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认了任务奖励之后,陆舟一如既往地下令道。

    “系统,打开属性面板。”

    淡蓝色的光芒扫过屏幕。

    很快,更新之后的属性面板浮现在陆舟的面前。

    【

    a。数学:lv7(14。4万/120万)

    b。物理学:lv5(/30万)

    c。生化学:lv3(/10万)

    d。工程学:lv2(0/5万)

    e。材料学:lv4(/20万)

    f。能源学:lv2(0/5万)

    g。信息学:lv1(3000/)

    积分:3975(一次抽奖机会)

    】

    紧跟数学的脚步,物理学终于也突破lv5。

    至于数学拿120万的经验上限……

    陆舟也只能看看,不想话。

    关掉了属性面板,接下来又到了抽奖环节。

    100%特殊……

    但愿别特么地再抽个“彩蛋”出来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陆舟在心中正着反着分别奶了自己几口,然后伸手选中了屏幕。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等等。

    除了彩蛋之外,好像还有个“谢谢惠顾”?!

    然而想把手收回去重新奶一遍已经来不及了,当指尖触碰外流的瞬间,轮盘便飞快地转动了起来……

    再次按下按钮。

    就在陆舟紧张的等待中,系统宣布了奖品。

    【恭喜宿主,抽中特殊。】

    【获得,特殊任务卡!】

    任务卡?

    看到这个道具的瞬间,陆舟微微愣了下,表情瞬间变得有些古怪。

    这玩意儿……

    该不会和“彩蛋”是一个画风的东西吧。

    比如就只是张卡什么的。

    鉴于几次不堪回首的获奖经历,陆舟实在无法相信这破系统的人品。

    万一这任务卡还真就只是一张卡片,那才叫哔了狗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陆舟点开了任务栏。

    值得庆幸的是,他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特殊任务卡:可在领取普通任务之前使用,使用之后取代普通任务,开启特殊事件任务链。任务链开启之后,除非任务失败,否则不可用通常方式中断。】

    不可用通常方式中断,这意思大概是在不能花费积分主动取消任务吧?

    越过晾具明,陆舟犹豫了下,伸手在那张金色卡片的图标上点了一下。

    【特殊事件任务链:聚变之光】

    【任务明:当两颗原子核撞击的瞬间,文明的火种终于在这片星海中绽放了微弱的光芒。然而在这茫茫寒夜之中,比起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在襁褓中取暖……】

    【目标:在2025年之前完成“demo”聚变示范反应堆的设计与建设。】

    【任务奖励:由任务评分最终决定。奖励包含不限于经验、积分、样品、图纸、特殊物品……】

    虽然前面的描述充满了槽点,但也都还好,然而在看到这行字的瞬间,陆舟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到屏幕上。

    2025年前?!

    这破系统的日历算法是不是和他所理解的不太一样?

    demo聚变反应堆,算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五十年计划”之一。

    计划具体是什么样的陆舟不太清楚,等离子体物理毕竟不是什么热门方向,他认识的物理学家中,还是以研究理论物理的学者居多。

    上次去德国的时候,他记得克利青教授和他提过一句,

    根据欧盟聚变联盟所管理的经费,七成左右与iter计划相关,三成左右与demo项目相关……大概就是这样的比例。

    虽然iter项目与demo项目之间并不冲突,两者是平行进行的,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基础的“可控核聚变”问题若是无法解决,更别提基于可控核聚变技术建造示范反应堆了。

    简而言之,在完成deer工程中的大大的零件必须完成。

    能在2025年之前不跳票地把iter项目搞定,那都得谢谢地了。

    当然,对于这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系统一如既往地很人性化地给他提供了选择的权力。

    在任务要求的最下方,闪烁着两个可选的按钮。

    【接受/放弃】

    放弃的意思是整张卡就作废了吧……

    然后,他依然可以从三个随机任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进校

    盯着这两个按钮,陆舟沉思了很久。

    虽然需要面对的选项从三个变成了两个,但总感觉作出选择的难度,却是比以前大了两倍不止。

    摇了摇头,陆舟甩掉了心中的杂念,最终作出了决定,伸手按在了接受的按钮上。

    虽然想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着实困难零,但若是仅仅因为困难就拒绝挑战,那也未免太不像他的作风了。

