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从乡试开始就变得艰难了很多,有很多变数在内。同期考生的强弱,主考官的喜好,你自己的状态好坏等等。”
“那学生需要如何做?”罗信恭敬地问道。
陆庭芳揽须而笑道:“老师虽然断了仕途,但是在官场还是交了几个朋友。我们也不需要弄虚作假,只是知道谁是主考官就行了。知道了谁是主考官,不是老师自负,老师对于官场上的那些人都有所了解,自然也就知道他们的文中喜好,所以这方面不用你操心,为师自会为你奔波。”
“多谢老师!”
陆庭芳便摆摆手道:“至于你自己的状态就要依靠你自己了。想必如今你也不是一个没钱人。”
“是!”罗信憨笑道。
“那就在赶考的时候,住的好一些,吃的好一些。不要生病。”
“这您放心!”罗信连忙道:“学生从不亏待自己,而且学生还是习武之人,身体不会有任何问题。”
“嗯!”陆庭芳满意地点头道:“以往为师瞧不起那些习武之人,但是从你的身上让为师改变了想法。这习武没有什么不好,一是强身健体,而是练就一身胆。也只有你这种允文允武之人,才敢在有着严嵩和徐阶两座大山之下依旧走仕途。”
“嘿嘿……”罗信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
“嗯!”陆庭芳寻思着道:“你的身体为师不担心,但是去赶考的路途十分遥远,你虽然习武,但毕竟年龄小,为师还是不放心。这样吧,你还记得护送你会上林村的那四个家丁吧?”
“记得!”
“那四个人别看只有不到四十岁。但是却都是老兵。当初因为某种机缘我把他们四个收在了身边,如今我把他们中的两个送给你,他们都入了奴籍,到时候就是你的家奴。有他们跟着,我也放心。”
这次罗信倒是没有丝毫推辞,他正愁没有人看家护院呢。那四个老兵的实力他可是很清楚,虽然不如罗青,但是却比现在的自己强出一些。
“谢谢老师!”
看到罗信没有丝毫推辞便接受了下来。陆庭芳的神色更加地开心。
“这样也就能够保证你的状态,不过你还是缺少一个书童……”陆庭芳皱着眉头思索着:“我府中还真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罗信便急忙摆手道:“老师,不用了。没有书童,学生也能够照顾好自己,您知道学生不是娇生惯养的人。”
“嗯!”陆庭芳点头道:“这件事就先放放吧,等我给你寻找一个机灵的人。如此你的状态有了保证,主考官那里也有为师打探,就剩下了你的学识了。
时文制艺有着严格的格式,但是那些格式也简单,而且你也完全掌握。并且熟练应用,这一点为师并不担心。
但是你要知道,这种格式不仅仅是对于你来说简单,对于其他的读书人也不难,而且他们也都能够熟练应用,否则早就在道试那一关给刷下去了。能够进入到乡试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自己是主考官,在你面前堆着高高一摞考卷,需要你一一去看,你会不会看得脑袋发昏,恹恹欲睡。完全没有了兴致?”
罗信闹海中就浮现出那种场景,不由摇了摇头道:“会!”
陆庭芳便严肃了起来:“如果你的文章只是一般水准,或是一般水准略微高出,被恹恹欲睡的考官随手抛弃没有什么奇怪的。历届有很多考生就是这样落榜的。”
罗信悚然而惊,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落榜,真是哭都没有地方哭。陆庭芳深深地看着罗信道:
“所以必须将文章写得令恹恹欲睡的考官眼前一亮,在不绝口,这才能够确保考官点中你的考卷。所以想要考中,就必须将文章写得出类拔萃!”
罗信有些茫然了。虽然他如今学识已经很高了,而且也很自信,但是却没有参加过科考,更不知道大明的科考中写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出类拔萃?
“老师,那样的文章有什么标准?”
“你如今已经具备能够写出那样文章的基础!”陆庭芳断然说道:“想要写出这样的文章必须拥有深厚的底蕴,熟读四书五经,通俗讲就是你肚子里有货,才能够写出那样的文章。你用了几年将为师书房中的书通读,便已经具备了这个基础。而且为师还发现你读过很多为师书房内没有的诸子百家书籍,所以你的底蕴没有问题,你需要做的就是将你的底蕴彻底发挥出来。”
“如何发挥?”
“三点!”陆庭芳竖起了三根手指,一根一根按下道:“理!辞!气!”
