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数学这东西前有燕大后有震旦,山大、开大、水木也都不错,金大在数学领域还真没什么优势,主要还是以物理见长。不过很多本科生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更不要说应届毕业生了。
总感觉自己坑了不少人……
但现在显然不是吐槽这个的时候。
陆舟立刻问道。
“你到底被调剂到了哪门课?”
韩梦琪一脸要哭了的表情。
“应用化学……”
第265章 大新闻!()
化学是个大坑,虽然这个坑没有生物和材料那么大,但里面依然埋了不少毕业生。
一个原因是危险,尤其是有机化学,需要经常和试剂打交道。不要以为把安全手册背下来就绝对不会出事儿,等真正出事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反应室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再一个就是薪资了,虽然很多和毕业起薪有关的榜单喜欢把应用化学排前面,但事实上情况却是另一种模样。至于为什么这么说,看看整个化工行业的大环境就知道了,不做评价。
不过陆舟觉得,至少最后一条,韩梦琪是不用担心的。
反正她即便学了化学最后也不一定干这行,即便干这一行也不靠这个买房,反正她有个有钱的老娘……
由坐在副驾驶的陈学姐指路,陆舟负责开车拍照,四个人在费城玩了一整天。
或许是因为欢乐的氛围冲淡了心中的抑郁,韩梦琪的心情看起来好了不少。
不过玩得最开心的还要属小彤,这小家伙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路上从头到尾叽叽喳喳的就没停过。
因为活泼好动的小彤本身就带点自来熟的性格,所以很快就和陈学姐、梦琪两人混熟了,并且趁着在快餐店里休息的时候互加了微信和qq。
尤其是当她得知梦琪也在玩王者之后,小彤连吃到一半的汉堡也不吃了,二话不说打开了游戏。
看着小彤手机中的游戏界面,韩梦琪有些意外地问道:“你也玩王者?”
小彤得意道:“玩呀玩呀,我可厉害了。”
韩梦琪饶有兴趣地继续问:“你什么段位?”
“钻石!”小彤一脸自信,停顿了片刻后,继续说道,“不过暂时来讲,我的数据还是青铜,但毫无疑问我的实力已经有了钻石水平,拿到那个框框只是时间问题。”
韩梦琪:“……”
听到两人的对话,咬着可乐吸管的陈玉珊憋着笑,坐在旁边的陆舟则是翻了个白眼。
毫无疑问,关于倔强这点,她绝对符合“倔强青铜”的水准。
除此之外的部分,大概还差了一点……
……
随着小彤的到来,陆舟的日常生活并有太多的改变,要说唯一的几点区别,那便是多了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以及他每天睡觉的位置,从自己的卧室变成了沙发。
虽说他的原计划是回普林斯顿之后,就搬出这个学生公寓,但新的住址还没有选好。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他准备的教师公寓,还有一个是位于普林斯顿大学和高等研究院中间,带前院和车库的二层小别墅。
其实说是别墅,只是一种文雅的叫法,这种乡村小屋在美国很常见,哪怕没有去过也能在美剧中看见。在普林斯顿这种乡下,这种房子的均价也就20到30万美元,租金也不算贵。。。
陆舟的本意是选择后者,因为停车方便。但奈何屋主是个固执的纽约老头,只卖不租。而陆舟现在身上只有50万美元,虽说不是没钱买下来,但他并不想拿一半的身家去买一栋住不了几年的房子。
毕竟过几年他就要回国了,买房子绝对没有租的划算。
虽然陆舟也考虑过其他房子,但要么不合适,要么便已经租出去了,于是搬家的事情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好在小彤对住的地方也不挑剔,除了隔三差五总是拉着他的胳膊,央求他开车带自己去费城找学姐玩之外,这段时间陆舟也没感觉太麻烦。
这种繁忙中穿插着闲适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八月下旬,随着新一期的《自然化学》出刊,才渐渐打破……
……
八月下旬,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新闻的热点还没有从对黑哨的谴责中撤出,一条新闻便悄悄地登上了各大报纸的科技面板。
而起因,是一篇刊登在《自然》子刊《自然化学》上的论文。
它的标题只有简简单单地一行字,但却抓住了所有业内人士的眼球。
原因无他。
因为投稿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ds材料,并声称通过将该材料旋涂在负极锂的表面,可以有效解决锂枝晶的问题。如果这篇论文刊登在其它期刊上,可能甚至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但,刊登这篇论文的是《自然》的子刊!
