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就在这时,扫描枪背后的显示屏上,却是弹出了一行文字。

    【能量不足以完成扫描任务,强行启动可能导致部分数据丢失,是否继续?】

    陆舟:“……”

    p!

    还有能量限制的设定?!

    以前扫描的电池残骸就那么一小块,以至于他都没有注意到还有这种设定。

    不过想想也是,要是没有能量限制的话,他直接将残骸二号放在残骸三号里面一起扫不就行了,那还用得着这么纠结。

    陆舟做了个大胆的推测,这个扫描枪的耗能应该和从物体上摄取的信息量有关,对于体积越大、内部结构越复杂的物体,一次性扫描所需消耗的能量便越大。

    想到这里,他便开口说道。

    “小艾,帮我个忙。”

    “嗯?”

    “帮我把这玩意儿的外壳拆下来。”

    “收到!”

    无人机晃晃悠悠地飞了过去,紧跟着三只机械臂也迅速伸了过去。其中两只钳住了残骸三号的外壳,另一只衔接着切割器沿着笔直的线条,在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音中,将外壳缓缓割开了一道口子。

    聚变电池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外壳已经在最初的冲击中碎成了渣,附近的零件也很不幸地被爆炸还是别的东西卷出了残骸之外,想靠扫描枪逆向基本上已经是没什么希望了,所以陆舟便将这玩意儿扔在了一边。

    至于霍尔推进阵列上的推进单元,倒是还能找到几个结构完好的。

    吩咐小艾将霍尔推进阵列还有后面的电离室这两个主要模块排列在地上,陆舟再次取出了扫描枪,从排在最左边的霍尔推进阵列开始,逐渐调高扫描光线的宽度。

    当扫描光线的捕捉范围将两个模块全部容纳进去的时候,正好逼近了能量的上限。

    没有任何犹豫,陆舟立刻扣下了扳机。

    只听见“嗡”的一声轻响,亮蓝色的弧光于枪口微微闪烁,沿着校准光线的轨迹,向前方铺开了一层的网格状淡蓝色光幕。

    这道超越标准模型的光束,无论是多少次看到,陆舟都无法克制住心中的震撼。

    对于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而言,这项技术甚至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抵达了幻想的领域。

    至少,他想象不出它所运用的是何种原理。

    甚至连想象都想象不到。

    那淡蓝色的光幕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穿透力,从那坚硬的金属外壳上轻描淡写地透过,将那散发着金属光泽的外壳变成了透明色,并扫描着阴影之下的每一寸角落。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一个莫名的念头忽然从陆舟的脑海里冒了出来。

    如果在飞船上装一个足够大的这玩意儿,是不是连整个星球都能这么扫描了?

    当然了,他心里也清楚。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掌握这项技术的高等文明,才有能力回答他了……

第635章 解决质量间隙的关键() 
扫描的结果相当喜人。

    原本以高等研究院的技术,完全无法解析霍尔推进单元中的技术细节,然而在扫描枪光束的照耀之下,所有一切的秘密都无所遁形。

    随着数据收集完毕,淡蓝色的光束开始渐渐暗淡,被光束照射的两个部件也从半透明的状态重新回归了原本的金属光泽。至于握在陆舟手中的那柄扫描枪,也随着光线的暗淡开始变轻,最后化作细腻的黑沙从他的指缝间流逝,只留下一个拇指大小的u盘。

    将u盘插在了笔记本电脑上,陆舟站在旁边等待了一会儿。

    只见那传输数据的进度条读完的瞬间,那u盘也跟着化作黑色的砂砾,消失在了空气中。

    “这破系统用的材料还真是环保。”

    陆舟摇了摇头,走上前去,在笔记本电脑上敲下了几个按钮。

    很快,一张立体的三维构图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整个霍尔推进阵列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这张可以将任意一点无限放大至分子级的三维图像上,被详细的呈现了出来。

    盯着这张三维图像看了一会儿,陆舟思索着摸了摸下巴,忽然开口说道。

    “小艾,你有把握造一个出来吗?”

    屏幕的右下角跳出了弹窗。

    【这个东西的尺寸太小了,用一般的工业机器人恐怕做不到。╮(╯_╰)╭】

    “那你需要什么工具?”

