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陆舟暂且没有问不可思议在哪里,而是直入正题道:“那东西是什么材料?”

    “银,”杨旭深呼吸了一口气,“准确的说,是银和石墨烯!”

    “银和石墨烯?”看着杨旭,陆舟有些意外道:“就这个?”

    印象中,他似乎看过类似的论文。

    只不过因为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不多,一时间想不起来是在哪里看到的就是了。

    说实话,在听到只有这两种材料的时候,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小失望。虽然他也清楚就算是高等文明大概也不会在一根导线上堆砌成本,但也没想到居然会如此的普通。

    然而,杨旭却是无语地看了他一眼。

    “啥叫就这两个,已经很牛逼了好吗?”

    说着,仿佛是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键盘上敲下了几个按钮。

    很快,一张透射电镜图呈现在了屏幕中。

    只见在那图像上,黑色与灰色的斑块相间交错着,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交织出了一层整齐而细腻的纹理,将那条银色导线中纳米尺度下的秘密,完全揭示了出来。

    指着图像上的几个关键的区域,杨旭也就没多解释,继续开口道,“看这几个地方你就知道了。”

    俯身凑近了电脑屏幕,陆舟顺着他食指指向的方向看去。

    只见粒径在1…5nm之间、近似球形的银原子团,与横向尺寸相仿的单层石墨烯贴合在了一起。

    很快,陆舟的眉毛微微皱起。

    即便对金属材料研究不多,他也从中看出了其中的不寻常之处。

    这不是这么做好不好的问题。

    而是做不做的到的问题……

    以金属材料为基地制作石墨烯合金,必须让金属纳米颗粒与石墨烯之间做键结。

    目前能做到这点的,只有偏冷门的粉末冶金技术,然而即便是粉末冶金技术,也没办法将石墨烯与银纳米颗粒键结到如此完美的程度。

    毫不夸张的说,那根和头发一样纤细的银丝,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见陆舟没有说话,杨旭用感慨的语气继续说道。

    “粉末冶金比较前沿,也比较冷门,这块我了解的不多。但以3D打印技术为例的话,最好的金属粉差不多也就一万目左右,换算下差不多是13微米级别。一些纳米陶瓷材料用到的粉末可能更细一点,但也在微米级别。”

    “虽然有的实验室也能做到20nm及以下的超微粉磨……但这种粉末几乎是没办法在正常环境下保存,更别说用来和石墨烯碎屑做键结了。”

    不只是制备难度大,筛选难度大,保存的难度更大。

    金属粉末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便越容易氧化,而且极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

    唯一看上去可行的两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么在冶炼的同时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将其分散,要么便是在生成这种粉末的同时,直接将它和石墨烯碎屑混合喷涂在基底上。

    靠在了椅子上,杨旭叹了口气道。

    “就如你看到的,这玩意儿难的不是在技术本身,而是难在生产工艺的实现。事实上关Ag/GF、Ag/GO、AgFe/rGO这类复合材料的论文,因为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几年前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比如制作手机屏幕的铟锡氧化物具有易碎特性,不少学者就提出将银纳米线与石墨烯结合,用于开发新一代的可弯折柔性屏。根据有限的实验数据来看,这种材料各项力学性能都相当优秀,而且电阻率远低于一般金属……当初我在麻省理工读博士后的时候,那边有个实验室就在做这块的研究。”

    从屏幕上挪开了视线,陆舟问道:“后来呢?”

    杨旭耸了耸肩:“不清楚,不过我猜项目多半进行不下去。铟锡氧化物价格不便宜,但银更胜一筹。这种技术就算做出来了,多半也没人会用。”

    想到这里,陆舟的表情有些古怪。

    如果说用银做手机屏幕都算奢侈的话,那么用银做导线算什么?

    不过想到如果连太空旅行都能做到的话,太空采矿多半也不是什么难事儿,陆舟也就释然了。

    对于拥有这项技术的文明而言,银的价值没准也就比铜贵那么一点而已。

    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杨旭的眼中写满了好奇的神色。

    在犹豫了一番之后,他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东西你到底是从哪弄来的?”

    和陆舟的感受是一样的。

    在他看来,那个拇指长度的银丝,简直就像是一件艺术品!

