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星辰大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星辰大海-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吴斌在回复的稿件中,也清楚描述了他这篇论文中的新颖点以及足以支持可以重复试验的数据证明。

    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回复稿件,检查一遍发现该说到的点都解释清楚了之后,吴斌发送了邮件。

    ……

    地球的另一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布拉德·沃克利教授正悠闲的享受着他的下午茶,并在吃完一块巧克力曲奇后顺手打开了他的邮箱。

    “哦~那个有趣的本科生已经回件了吗。”

    一周前,他作为材料界业内大牛收到了来自《siene》发给的一份稿件,向他咨询一篇来自华国本科生的二维材料进展。

    ‘本科生?’

    说实话,能有本科生论文通过编辑审稿那一关到他这里的着实不多,更何况还是华国的。

    所以在阅读这篇论文之前布拉德教授就已经燃起了充分的好奇心。

    随着一块又一块的曲奇进入布拉德教授的胃里,他看着电脑屏幕的眼睛也是越来越亮。

    这篇论文可以说完全对得起他强烈的好奇心。

    整篇文章逻辑清晰,主题突出,用一种典型有机半导体【并五苯分子】在六方氮化硼衬底上的范德华外延生长。

    从而实现了高质量、层数可控的1…层并五苯外延薄膜。

    虽然薄膜的厚度接近二维极限,但仍然展现出了在有机单晶材料中才具有的各向异性、高迁移率、能带型输运等本征特性。

    这预示着所有此前在有机晶体材料或者二维无机材料中尝试过的事情都有可能在二维有机晶体中实现,对于精确制备二维材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着更让布拉德教授震惊的是,他发现这篇论文最后用*标出的通讯作者都是这个叫做bin。u的本科生。

    按一般来说,就算有些博士生发论文,通讯作者都是他的导师,也是这一整个课题的总负责人。

    原因是无论与审核编辑的通信还是论文发布后回答读者的疑问,都是需要和这位通讯作者沟通的,也就是说他必须得完全了解这个课题的所有细节。

    这一下,布拉德的好奇心燃烧的更旺盛了,因为他在论文里读出了这个bin。u对于二维材料的深刻理解,可是以前他却完全没听说过这么一个人。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布拉德到处搜索了一下bin。u这个名字,最后在论文搜索引擎里没什么发现的他,却在谷歌里发现了他的名字。

    “ipho双料冠军……”

    看到这行字,布拉德教授猛地回忆起了一件事,去年他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麻省理工的哥尔斯密教授曾和他聊到过ipho,说是发现一个十分有天赋的物理天才,可惜拒绝了他们学校的offer,给多少奖学金都不来的那种。

    当时布拉德有随口问过一句那个学生叫什么,但因为只是闲聊,所以压根就没往脑子里记。

    现在啊想起来了,可不就是这bin。u吗!

    ‘也就是说他刚上大学不到一年!?’

    “难以置信……”

    将一块曲奇扔进嘴里,品味着它香甜的同时,布拉德决定和这个bin。u交流一下,只要聊出一点火花,自己就立马发一份offer过去,这孩子在物理材料学上绝对有着超人的天赋!

    ……

    时间回到现在,布拉德教授正看着吴斌回给他的稿件频频点头。

    实际上他对吴斌的论文并没有太多疑问,发过去的那些反驳和询问也只是想考较他一下而已,然而不出他所料的,对方回答的非常好。

    于是搓搓手,又给吴斌回了一封邮件。

    正读着论文的吴斌一听到邮件提醒就打开看了眼,但看完之后全是头上亮起了三个问号。

    “问我打算啥时候毕业?”

    一头雾水的吴斌找到了刘宇博,询问审稿难道还有学历要求的吗?

    而刘宇博听完立马就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哈,估计你的审稿人是哪所名校的教授,想着挖你呢。”

    “哦……原来是这样。”吴斌明白的点点头。

    “本来谁会在审稿的时候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估计是想和你闲扯两句,啧啧。”刘宇博咂咂嘴,“看来对方是相当重视你这个人才。”

    “所以……我正常回就行了吗?”吴斌问。

    “嗯。”刘宇博点了点头,突然正色道:“吴斌,你想过留学这个问题了吗?比较中意哪个学校?”