原本风平浪静的材料学与电池领域,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虽然材料学界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锂电池的“突破”而震惊,但这回显然不一样,因为审稿人是巴旺迪教授,而且根据这位审稿人的评价,他似乎通过重复实验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如此惊人的消息,自然不会简单地被埋没掉。
论文刊登没几天,在得到了几位行业内大牛的肯定意见之后,便被不久之后发行的主刊《自然》,以及《科学》进行了highlights。
所谓“highlights”,大概类似于转载,但又有别于转载。
比如你在a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某个领域或者方向有重大突破,被b期刊看中,该杂志就会找一个该领域的牛人把你发在a期刊的那篇文章的亮点给概括一下刊登在b期刊上(也有是自己写highlights的)。
这种情况在化学和生物两个领域比较常见,发在子刊上的文章被主刊挑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同时被《自然》和《科学》进行highlights的,却是比较罕见的。
相比起工业界的冷静来说,学术界对这篇论文的态度,简直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了。
如果这篇论文是真的,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并不会因此而利益受损,反而会因此受益。
原因很简单,工业界对锂电池的顾虑,主要便是集中在锂枝晶导致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上。如果锂枝晶的问题能顺利解决,毫无疑问大笔的研发资金将涌入这一领域。
哪怕有那么几个研究负极材料的实验室被砍掉经费,也会有更多的经费和课题涌入进来。
因此,不到短短的一个星期,几乎是百分之八十的研究锂电池的实验室,都对这篇论文展开了重复实验。
这种盛况很快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
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科技栏目的记者做了一期采访节目,采访了位于康奈尔大学的罗斯·克雷尔教授。
很巧的是,当哥伦比亚电视台记者抵达的时候,克雷尔教授的实验室正好在对该论文进行重复实验,而且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
当被问及该项技术的意义时,克雷尔教授一脸严肃地说道。
“……我们的研究团队正在重复该项实验,如果这不是一场意外,那么这项技术毫无疑问将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
“因为无论是锂硫电池还是处在概念阶段的锂空气电池,都绕不开枝晶问题。反过来锂枝晶的问题能在负极材料上得到解决,我们甚至不用对以往的设计做出太大的改动,直接更换负极材料就可以了。”
克雷尔教授的回答,让记者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毫无疑问,他要的大新闻就在眼前。
“可是克雷尔教授,根据我们采访ib集团前锂空气电池项目负责人得到的反馈是,工业界对这项技术的看法持悲观态度,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克雷尔教授想了想,回答道:“悲观很正常,因为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实验室宣称自己解决了锂枝晶问题,对于新技术保持谨慎是必须的。老实说,即便是现在,我依旧保持怀疑,因为投稿人在论文中提到的解决思路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甚至有点过时。”
记者立刻追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克雷尔教授:“因为我们现在主流做法是提高电解质的粘稠度,甚至直接采用固体材料。或者在锂负极上做个碳材料结构,放电时限制住锂金属生长后的外形,充电时也能保证锂全部进入正极后负极结构不塌陷。陆教授采用的在负极材料上涂膜的设计,事实上在二十年前很多实验室就已经尝试过无数次了。而且……”
记者:“而且?”
克雷尔教授耸了耸肩:“而且他是一个数学教授。我对计算材料这门最近才出现的新兴学科不了解,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很多东西光是建立模型是不够的。”
然而就在这时,背后的实验室里,突然响起了欢呼声。
听到这声音之后,克雷尔教授和记者都愣了下。
记者:“发生了什么?”
克雷尔教授和自己的助手相视一眼,一脸古怪地看向了那个记者。
“不知道……也许是成功了?”