    毫不夸张的说,它的存在简直颠覆了产业界对冶金技术的认知。

    然而陆舟并没有解答他的困惑,只是简单地回答:“国家机密,你只管帮我做逆向就行了,其它事情知道太多对你没好处。”

    陆舟没有过多解释这个问题,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哪怕在没有凌云勋章之前,他也无需向任何人解释什么。

    或者退一万步来讲,就算需要他解释什么,也只需要向一个人解释就够了。

    而这种事情,也仅仅只会发生在一种情况下。

    那便是他的行为,严重危害到了国家安全。

    而除此之外,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是那些负责他安保工作的人,那些负责帮他保密的人,也无权调查“秘密”的本身。

    不过,在看到杨旭惊讶的样子时,陆舟心中也是暗自庆幸。

    也幸好他只剪了那么一小段样品下来。

    要是让这家伙知道自己还有一堆这玩意儿,不知道会不会被震撼到怀疑人生。

    “好吧……”

    无奈地耸了耸肩,杨旭勉强接受了这个敷衍的说法。

    如果涉及到了机密,知道的太多对他来说确实没什么好处。

    顿了顿,杨旭继续说道。

    “不过要对这玩意儿做逆向恐怕不太容易。至少我暂时想不出来,该怎么做出这玩意儿。”

    陆舟:“如果将银纳米颗粒放宽到微米级呢?”

    杨旭犹豫了下,说道:“难度依然存在,不过你要是感兴趣的话,我们倒是可以试一试。不过……”

    陆舟:“不过?”

    “不过这么做有意义吗?”杨旭问道,“虽然我承认这种这种Ag/GF材料的电阻率上的特性很优秀,但考虑到银的价格,它的工业应用前景几乎为零。”

    费了大量的功夫弄懂了其中的奥秘,顶多也只能产生一篇“漂亮”的论文而已。

    这种东西或许会引起一般研究员的兴趣,但对于陆舟和杨旭而言,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

    毕竟和数学物理不同,材料学本身便是一门立足于应用的学科……

    对于杨旭的这个问题,陆舟也思考了很久。

    说实话,他的心中也有些犹豫,到底有没有回收这项技术的价值。

    不过,最终陆舟还是在心中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

    “我没法回答你这个问题,至少现在没法回答。”

    “但直觉告诉我,这么做是值得的。”

第584章 教学安排() 
在众多的材料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材料具有所谓“颠覆性的基因”,而石墨烯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最上游的材料,它几乎可以和任何材料做结合。

    然而,理论上是如此。

    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现代材料技术发展的,并非是想不出好的“idea”,而是找不到实现“idea”的方法。

    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讲,想要做成这种粒径在1…5n之间的银纳米颗粒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实验室制备还是工业界已经发展成熟的技术,陆舟和杨旭都暂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于是在经过了一番讨论之后,最终两人在研究上达成了共识。

    即,先将10000目的银粉与单层石墨烯碎屑通过粉末冶金的方式进行键合,如果成功了则再进一步的减小颗粒的尺寸,直到达到纳米级。

    与此同时,对于将微小尺寸的金属颗粒与石墨烯碎屑进行键合、并制成合金的方法,金陵高等研究院也进行了立项研究。

    虽然暂时看不到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但陆舟还是拨款12亿rb的经费,在一系列与ag/g复合材料相关的项目上。

    除此之外,还有碳基芯片相关的研究。

    不过这一块不只是计算材料研究所在做,高等研究院的物理研究所,以及金陵大学的物院,都有参与到相关的课题中。

    关于这一块技术的研发,陆舟批的经费几乎是ag/g复合材料的两倍,甚至于他自己都有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去。

