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忠明:“什么靠不靠谱?”
刘波:“咱们研究所满打满算才百来人,这其中还算上了那些从金大动员过来的本科生。正式的研究员才二十来个,而你看到那ppt上的课题了没?单就人手而言我看都悬。”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钱忠明而是反问道:“除了咱老板,华国学术界有几个诺贝尔奖。”
刘波微微愣了下,不明白他为啥问这个问题。
“杨院士,屠老前辈……莫言?”
钱忠明:“我说的是学术界。”
刘波:“那就两个了。”
钱忠明接着问:“还在科研第一线上的又几个?”
杨老前辈已经95岁高龄,虽然为共和国培养出来不少优秀的物理学人才,也为华国物理学的发展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显然已经远离了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屠老前辈也是一样,已经八十七岁高龄她,现在已经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不管老人家还在不在科研岗位上,指望老人家还能做出重大的研究成果,本身已经有些不现实了。
想了一会儿,刘波说道:“……好像也就陆神一个了。”
“是啊,”钱忠明点了点头,“所以你觉得对他来说,缺人会是问题吗?”
诺奖大佬的研究所放出话来要招人……
只怕半个华国乃至海外的科研狗,都怕是要削尖了脑袋想办法往里挤吧。
第474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后吧()
正如陆舟先前在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大会上提到的,想要攻克可控核聚变的难题,超导材料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并且光是技术突破还不够,如果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再伟大的奇迹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以sg…材料为例,作为超导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在应用领域已经展现出了相当可观的前景。
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碳基超导材料的生产都没有任何经验可言,更别提将它应用到工程与当中。
因此,对于陆舟来说,现在要攻克的难题不仅仅是在他所擅长的学术领域,还有来自学术领域之外的难题不得不解决。
不过万幸的是,这一部分的工作,他到是可以分摊给别人去做……
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实验室。
此时此刻站在陆舟面前的,是来自宝盛集团的总工程师曺敢为。
作为华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公司以及国内超导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宝盛集团曾多次于华科院等研究单位合作,参与重大科研工程项目。而身为集团总工程师,这些项目他大多也有参与其中。
若是举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大概便是上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slll)项目了。
未来如何不好说,但就目前而言,beslll超导磁体依旧保持着华国国内最大单体超导磁体的记录。
另外,包括east在内,国内几个托卡马克的超导磁体的承建单位中,大多也能看到这家企业的身影。
在征询了潘院士的意见之后,陆舟立刻与这家企业取得了联系,发出了合作研发的邀请。
得知向自己发来合作研发意向的单位是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之后,宝盛集团二话不说便派来了自己的集团的总工程师,并且将这个项目的优先级放到了最大。
哪怕抛开诺贝尔奖的光环以及陆舟在材料学界的地位不谈,0亿美元的国家级大型科研工程,也绝对称得上是优质项目了。
不过,在听完了陆舟的要求之后,曹工很快便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的简单。
“50t的超导磁体,你打算用在仿星器上,恐怕没那么容易。”
想要得到一个更强的电磁场,初中生大概都知道该怎么办,只需要增加通电螺线圈的匝数就可以了。
然而话虽然是这么说,可当磁场超过了0t这个量级,想要在工程上实现简直比登天还能。
陆舟:“传统材料难以实现,如果使用新材料呢?”
曹工的眉毛挑了挑:“你是说sg…?”
虽然不是学术界的人,但既然从事超导磁体工程这一行,对于材料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还是有在跟进的。
尤其是sg…这种展示在rs秋会上的成果,即便他没有看过相关的论文也没到现场去过,但对于它神奇的性能还是有所耳闻。
陆舟点了点头:“没错,事实上,sg…正是我参与研究的。”
听到陆舟这句话,曹工的脸上一脸惊讶,不过很快他便恢复了常态。。。
之前他确实有听说过,这项研究成果出自普林斯顿的弗里克化学实验室,考虑到陆舟是普林斯顿的教授,参与到这项研究中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思索了片刻之后,曹工谨慎问道:“这里有sg…材料的样本吗?”