“所谓理可是书中大义,天地人伦至理?”
“不错!”陆庭芳点头道:“文章不能够偏离了这些道理,否则你就是离经叛道,别说考不中,说不得有牢狱之灾。所以一定要在这规则之内寻求文章的论理基础。这些基础来自于五经,同时宋朝诸儒之说也都是借鉴的经典。若说这理是文章的基础,那辞就是文章的表象。就如同一个人外貌,虽然说有不以貌取人的古话,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表象的重要性无虚怀疑。而论辞,还是要看汉唐,特别是汉代之书,你要多多研习。”
“是!”罗信双目紧盯着陆庭芳,认真地聆听着。
“至于气,那就是整篇文章要一气贯通,形成一种气势。从秦至宋的宗师大家文章之中尽可看到,就看你是否用心揣摩。”
陆庭芳闭口不言,罗信微微垂下了眼帘,陷入了沉思。
罗信原本以为自己对于时文制艺已经非常了解,而且感觉自己写起来已经得心应手,虽然感觉自己一直写不出来历史上那些经典的文章,还一直觉得是自己在大明的阅历不够,等到自己阅历够了,自然就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
但是,如今听到陆庭芳这一番讲解,却让他心中豁然开朗,条理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
*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 条陈()
这一刻,他甚至有一种感觉,只要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将这理,辞,气融会贯通,再尝试写上几篇,不说能够写出和历史上那些经典同等级的文章,但是却也能够有着一个质的提升。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心中对陆庭芳充满了敬佩,能够将时文制艺总结到如此程度的人,实际上已经可以称之为大家,最起码是一个科考方面的大家。只是他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话陆庭芳不早对他说,而是要到如今自己快要科考的时候才说?
看着罗信望过来的目光,陆庭芳淡淡一笑道:“是不是在迷惑为什么如今为师才和你说这些?”
“是!”感觉到陆庭芳对他的真情,罗信便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
“那是因为你需要积累,这是如今我看到你的积累够了,才和你说这些。如果你的积累不够,就是我和你说这些,你也领悟不到。只会觉得高深莫测,不得要领。”
罗信明白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真诚地施了一礼道:“谢谢老师。”
“坐下说话!”陆庭芳慈祥地说道。
罗信再次坐下,望着陆庭芳。陆庭芳神色闪过了一丝不自然,但是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那两个人的文章你也看看吧,县里书局内就有卖的,虽然人品有高低,但是那两位的时文制艺却无疑是一代宗师。你揣摩一下,有好处。”
罗信自然是知道陆庭芳口中所说的那两位是严嵩和徐阶,便轻轻点头道:
“学生知道。”
“你……去吧,为师有些累了。”
罗信走出了陆庭芳家的大门,神色有些黯然。一想到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他的心不知道怎么就一阵阵发酸。心中不由泛起了严嵩和徐阶这两个人的名字,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自语道:
“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小弟,你再说什么要还的?”
背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罗信回头一望,却是见到大哥和堂哥两个人正骑着马跟在自己的身后,自己一时失神,竟然没有听到背后的马蹄声。
“大哥。堂兄!”罗信喜道:“你们怎么回来了?”
罗青和罗胜跳下马,牵着马缰和罗信并肩而行道:“我二人被总兵大人许了一个月的假期,一个月后去晋阳府寻他。”
“这么说大哥和堂兄要高升了?”罗信喜道。
“总兵大人倒是给我们透了一个底,说是一个月后去了晋阳府,那个时候朝廷的旨意也就差不多到了。不出意外的话,我会是从七品武修校尉,而堂兄会是正九品巡检。”
“恭喜两位哥哥!”罗信便拱手笑道。
罗青便咧着嘴笑,罗胜虽然也高兴,但是眉宇之间还是有着一丝落寞,毕竟罗青如今已经是从七品,而他只是一个正九品。
“你这是去哪儿了?”罗青问道。
“去老师家辞行。”
“这么说我们是要会上林村了?”罗青兴奋地问道。
“嗯!”罗青点头道:“昨日父亲已经会村里看过来,家里没有什么损坏,这就要过年了,还要祭祖。所以自然要回去。”
兄弟三人说说笑笑,便回到了家里。罗青和罗胜自然要先去见爷爷和各自的父母,而罗信则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取出了当初写下来的防止瘟疫的两页纸揣到了怀里,再次出门,向着县衙走去。
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县衙,也没有人拦他,如今罗信进县衙就像走平地一般,根本不需要通报。打听了一下,周知县公务繁忙。罗信便直接去找周玉。周玉倒是老老实实地留在书房内温书,对于他来说距离乡试的时间也不多了,前些日子又沉不下心来读书,此时流寇的事情已经解决。他也开始沉下心来读书。
兄弟两个坐下,周玉给罗信倒了一杯茶道:“可是要会上林村了?”
