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刚落下,会议桌前响起了一片议论的声音。
卡森额前也在冒着汗水。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提议相当的冒险。
或者说这已经不只是冒险,而是一场赌博,拿着航天员的生命去当赌注。
在哥伦比亚号的惨剧发生之后,已经很少有人敢这么做了!
果然,一位神色严肃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目光锐利地盯着卡森,开口说道。
“卡森局长,我是否可以猜测一下,你所谓的那些麻烦的手续,是否是在指那些‘必要的测试环节’?”
面对这位总统行政办公室顾问的发难,卡森硬着头皮解释道:“测试环节并非是必须……事实上我们在技术上已经可以确保生命维持单元能够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稳定运行至少两年以上。”
那人继续发难道:“你用什么来保证?”
卡森语塞,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时候,总统忽然发话了。
“他说的对。”
“有时候我们应该灵活一点,尤其是在面对一个善于变通的对手,国家空间委员会不就是为此而成立的吗?”
听到总统提到自己,副总统微微一笑,伸手理了理胸前的领带。
平时存在感总是很低的他,只有在这种场合能向其它人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总统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窃窃私语的声音,先前向卡森局长发难的那人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执拗地说道。
“总统先生,我必须提醒您,这不符合程序。”
“并非如此,测试并不一定得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也可以在火星的沙漠上,”卡森立刻开口说道,“我们可以先将生命维持单元送上去,然后远程启动它,确认他是否管用。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再送宇航员上去。”
虽然他内心深处并不认同这种冒险的做法,但这会儿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正如先前他站在卫星控制室里,对他秘书说的那样。
NASA需要一场胜利。
美国需要一场胜利!
如果不能……
横竖都是引咎辞职这一条路可走。
如此一来,他根本没有其它选择。
“就按他说的做,将生命维持单元送到火星上去测试,”眼看那个烦人的家伙还打算说些什么,总统用钢笔敲了敲会议桌,“已经没有时间给我们浪费,在华国人挑起了这场竞赛之后,每一分钟对我们来说都很宝贵!”
用眼神示意先前起身的那人坐了回去,总统接着将意味深长的目光投向了卡森局长。
“卡森先生,我希望两个月后,能和你一起打开香槟,在白宫的宴会上庆祝我们的成功。请你不要让我失望,否则没有人会同情你们!”
那意味深长的眼神,让卡森的脑门上渗出了几丝冷汗。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硬着头皮点,将右手按在胸前发誓。
“我像您保证。”
“上帝站在我们这边!”
第733章 成分分析()
自从金陵高等研究院成立之后,随着各项实验设施的逐渐完善,凭借着其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人才回国。
随着这些新鲜血液的输入,高等研究院也逐渐从一个只有数学、物理、计算材料、信息工程四大研究所的小型私立研究机构,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学科领域覆盖度广泛的大型私立综合型研究机构。
与此同时,随着研究院的二三期工程相继完工,许多从事其它方向研究的研究所,也在原来几座研究所的基础上陆续建立了起来。
比如生物化学研究所,便是在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将那袋样品送到了杨旭那里之后,陆舟带着剩下的两支试管,来到了生物化学研究所的成分分析实验室,找到了这里的负责人徐文浩。
“陆教授?快请进,快请进,我去帮您去隔壁拿两瓶饮料过来,您想喝什么?我这里有……”
“不用这么客气,”看着一脸激动的像是见到偶像似得徐文浩,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轻咳了声开口说道,“我就是来请你帮我给两个样品做个成分分析的,没打扰到你工作吧。”
徐文浩连忙摇头说道“没有没有,正好我刚做完一组实验,您有什么样品需要我这边帮您测,只管吩咐我就可以了!”
能帮诺奖大佬打工,对于一名科研狗来说可是无上的荣耀。
更何况还是自己每逢论文投稿都上柱香的陆神!
总觉得这家伙看自己的眼神有些热情过头了点,但陆舟也没太往心里去。
正巧看见了放在实验桌上的几件样品,陆舟的眉毛饶有兴趣地抬了抬。
“这是?”
