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教授摇了摇头:“托卡马克在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上,难度要比仿星器高不止一个量级。即便理论上这样的控制方案存在,也很难有与之匹配的硬件可以运行。”
那研究员继续道:“你不让他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盛教授烦了:“那你为什么不自己给他去写信?”
被这句话给呛住了,那研究员讪讪一笑,不再说话。
让诺奖大佬给自己做事,他还没那么大面子。
因为时间关系,会议进入中场休息。
走到了走廊上,回忆着先前盛教授在汇报工作中说的那些话,潘院士点了一根烟。
“我隐隐感觉,托卡马克这条路可能走不通了。”
相比起媒体对east系统的每一次成果的欢呼雀跃,真正从事于这一领域工作的潘院士,则是相对要谨慎的多。
因为很多东西,在外行看来或许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但对于内行而言,甚至连阶段性的成果都算不上。
站在潘院士的旁边,郑高明教授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没有特别的理由,”潘院士只是摇了摇头,弹了弹夹在指头上的烟头,“只是一种直觉。”
就在这时候,他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掐灭了烟头,潘院士伸手摸出了手机,凑到了耳边。
“喂?”
在沉默中倾听了好一会儿,潘院士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在最后点了点头。
“好,我知道了。”
一直在观察着潘院士脸上的表情,郑高明有些琢磨不透,不由试探着开口问道。
“……什么事儿?”
将手机塞回了兜里,潘院士看向了郑教授。
“我们刚在会上聊的那个人,现在正在上京。”
第468章 元老级的大牛()
在此之后,陆舟与老人长谈了很久。
其中谈到的话题,主要都是围绕着关于可控核聚变的细节。
包括技术路线之间的选择与利弊,包括其中的技术难点,以及哪些问题是有望解决的。
因为超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坐在旁边的吴院士完全插不上话,也只能坐在那儿像个外行一样听着。
陆舟尽可能地用通俗的语言,将其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阐述了出来。
当然,除了可控核聚变之外,还有关于建设华国的普高所的设想。
至于回国之后的自己待遇,陆舟倒是没有提过,老人也没有问。
因为这根本是不需要去特别操心的事情。
就算他什么也不说,自然也有人会替他安排妥当。
跟着警卫员的脚步,从大院中出来之后,等候在那辆黑色红旗旁边的司机,已经从那个陌生的警卫员,换成了陆舟熟识的王鹏。
“谈话结束了?”
“结束了。”坐在了副驾驶位上,陆舟随口说道。
王鹏点了点头,没有继续问。
不管陆舟在里面聊了什么,都不是他能打听的事情。
系上了安全带,看着发动汽车的王鹏,陆舟随口问道。
“对了,我们现在去哪儿?我在上京还没个落脚的地方。”
虽然在会面的时候,那位老人已经拍板同意,但具体该如何执行还是得在高层的内部会议中进行讨论。
毕竟涉及到可控核聚变的研究,经费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这次陆舟还得在上京两天,一来是等待高层讨论的结果,二来他也需要与华国这边的核聚变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
听到陆舟这句话,握着方向盘的王鹏爽朗笑了笑。
“陆教授您说笑了,您回家了,我们怎么可能让您没有落脚的地方。”
……
陆舟在上京下榻的酒店,依旧是先前他来京开会时住的那个地方。
看到陆舟之后,那个模样微胖、笑起来憨态可掬的王经理,热情地与他打了个招呼,并且笑着问道。
“陆教授,上次的茶还满意吗?”
“相当满意,真是多谢了。”陆舟笑着说道。
王经理笑着说道:“您太客气了,您要是喜欢的话,我再帮您拿一些就是。”
这次陆舟倒是没有推辞,也没有执意给钱。
一来是他已经知道这家酒店是公家的,收他的钱反而会给王经理带来麻烦。
二来是自己这次回国怎么说也给国家带来了两份大礼,走的时候拿两包茶叶,应该没毛病吧?
跟着王经理的脚步,走在前往房间的路上,这时候陆舟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便开口说道。
“对了,王经理。”
“什么事?”
