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星辰大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的星辰大海-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不过年轻人啦。”布拉德教授说着站起身将挂在椅子上的外套穿好,又拿起一顶深褐色的绅士帽戴在头上。

    “我准备回酒店了,你呢?”布拉德教授看着帕特丽夏问。

    “嗯,我在稍微晚点回去。”帕特丽夏立即回答道。

    布拉德听教授完后露出了一个老司机的微笑,然后朝着她点点头道:“行,那我就先走了。”然后又对吴斌挥挥手。

    “教授再见。”吴斌也朝他挥了挥手。

    看到布拉德教授走远后吴斌也准备打个车回酒店,虽然美国的出租车贵成马,但他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想去研究那复杂的公共交通路线了。

    “接着你准备去哪?”这时帕特丽夏站到吴斌面前问他。

    吴斌:“回酒店啊。”

    “太没意思了吧,夜生活才刚开始欸~”帕特丽夏耸了耸肩。

    “你说的没错,我是打算回酒店去好好消化一下今天和布拉德教授聊的内容,想必肯定会是个充实的夜晚。”

    “……”

    帕特丽夏虽然有些无语,但看着吴斌兴奋的神情却又有些理解。

    下午当吴斌和布拉德教授刚开始进行学术讨论时她偶尔还能插上两句嘴,但到后来话题越来越偏,涉及到的理论也越来越多,直到她只能乖乖的当一个旁听者。

    在将这一整场学术讨论全部听完之后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她的这位同龄人知识面实在太广了,完全不像她想象中那样只是精通材料学。

    尤其是两人谈及弦理论时,她完全就是在听天书,但看着布拉德教授时而惊讶,时而思考的表情,就能明白这个吴斌应该又给他带去了许多惊喜。

    “想去酒吧喝一杯吗?”帕特丽夏微笑着问吴斌。

第三百三十六章 套近乎() 
“不了,我今天不能太晚回去,我的带队老师还在酒店等着我呢。”

    收到这句并没有出乎她预料的礼貌拒绝后帕特丽夏迅速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在上面飞快的写下两串数字和字母,然后塞进了吴斌手里。

    “这是我的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如果你比赛完还没回去的话就打给我,我可以带你逛逛费城。”

    “好的,谢谢。”吴斌收下纸条后点点头。

    “那……再见。”帕特丽夏朝着吴斌挥挥手。

    “嗯,再见。”

    互相道别后,帕特丽夏转身离去,但还没走几步,又突然转身朝着吴斌喊道“嘿,吴斌。”

    “怎么了?”吴斌看向她。

    “如果电话里能响起你讲弦理论的声音,我一定会很高兴。”

    吴斌听完一愣,但还没等他来得及回话,帕特丽夏就已经迈着轻快的步子离开了。

    “还真是个求知欲极强的女孩……”吴斌看了看手中的纸条,想着如果比赛后还有时间的话就发一封关于额外维的邮件给她吧。

    ……

    第二天一早,吴斌他们小队三人一起来到了宾大的大礼堂。

    其实以往大学生物理竞赛的最终成绩在官网上就能查,但今年既然搞成了邀请赛,自然要留点悬念,于是来在与全球最精英的86支队伍便在这里济济一堂,等待着大赛主办方宣布结果。

    “嘿,吴,昨天休息的好吗。”

    吴斌正站在原地想着二维材料磁性的问题,就听到艾登向他打招呼的声音。

    “挺好的。”吴斌笑着抬起手朝他挥了挥。

    “唉,来参加这种毫无悬念的颁奖仪式可真没意思,结束了再去喝一杯吗?不过这次不是咖啡了,我带你去个嗨到爆的酒吧,保证你玩的爽。”

    “不了,我刚制定好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等颁奖结束我就得回去整理资料。”

    艾登听完一拍脑门“吴,你知不知道你这样让我们这种凡人压力很大……”

    “都已经是凡人了,还没人家天才努力,那你打算怎么追之间的差距呢?”

    这时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人突然走到了艾登的旁边。

    艾登一看到老人,立马微微鞠躬道“您好,威尼弗雷德教授。”

    被称作威尼弗雷德教授的老人点点头,随即看向吴斌说“这两天在宾大感受如何?”