    “留学?”吴斌听完摇摇头,“暂时还没有。”

    “哦?说说你的想法。”刘宇博有些意外。

    “我并不打算为了留学而留学,我得先知道我们缺少什么,才好有目的去外面学,而这个过程,我觉得还需要不少时间。”

    “哟嚯,境界挺高啊你,学之大者,为国为民?”刘宇博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吴斌笑着摇摇头:“只是不想做事太盲目。”

    “很好,你还真是我教过最省心的一个学生,太优秀了,连人生道理我都找不到能跟你说道说道的地方。”

    而就在吴斌打算谦虚两句的时候,刘宇博又开口道:“留学这事吧,其实有时候也不一定说一定要真学到些什么干货,而是让你换个角度来看待我国的科研界,那对你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学生受教了。”吴斌十分认真的点头说道。

第二百零五章 《Science Advances》() 
“还真和刘教授说的一样……”看着电脑屏幕的吴斌摇了摇头。

    从问自己什么时候毕业开始,对方审稿人后面的稿件就越来越脱离审稿内容,开始问他一些关于纳米条带、掺杂、官能团吸附、边界修饰等二维材料目前所需要进行的性能改进问题。

    不过对方问出的问题水平也很高,所以吴斌还是很乐意和他交流的。

    在这样扯了两天之后,对面那位审稿人似乎终于是想起了正事,告诉吴斌他的论文已经被正式收收录了,并将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下一期的《sbsp; advances(科学进展)》上。

    《sbsp; advances》是《sce》的子刊,影响因子在10以上,绝对是顶级期刊之一。

    另外除了这份确认的回复之后,吴斌还收到了来自加州大学的offer,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非常欢迎他去那里读研。

    摇完头,吴斌回了一封邮件,礼貌的表达了自己在本科毕业之后一定会考虑贵校的。

    得到了确定的答复,吴斌就立即跑去刘教授那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后生可畏啊……”

    虽说刘宇博之前就认为吴斌这篇论文一定没问题,但现在得知真登上了《sce》,还是不禁内心一阵惊涛骇浪。

    他才大一啊!

    在科大,惊才绝艳的学生刘宇博没少见,但像吴斌这样天赋奇高,还能沉下心埋头在读文献和实验中的就真的没怎么见过了。

    喝口茶平复了一下心情,刘宇博问吴斌“下一步准备研究哪个方向?”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刘宇博听完点头,“看来你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思路了。”

    吴斌“只能说是尝试,研究的越多,就越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

    “嗯,你慢慢尝试,科研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期间有什么问题你尽管跟我说。”

    “那我还真有件事想说……”吴斌悄悄地竖起了一根食指。

    “哟,你还真是不客气。”刘宇博放下茶杯,笑了笑,“说吧。”

    “实验室里的纳米粒度仪感觉不是很好用,另外密度计和硬度计的岁数感觉比我还大了……”

    “器材问题啊……要不说你们年轻人就是挑剔呢,我用着就挺好。”

    听刘宇博说完,吴斌脸上有些失望,虽然之前他和冯金辉他们几个研究员反映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告诉他这种经费问题是最麻烦的,提了基本也就被敷衍两句而已。

    看着吴斌失望的表情,刘宇博压压手,“我又没说不行,这样,你回去列份清单,把你觉得需要的仪器都跟写下来,年底我帮你争取一下,放心,我这人从不说空话。”

    听完,吴斌的表情立马阵雨转晴,高兴的说“那就谢谢刘教授了。”

    “谢你自己就行了,做不出东西,这种申请是很麻烦,不过现在嘛,你都发《sce》了,学校还不得好好哄着你?”

    “还有什么别的问题没?”

    “没了,没了。”吴斌摆摆手,“那我先回实验室了?”

    “嗯,去吧。”

    “刘教授再见。”

    等吴斌离开办公室,刘宇博长出一口气,拿起电话拨了个号码,准备将这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和别的教授分享一下。

    ……

    因为刘宇博看上去十分淡定的反应,所以吴斌也没把发《sce》当作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然而他明显错了。

    第二天的时候,化学系的林乾旺教授将他给找了过去。

    之前在宋南峰教授那吴斌就知道了这位林教授也十分热衷于对石墨烯的研究,所以很快就跑了过去。

    来到化学院,吴斌绕了几个圈子才终于找到了林乾旺教授的办公室。

    “你就是吴斌吧,快进来。”坐在办公室里的林乾旺看到门口有个学生在张望,就立即向他招手。

    “您好,林教授。”吴斌走进去向这位教授打了声招呼,并且发现这位教授的岁数似乎不是很大,忽略发际线的话,甚至有可能才30多岁。

    “我已经听刘教授详细的介绍过你了,就不多说别的了,找你来就是想和你探讨一下二维材料的问题。”

