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这个消息,陆舟也总算是松了口气。

    至少,他的论文没有像九成的被拒稿者一样,被“不符合读者兴趣”、“研究在该领域不够创新”这两条万金油的理由给打回来。

    虽说《自然》不是唯一选择,还有很多更专业的有机化学期刊可以考虑,但陆舟的目的是将这一技术推广出去。就这一点而言,没有哪个期刊的影响力能比得上即使是外行也有在关注的两大顶刊。

    现在论文被送到了专业人士手中,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他相信这一领域的同行会给自己的研究一个中肯的评价。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间,到了7月5号。

    应陆舟的要求,收到ffer的三名硕士如期抵达了普林斯顿大学校园。

    这三位新生分别是来自伯克利分校的薇拉·普尤伊,来自华国开大的秦岳,以及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哈迪·克莱夫。

    其中薇拉·普尤伊陆舟有点印象,和他在伯克利分校时见到的样子没什么变化,是一个性格腼腆但很坚强的小姑娘。

    秦岳则是和面试的时候一样,戴着一副方框眼镜,很有礼貌,但不怎么善于表达。不过对于他在数学上的天赋和能力,陆舟还是相当认可的,毕竟关于这一点,在面试的时候已经测试过了。

    至于另一位叫哈迪的巴西小伙,在数学上的天赋可能逊色于薇拉和秦岳,不过也是从那十张简历中脱颖而出的人才。

    对于他们每个人,陆舟制定了不同的要求和培养计划。

    说实话,像他这么负责的导师,还真是不多了。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陆舟帮三个人解决了入学手续以及宿舍的问题,然后将他们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安排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

    “你们的天赋和能力都不错,但说实话,和我对你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陆舟有仔细留意,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三个人没有人表示异议,甚至于某个人,正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

    轻轻咳嗽了一声,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九月份之前,我不会让你们碰我的课题,以你们现在的水平,就算参与到我的课题中,最多也只能帮我泡杯咖啡。但是,我会给你们制定学习任务,如果你们之中有人能在8月底通过我的考核,那么我会允许他加入我的课题。”

    “这个课题将伴随你们整个硕士生涯,我不一定要求你们完全解决它,但至少你们拿出的成果,必须是值得刊登在《数学年刊》上的东西。当然,我会和你们一起研究,只是主要的工作还是由你们来做,而我仅提供指导意见以及解决部分问题的思路。”

    这一招是和卢院士学的,陆舟觉得自己可以借鉴一下。

    不过,只是论文的话太没挑战性了,普林斯顿自然得用普林斯顿的标准。

    在面试的时候陆舟就提醒过他们,在自己这里读硕士不要指望混日子就能拿到毕业证,他会让他们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秦岳紧张地问道:“如果没有人完成您的考核呢?”。。

    通过考核才能参与到课题中,如果不能通过考核,岂不是连毕业的机会都没有?

    公派留学的机会不容易,他最关心的自然是现实的问题。

    陆舟想了想,用轻松的口吻说道:“那就只有一边学,一边能帮其他人泡咖啡了,直到通过我的考核为止。不过我觉得你可以更自信一点,我既然选择你作为我的学生,那肯定是认为你能完成我的要求。”

    相比起秦岳的谨慎,哈迪则表现得自信过头了点,看上去他似乎并没有将一个月后的考验放在心上,举手问道:“教授,我可以问一下是什么课题吗?”

    然而,陆舟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微微一笑。

    “和冰雹有关。”

第262章 大神也拿不定主意() 
麻省理工大学,某材料学实验室。

    坐在办公桌前的蒙奇··巴旺迪教授,正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浏览着arv上的新文章。

    作为纳米化学领域大牛,这位大佬最近可谓是风头正盛。

    就在不久前,期刊《as…a》刊登了他对pbs量子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论文,引起了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广泛关注。

    虽然这项技术距离产品化被工业界接受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其展现出来的潜力,已经相当“黑科技”了。

    很多人评价,他与诺贝尔奖之间的距离,只差一个量子点技术的商业化。什么时候量子点技术真正普及,并且改变这个世界,那么诺贝尔奖也就不远了。

    这一天也许是十年之后,也许是二十年之后,总归不会太遥远。工业界已经开始慢慢接受这些技术,预计这项技术最先会被用于显示器上,并且最终会改变未来半导体产业的面貌。

    不过无论距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多远,他已经通过该项技术拥有了四家公司。别的教授可能会因为研究经费的事情发愁,但他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并且是自掏腰包在做实验了。

    就在这时,他的邮箱里,忽然收到了一封《自然》那边发来的邮件。

    “锂枝晶?”

