希格斯嘴角咧了咧,虽然没笑出声来,但表情已经是明显的不以为然。

    “这就是你推荐的报告人?”

    弗兰克笑着说:“没错。”

    彼得忍不住调侃了句:“那你有没有跟他讲过量子涨落理论?我和我的学生一般都会讲。”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认为这个发现毫无价值,”弗兰克笑了笑,继续说道,“要赌00美元吗?我敢打赌,他能说服你。”

    彼得打量了他两眼。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有自信,但你再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把诺贝尔委员会发给你的奖金输光。”

    对于老友的调侃,弗兰克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那可未必。”

    ……

    看到陆舟展示出来的“研究成果”,坐在台下的人不以为然,甚至发出了几声不易察觉的轻笑。

    这声音虽然不易察觉,但听在报告人的耳中,却是格外的刺耳。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对于测试轨道时收集到的这点数据并不信服。

    几个孤零零的个例虽然看起来突兀了点,但并不值得注意。因为量子力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量子测不准定理”,可以完美的解释这种现象——即,纯粹空间中随机地产生少许能量是可以被允许的,只要该能量在短时间内重归消失。

    只有很少几个人,露出了饶有兴趣的表情。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陆舟也是早有预料,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继续面不改色地说道。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下意识地反应过来,这一定是一段双光子信号,或者是一个在容许范围之内的误差,比如你们认为的量子涨落。”

    “所以,我特意找到了2年寻找希格斯粒子时的数据,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个概率模型。”

    说着,陆舟继续按下了放映键。

    下一个瞬间,幕布上被密集的公式填满。

    事实上,类似的现象早在2年的数据中就已经反映出来过,而且是在atlas和s探测器上均有出现。如果说这一切只是巧合的话,那这巧合未免也太过刻意了一点。

    而这,便是他最大的理论支点!

    看了眼身后ppt上展出的这些步骤,陆舟双手撑在了讲台上,用肯定的语气继续说道。

    “我再次检查了这一区段的数据,确认atlas探测器上双光子道spin2选择条件下,各种变量反应的结果都可以确定,这一能区肯定是有碰撞发生的。”

    “而根据我背后的这个概率模型,我可以用肯定的语气说,如果atlas、s探测器上收集到的数据正确无误,当样本累计到足够数量的情况下,在750gev的能区上一定会出现一个特征峰!”

    “也许它是一种新的且更重的higgs粒子,也许它是引力子,也许只是一个双光子信号,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甚至于……”

    停顿了片刻,陆舟环视了一眼不知何时开始变得鸦雀无声的会场,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甚至于,它可能便是,我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最后一片拼图。”

    “那颗超对称粒子!”

    台下一片安静。

    对于这出乎意料的反转,人们的脸上写满了诧异。

    原本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数据毫无价值,但看到了幕布上的论证过程之后……不少人心中都对先前做出的那个下意识做出的结论,产生了一丝怀疑。

    如果当样本数量累积到一个足够大的值时,这个特征峰出现的概率高达84。5%,虽然这个特征峰并不一定意味着必然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粒子,但这已经具备了研究的价值。

    这个发现似乎……

    有点意思?

    坐在会议室地后排,罗文轩诧异地看着幕布上的那些算式,心中飞快地验算着这些算式的正确性。

    不过显然有人比他快一步。

    这个人,便是坐在他旁边的菲尔茨奖得主——爱德华·威滕。

    “他是对的。”笔记本上一字未动,一直盯着幕布上的威滕,点头赞许道,“至少在数学上是对的。”

    罗师兄的脸上浮现了一丝诧异,下意识问道。

    “您的意思是,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粒子?”

    “我可没有这么说,无论是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都不能直接看见微观世界的粒子,”威滕耸了耸肩,笑了笑说道,“能发现粒子的只有对撞机,而我们这些理论家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给那些真正的‘寻宝者’描绘寻宝图而已。”

    但光是这样,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掌声渐渐响起。

    随后从会场的某一个角落,向四周扩散开来,撕破了上一秒的寂静。

    听着那如潮水般涌来的掌声,陆舟甚至能感受到自己胸中那颗狂跳的心脏。

    情况已经明了。

    无论750gev的特征峰是否意味着宝藏,无论atlas和s等等探测器的灵敏度,最终能否寻找到这个宝藏,他的坚持总归是让ern没有错过——或者说提前发现了这一线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