    对于林乾旺这样直接进入正题的聊天方法,吴斌可以说是非常喜欢了,于是立马点头道“我之前就听说过林教授您在石墨烯材料上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一直想着找机会和您聊一下呢。”

    “啧,看不出来还挺会说话嘛,老刘口中的你可是个只知道闷头待在实验室的愣小子。”林乾旺说完哈哈一笑。

    吴斌“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行了,别说客套话了,过来坐。”林乾旺站起身走到一旁的沙发,并把吴斌喊了过来。

    林乾旺的研究方向是材料离子传输,光电转换,热电转换对能量储存的影响,所以在一开始,就抛出了几个电化学性质的问题给吴斌,想着先稍微了解一下吴斌这方面的底子。

    然而只交流了十分钟,林乾旺就发现吴斌对于石墨烯这个材料的了解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层面,就连低微难觅结构的尺寸效应他都有所涉及。

    “不可思议,看来老刘对你的形容一点也没错,难怪才大一就能发《sce》你的知识面远比我想象的更要全面。”听完吴斌对于二维材料的性能理解后林乾旺感慨道。

    “谢谢教授夸奖。”吴斌礼貌的回了一句。

    之后吴斌在林乾旺的带领一下,一口气认识了数位科大里的材料大牛,那头衔一个个都是牛逼闪闪放光芒,可以说让吴斌真正见识到了科大的牛逼之处。

    吴斌第一个见到的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叫龙辉山,科大毕业后去了德国,成为了洪堡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合成与应用研究,光是sci就发了280篇!被引用6100多次,绝对是业内大牛了。

    吴斌仅和他聊了一个中午,就感觉学到了许多文献上没法知道的知识,绝对的受益匪浅。

    ps出差了一趟,忙成驴……写书之后是真心佩服那些能一边工作一边兼职写书的人,压力太大了,完全没休息时间。(吐苦水)

    之后应该稍微轻松轻松一点了,会抓紧更新,辛苦各位读者追我的书了。

    。

第二百零六章 都是大佬() 
另外还有一位大牛让吴斌印象也很深,他叫曹正飞,是物理化学博士,十几年前就入选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更是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中的一员。

    目前他是庐州微尺度实验室理论计算与科学研究部的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材料学,对利用分子粒动力学设计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材料和探索高效制备工艺方面的技术都很感兴趣,所以一听说了吴斌的事迹,就来和他好好聊了聊。

    最后在会议室中,大佬越来越多,和吴斌聊的层面也越来越深。

    但一轮聊下来,一众大牛发现吴斌完全不怯场,任何问题抛给他他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搞的所有人都在心里默念“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等讨论完一阵,大牛们纷纷向吴斌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去他们的实验团队。

    而吴斌则是回答他已经习惯在刘宇博教授那了,而且目前他还是以看文献学习为主,等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一定会来找他们几位商量。

    听完吴斌的回答,在场的大牛们也没觉得失望,纷纷给予了吴斌十分有力的肯定之后就陆续离开了。

    最后剩下林乾旺一人在办公室里看着吴斌说:“这几位的实验团队在二维材料上都有过技术层面的突破,他们的研究领……”

    “嗯,我有读到过他们的文献。”吴斌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他们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也是。”林乾旺点点头,接着推了下眼镜,认真的看着吴斌说:“我国作为石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在石墨烯已经成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一项技术,虽然夸大它作用这个问题经常被业内外诟病,但我一直坚信21世纪就是碳的世纪。”

    吴斌:“我和教授您的看法一致。”

    一旦石墨成为一种战略资源,那么地大物博这个词就终于能在华国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一次。

    林乾旺欣慰的点点头,“相信你也不是随随便便选上石墨烯这个科研方向,对了,之前谈话的时候你对曹教授说你认为石墨烯最有可能大展拳脚的地方,还是在晶体管这块是吗?”

    吴斌点点头:“这是我的个人理解,硅芯片做到现在,十几个纳米的沟道已经是极限,想要继续减小,就肯定要从纳米材料上下功夫。”

    “比如之前的碳纳米管吗?”林乾旺问。

    “嗯,关于碳纳米管我也看了不少高水平的文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