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杨旭从刘宏那里知道了这件事,然后又提醒了他,他甚至都想不起来,这个王海峰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了。
说实话,因为学术观点相左而结怨,在学术界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有人对他“捞过界”的行为看不过眼是肯定的。
然而,他需要在意这些人吗?
食指在办公桌上敲了敲,陆舟靠在了椅子上,闭着眼睛思考了起来。
别小看了写开题报告的,真正的科研项目的开题报告,和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完全是两码事儿。
写作者首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必须过硬,并且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课题价值等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毕竟这玩意儿是用来“说服”别人给你打钱的,虽说经费能否下来主要还是取决于老板自己是否牛逼,但你交上去的报告总不能是随便写写,让人拿着一看便没有了看第二眼的兴趣,顺手扔进纸篓子里。
再加上负责开题报告的人往往还得负责开题答辩,能帮老板独立完成这些工作的人,水平肯定是要比那些帮老板翻译文献、打扫仪器的普通科研狗高上不少。
更何况,如果不是特别有能力的话,想来杨旭也不会特意和自己说起这件事情。
考虑了片刻之后,陆舟开口说道。
“我还是那句话,你觉得能力可以的话,那就留下吧。只要不是因为学术不端被开除,或者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我没有任何意见。”
现在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处在扩张的最初期,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既然能够让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后觉得有培养价值,那就留下来试着培养下好了。
“你说的那些我知道,但问题不是在这里,”杨旭叹了口气,有些伤脑筋地说道,“我从我在国内的同学那里打听到,王海峰在国内材料学界和工业界还算有些地位,而且还是长江学者,没准过个几年就评上院士了。你为了一个硕士生和他交恶,说实话不值得。”
陆舟不假思索道“没什么值不值得的,你说的那些根本不是问题。在我看来能多培养一个对我们的研究有帮助的人,那就是值得的。”
开玩笑,对于一个“准诺贝尔级”学者而言,需要在意哪个名不见经传的教授,在学术界、工业界的“影响力”吗?
别说那王海峰只是个长江学者,就算他是权势滔天的学阀,也影响不到他陆舟的头上来。
更何况……
停顿了片刻,陆舟笑了笑,用轻松的口吻继续说道“更何况,就算我不要这人,未必他还会反过来谢我不成?”
杨旭微微愣了下,随即也笑着说道“说的也是,倒是我想得太多了。”
陆舟思考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对了,保密协议记得让他签了。”
杨旭点头“那是自然。”
……
杨旭的办公室外面,刘宏一脸忐忑地坐在沙发上。
那副惴惴不安的样子,就仿佛坐在被告席上的犯人,听后着法官对他命运的发落……虽然他并没有什么错的地方。
对于他来说,做出这个选择并不轻松。
这不但意味着他过去两年的努力都将白费,必须以硕士生的身份从头开始,更意味着他将得罪一位在学术界份量不小的人物。
虽然这份量和陆舟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对于自己这个小人物来说,还是不得不仰视的。
他还打算在这条路上发展下去,很难说这是祸还是福。
站在他旁边,刘波叹了口气。
看在这家伙和自己一个姓的份上,他去饮水机接了杯水,端着杯子走过去关心了句。
“同学,你先喝口水吧。”
就算是科研狗也是有尊严的,加班加点泡在实验室也就罢了,整天被使唤来使唤去,还得费尽心思揣摩上意,自己写的论文被导师拿去“经营人际关系”,最后连个二作三作都混不上……碰到这些事儿,换谁都得攒一肚子怨气。
大多数理工男往往都选择忍了,但也有人忍不了。
总之摊上了一个无量导师,确实是一件令人同情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学生可能被当成重点培养的好苗子,也可能被导师压着不放人,当成廉价而优质的科研劳力。
就刘波知道的,王海峰这类导师在金大也是有的,甚至于在任何大学都是客观存在的。
只能说,选导师就像投胎,在选择的时候一定得睁大眼睛。
刘宏一个劲儿地摇头,紧张地说道“我不喝……拜托了,我愿意从实习生干起!只求能给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你和我说也没用啊,”杯子搁在了茶几上,刘波一脸无奈,“我又不是这里管事的。”
就这时候,一道声音从旁边插了过来。
“愿意从实习生干起,这可是你说的。”
不知何时,办公室的门推开,杨旭从里面走了出来。
刘宏微微愣了下,立刻从沙发上站起,看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点头道“是的!我会用实力证明自己!”