“嗯!”罗信点头,然后从怀里取出那两页纸放在了周玉的面前道:“一场流寇不仅仅是城外,就是城内也死了不少人。虽然如今还是冬季,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防瘟疫的发生。”
“是啊!”周玉叹息了一声道:“父亲这几日就是头疼这件事情,父亲对防止瘟疫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每日都在和同僚商议此事。原本父亲成功的将武斗争水转变成文斗争水,这就是一个功绩,随后我们阳林县和阳曲县的文斗有赢了,这便是父亲的教化之功,刚刚又守住了城,这更是大功一件。只要不发生瘟疫,父亲应该很快得到升迁。但是如果发生了瘟疫,以前的功劳便都会被抹杀。这是什么?”
周玉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了罗信放在桌子上的两页纸,罗信便道:
“这是我写的关于防止瘟疫的条陈,拿给义父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什么?”
周玉闻听神色一愣,继而低头飞快地读了起来,罗信在那两页纸上写的很详细,每一个条陈下面就陈述了理由。比如集中火化尸体的理由,洒石灰的理由,灭鼠的理由等等。
周玉很快就将两页纸看完,抬头激动地望着罗信道:“信弟,这一切都是真的?”
罗信便含笑道:“我怎么会拿此事开玩笑?”
“不是!”周玉急道:“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你怎么知道这些能够防止瘟疫的发生?”
罗信便得意地一挑眉毛道:“你知道我看的杂书比较多。而且这些条陈不是一定能够防止瘟疫的发生,只是能够降低发生的程度。”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你等着,我立刻去找父亲。”
周玉起身急匆匆而去,罗信便起身在书架上浏览了起来,看到书架上有严嵩和徐阶写的文章,便抽出一本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
再说那周玉一溜小跑来到了大堂外,伸手在门上敲了三下,便听到父亲的声音有些焦躁地传了出来。
“进来。”
周玉便推开了门,望着坐在里面的周知县道:“父亲,孩儿找您有事。”
*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九章 让功()
万分感谢腾宽同学 , rabit2011同学 , 齐安小刀同学的打赏!
*
周庭玉便微微皱了皱眉头,最终还是吩咐属下继续商讨防止瘟疫的事情,举步向着大堂外走来。
“何事?”周知县的神色有着一丝不悦。
周玉抬手将大门关上,然后轻声道:“父亲,这边。”
周知县狐疑地跟着周玉走到了一个僻静之处,周玉将手中的两页纸递给了周庭玉道:
“父亲,您看。”
周庭玉接过那两页纸一边看一边问道:“这是什么?”
随后他便没有了声音,目光迅速地从纸上扫过,然后翻开第一张去看第二张。待看完之后抬头道:
“信儿在哪里?”
周玉的神色就是一愣:“父亲,您怎么知道这是信弟写的?”
“废话,信儿的笔迹我会认不出来?赶紧带我去见信儿。”
“在我书房!”
罗信正在书房内看着徐阶的文章,眉飞色舞,恨不得拍案叫绝。而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匆匆地脚步声。
“砰!”
门被大力地推开,吓了正在沉醉在文章之中的罗信一跳,抬头看,却是周庭玉满脸激动地冲了进来。
“啪!”将那两页纸拍在了罗信的身前桌子上,瞪着罗信道:“信儿,这些条陈都是你写的?”
“是!”
“这些都是真的?”
“真倒是真!”罗信笑着站了起来,一边为周庭玉倒茶一边道:“义父,别急,先喝杯水。”
周知县此时也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失态,便坐了下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望向了罗信。罗信便道:
“这些条陈有用,但是却不一定能够防止瘟疫的发生,只能够降低瘟疫发生的程度。”
“能有几成?”周庭玉期待地望着罗信。
罗信思索了一下道:“如果能够完全按照这些条陈上写的去做,应该有着非常大的可能防止瘟疫的发生。毕竟现在还是冬季。特别是第五条,一定要让百姓喝烧开的水,这一点我们监视不到,只能够通过宣传。告知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