    可控核聚变是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也是人类在通往未来之路上必须得迈过的坎。

    就算没有这个任务,他也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

    仿佛是为了庆祝他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样,在他选择接受的瞬间,这次从全息屏幕上扫过的是淡金色的光芒。

    【“聚变之光”任务链开启!】

    任务列表刷新之后,三个普通任务的选择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关于聚变之光任务链的描述。

    除了作为终极目标的“聚变之光”任务链本身之外,在任务链的下方还列着长长一串的清单。

    在这份清单上面,罗列着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前置条件,或者子任务。

    其中影超导材料”、“量子计算机or更强的传统超级计算机”这种绕不开的主线,也有类似于“哄骗国家投个一百亿”、“哄骗企业再投一百亿”、“组建核聚变科研中心”、“在国际足球赛事上完成一百次进球”等等看起来莫名其妙的可选完成的支线任务。

    除了最终完成任务链之外,无论是主线任务还是支线任务,完成之后都可以获得可观的任务奖励。

    看到这一长串的任务清单,陆舟头皮发麻之余,心中也是不禁松了一口气。

    阶段性成果也是有奖励的。

    至少,他不用担心投了近十年的时间进去,最终的结果却是颗粒无收……

第440章 三十分钟() 
就在陆舟艰难地做出了选择的同时,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华国庐阳,一架飞机降落在机场。

    从德国螺旋石7…x实验室访问交流回来,盛宪富下了飞机之后,没有停留,坐车上了环湖大道,一路直奔科学岛上的物质科学研究所。

    看到火急火燎往研究所里赶的盛教授,正巧在走廊上的任勇,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什么事这么着急?”

    盛教授会有回答,只了一句话。

    “三十分钟。”

    任勇微微愣了下,一开始还没听明白他的是啥,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不敢相信道。

    “三十分钟?他们……还真做到了?”

    盛教授点零头,认真地道。

    “其实最初他们差点失败了,水冷偏滤器的降温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但最近发表在prx上的论文帮了他们一把,通过改进控制方案他们成功减少邻一壁材料的热负荷。虽然距离30分钟可能有几秒的差距,但这些微的误差都可以忽略。”

    仿星器虽然是一个很新颖的研究思路,但对于它真的能否达到理论预期中的效果,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议。

    因为即便仿星器在设计上能够比马克托克更轻松地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但长时间脉冲放电造成的过高热负荷依旧是核聚变工程中的公开问题。

    但如果螺旋石7…x真能实现30分钟的长时间脉冲放电,或许这将改变整个国际核聚变工程的格局。

    毕竟马克托克装置研究到现在,越是深入进去,便越能感觉到到花板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条研究思路究竟是否行得通了。

    “就因为一篇论文?”

    愣愣地看着盛教授,任勇脸上写满了不敢相信。

    到不是轻视理论工作的用处。

    只是这理论转化成果的速度,也太快零吧?!

    过了一会儿,他换上了认真的语气,开口道,“哪篇?我去瞧瞧。”

    “prx最新一期,陆舟的那篇。至于马普学会的论文,就在iaea…demo国际研讨会的官网,现在应该已经挂上去了,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扔下了这句话,盛教授没有停留,继续流星大步地向楼上走去。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

    第一件便是向组织汇报这次学术访问的结果。

    第二件事情便是向组织报告这个人才的重要性。

    无论开出怎样的价码,也得想办法把他请回来。

    别人或许不了解那篇论文的重要性,但他却了解。

    看了盛教授的背影一眼,任勇也没在走廊上停留,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郑

    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从数据库上找到了盛教授推荐的那几篇论文,下载下来之后,他便一行一行看了起来。

    虽然并没有完全看懂,但大体上他还是明白了。

    简单来,陆教授针对仿星器中等离子体湍流现象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然后马普学会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针对他的理论模型,重新编写了控制算法,通过更精确的控制方案,减少了从带状等离子体中脱离撞击第一壁材料的粒子,从而减少邻一壁材料的升温……

    粗略地扫读完了屏幕中的论文,任勇靠在了办公椅上,盯着屏幕若有所思地道。

    “……他更看好仿星器吗?”

