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舟并不能完全领会到这枚勋章设计者与命名者的用意,
毕竟他并非来自那个时代,对于可控聚变的研究多少也有点半路出家的味道。
不过,食指摩擦着这枚勋章,从那细腻的纹理中,他多少还是能感受到一点,那蕴藏在那其中的历史厚重感……
第574章 你说了算()
表彰大会告一段落,也算是了却了所有为可控聚变挥洒过青春和热血的科研人们,心中的一桩心愿。
相比起其它人来说,除了一枚凌云勋章之外,陆舟还得到了一个小时奏对的时间。
关于star…2示范堆项目组的未来,国家还需要参考他这位项目总负责人的意见。
听完了大长老询问自己的问题,陆舟思忖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star示范堆基地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继续留着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我的建议是技术人员和部分核心管理层改组成新的机构,或者是编入现有的机构中,来负责聚变堆的运行工作。”
star…2示范堆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科研工程,为了协调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科研资源,一个与之配套的庞大的管理机构也是必须的。
不过现在整个示范堆工程已经完成了,没有那么大的科研项目需要支撑,没有那么多的部门和项目需要协调,剩下的管理层就显得有些臃肿和多余了。
老人点了点头,表示了理解。
“核工业集团那边的人和我也是这么建议的,我们这边开会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对示范堆项目组进行改组,吸纳主要技术人员以及部分管理层成立一个新的核电公司,以企业化的方式运营。目前暂时定名为东亚电力,负责国内聚变堆项目以及东南亚、中亚地区跨区域输电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
东亚电力。
光听这个名字,看来国家的野心不小啊……
陆舟心中也是略微的惊讶。
毕竟现在第一台聚变堆装置才建立,南方和西部的聚变堆还没立项,高层都已经开始为“支援第三世界兄弟”做准备了。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家这么做也有一定的道理。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自己一个人关着门玩,远不如带着一群小弟一起浪。整个东亚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提高了,rmb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对于这些与研究无关的东西,陆舟并不是很感兴趣就是了。
老人:“示范堆项目组的管理层以目前来说太过臃肿,新成立的东亚电力肯定没办法将它全部吃下。核工业那边的意思是,可以将这些管理人员遣回原来的工作单位,找不到单位的他们也愿意接手一部分,不过我总觉得就这么原地解散了怪可惜的。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合适的安排?”
“就这么原地解散了,是挺可惜的……”陆舟深表认同地点了点头,有些感慨地说道。
一个庞大的科研工程,培养的不只是在第一阵线上冲锋陷阵的科研狗们,同样培养着无数管理人才。
如果将这些人才打散编制,遣返回原先的工作单位,很大程度上等于浪费掉了。
毕竟事业单位最不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一件事儿就恨不得掰开两半,分给四个人去管,而这也是在日常运作中,国企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更何况这些人已经脱离了原先的单位那么久,空出来的岗位早就被分走了。就算调回原先的单位中,也不见得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思索了好一会儿,陆舟心中忽然微微一动。
一个很久以前他便考虑过的问题,从他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与其将这些人遣回原先工作单位,不如让他们以新的形式保留下来。”
老人询问道:“新的形式?”
“是的,”陆舟点了点头,“我可以说说我的想法吗?”
老人笑了笑说:“当然,我想知道的就是你的想法。”
陆舟:“我曾经在德国那边交流访问过一段时间,我认为他们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面向社会、科学和产业所面临的中长期重大战略性科研项目的运作模式上。”
老人若有所思道:“比如?”