环视了四周一眼,陆舟随口问道:“这里有会议室吗?”
王经理笑了笑:“当然有,您需要用的时候,尽管和我吩咐就好了。”
陆舟点了点头:“那就后天吧,记得帮我留意下。”
王经理:“好的。”
……
回顾华国加入iter的历程,从07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一年。
要说这一切的开始,便是因为一封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寄往中央的信。
而写信请愿的那人,正是时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院长潘长虹院士。
虽然时至今日,潘院士已经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在国内可控核聚变这一领域,老先生做为元老级的人物,依然拥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经过有关部门的协调,在酒店的会议室中,陆舟最终见到了这位推动华国加入iter组织的元老级人物。
“您好,潘院士,久仰大名了。”见到老先生之后,陆舟礼貌地主动伸出了右手。
“我这边才是久仰大名了啊,”握着陆舟的手晃了晃,潘院士笑着说道,“总听人说陆教授年轻有为,果然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年轻,还要有魄力。”
陆舟笑了笑,礼貌的做了个请的手势,“您过奖了,快请坐吧。”
在会议桌前坐下之后,酒店的服务员为两人分别倒上了一杯茶,然后便转身离开了会议室,并轻轻地带上了门。
整理了一会儿发言的思路,陆舟正准备开口,潘院士却是在他开口之前,先一步开口。
“您更看好仿星器?”
听到这个意料之中的问题,陆舟点了点头:“是这样的。”
目光锐利地盯着陆舟,潘院士继续问道:“你有把握吗?”
陆舟:“有。”
“依据是什么?”
“我的直觉。”
直觉?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回答,看着陆舟脸上毫无动摇的表情,潘院士微微愣了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科研直觉吗?有意思,你就这么相信你自己的直觉?”
“当然,”陆舟点了点头,语气自然地说道,“如果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又怎么说服别人呢?”
听到这句话,潘院士笑了笑,并没有评价对或不对,只是简单地说道。
“这么说来,你是打算说服我了。那说来听听吧,我也很好奇,你打算说服我这个老头子做什么?”
陆舟笑了笑,停顿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可控核聚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难点涵盖从等离子体物理到材料研究乃至信息技术研究方方面面,需要各个研究单位的通力合作。这其中的难度很大,仅凭我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
停顿了片刻,陆舟看着潘院士,诚恳地提出了邀请。
“我需要你的帮助。”
听到这句话,潘院士微微愣了下,似乎是没有料到陆舟会突然提出这样的邀请。
虽然有那么一瞬间的意动,但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我帮不了你,仿星器不是我的研究方向,更何况我现在也一把年纪了,让我办办讲座到无妨,但让我跟着你们这些年轻人一起做实验,实在是为难我了。”
顿了顿,老先生隐晦地提醒了一句。
“更何况,现在负责国内可控核聚变研究这块的主要是周院士,你如果需要支持的话,应该与他商量,而不是来找我。”
陆舟摇了摇头:“周院士主导的研究主要是托卡马克这块,也不可能支持我的主张。”
潘院士没有说话,不过脸上的神色,倒也算是默认了这一点。
这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问题,更涉及到学术界的山头。
毕竟几十亿的经费,换任何人都不会愿意看到,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人和自己唱反调,并且分走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
经费都只是一部分了,这其中,还涉及到体制内的权力。
这些无关于学术,而且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停顿了片刻,陆舟继续说道。
“事实上,就在昨天,我已经与高层接触过,并且已经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与经费的保证。新的项目会与原有的关于托卡马克的项目同时进行。”
潘院士的表情略微动容:“你已经……与高层接触过了?”
陆舟点了点头:“是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陷入了沉默,潘院士似乎是在犹豫着什么。
陆舟没有说话,安静地等待着他的思考。
看着那茶杯上氤氲上升的雾气,那紧锁的眉头忽然一松,老先生抬头看向了陆舟,笑了笑说道。
“如果你不担心我老糊涂了的话,我倒是愿意试试。”
陆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伸出了右手。
“欢迎您的加入!”