    另一方面,关于残骸三号的研究也还在继续,除了对已经挖掘到的宝藏进行消化之外,陆舟还指望着从这具残骸上挖掘到更多的宝藏出来。

    当然了,虽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但陆舟也没忘记系统留给他的任务。

    说实话,这个奖励任务的描述很暧昧。

    论文要求学生在课题中具有一定的参与度,然而系统并没有给出如何界定这种参与度的标准。

    如果能知道这个标准的话,他也好对症下药了。

    而现在的话,陆舟也只能根据常理作出大致的推测,只是在项目组里端茶倒个水,打扫打扫器材,最后在论文上挂个五六作,大概是没法交差的。

    还有研究所里的其他研究员。

    虽然陆舟抽时间指点了部分人的课题,但系统并没有将他们的身份判定为学生。

    显然,系统并不打算给他钻空子的机会,想完成任务还是得老老实实的照着系统说的来。

    不过既然是奖励任务,陆舟也就抱着放松心情的态度来做了。

    还有一张任务卡没翻。

    不出意外,那任务卡翻出来多半又是个大项目。

    到时候只怕还有的他忙的。

    ……

    金大数院实验楼。

    走廊尽头的办公室。

    四男两女,一行六人站在办公室的门口,谁也没去敲门。

    除了韩梦琪之外,这里的大多数人对于陆舟的认识,都仅仅停留在电视上见过的那种程度而已。

    蹲在人群里或者隔着屏幕时或许没什么感觉,但以初学者的身份直接面对这种大犇级学者,会感到压力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韩梦琪……

    就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竟然紧张了……

    在一番“你去还是我去?”的交涉之后,终于有一个看上去稍微有那么些胆量的小伙子站了出来,勇敢地敲了敲门。

    不多时,办公室的门开了。

    看着出现在门口的那位女士,上前敲门的冯晋,拘谨地说道。

    “您好,请问这里是陆教授的办公室吗?”

    看着门口的学生们,林雨湘抿嘴微笑:“你们是陆教授的学生吧?快进来吧。”

    带着一行人进了办公室,林助理招待他们在沙发上坐下之后,给他们每一个人都倒了一杯茶。

    “陆教授可能还要等一会儿才过来,你们先在这里坐一会儿吧。”

    在林雨湘转身向办公桌走去的时候,几乎所有男同胞都忍不住偷偷看了她几眼。

    一男硕士小声感慨道:“陆教授的助理颜值都好高啊。”

    旁边有人小声接了句:“是啊……”

    听到了这些交头接耳,韩梦琪也忍不住偷偷看了她一眼,心里不服气的小声嘀咕了一句。

    到底哪里漂亮了?

    接着继续偷看了一会儿,她陷入了沉默。

    好吧。

    她勉强承认,在穿衣搭配上,那个女人可能比自己稍微强那么一丢丢。

    但这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平时比较宅,没花太多心思花在打扮上而已!

    这时候,一位头发看起来有些稀疏,面相很老成的男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看着把办公室沙发都给坐满了的六个人,他微微愣了下。

    “你们……都是陆教授的学生?”

    “是的,”先前敲门的那个冯晋站起身来,很有礼貌地说道,“请问您是陆教授的助理吗?”

    何昌文愣了下,随即摇头:“助理?不,我是陆教授带的博士。”

    旁边一硕士愣道:“你还是学生?”

    何昌文笑了笑:“看起来不像?”

    六个人面面相觑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摸了摸有些反光的脑门,看着这些师弟师妹们,何昌文不好意思一笑。

    “没事儿,迟早你们也会用身体去体会的。”

    众研究生:“……”

    在沙发上坐了大概十几分钟,另一名博士也来了。

    相比起何博士来说,这位博士的发际线倒没那么夸张。

    至此,硕士组和博士组的学生总算是都到齐了,然而把他们叫来这里的陆舟,却是还没见到的人影。

    不过就在时针正好指到九的时候,几乎是踩着整点,陆舟走进了办公室里。

    看了眼办公室里的学生们,他有些意外道。

    “你们都已经到了?”

    盯着陆教授,一群人齐齐点了点头。

    韩梦琪原本想打声招呼,不过想到这时候表现的和教授太熟会不会显得不太好。于是在犹豫了下之后,她遂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有什么话都等到过会儿在说。

    坐在门口办公桌后面的林雨湘弯了弯嘴角,笑着说道:“他们八点半就在门口了,可等了您好一会儿了。”

    听到他们等了自己半个多小时,陆舟轻咳了声说:“我是让你们九点以后来,没说所有人九点都得到……”

    原本他是打算一个一个认识的,结果没想到人扎堆的一起过来了。

    说罢,他看向了负责文字工作的孔助理,继续道。

    “帮我把名单拿过来一下吧。”

    “好的。”孔洁点了点头,拉开了抽屉翻出了一份名单,起身向陆舟这边走了过来。

    从她的手中接过了名单,陆舟简单地扫了一眼,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既然人都到了,那我先点个名吧。人有点多,点到的就举个手,我再认识下。”

    在所有的八个学生中,他能不看名单就叫出名字的也就三个而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