第268章 冰雹猜想()
rs会议是美国材料研究协会的常规学术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材料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顶级会议。
其覆盖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材料学领域的全部研究方向,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材料学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几乎整个材料学界的大牛都会在会议上露个脸。
不过和四年一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不同,rs是一年两次,分春秋两季。春季一般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秋季则比较稳定,通常都是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技术,向工业界展示成果,为有钱的企业和缺钱的实验室牵线搭桥,同时也给同行们提供一个撕逼的场所。
是的,就是撕逼。
如果有人在会上朝着报告人扔鞋子,那一定不要奇怪。反倒是那一届会议没有人吵起来,大家心平气和地开完了会,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给同行的技术点赞……那一定会让业界人士怀疑,是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越是大牛,撕的越厉害。
这种情况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是很难看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学和其它学科的画风,还真不太一样。
身为一名数学教授,陆舟对撕逼没有任何兴趣。
不过对于他来说,这次会议却是个机会。
而且rs突然向他发来邀请函,想必也是有不少人对他的研究成果很感兴趣。
当然了,即便如此,陆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
他是一名数学教授。
哪怕是为了看到十级之后的“未来时代”,他也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怎么说也不能把决定其他学科等级上限的数学给落下了。
八月的最后一天,陆舟在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里,对另外两名学生进行了测试。
同样是十道题,限时两个小时。
将写着题目的a4纸分别交到两人手上之后,陆舟便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挑了书,拿在手上翻阅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随着手机铃声的响起,陆舟啪地一声合上了手中的书本,看向了在纸上奋笔疾书的两人。
“时间到了,让我看看你们这个月学的怎么样。”
哈迪一脸头疼地放下了手中的圆珠笔,同样停笔的秦岳也是一脸紧张。
“教授,您给的时间太短了,”起身将试题纸交到了陆舟的办公桌上,哈迪一脸苦涩的表情,“要是再给我十分钟,我肯定能把下一道题写出来。”
“时间长短不是关键,而且我并没有要求你们把每道题都做出来,让我看到你们会了什么就可以了。”
接过两人的试题纸,陆舟一边说着,一边扫了眼上面的题目。
对于他来说,这些都是很简答的东西,扫一眼心里大概就有了个数。
秦岳做出来了六道题,第七道题没写完,但思路没什么大问题。
总的来说,他的情况还算不错,而这也在陆舟的意料之中。
哈迪做出来了五道,勉强达到合格标准,这倒是有些出乎了陆舟的意料。
陆舟本来以为,至少有一个人是无法通过他的测试的,而这个人最可能便是哈迪。因为在这三个学生中,属他的性格最浮躁。
不过现在看来,情况比较乐观,三个人都拿到了参与这一课题的资格。
将a4纸放在了一边,陆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首先恭喜你们加入我的课题。”
听到这句话,原本因为只做出了五道题而有些沮丧的哈迪,惊讶睁大了眼睛。旁边的秦岳,也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仿佛看穿了他们在惊讶什么,陆舟用轻松的语气说明道:“我设置的及格线是五道题,至少能做出来五道,说明你们有把我布置的任务听进去,这一个半月的时间至少没荒废掉。”
“关于我们课题的具体内容,我就简单的说下吧。”
喝了口咖啡,陆舟站起身来,走到了办公室的白板旁边,拿起马克笔。
坐在办公室角落对着电脑默默搜集文献的薇拉也停止了手上的工作,和其他两名学生一样,搬着自己的椅子坐到了白板前,等待着老板开讲。
“一个半月之前,我曾经和你们透露过,我们的课题和冰雹有关。”
“如果对加性数论有所了解,相信你们大概已经猜到了,这个课题到底是什么。”
哈迪和秦岳纷纷点了点头。
正如陆舟所说的,他们已经猜到课题是什么了。
至于薇拉,倒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反应。毕竟早在半个月前,她就已经通过考核,甚至早就已经参与到课题中了。
顿了顿,陆舟继续讲道。
“所谓冰雹猜想,也称角谷猜想,或者3+1问题。其描述的命题为,对于任意取定的正整数,经fk()=1连续作用有限次后,均无一例外地落入{4,2,1}这一数字陷阱。”
“通俗点讲,选择一个,如果是奇数下一步3+1;如果是偶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