    看着屏幕中的邮件,巴旺迪教授眉毛挑起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摸了摸下巴,他回头对自己的助手喊了声,“拉蒂斯,帮我拿份三明治过来。”

    “好的,教授。”

    穿着白大褂的拉美女性起身去了外面,很快夹着熏肉的三明治便送了过来。

    坐在电脑前的巴旺迪教授一边享用着早餐,一边继续顺着邮件上的文字往下看去。

    老实说,有人声称解决了锂枝晶问题,他是不信的。

    他虽然不是做锂电池的,但他的团队里有人研究过这一块,受此影响他也有所耳闻。

    在这一块的研发做的最出色的大概是美国的s和英国的s,但最近也没听说有过什么特别的进展。三星一如既往地疯狂注册专利,但谁也没见他们真正搞个大新闻出来。

    要说唯一的“进展”,可能就是去年麻省理工大学某个教授,发现把硫固定在介孔碳材料中,并且配合特殊的电解质,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

    然而最后,事实却证明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锂枝晶要是这么容易解决的话,曾经扬言要拿超算给每一个离子的路径做分布计算的b,也不会饮恨撤资了。

    回到这篇论文上,如果这篇论文是其他人写的,巴旺迪教授可能看两眼便会扔在一边,但问题是这篇论文的投稿者却很有意思,他虽然出名却不是电极材料领域的业内人士,而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

    “通过pds材料薄膜改善负极材料的‘透气性’,抑制锂枝晶的生长……这并不是什么新颖的思路,s电镜图上的表现却令人诧异,而且也不太像是p出来的。”

    “计算材料学还有这本事?闻所未闻。”

    图像中,根据几次充放电循环负极材料的图像显示,位于pds薄膜下方的负极材料并没有形成那致命的白色树杈,而代之的是一层苔藓状的褶皱,并且随着充电的进行,一层一层往上叠加。

    然后是放电环节,由于整个负极材料的表面在微观状态下是一层起伏较为平缓的苔藓状褶皱,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尖端区域,直到放电结束后,电极上并没有出现大量死锂残留的状况。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造假的话,这些成果绝对是突破性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些褶皱同样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不过相比起卡在锂电池技术瓶颈上的枝晶来说,这点瑕疵都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食指在桌子上轻轻敲打着,巴旺迪教授思忖了很久。

    论文是篇好文章,里面列出的数据和图片证据也挑不出毛病,但因为这项突破实在是太过重大,以至于他现在和《自然》的编辑一样,拿不定主意。

    就这样思考了很久,忽然巴旺迪教授心中微微一动,回头喊了声。

    “拉蒂斯,一会儿我会发一份实验报告到你邮箱,你让艾萨克照着那份实验报告去做一遍。记得告诉他,这是他这个星期的实验任务。”

    “好的教授。”

    搞定。

    巴旺迪教授的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艾萨克是他带的硕士生,研究的正好是电池方向。

    实验本身不是什么太难的东西,三天之内就能检验出来。

    虽然一般审稿人是不负责重复实验的,但为了满足他本人的好奇心,他决定找几个硕士生做一下。

    反正设备他都有,那点材料也花不了几个钱。

    要是真解决了锂枝晶,那他也算是见证历史了。

    ……

    就在《自然化学》对论文进行同行评审的时候,陆舟也没有闲着。

    再次将三名硕士召集到了他的办公室,这一次陆舟给每人都发了一份书单。

    上面列出来的书不多,总共只有六本。

    不过,他要求他们在一个半月之内,也就是9月份之前,将这六本书的内容全部吃透。

    到时候他会从这六本书里面的内容出题,考察他们的学习情况。

    对于一个刚刚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来说,完成这项工作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并非绝对无法完成。很多内容他们在本科阶段都是有所涉猎的,只是没有深入进去。

    而现在陆舟需要他们做到的,便是由浅到深的过程。

    想要参与到他的课题中,一点汗水都不付出是不可能的。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夏天他们一定会过得很充实。

    随着任务布置下去,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星期,正在办公室里写开题报告的陆舟,忽然接到了从国内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边,小彤兴奋的喊道。

    “老哥老哥!我考上了!”

