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乎所有涉及锂电池行业的公司,在开盘之后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股价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这种盛况不仅仅停留在锂电池相关的产业上,甚至还反馈到了锂材料的期货市场。

    陆舟终究还是低估了市场对于锂电池的热情,也低估了自己合作伙伴的影响力。

    说到市值和名气,优美科这类企业或许比不过三星、索尼、松下、比亚迪这些生产电池的客户,更比不过“自己客户的客户”——那些市值千亿美元的手机、新能源汽车等等科技公司。

    但要说行业影响力的话,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底蕴的化工巨头,却是丝毫不逊色他们。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

    五年的时间可以造就一个特斯拉,十年可以崛起一个苹果或者微软。但如果技术的进步速度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许用不了十年他们就会被新的高科技公司取代。

    然而对于那些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来说,他们的前景虽然缺乏想象空间,但均摊到他们身上的风险却是相对最小的。

    毕竟无论市面上流行怎样的产品,对于化工原料的需求,都是永远存在的。

    不过无论资本市场作出了如何反映,这些东西都和陆舟暂时没什么关系。

    至少,现在的他,暂时没那个多余的精力去关注这些。

    一觉睡到了下午,陆舟伸了个懒腰,拿起手机看了眼时间,结果时间没看着,倒是见着了满屏的未接来电。

    其中有奇里克教授打来的,有国内打来的,也有一些未接来电。

    正头疼着该从哪个电话开始回起的时候,又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下意识地按下了接通键,陆舟将电话挪到了耳边。

    “喂?”

    “是我。”

    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陆舟微微愣了下,用不确定地声音问道。

    “李教授?”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

    “哈哈,看来你还没把我忘了啊。”

    陆舟也笑了笑,不好意思说道:“这怎么会忘了?说起来您换号码了?”

    对于李教授,陆舟自然是不会忘记,当初如果不是这位老先生帮忙,他那个系统任务还真不一定能顺利完成。只是打过来的是陌生号码,让他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

    李教授笑着说道:“不是换号码了,我这是在出差,用的临时号码。”

    “出差?”陆舟的表情不禁有些古怪,“您该不会是在波士顿?”

    “何止是在波士顿,我昨天还听了你的报告会,实在是精彩啊,”李教授感慨了一声,最后还不忘调侃了他一句,“怎么样,昨天晚上玩的嗨了,今天休息好了没?”

    陆舟轻咳了一声:“什么玩嗨了?我昨天一回去就睡了……就是没睡着。对了,您现在在哪?”

    李教授笑了笑,说道:“我就在你楼下,酒店的大堂里坐着。正好要赶上晚饭点了,你要是有时间,咱们就一起吃个晚饭。要是还没睡够,咱就改天再聚。”

    陆舟笑着说:“怎么会没时间,我这就下来。”

第276章 私人身份的会面() 
陆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来到酒店大堂,不只是李教授在这里,还有两位他不认识的老者。

    其中一位看着面熟但叫不出名字,至于另一位,他完全就不认识。

    带着一丝疑问,陆舟看向李荣恩教授。

    “两位是?”

    李教授其实心里挺无奈的。

    本来他是打算过两天在和陆舟接触下,打听打听专利授权的事情,但没想到半路碰着了也来参加rs会议的隔壁化院的黎院长,而且旁边还跟着这位大佬。

    据黎院长说,从早上开始,他一直在打陆舟的电话,但是联系不上人。

    想到黎院长帮了自己不少,再加上旁边的这位大佬来头太大,李教授也只得帮了这个忙。

    至于专利的事情,看来得等下次再聊了。

    “我来介绍下,这位是咱们能源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吕开民……”

    “什么一把手,我是以私人来的,按这里的习惯,叫我吕先生就好了,”热情地握着陆舟的手,吕开民并没有摆出任何架子,爽朗地笑着说道,“久仰陆教授大名了,总听人说您年轻有为,今天一见,您比传说中的还要年轻啊。”

    被这位大佬的热情弄得有些意外,不过陆舟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礼貌地和他握了握手。

    “过誉了,吕先生好!”