陆舟:“不只是样本,各种实验数据在这儿都可以看到,跟我来吧。”
说罢,陆舟便带着曹敢为,来到了另一间实验室,同时示意等候在电脑前的钱忠明,调取了关于sg…材料的各项实验数据。
有些费力地看完了电脑屏幕中展示的数据和图表,曺工的眉头紧锁地思考了很久,最终才开口说道。
“说实话,用碳基材料来打造超导磁轨的思路,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陆舟笑了笑:“科学不正在于尝试吗?”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我们是企业,就算你说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很有意思,我们也得考虑实际情况。”曺工摩擦着下巴,盯着那张关于超导状态下材料电阻率与通电时间以及通过电流绘制的曲线图看了半天,眼中终于浮现了有兴趣的神色,“……理论上似乎可行,但以石墨烯的价格来说,你要造这么一个和beslll项目差不多大的磁体,造价恐怕不菲。”
陆舟:“成本的问题不需要考虑,就算是花个十几亿,只要能把de示范堆造出来,那都是值得的。”
十亿美元只是第一批投资,只要他能够拿出足够出色的阶段性成果,相信多的是人会愿意为他的研究埋单。
“既然不考虑成本的话,我觉得可以试一试,”说到这里,曹工停顿了一下,谨慎问道,“我可以带几克样品回去研究吗?”
陆舟笑了笑,欣然说道,“当然可以,不过电脑里的实验数据不行,里面涉及到一些还没有公开的资料,只能麻烦你在这里看了。”
曹工表示理解地点了点头:“我明白。”
送走了企业方面的人后,陆舟找到了计算材料研究所的所长杨旭。
“过完年后,我打算去趟德国。”
杨旭:“德国?”
“主要是为了仿星器的事,”陆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正好顺路,我打算采购一批新仪器,预算大概一亿美元左右,我需要你列一份清单出来,把需要的设备都写上去。”
年后他就会扩大研究所的规模,相关的硬件也必须得跟上才行。
一听到是采购设备,杨旭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这好说,正好咱们要做超导材料研究,就先来两台透射电镜吧。”
虽然研究所里已经有一台了,但多弄两台过来,就意味着同一个实验在同一时间能够多测两组数据。
尤其是透射电镜这种材料学的神器,预算管够的话,自然没有人会嫌多。
陆舟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便答应了下来:“写到清单里一起给我。”
停顿了片刻,他继续说道。
“另外,我打算扩招一批研究员,人数大概在两百名以上。我会让星空科技那边联系相关的猎头公司,至于人才的遴选上,就交给你了。”
杨旭点了点头:“这个你放心,我会严格把关。对了,门槛有什么要求没?”
想了想,陆舟说道。
“至少也得是博士后吧。”
第475章 身为一只有梦想的科研狗()
有材料学专业的小伙伴吗?不考虑下金陵高等研究院吗?链接:招聘简章。
PS1:只要你拥有一颗对科研充满热爱的心,以及最低博士学历,和12个月及以上博士后或企业研发岗位工作经验。
PS3:不只是材料学博士,物理、数学等等其他学科的博士也可以考虑投出你们的简历,并且随时欢迎,但请在简历中附上正式的研究课题申请~
晚上十二点,科大某材料学实验室。
当刷到这条围脖时,正在实验室里守点的侯进力,怦然心动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本来他关注陆神只是想看陆神装逼的,结果没想到诺奖颁奖过了这么久都没有等到他发围脖,却是等到了一条……招聘广告?
扫了眼评论区,只见已经被吃瓜群众占领。
最低学历博士,12个月以上博士后经验……陆神,我还在读本科,可以先预定一个位置吗?
广告引起不适,举报了!
高中生可以吗?会扫地,会端茶倒水,会卖萌~
大佬,为什么没有生物?也考虑下生物啊,生物啊!(大哭)(大哭)
这里有一只生物狗自闭了,不如我们把他……(坏笑)(坏笑)
侯进力:“……”
看到了那百来个点赞,总觉得屏幕背后传来了来自世界的深深的恶意,他选择不继续往下看去。
生化环材四个大坑,究竟有多坑,每年埋葬了多少毕业生,这都已经没必要吐槽了。
无论国内国外,整个材料研发的大环境都是如此。
利润空间不到30%,产品研发周期7…8年更是常有的事情。说个现实的问题,有这时间都够开发多少个楼盘了?都够几个互联网创业公司走完上市圈钱到破产了?