    听到小彤兴奋激动的声音,陆舟微微一笑。

    “恭喜你!”

    小彤可怜兮兮地问道:“老哥,我可以求你一件事吗?”

    陆舟大方道:“说吧,想要什么礼物?我寄给你。”

    小彤摇了摇头,可怜兮兮道:“我不要礼物,我就是想来普林斯顿找你玩!”

    一听到这小家伙竟然不要礼物,陆舟顿时愣了下。

    “……普林斯顿有什么好玩的。”

    这里除了一个卡内基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迷人的风景,至少在他看来是如此。

    至于那浓郁的学术氛围,也不是一般人能感受到的。

    小彤闷闷不乐地说道:“家里呆着实在太无聊了,我想出来走走。”

    陆舟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难得放一个如此轻松惬意的假期,用来窝在家里打游戏,简直是浪费生命。出来走走也好,而且有自己看着,总比她一个人出去玩让人放心。

    陆舟:“那行吧……自己会办签证吗?”

    见老哥松口,小彤立刻说道:“当然会啦,我护照早就拿到了!后天就去沪上办签证!”

    原来这小家伙早就已经计划好了。

    陆舟笑着摇了摇头。

    “那行吧,机票我帮你买了,你只管上飞机,这边有我接你。”

    电话那头传来了小彤的欢呼声。

    “耶!老哥最好了!嘻嘻,么么哒~”

    “滚滚滚,少和我皮。”

    挂了电话之后,陆舟笑着将手机放在桌上。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

    说起来,不知道韩梦琪考的怎么样了。

    即便他早就不做家教的兼职了,但毕竟是自己带出来的学生,那份工作也确实帮了自己不少忙,陆舟还是有点在意她的情况的。

    高考完了之后,他一直没有问过她的成绩,现在录取通知书都下来了,他想知道她有没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打开微信,陆舟随手发了条消息过去。

    【录取通知书收到了吗?】

    很罕见的,他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看到回复。

    寻思着她大概是没看见,陆舟便将手机放在了旁边。

    但愿她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在心中默默祝福了一句,陆舟将这件事暂时放在了一边,继续忙起了手上的工作。

第263章 果然还是数学有意思()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趴在桌子上,哈迪头疼地按着眉心,声音痛苦的小声嚷嚷道。

    “那个人简直是个魔鬼,这是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的有人类能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搞定这些东西吗?”

    堆在他面前的,足足有六本参考书,其中有“入门级”的哈代的《数论导引》,也有由浅入深的狄利克雷的《数论讲义》。不只是数论的东西,还有关于泛函分析、代数几何、微分拓扑之类的东西。

    虽然在来这里之前,考虑到这位导师的名字,哈迪有做过大量的预习,却也没想到刚一迈过这扇门,就有如此海量的学习任务等着他。

    也幸亏他做了点准备,否则现在估计连门都摸不到。

    坐在哈迪对面的秦岳则淡定很多,至少并没有去思考“能不能完成”这种与学科无关的问题,很认真地配合着打印下来的文献,研究着手中的《数论讲义》。

    虽然他翻书的速度没有哈迪快,但胜在持久。

    从开始到现在,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叹了口气,哈迪彻底放弃了,头疼地问道。

    “秦,你们华国的教授都这么恐怖吗?”

    秦岳:“恐怖?”

    哈迪认真地点了点头:“没错,我在巴西的时候,数学成绩一直是我们高中的第一,所有人都认为我是天才。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比我天才的人我见到不少,但课程内的东西对我来说依然很容易,甚至不用特别花时间就能轻松完成。”

    说到这里,哈迪沮丧地叹了口气:“然而到了这里,我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秦岳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位小伙子,推了推眼镜,不好意思笑了笑说道:“可能因为这里是普林斯顿?”

    说实话,开大的教授没有这么严格。

    不过四年来他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