    过了大概两分钟,屏幕的右下角再次蹦出来一个弹窗。

    点开之后,陆舟看到了一张清单。

    清单上罗列着一大堆生产设备,从金属切削机床到坐标镗床再到高精度激光刻线机,十几台设备看的让人头皮发麻。

    “……能买到的话我尽量帮你买好了,实在弄不到的话我也没办法。”

    毕竟有些东西,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嗯!尽量就可以了,实在没有的话我也会替主人想其它办法的!≈gt;▽≈lt;】

    虽然这句话看上去很可靠的样子,但陆舟总觉得完全没办法放下心来。

    不过,现在他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只能暂且这样了。

    将扫描枪收集到的数据在小艾的那台超算上也拷贝了一份,陆舟顺手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看了眼堆在角落的那些残骸,他沉思了一会儿。

    该分析的都已经分析完了,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

    想了一会儿,陆舟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算了,以防万一,还是先留着好了……

    ……

    霍尔推进单元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距离蓝图上的那架航天飞机只剩最后一个难题需要解决。

    即,可控聚变的小型化。

    不过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还有一个更加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

    那便是完成杨米尔斯方程的最后一问,解决质量间隙的问题!

    只有解释了质量间隙的存在,他才有可能关联电磁力和强相互作用力,为解决可控聚变的小型化问题打好理论基础。

    当然了,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甚至于可以说,这才是关于杨米尔斯方程的千禧难题中,最为困难的一道难关!

    在高等研究院待了一天,次日上午陆舟去了一趟金大。

    当看到陆舟走进了办公室,坐在门口办公桌的林雨湘顿时眼睛一亮,立刻伸手抓起了一本杂志,笑着迎了上来。

    “教授,《自然周刊》那边把样刊寄过来。”

    接过了杂志,陆舟扫了眼封面,眉毛略微惊讶地抬了下。

    “这么快?”

    英国记者的速度这么快吗?

    “恩恩,昨天晚上就寄到收发室了,我刚一收到收发室的短信我就过来拿了,”说着,林雨湘的食指勾在身后,笑盈盈地补充了一句,“封面上的你很帅气哦。”

    听到这句话,陆舟顿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虽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果然听别人嘴里说出来,多少还是会让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走到了办公桌前坐下,陆舟将那本杂志放在了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了草稿纸,捏着圆珠笔轻轻在纸上点了点,然后开始研究起了杨米尔斯方程千禧难题的最后一问。

    其实在刚求出杨米尔斯方程通解的时候,他对这个问题便已经隐隐约约地有了点思路。

    参考温伯格等人在研究弱电统一理论时用到的方法,他可以试着对这个问题引入一个时空流形上的标量场,在规范群u2u1的作用下按该群的两分量表示变化,从而解决强相互作用的杨米尔斯场的零质量性问题,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表示强相互作用与电磁作用。

    就在他刚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放在办公桌上的手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叹了口气,陆舟停下了手中的笔,伸手按下了接通键,将手机凑到了耳边。

    “喂?”

    没有多余的寒暄,悦耳的声音很快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你的‘快递’已经批下来了。”

    听到这句话,陆舟惊讶地都忘记了吐槽。

    “这么快?”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昨天早上他才打电话给陈玉珊说了这事儿,到现在甚至还不到二十四小时。

    陈玉珊笑了笑说“市政府那边听说星空科技打算在金陵办厂造航天飞机,二话不说就拿出了地图,问我们打算将这个航天飞机制造厂建在哪,需不需要贷款什么的。现在的经济形势你懂的,地方政府巴不得我们留下来替他们解决些就业。”

    当然,还有一些事情陈玉珊没有说。

    自从15年的大会之后,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地方政府巴不得这种企业多点。相比起这背后的政绩,能不能创造经济效益都是次要的,甚至连就业都是小事情了。

    陆舟“解决就业这个……恐怕得让他们失望了,到时候也许用不了太多人。”

    陈玉珊笑着说“那也无所谓,总之像咱们这种响应响应国家政策的企业,地方政府还是很愿意配合的。”

    见学姐都这么说了,陆舟也就没再说什么。

    不过就在这时,他正好想起了一件事来。

    “对了,我需要你帮忙采购一批设备。”

    陈玉珊“什么设备?”