“不错,有志气,”看着刘宏,杨旭赞许点头道,“从明天开始,你就来计算材料学的分析室报道吧,刘波会给你安排具体的工作。不过我必须告诉你,在实习期内,你不会有接触实验的机会,主要都是做一些清洁仪器、整理药品之类的工作,你能接受吗?”
听到自己的简历被收下了,刘宏激动的肩膀发抖,使劲点头道“没问题!我接受!”
“那就好好加油干吧,我们这里不养闲人,”走上前去,拍了拍这位小伙子的肩膀,杨旭想了想继续说道,“对了,有机会的话还是读个博士,学位这东西在哪儿都用得上。”
刘宏笑得很灿烂,也很喜悦,“是!”
站在旁边围观着,刘波戳了戳钱忠明的胳膊,小声感慨了一句。
“这才是境界啊。”
钱忠明的表情一如既往没什么变化。
“什么境界?”
“当老板的境界啊,还能是什么境界?”一说到这里,刘波的感慨便是停不下来,“做老板能牛逼到这种程度,连挖墙脚都不需要自己动手了,墙角自己都是带腿的。”
。
第333章 化学需要我的模型!()
钱师兄的工作效率很高。
就在杨旭汇报工作的第二天,陆舟便收到了从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寄来的邮件。贴在邮件附件位置的,是一份实验报告,里面详细地汇总了这段时间收集到全部的实验数据。
有了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陆舟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自己的理论。
多亏了这些东西,他总算可以开始下一步工作了。
翌日清晨,陆舟将杰里科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同他说道。
“我记得上次你和我说过,你打算跟着我研究计算材料这个方向。我现在再问你一次,你准备好了吗?”
听到这句话,杰里科立刻激动地说道:“当然!教授,我已经准备好了!”
他在麻省理工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修完了应用数学的学位之后,还顺带着修完了应用化学专业。是陆舟五个徒弟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数学、化学基础的。
坐在隔壁办公桌前,正在埋头工作的魏文,有些羡慕地看了他一眼。
和自己同一批入学的杰里科,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
然而现在都已经过去了半年,他还在做一些学习性质的工作,根本没有参与到正式的研究中。
察觉到了魏文眼中的羡慕,陆舟开口说道。
“你不用羡慕他,现在的积累是为了飞得更高。如果你打算往数学物理方向发展的话,你必须比他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
数学物理和计算化学不同,后者还在萌芽中缓慢生长,试图用新的理论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然而前者却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前实验水平几条街,进入到了未知的领域。
一个未成熟的领域与一个已经成熟的领域,想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出突破,需要付出的汗水是截然不同的。
魏文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也仅仅只是羡慕而已。
点了点头,他简单地回答道。
“我知道了。”
杰里科举手,干劲十足道:“教授,您需要我做什么?”
陆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笑了笑说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一会儿你跟着我去个好地方。等到了之后,你就知道了。”
……
任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都是从文献阅读开始。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是如此。
拿到了实验数据之后,陆舟并没有急着开始动笔计算,而是一头扎进了燧石图书馆。
这项工作原本陆舟是一个人完成的,现在他倒是有了两个帮手,一个是有志往计算材料方向发展的杰里科,另一位则是在他这儿做博士后的康尼。
坐在陆舟旁边,翻阅着文献的杰里科忽然开口问了句:“教授,您是怎么想到用空心碳球去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的?”