    李教授继续介绍:“这位是咱们化院的院长,黎书文院长。”

    “您好您好……”

    站着说话不成礼数。

    一番寒暄之后,众人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餐厅。

    这家餐厅的规格不算高档,但也不低,主要供应波士顿当地比较有特色的菜。

    在路上的时候,陆舟得知,黎院长是来这边参加rs会议的。

    至于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吕老先生,则是以私人的名义申请的学术访问,和黎院长一起来的。

    在吃饭的时候,陆舟和李教授、黎院长以及这位吕先生聊了很多关于锂电池方面的事情。

    聊着聊着,话题很快就到了专利的问题上。

    吕先生:“听说陆教授将负极材料授权给了优美科?”

    陆舟点头道:“是的,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问题,只是有一点小小的建议,请陆教授千万不要误会了,”吕先生笑了笑,清了清嗓子后,用认真的语气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关于改性pds薄膜材料在国内的专利授权,我们绝对支持你的一切合法权益。只是希望,你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无论选择哪家企业以哪种合作方式,但请不要将独占权出售给外企。”

    其实,提出这么一个唐突的请求,但也是无奈之举。

    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消费市场,随着锂电池技术的突破,可以预见的是国内锂电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阶段。

    正极都还好说,l2这类正极材料的专利早就到期了,随便选随便用都没问题。

    但锂电池技术的关键,是锂负极材料,而非正极。如果锂负极材料的专利权被外企掌握在手上,对于国内的电池企业来说,无疑就等于被卡住了上游的水源。

    吕老先生之所以点名外企,到并非贸易歧视,只是复方蒿甲醚的例子历历在目,甚至被做为知识产权的经典案例,被放在国知局的官网上以示警醒。

    明明是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在自己的家门口还得受制于人,这种阵痛比技不如人更令人难以接受。

    有关部门当然不是希望陆舟低价授权或者范翠免掉国内企业的专利费,毕竟专利法存在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创新,让社会资源流入研发领域,鼓励社会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

    只是,在此基础上,国家希望他对自己技术的“不可代替性”有所自觉,避免给国际资本提供垄断国内市场的工具。

    毕竟t的存在,以及国内相关法律上的缺陷,使得国内对国际资本的反垄断调查无论是取证还是判决都存在不小的阻力,直接上行政干预又可能受到来自别的层面的阻力。

    相比起有关部门约谈,这种以私人身份进行的对话,无疑比较委婉。

    陆舟当然不会猜不到吕先生的意思,甚至刚才在酒店的大堂里,他就隐隐约约猜到了一点。

    “这个您放心好了,我和优美科之间的合作,并不涉及国内市场。关于国内地区的专利授权,我会以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授权给所有打算进入负极材料生产的企业,确保国内电池制造商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获得生产的原材料。”

    “有陆教授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吕开民脸上浮现放心的笑容,立刻说道,“也请陆教授放心,对于您这样的人才,国家一定不会让你吃亏!”

    “言重了,这哪里谈得上什么吃亏。”陆舟笑了笑,用轻松的口吻说道,“吕先生不会就是为了这事儿来波士顿吧。这种事打个电话就够了。”

    吕开民摇了摇头:“倒不完全是为了这事儿,这是突发情况。其实,我此行原本的目的,只是打算拜访下你,顺便像你请教一件事情。”

    陆舟:“什么事情?”

    吕开民认真谈道:“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白皮书中,高层对新能源行业发展做出的指示是,要在2020年时将电池的容量提升到500hk。目前来看,随着锂电技术的突破,完成这一指标已经没有任何难度。但世界也在进步,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此。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我想请教下您这位专家的意见。”

    陆舟汗道:“我一个搞数学的,这种东西由我来指点江山,恐怕不太合适。涉及到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东西,您还是请教电池领域的工程师吧。”

    吕开民坚持道:“这话我就不认同了,学术上的东西畅所欲言,谁说数学教授的意见就没有参考价值?就像我们的对撞机,杨老先生的意见国家重视,邱老先生的意见国家也重视。综合所有人的意见,集众人之智慧,才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关于锂电池的未来,还望陆教授不啬赐教。”