    吴斌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谁,但还是礼貌的回答道“我很喜欢这所大学的气氛。”

    “哈哈哈,喜欢就好啊。”威尼弗雷德教授满意的点点头后朝着前方走去。

    “他是……?”等他走远后吴斌小声问艾登。

    艾登“威尼弗雷德教授,nasa的宇航科学院院士,火星大气层研究专家。”

    “哦~原来是nasa的大佬。”吴斌点点头。

    nas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简称,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对星辰大海了解最多的机构。

    随着威尼弗雷德教授走上演讲台,今天的颁奖典礼也就正式开始。

    然而半个小时以后,感觉到有些无聊的吴斌就开始继续思考之前的那个问题。

    他本以为今年作为第一届邀请赛会弄出些花样来,但实质上和ipho那次没什么区别,无非是表演+颁奖,估计最后就是大家一起吃一顿,然后开开心心的回家。

    所以最终在宣布吴斌他们队伍名次的时候,吴斌还是在郑文瀚的提醒下才反应过来的。

    “金牌!第一!”郑文瀚紧握着拳头朝着吴斌低吼了两声。

    虽然因为有吴斌在的关系,他对于拿第一本来就比较有信心,但这会儿切切实实的听到自己拿到金奖,还是忍不住的狂喜,这可是国际大赛的金牌!含金量不言而喻。

    三人走上讲台,和包括威尼弗雷德教授在内的几位大佬模样的人物握了握手,并且除了三枚金灿灿的金牌外,他们还收获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4000美刀。

    这算是挺大手笔了,毕竟对于学科竞技这种毫无收视率和广告商的比赛来说,大多数比赛都是没有奖金这种东西的。

    “你们的论文写的非常好,建模也很优秀,可以说远超我的预期要求。”

    威尼弗雷德教授和吴斌握手显得格外热情,而吴斌也是立即谦虚了一句“教授过奖了。”

    晚上就如吴斌预料的那样,主办方准备了一场晚宴让大家吃吃喝喝。

    不过在这一次的晚宴上,吴斌这一桌就比较热闹了,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纷纷都凑了过来。

    毕竟他们都明白能在这种顶级物理竞赛上取得头名的选手,将来大概率肯定会成为一放大佬,虽然这不至于让他们来溜须拍马,但认识一下,套一下近乎还是肯定有利无弊的。

    说不定到时候人家一封推荐信就直接让你飞升了呢?

    而这帮人套近乎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一个名叫雷纳德的德国小哥和吴斌打完招呼后突然就冒出一句“我非常崇拜你们国家的朱德元帅,还去过他的故居。”

    吴斌他们三人听完都是愣了好一会儿,才回问道“你去过华国?”

    “哦,不是。”雷纳德摆摆手,“朱德元帅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念过书,当时就住在哥廷根歌剧院旁,现在那栋房子已经被划为他的故居了。”

    ‘竟然还有这么一回事……’

    而其他几个国家“干货”没这么厉害的小哥则是吹了一波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强大的电力运输,完完全全一副华国通的样子。

    “我们不是,我们没有,你们别瞎吹……”

    第一次被洋人围着吹的郑文瀚内心虽然是有点飘,但口头上还是秉持着华国民族谦虚的传统美德,反正你吹过来一波,我也想方设法的给你吹回去。

    吹过三巡。

    就在又一个牙买加小哥要上来“吹”的时候,威尼弗雷德教授突然端着酒杯走到了吴斌三人面前。

    “您好,教授。”吴斌他们三人立即起身打了招呼。

    “放松点,放松点,现在是派对时间,不分尊卑。”说完威尼弗雷德教授又弯下腰在吴斌耳边轻声说“有空出来聊聊吗?”

    。

第三百三十七章 传奇() 
跟着威尼弗雷德教授走出宴会厅,还没等吴斌问有什么事找他,威尼弗雷德教授就将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介绍给他说:“这位是安格斯教授,我们nasa的探索火星首席工程师。”

    “你好,年轻的华国学者。”安格斯向吴斌伸出了右手。

    听到这名字时吴斌先是一愣,总感觉在哪听过,不过想着洋人的名字基本都差不多,所以没想太多,便伸出手与他握了握。

    “您好,安格斯教授。”

    握完手,安格斯教授开口道:“你那篇关于太阳帆的论文我看了两遍,非常精彩,并且发现你很擅长用数学和物理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很难得。”

    吴斌:“其实建模和编程都是我的两位队友完成的,我只是将他们的成果展现出来而已。”

    听完吴斌的话,安格斯教授与威尼弗雷德教相视一笑,“看来你很谦虚。”那么我再次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全名是安格斯·丹尼斯,曾经与你讨论过石墨烯对于航天飞机以及空间站的应用。”

    “哦!!是您啊!”