“科学的直觉?再加上从其它地方得到的灵感,”一边翻阅着手中的文献,陆舟一边用闲聊地口吻回答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关于技术思路这个问题,并不存在绝对合适的选择,只存在相对合适的选择。”
“相对合适的选择……”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看着手中的文献,杰里科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有了两位助手的帮助,文献收集并没有花费陆舟太长时间,
在此之后的文献综述等一系列工作,也都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了。
不过接下来的工作,就没那么轻松了。
涉及到计算方面的事情,只能由陆舟自己来完成。
三月份的最后一天,陆舟没有去高等研究所的办公室,起床之后便转身走进了二楼主卧旁边的书房。
坐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他给自己泡上了一杯咖啡,然后便打开抽屉,取出了纸笔。
在干净整洁的论文纸上,陆舟构思了片刻之后,写下了一行标题——
《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
电化学界面理论是现代电化学的重要支柱,也是理论化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其地位就如同数学界的孪生素数猜想,在某一类的问题中占据核心地位。
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真正意义上的界面分子模型被提出。
也正是从那之后,电化学界面的经典静电学概念开始向凝聚态物理的现代概念过渡。
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后诞生的分子动态学模拟、montecarlo模拟等等计算机模拟方法,让电化学界面的理论模型更加逼近于真实。
然而即便如此,对于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电化学过程的微观实质,也没有人能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理论模型,对其中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随便举个两个例子,多晶金属电极的微分电容曲线该如何进行解释?不同溶剂的电解质溶液中hg电极微分电容曲线中的电容峰的起源又该如何解释?
这些描述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问题,都是书本上未曾提及的。
如果将这些问题一一作答,拿下两三个诺贝尔化学奖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诺贝尔委员会对理论永远比对应用重视的多。
毕竟,要是这些问题得到一个有效的答案,虽然可能并不会直观的反应在某家公司的银行卡账户或者某个国家的经济数据上,但对文明进程的影响,远远比“改性pdms材料”这种单一发明的意义重要的多。
然而即便是陆舟,也不可能解开所有的难题。
不过,就像群构法之于加性数论的一样。
如果能够运用数学的方法对界面性质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他便可以为这所有的问题,建立一个能够将其解答的理论工具!
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论文的标题之后,陆舟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
当他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眼中只剩下前所未有的专注于冷静。
所有的铺垫性工作都已经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完成。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而现在,便是对所有的工作,进行收尾的时刻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书房角落的纸篓子渐渐堆满,又渐渐地被扔来的纸团埋的看不见轮廓。
每当陆舟累了的时候,便转身回卧室睡觉,醒了之后便回到书房里继续思考。
除非是吃喝拉撒,他甚至没有下过楼梯。
至于出门,更是从他开始闭关的那一刻起,便再也没有过。
不知道写空了多少只笔芯,也不知道写满了多少张草稿纸,当陆舟在a4纸上写下最后一行算式的时候,忽然停住了。
坐在那里沉默了大概一个小时那么久,陆舟忽然有些烦躁地抓着头发,丢掉手中的圆珠笔站了起来。
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他不断地碎碎念着,重复着同一句话。
“化学需要我的理论模型……”
忽然间,陆舟仿佛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越来越亮。
停下了脚步,他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稿纸,自言自语道。
“而我需要一台超算……”
“一台为计算化学而生的超算!”
第334章 有事儿当然是助教干()
距离陆舟上次出现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办公室,已经是上个月的事情了。
如果说前几天薇拉还能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上他的话,现在他更是连邮件都不回了。
虽然听曾经担任陆教授导师的皮埃尔·德利涅教授所言,这种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闭关式研究是陆教授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不回复邮件反而说明他离成果越来越近了,只需要祝福他便好……
然而,身为他的学生兼助教,薇拉果然还是很担心。
事实上担心他安全的不只是薇拉,包括秦岳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很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于是,在哈迪的提议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