当然了,国内对于材料这块还是比较看重的,支持的力度也相当大。
否则也不会滋生那么多靠着国家补贴和科研经费过活的企业了。
当然了,对于一名选择了这一行的科研狗来说,搞科研多少还是得讲点情怀的,不能完全向着钱看。
侯进力自问,自己之所以读到博士都还没转行,多少还是热爱着这一行。
与此同时,也盼望着有一天能熬出头,向他的博导那样开着宝马,经手的都是百万级的大项目,和上市公司的老板谈笑风生。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别说是百万级的经费了,他甚至连自己的实验室都没有,
最理想的出路大概便是两年博士后,申请青千,直聘985……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青千的比例又有多少?
正如字面那样,不到千分之一而已。
回到了围脖的正文,看到金陵高等研究院这几个字样的时候,侯进力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在学术界引起热议的那件事情。
新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单位落户金陵,总设计师似乎正是陆舟。
这事虽然没有新闻大肆报道,但在学术界却并不是什么秘密。
有的人认为陆舟膨胀了,有的人认为他疯了,也有人试图论证其中的可能性,毕竟可控核聚变说遥远确实遥远,但说近的话其实也就只差那么临门一脚……
虽然,这一脚踢了五十多年也没踢进去。
侯进力不禁在心中猜测,这金陵高等研究院扩招做材料方向的博士,会不会和可控核聚变的项目有关?
怀着好奇的心情点开了围脖后面的链接,很快他看到了招聘简章的正文。
当看他的目光移动到了待遇的那一行时,眼睛顿时便挪不开了。
正式研究员年薪十五万!
还有年终奖、五险一金、食宿补助……
当然,最让他挪不开眼睛的,还不是那转正之后十五万的年薪,而是在那之后的描述。
根据招聘简章中的描述,只要通过了面试,经过1…6个月的实习期,便可以获得正式研究员的资格!
一般来讲,对于非留洋博士来说,正常的流程是先在高校做两到三年的博后,再走助研、副研、副教授的流程,这一套下来至少都得六年的时间,而如果运气不好跟了个不靠谱或者没良心的老板,熬到能够独立研究的资格,八年都是少的。
然而人生又有几个八年?
身为一名研究员的黄金时期,也就只有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十年而已。
如果他能成功应聘正式研究员,等于可以至少少走六年的路。
想到再过两天,自己在科大做博士后刚好就一年了,侯进力的心思不禁火热了起来。
正式研究员的身份,就以为着可以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从事独立的研究工作,实现从被剥削阶级到剥削阶级的阶级跨越。
这些条件对于一些已经熬出头的大牛来说可能没什么吸引力,但对于他们这些还在煎熬之中的科研狗来说,吸引力却是致命的。
……
对于侯进力来说,熬夜简直是家常便饭了。
次日,将数据填在了实验报告上,侯进力精神抖擞地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下载了招聘网站上的附件。
这时候,与同实验室的师弟走了进来。
正巧路过师兄座位旁边的时候,孙浩凑近电脑屏幕看了眼,微微愣了下:“……最低学历博士,且有至少12个月科研工作经历。我的天,这是哪家的研究所门槛这么高?”
侯进力:“金陵高等研究院。”
一听这研究单位,孙浩顿时惊了。
“金陵高等研究院?握草!诺奖大佬的实验室你都敢报?!”
侯进力:“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再怎么说,他也是科大博士后,学历上还是有点优势的。
当然,具体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可惜我还差七个月,要不我也去试试了,”看着屏幕中的那招聘简章,孙浩一脸羡慕地说道,“师兄这要是真去了诺奖大佬的实验室,以后可别忘了多多提携啊。”
侯进力笑了笑,叹了口气说道:“等成了再说吧,到时候只怕竞争不小。”
两百个名额看着似乎很多。
但均摊到全国各大高校,其实也没多少了。
而且这条件,恐怕不只是国内的高校,就算是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的,看到了之后都很难不心动吧……
经过了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