    这下吴斌想起来了,这位教授曾在自己发表了《石墨烯填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这篇论文后找他聊过。

    其实这篇论文吴斌已经算是跨领域发的了,那段时间他因为卡在了石墨烯传导性上的一个瓶颈,因为怕自己路越走越窄,便决定换个脑子,很快就想起了蔡老师当初对他说的发动机以及航天学。

    想到就做的吴斌就去听了几节石教授的航天材料课,听完之后突然灵光一闪,因为在太空中材料将经历极度高温到极度低温的变化,这会使橡胶这类材料膨胀收缩,随之失去强度。

    但如果能发挥石墨烯耐高温特性的话,这便不再会是问题,于是最后便诞生了那篇论文。

    “申请专利了吗?”安格斯教授问吴斌。

    “嗯,学校的教授帮我安排妥当了。”

    申请专利这个概念是刘宇博教授灌输给他的,也让吴斌明白了申请专利这件事不仅仅是只能为完成品来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技术专利等等,都可以申请专利。

    对于学术论文的定义,专利法是改了又改,目前的正式条款为:

    简单来说申请申请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但这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概念太模糊,有些人把毫无意义的改个分子结构就敢来申请,搞的专利局工作量很大。

    从提案到通过,那是要经过一通,一通答复,中通,中通答复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一般每个实验室都会有专人负责这一块。

    当然,搞的这么复杂也是因为专利在本世纪的重要性,它代表着一家企业或是一家研究所的硬实力。

    比如当年美国的大型电信公司 at≈t旗下的研究机构就拥有几十万专利技术,诞生了大量诺贝尔奖获得者。

    不过强到这种境界的at≈t最后还是走了下坡路,其中原因有很多,但也代表着就算你家里金山银山,但如果不顺应时代,非要逆天而行的话,多半还是得交代。

    仿佛重新认识般再次和吴斌握了握手的安格斯教授笑着说:“所以就别藏着掖着了,我相信你的队友也具有一定实力,但谁在做队伍中的主力还是太容易分辨了。”

    “其实他们真的……”

    听到吴斌还要辩解一下,安格斯教授立马摆摆手说:“好了,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重点,叫你出来只是因为好奇一件事。”说着他看向了吴斌的双眼:“你是不是对宇航挺感兴趣?”

    吴斌:“是的,我对天文学一直很好奇。”

    安格斯教授听完立即说:“那你应该来it读研啊,it的航天工程系那可绝对是世界第一。”

    吴斌听完忍不住笑了几声,说:“加州大学也是这么说的。”

    之前他在和布拉德教授聊天时透露出了自己对天文学的兴趣,布拉德教授便立马给他讲了个故事。

    说是二十世纪30年年代末的加州理工学院有个宿舍,里面的五个小伙都是很能来事的主,整天在宿舍里大搞火箭试验,自称“rket by(火箭男孩)”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火箭实验这种事情又不是过家家,那危险性肯定是极高,有一次他们的燃料实验失败,引起了宿舍楼爆炸起火,但还好没有人员伤亡。

    可学校却是实在忍不了这几个“危险份子”,将他们通通踢出了宿舍。

    然而几个“rket by”却是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直奔洛杉矶荒无人烟的圣盖博山谷,在一个废弃的臭水沟里继续搞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类似供氧管失火,燃料爆炸等事故,但这帮人一个个都逃生经验丰富,所以硬是在如此粗糙的实验环境下实验这么久却没有出现过任何伤亡。

    而他们以前的同学们听闻了这些消息后又给他们起了个新的称号。

    “自杀俱乐部”

    最终,上天还是没有辜负这些执着的“rket by”,在长达3个月的各种测试后,他们终于造出了一枚不会自爆的火箭。

    这个消息很快传回到当时加州理工的流体动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耳朵里,除了惊讶这几个小子竟然还没死的同时,更觉的孺子可教,于是动用他的权力将这几个人全部召回了学校,还亲自教授他们航天的必备知识。

    这个“自杀俱乐部”也从此正是改名为“加州理工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有了官方支持,这帮“rket by”便更加毫无顾忌的做着各种实验,很快他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创意。

    将火箭绑在螺旋桨飞机上,这样就能让飞机更快升空,而就凭借着这个想法,他们一共获得了两笔共1万1千美元的拨款,最终在1941年时,喷气式飞机实验获得成功。

    而在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中,最重要的主角当然是那五个最初的“rket by”

    他们分别是专业空气动力学大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