顺着陆舟的视线看去,徐文浩立刻明白了他指的是什么,笑着说道。
“哦,这个啊,这是计算材料研究所那边送来的,是和碳基芯片的项目有关的一些样品,让我帮忙做个成分分析,我刚刚就在做这玩意儿。”
碳基芯片?
一听到这个词,陆舟的脸上顿时浮现了一丝恍然的表情。
时间过得太久了,这两年又比较忙,以至于他差点都快忘了这茬。
他还记得当初是刚回国不久,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联合中航旗下宝盛集团,通过改进石墨烯重叠角度的方法,联合研发出了sg…1超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从前年去加利福尼亚州开会的时候,宝盛集团在可控聚变研究峰会上展示了华国的超导技术,将那些国外可控聚变领域相关企业很是惊艳了一番,拿到了无数订单。
在回国之前陆舟就和宝盛集团的老总提了一句,硅基芯片的研究正在逐渐进入瓶颈,虽然微软、高通这些芯片领域的巨头依旧在不断改进芯片制程,但技术上的瓶颈无论再怎么拓宽,也始终不可能突破物理上的极限。如果华国想在芯片领域弯道超车,最好是另辟蹊径,考虑硅基芯片以外的材料。
石墨烯半导体,便是其中之一。
石墨烯几乎具备所有电子工业材料所需的特点,除了一个合适的能隙宽度,而后者已经被证实,可以通过调整石墨烯重叠角度来调整。
然而后来宝盛集团的老总虽然满口答应会考虑,但这件事儿最终还是没成。
不过陆舟倒也不怪他,毕竟站在国资企业老总的立场上,把sg…1材料这块做好足够了,这份资历够他升官绰绰有余。
这时候“无错”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石墨烯半导体现在就刚刚看到个影子,等技术成熟,再等成熟的技术应用到芯片上,还不知道得等多少年。就算他这会儿花了一大笔钱去搞这研究,等成果出来之后,桃子也给下一任摘走了。
因此,最后这项目就只有金陵高等研究院自己在搞了。
一部分是国家专项科研经费的支持,一部分则是星空科技自己掏钱。
毕竟想要专利,自己不掏钱是不可能的。
想起这件事儿来,陆舟也开始好奇了,于是开口问道。
“项目进度怎么样了?”
徐文浩不好意思挠了挠后脑勺“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听说杨教授的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制备石墨烯半导体的方法,但这种合成方法还不稳定……我已经听杨教授吐槽过几次了,要是有陆教授帮忙,这玩意儿说不准早就解决了。”
听到这句话,陆舟干咳了一声。
“你这话说的……什么叫有我帮忙早就解决了,我又不是神,我怎么知道该怎么搞。”
徐文浩连忙解释道“不是我说的,是杨教授说的啊。”
“先不说这个了,”陆舟摇了摇头,从兜里取出了两支试管,放在了实验桌上空着的那个试管架上,“这两件样品,我需要你帮我做个成分分析。”
其中一支试管中装着的是流质食物的样品。
当时从系统空间中取出之后,陆舟试着喝了一半,感觉味道还不错。口感像酸奶,味道有点儿像柠檬水,但比柠檬水腻一些。
当然,味道都是其次的,关键是这半袋流质食物喝下去,竟然喝了他个七八分饱。
出于对这其中营养成分的好奇,陆舟从剩下的流质食物中抽取了一部分作为样品。
如果能够弄清楚这玩意儿配方的话,没准能够成为不错的太空食品。
至于另外一支试管就不必多说了,就是喝剩下的那瓶可乐。
以前陆舟拿到这玩意儿也没机会化验,但现在算是有条件了,自然不会放过一探究竟的机会。每次喝完之后只觉得一阵神清气爽,如果能够搞清楚这其中的原由,没准能发现不少有趣的玩意儿。。
当然,也不排除是他想多了的可能。
比如,真相其实只是生产这玩意儿的无良厂商,往肥宅快乐水里面加了几勺牛磺酸……
看着那两支试管,徐文浩笑着说道。
“没问题,小事一桩,您大概什么时候需要?”