…
(感谢一只小蜜蜂的盟主打赏~~~~今天刚到老家,我明天一定开始加更!)
第469章 买一台回来()
高层连着开了几天的会,而这几天的时间里,陆舟也没有闲着,在潘院士的引荐下,见了不少国内从事可控核聚变方向研究的学者。。。
严格意义上来讲,国内高校并没有可控核聚变这门专业。
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大牛,大多数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教授,或者核工程方面的工程师。
国内的情况和普林斯顿不同,对于仿星器的研究基本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在pppl研究所的时候,陆舟想要拉出一支研究团队来,可以很轻松地做到。
然而现在,他也只能借助潘院士在这一领域的人脉,东拼西凑地物色人才。
当然,除了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必须解决。
现在米有了,厨师也准备了,唯一还缺的,便是一口炒菜的锅。
将一份整理好的名单交到了陆舟的手中,潘院士开口说道:“你打算搞仿星器方面的研究,咱光有人手和经费也不够,首先还得搞台仿星器才行。这个问题比你说的那些都关键,你打算怎么解决?”
全世界正在运行中的仿星器只有八台,这其中还算上了湳华大学从澳大利亚弄来的h…helia。至于华国与日国合建的那台传说中国内“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去年才刚签协议,等项目落地还得等几年。
华国等得起,世界等得起,毕竟可控核聚变本身便是百年大计。
然而陆舟等不起。
如果无法在2025年前实现“de”示范堆的成功点火,对于“聚变之光”的任务链便算是失败了。虽然根据系统一贯佛系的原则,不存在让他把已经得到的经验吐出来的说法,但最终完成任务链的奖励,毫无疑问就与他说再见了。
收下了潘院士手中的名单,陆舟想了想,开口说道:“德国有一台已经关停的仿星器,也就是ega,算是螺旋石7的原型。我们没必要从头到尾造一个,可以直接弄一个现成的回来,然后再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潘院士神色动容,难以置信道:“你打算把ega买回来?”
陆舟点了点头,“想入这行,学费是省不了的。”
陆舟以为潘院士是在替国家心疼钱,毕竟仿星器造价不菲,即便是已经退役的ega,想要买回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然而事实上,潘院士担心的根本不是钱的问题。
“这不是学不学费的问题,这东西他们愿意卖吗?”
陆舟摇了摇头:“不好说,但这事可以谈。我和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学者有些交情,说服他们卖掉不用的旧设备应该没什么问题。”
事实上,从3年开始,ega就已经关停了,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重点,已经全部放在了螺旋石7…这台新玩具上。说服他们卖掉ega,还是有希望的。
停顿了片刻,陆舟继续说道。
“等这边的事情安排妥当了,我会亲自飞一趟德国,争取把这件事情给谈下来。”
听到这句话,潘长虹一脸羡慕的表情。
人脉资源这东西,与国际学术界接触不多的他,还真羡慕不来。
当初湳华大学为了填补国内在仿星器研究这一块的空白,从207年开始三次组织考察团对奔赴澳洲国立大学,终于谈成了合作,最后花了3500万澳元买了台“小的”回来。
也就是所谓的h…helia。
相比起日德,澳洲在仿星器上的研究,显然只能排在末流。由澳洲国立大学自主设计并组装的h…helia,也远远谈不上先进。
如果有的选,谁又会愿意选择澳洲国立大学自己组装的h…helia呢?
如果陆舟真有这门路,能把德国已经关停的ega买回来。
光是这件事情,对于华国的可控核聚变事业而言,都可以算是大功一件了。
……
陆舟这次回国,为华国带来了两份大礼。
其中一件是诺贝尔奖,至于另一件,则是可控核聚变的大饼。
虽然这块大饼还是生的,大家只能看着,却吃不着,但他有信心当好这个厨师,将这块大饼烙好。
而对于陆舟的这两份大礼,华国也算是投桃报李,回应了最大程度的重视。
经过了半个月的开会讨论,两院院士讨论表决,关于仿星器研究的项目终于正式落地。
在征询陆舟的意见之后,该项目组命名为“star”,在级别上与“east”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