陆舟:“比如亥姆霍兹联合会的pof经费资助模式,比如马普学会开放式的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网络,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有助于提高一个研究体系的科研成果转化率的。而科研成果转化率,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华国在科研上的投资绝对不弱,甚至按照oecd的购买力平价数值计算,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然而,与庞大的资金投入相对的是,华国研究机构在科研成果转化率这个问题上的表现,却是显得差强人意了点。
按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毕竟在科研经费的资源配置上,华国历来有着偏向工科的传统。比起理科的研究,更倾向于给工科的项目撒钱。
科研成果转化率的问题只是其一,还有关于科研效率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如果想保证技术的优势,光是在起跑线上领先是不够的。
技术优势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比起可控聚变的研究本身,陆舟更希望通过这个大型科研工程,能够留下来一些除了成果本身之外的东西。
就好像曼哈顿计划给美国带来的不只是原子弹本身,还有更为宝贵的阿贡、布鲁克海文等一系列在中长期科研项目上实力强劲的国家实验室一样。
对于他个人而言,这多少也会让他的研究轻松一些。
“对于德国人的经验,我们没必要全盘借鉴,但对于好的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过来。”
“比如我们可以基于star…2示范堆工程留下来的产研合作经验,参考马普学会以及亥姆霍兹联合会的运作模式,将这个庞大的科研组织转型成一个连接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窗口。”
“通过这个产研联合体,我们可以专注于能源、航天、信息产业等中长期科研项目的研究,让经费尽可能地落实到‘有用的项目’上。同时让资质合适的社会资本以及研发单位也参与进来,而不只是体制内的那部分。”
听完了陆舟的建议之后,老人认真考虑了很久。
“你的意思是,用那些剩下的管理人才,打造一个华国版的马普学会?”
这么理解的话似乎也没错。
倒不如说,在德国访学的时候,他表有这个打算了。
陆舟点了点头:“正是。”
看着陆舟,老人笑了笑说:“你这出去游学了一圈,倒是把外面的好东西全都搬回来了。”
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学习这东西嘛。
学的当然不只是知识,好的经验当然也是得学的。
食指在椅子的扶手上敲了敲,老人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完全可以试一试。”
反正那些人才就是遣回原来的单位多半也是浪费掉了,对于陆舟说的这一点,他也是认同的。
与其让这些人才浪费了,不如让他们在这个试点工程上发挥下余热。
如果能够成功,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儿。
如果办黄了,其实也无所谓。
更何况,有着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先例在前面,他也相信陆舟能办好这件事情。
说罢,老人站起了身来。
“就按你说的,成立……东部产研联合体!专注航天、能源、信息三大产业研发项目中的中长期课题。”
“至于具体该怎么弄,你说了算。”
第575章 功成身退()
原本陆舟只是觉得就这么把star…2示范堆项目组解散了有点可惜了,所以才提出了将那些有大型科研工程管理经验的人才留下来,仿照亥姆霍兹联合会的运行模式,建立一个连接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窗口。
结果令他没想到的是,高层居然会将这个工作钦定给自己来做。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示范堆工程结余的27亿科研经费,也以“科研启动资金”的名义留了下来。
如果按照一般情况的话,没有用完的科研经费应该是收回去的。
有了这笔钱的话,至少员工薪资、新研发中心的选址,以及其他各方面成本的问题暂时是不用发愁了。
表彰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
科技部那边的人主动联系上了陆舟。
亲自登门拜访他的,是一位约莫三十出头、鼻梁上架着眼镜、看上去比较儒雅随和的男人。
根据他的自我介绍,陆舟得知他的名字叫丰树清,毕业于水木大学生命科学系。不过硕士毕业之后,他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而是国考进入了科技部战略规划司。
在调到他这里之前,他的级别已经不低了。
根据部里的安排,这位丰书记这次主要负责两件事情,一件是配合其他部门完成star…2示范堆项目组的重组工作,另一件便是担任改组之后东部产研联合体的书记一职。
“……高层很重视你提出的意见,吩咐我们部门配合你的工作。我们部里的领导经过开会研究,就决定把我派来给您打下手了。”可能是注意到陆舟脸上的意外,丰树清笑了笑问道,“陆主任有什么问题吗?”
陆舟不好意思笑了笑:“没什么问题,就是感觉丰书记很年轻的样子。”
丰树清温和一笑,说道:“可能是高层觉得我和陆主任在年龄上比较接近,能够减少工作交流上的隔阂吧。”
陆舟点了点头:“管理工作上的事情就麻烦你了,我这边事情可能会比较多,不一定兼顾地过来。”
丰树清说道:“这个您放心,部里派我来这里,就是来协助您的!”