“尽快吧,分析完之后把报告和剩余的样品送到我的办公室就可以了……”
就在这时,陆舟兜里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我出去接个电话。”
不放过任何在偶像的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机会,徐文浩立刻打包票道“没事没事,您去忙,要求我已经知道了,交给我来做就行了!”
陆舟点了点头,郑重说道。
“嗯,那就拜托你了!”
留下了这句话,陆舟转身走出了实验室外,一边走廊向楼梯走去,一边按下了接通的按钮。
“喂?”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了李局长的声音。
“是我,最近过的怎么样啊。”
从他那春风得意的声音听起来,这家伙最近大概是过的相当不错。陆舟甚至不问都能猜得到,这次载人登月的成功,对于科工局和航天局的领导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大的政绩。
不过,陆舟并不关心这个,只是笑了笑说道。
“一般般吧,有什么事儿吗?”
“你最近有没有空来趟上京?”
陆舟“上京?来上京干什么。”
“干什么?”李局长笑了笑,“除了给你颁奖,还能是干什么?”
。
第734章 留着当文物好了()
上京市。
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内,三千余张座位座无虚席。
坐在这里的大多是华科院或工程院的学者、载人登月计划相关部门的高级官员、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所有人坐在这里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便是为载人登月计划中的英雄,送上最热烈的掌声与最真挚的祝福。
在主持者庄严的开场白与热烈的掌声中,载人登月工程表彰大会正式拉开了帷幕。在一片掌声中,一位面容威严的老人走上了前台,站在了话筒的前面。
掌声渐渐平息。
老人顿了顿,用庄严而沉稳的声音,缓缓开口说道。
“五十一年前,我们的‘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们的第一颗卫星,也是我们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三十三年前,我们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抢在了欧洲人前面……与此同时,这也是我们航天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大礼堂内一片庄严寂静。
停顿了片刻,老人缓缓开口,继续说道。
“如今,我们登上了月球,成为了自阿波罗计划之后,第二个掌握载人登月技术的国家!这将是我们航天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而这场战役,也毫无疑问地可以用大获全胜这个词来形容!”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国人民,对那些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有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雷动的掌声如潮水般散开,顷刻间将整个大会堂填满。
老人点了点头,将讲话的位置重新让给了会议主持者。
大会很快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
看着走到台上接受勋章的三名宇航员,坐在台下的航天集团总工程师袁焕民院士,眼神中说不出的感慨。
这半年的时间,真是像一场梦一样。
他从来没想过,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也从来没有想过,陆舟提出的那个电推进系统真的能够实现。如今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心中说不出是欣慰,还是懊悔。
坐在他的旁边,空军装备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吴康院士,轻声感慨了一句。
“那个家伙确实厉害啊。”
袁焕民微微侧目。
“你说的是……”
“除了那个陆教授,还能是谁?”吴院士笑了笑,继续说道,“当初科工局的电话打到空军装备部,空军装备部的秦部长又把电话打到了我这儿,说有人搞了台电推进的空天飞机出来,但经费出了点问题,需要,让我帮他参谋参谋,这事儿靠不靠谱……你猜我第一句话说的是啥?”
袁焕民:“我又不是你,我怎么可能猜得到。”
吴院士眼睛一瞪,模仿着当时的语气,绘声绘色地说道:“我说赶紧报警把这个人抓起来!骗经费骗到咱们空军装备部来了,先拘留个十五天让他清醒清醒!”
猜到了那人是谁,袁焕民心中顿时有些尴尬。
说起来这事儿和他也有点关系。
虽然站在他的立场上,他做的事情没错,但有些东西不是能够简单的用对错去衡量的。
“这得亏你没把那个人拘留。”
“哈哈,抓不了,”吴院士摆了下手,摇头笑着道,“秦部长直接跟我说,这个人的身份有点儿特殊,怕是没人敢抓他。一听他这话,我一猜就猜到了他说的是谁,然后立刻请他带我一起去现场瞧瞧。”
说到这里,吴院士的语气又是有些惆怅了。
望着颁奖台的方向,他眼神中写上了一丝神往。
“……我这辈子,大概都忘不掉那震撼的画面。”
在一片掌声中,站在台上的老人与三名宇航员分别握手,并向他们授予了“航天一级功勋奖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