    陆舟想了想说道“一些生产环节需要用到的工业设备……具体的东西可能有点多,一会儿我发你邮箱。”

    。

第636章 这是要上天?() 
金陵日报。

    报社的办公楼里。

    坐在编辑部里的张毅,正端坐在办公桌前,一丝不苟地盯着手中的那份采访稿。

    大概一小时前,报社开了个简短的会议,说是市政府那边的要求,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星空科技的航天基地落户金陵的报道,放在下一期报纸最醒目的位置,配合电视台那边的人做宣传。

    身为金陵日报的“首席笔杆子”,撰写新闻稿的工作自然是当仁不让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将手上这份从市政府官员那里弄来的采访稿反复看了几遍,盯着那个星空科技的名字,张毅饶有兴趣地摸了摸下巴。

    “星空科技……这个名字我听着总觉得耳熟?”

    坐在旁边办公桌的老吴听到了这句话,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星空科技你都不知道?锂硫电池材料领域的高通啊!我记得几年前还上过几次新闻来着,据说是专门做技术研发还有知识产权管理的企业。”

    这时候,坐旁边的老徐也插了句嘴说。

    “这企业我听说过,据说背景很不简单!一个星期前就有风声放出,星空科技技术入股了中山新材,进军锂硫电池行业,拉着中山新材的股价涨了十几个点!而且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你猜星空科技的大股东是谁?”

    “是……谁?”

    老徐压低了声音,一脸神秘地说道,“据传闻,星空科技的大股东,正是在金陵大学任教的陆教授。”

    一听到这句话,张毅下意识地愣了下。

    “陆教授?哪个陆教授?”

    老徐一脸无语道“你笨啊!除了那个诺贝尔奖得主,金陵大学还有几个陆教授!”

    金大的那个?

    星空科技大股东?!

    听到竟然是那个陆舟,张毅心头巨震。

    前段时间金陵日报对杨米尔斯方程以及那场在金大老校区大礼堂召开的学术报告会的报道,正是他负责撰写的新闻稿。

    当然,真正令他震撼的倒不完全是陆舟在学术上的成就,毕竟现在国内是个人都知道他是可控聚变工程的总设计师,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双奖得主。就算这家伙再弄个什么奖回来,他多半也不会感到半点惊讶,顶多只是意料之中。

    然而真正令张毅震撼的是,这家伙在学术界已经够牛逼的了,赚钱也特么的这么牛逼,现在还要造航天飞机……

    一想到这里,张毅顿时忍不住在心中吐槽了一句。

    这特么的还是人吗?

    见张毅愣在那儿半天没动静,老徐紧接着说了一句。

    “总之你也别管太多,这事儿是领导亲自交代下来的,咱们按着会议上交代的那些要求,把这新闻稿给整出来就行了!”

    低头盯着手上这份文件看了半天,张毅想了很久,忽然开口说道。

    “我觉得这么报道不够冲击性。”

    “冲击性?”

    “嗯,”张毅点了点头,“这星空科技企业知名度太低了,就算再怎么写这个报道怕是也难得达到宣传的效果……”

    停顿了一会儿,他用不确定的语气,试探着问了句。

    “我们要不干脆直接把星空科技的名字,直接换成陆舟?”

    ……

    将自己的意见汇报给上面之后,张毅很快得到了来自报社领导的批准。

    市政府那边需要宣传,那自然是宣传的力度越大越好。

    因此,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张毅将新闻的侧重点从星空科技的身上,巧妙地偏向了星空科技的大股东——陆舟身上。

    目前来看,冲击性的效果确实达到了,而且反响非同寻常。

    随着《金陵晚报》最新一期的报纸登刊,没过两天便被同步转载到了网上,并且立刻在国内各大网络媒体的评论区以及社交平台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陆教授打算造航天飞机?

    听到这个消息的网友们,顿时惊了。

    前段时间网络上才因为杨米尔斯方程的事情刷了屏,这还没过半个月,忽然又搞出来个大新闻,让所有人都有些始料未及。随着几个网络新闻媒体的转载,不到几个小时的时间,关键词就被送上了热搜。

    【握草!陆神这是要上天?】

    【可以的,刚刚才在《自然周刊》的封面上看到他,这会儿又在热搜上看到了。】

    【你们的牛逼,还看《自然周刊》这么专业的玩意儿。】

    【别人家的导师……】

    【招生广告引起不适,举报了!】

    国内某个论坛上。

    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同样也在热烈进行着。

    【陆神不是在研究质量间隙的问题吗?就是那个杨米尔斯方程千禧难题的最后一问。】

    【做学问哪有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