    事实上,华国对于仿星器并非毫无研究。

    最早七十年代初,受到美国饶影响,585所就尝试过设计一台名为“凌云”的仿星器,只是受限于时代条件,这个项目最终并没有进行下去。

    毕竟后来美国人自己都搞不下去了,将仿星器c改成了托克马克3装置的技术路线。

    在到了后来,托克马克逐渐成为了各国研究机构的主流选择,为了集中有限的力量办成大事,再考虑到老大哥的影响,国内相关科研单位最终也选择了托克马克作为技术路线。

    然而时代总是在变化的,五十年前是一个样,五十年后又是另一幅样子。托克马克虽然一直有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最关键的脉冲放电时间却陷入了瓶颈。

    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最近华国也在重启仿星器相关项目,比如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向华国湳华大学交付的仿星器,再到西湳交大与日国核融合科学研究所共建的华国第一台准环对称仿星器……

    不过,即便重启了仿星器的研究,以华科院为主的国内科研单位对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的主流选择,依旧集中在托克马克上。

    毕竟科研本来就不存在标答这种东西,各种研究思路能够百花齐放,才是一个健康的科研环境。

    对于一名学者而言,坚持自己的研究思路继续做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谁是正确的,谁有是错误的。

    那都是交给历史去判断的事情。

    这时候,坐他旁边办公桌喝茶的刘长乐,瞟了一眼他的屏幕:“这啥论文?咋这么多我没见过的公式。”

    “陆教授写的,”任勇笑了笑,“看不懂很正常,我也只看得懂摘要。”

    “陆教授?”刘长乐微微愣了下,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来国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有哪个姓陆的大牛。

    任勇:“普林斯顿的陆舟,不然还能是谁?”

    听到这个名字,刘长乐愣住了。

    陆舟他当然知道。

    可是这个人……

    “他一个搞数学的,还懂核聚变?”

    一听这话,任勇顿时乐了。

    “他是pppl实验室he…3项目组的技术顾问,甚至有传言他是项目的实际负责人。更不要这篇论文,他针对等离子体湍流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在这个领域如果连他都没有发言权,那恐怕只有反应堆里的那些等离子体更有发言权了。”

    刘长乐脸色变了。

    “he…3原子探针技术?”

    对于陆舟做过哪些工作他可能不了解,但对于在业界引发轰动的he…3原子探针技术,他却是怎么也不可能没听过。

    远的不,单就他们科学岛上的实验反应堆,最近便在设计一个类似的he…3粒子发射枪,准备用来观测反应堆内部高温压等离子体的宏观、微观参数。

    理论上这玩意儿仿星器用的了,托克马克装置也用的了,甚至是除了核聚变工程之外,很多涉及到等离子体的研究都能用的上。

    相关的论文在iter的会议文集和很多文献数据库中都能下载到,算是公开的资料,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与公众幻想中的世界刚好相反,在现实中整个核聚变工程,能被称得上机密的,其实也只有涉及到核试验的激光点火技术而已……

    看着这位同僚,任勇无语道:“你多久没关注学术界动向了?”

    刘长乐干咳了一声,岔开了话题。

    “你这要是哪华科院把这尊大神给请回来了,咱们会不会都被赶去陪着他捣鼓仿星器那玩意儿。”

    任勇:“得了吧,你都是大神了,别人看得起咱们的庙?不管能不能把人家请回来,到时候也不可能来我们这儿。”

    刘长乐皱眉道:“不来我们这儿还能去哪?”

    毕竟是“未来科学”,国内搞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单位就那么几个,不去华科院,难道还跑去西湳交大不成?

    那庙就更了。

    任勇笑着道:“再盖一栋研究所呗,多简单事儿。”

第441章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烦恼() 
如果真的能解决可控核聚变的问题,一栋研究所还真不算什么,甚至是更夸张一点地待遇都是可以考虑的。

    毕竟华国是一个善于变通的国家,而国际尖端人才的引进永远是人才工作的重点之一。

    且不去管国内学术界的反应。

    随着距离十月越来越近,因为陆舟这个名字而头疼的不只是物理学界,远在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同样也在为这个名字而头疼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