    话是这么说,但这完全是两码事啊……

    陆舟心中有些无奈。

    他该如何和这位吕老先生解释,邱成桐虽然是数学家,研究的是微分几何,但其实别人也是研究数学物理的,算半个物理学家,哪怕哪天拿了个物理学奖他都不觉得奇怪。毕竟老人家的卡拉比…邱流形,可是现代弦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而陆舟他自己,虽然被rs会议上的“老骗子”们吹成了计算材料学的“行业标杆”,“锂电池他爹之一”,但事实上他的研究并不涉及到锂电池本身,算的数据大多也是理论值。

    问他的意见,真不如问那些造电池的。

    不过看吕老先生求贤若渴的姿态,他要是不说点什么,反而得罪了人。

    “……那我就随便说两句吧,您也别当真。”陆舟想了想,继续说道,“就我个人的看法,在锂电池的众多方向中,锂硫电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l…s体系的理论比能量为2600hk。当然,它还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最棘手的穿梭效应,以及单质硫的电子导电性差等等。”

    吕开民急忙问:“锂空气电池呢?靠谱吗?”

    陆舟一听这话,立刻便明白了他在想些什么。

    在前沿的领域提前布局,大家的起点都一样,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超英赶美的。

    毕竟相比之下,无论是锂电、钠电、镁电还是传说中牛逼哄哄的硅电,像是索尼、三星这类巨头早已在专利上提前布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算你研发出来了,最终可能还是摆脱不了别人的专利壁垒。选择一个重点研发方向,自然是选择一个前景广阔的方向更合适。

    然而即便如此,跃进式的研究也是绝对不可取的。

    尤其是锂空这玩意儿……

    陆舟摇了摇头:“很难,非常难……那东西说白了,现阶段提出来,摆明就是骗经费用的。”

    不得不承认,锂空的能量密度确实很诱人,而且相比起别人已经研究了很多年的锂硫电池,也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

    别说是b这种商业巨头,连奥芭马钦定的前能源部长、拿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同志,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的时候都差点被人忽悠瘸了。

    在诱人的前景面前,锂空气电池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这不仅仅是锂枝晶的问题,从纯氧分离到一系列复杂的副反应,其中任何一个技术被解决,改变的都不只是电池这个行业而已。

    以现代的技术,不是没有做好回答这个问题的准备,而是根本不知道该从哪开始答起。

    陆舟其实心里清楚,一定会有人把自己的论文和名字放进ppt里,拿着锂空电池的概念骗科研经费。

    虽说科学家的事情不能叫骗,但他还是希望,华国的科技树能少走一点弯路,将钱花在真正需要用钱的项目上。

    即便这些项目,可能缺乏了那么点想象力。

第277章 我,陆舟,不喜欢钱() 
听完陆舟的话后,吕开民沉思了一会儿。

    片刻之后,他说道。

    “感谢你提供的宝贵意见,我们会认真考虑。”

    陆舟点了点头,没继续说话。

    他并不需要靠噱头去拿经费,所以话都说的比较直接。

    出于责任,意见他提出来,至于是否参考,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而且吕先生肯定也不可能只听他的一面之词,还要综合许多专家的经验。涉及到具体生产、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还是电池领域的工程师更有发言权。

    一伙人继续吃饭,后面基本上都是聊聊生活,聊聊家常。

    除了被吕先生、黎院长两个老家伙用长辈调侃晚辈的语气疯狂试探“有没有对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之外,倒是没再聊什么严肃的话题。

    和吕老先生聊过了之后,陆舟忽然发现,自己原本还有些难以平静下来的心态,不知不觉中似乎已经调整过来了。

    倒不是做学问做出了使命感。

    而是他恍然中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用心听他作报告的已经不仅仅只是学术界的学者,而他的意见也超出了学术圈之外。

    一家企业的兴衰,一国的发展战略,乃至世界的未来,都在潜移默化中,被他的论文影响着。

    甚至不需要论文。

    毫不夸张的讲,他只需要动动手指,在自己的围脖上喊一嗓子“锂空电池好”,明天立刻就会有一批科研经费涌入这个方向,说不准相关概念的ppt企业股价还能涨一大截……当然,这么做肯定会被真正懂的人骂就是了。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所做的可能仅仅只是一点微小的工作,但带来的改变,却是能用肉眼看见的。

    相比之下,四亿这东西带来的震撼,似乎也没那么令人激动了……

    ……

    好吧。

    就算有,也只有一点点。

    ……

    次日,rs会议继续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