陆舟:“嗯,那以后就麻烦你了……哦,对了,还有一件事。”
丰树清:“什么事?”
陆舟笑着说:“以后还是叫我陆教授吧,听起来习惯点。”
丰树清微微愣了下,随即笑了笑,从善如流道:“既然陆教授坚持的话,那我以后就这么称呼您好了。”
……
随着新年的尾巴渐渐过去,确认陆舟的身体已经没有问题了,老爹老妈在反复叮嘱他平时多注意身体之后,也回去了江陵那边。而他的妹妹小彤,也先他一步回去了金陵,开始办理留学的手续。
至于陆舟这边,因为在上京还有些事情要办,所以就在这里多待了几天。
从**出院了之后,这些天来他基本上都住在圆明园旁边的那个修的和疗养院似得酒店里。虽然在上京没有房子,但他每次来这里,似乎都从来不用为落脚的地方操心。
表彰大会结束后的第三天,丰树清先他一步前往了海洲那边,开始着手处理star…2示范堆重组的工作。
陆舟这边的事情差不多办完了,便买了返回金陵的动车票。
说来惭愧,自己当上金大的教授,都快过去一年了,却是一堂课都没给金大的学弟学妹们上过。现在可控聚变的担子终于是卸下来了,他也总算是可以花些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上了。
黄昏时分,酒店后院的人工湖旁。
走在陆舟的旁边,来这里探望他的陈玉珊问道。
“你现在身体好点了没呀?”
陆舟笑了笑说:“我都出院了,你觉得呢?”
陈玉珊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和喜欢待在实验室里,可也别太逞强了。”
陆舟说道:“这个你放心了好了,可控聚变工程已经结束了,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不会那么忙了。”
陈玉珊:“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陆舟想了想:“目前打算回金大教书吧。”
陈玉珊揶揄道:“你都是总设计师了,还有时间回大学教书呀。”
陆舟笑着说:“总设计师什么的那都是过去式了,现在可控聚变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交给那些技术员们就能办好,已经没有什么需要我设计了。”
虽然临走之前在东部产研联合体上搞了点事情,但陆舟并不打算在研发之外的地方牵扯到太多精力,现在的布局不过是为了以后的工作铺路。
如果丰树清的能力还算过关的话,陆舟打算到时候只规划个大方向,具体的工作该怎么做就交给他去做好了。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陆舟发现自己的际遇,和太平洋对岸的某个人意外的神似。
当年曼哈顿工程结束了之后,奥本海默也是回了普林斯顿当院长,不再从事原子弹的研究。不过与他不同的是,奥本海默是因为内心的罪恶感以及反战活动而被赶走的,而陆舟则是自己对管理工作没什么兴趣,可以说是功成身退了。
而且相比起快二十年才被“平反”的奥本海默,他得到的回报可以说是相当丰厚了。
无论是可控聚变之父,还是凌云勋章的光环。
有这两道光环加身,别说是在国内学界了,就是学界之外的地方他都能横着走了。
至少在国内,这一点是无论多少钱,哪怕是当上首富,都是办不到的……
轻轻踢了下路边的石子,食指在身后勾着的陈玉珊叹了口气,望着不远处的湖面的假山,有些惆怅地说道。
“真好啊,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清楚该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像我……”
陆舟笑着说:“你不也一样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offer可没那么好拿的。”
似乎是很不满这个安慰,陈玉珊有些不乐意地撅了下嘴。
“再难能有普林斯顿的offer难吗?差点当上普林斯顿数学系主任的陆舟教授先生。”
听到这个奇怪的称呼,陆舟差点没被呛到,轻咳了一声说:“什么时候我差点当上数学系主任了,我怎么不记得有这回事儿。”
陈玉珊:“反正都差不多了,你要想当的话肯定能当上的吧。”
陆舟:“还是别说我了,我倒是挺好奇你的烦恼是什么?”
“那个啊……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烦恼了,可能只是我的自我纠结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