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代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的代价-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和子女一样,许远生和沈桂芳开始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奋斗。夫妻俩丢下了才三岁的女儿,带着才一岁的儿子,奔向城市开始了漫漫打工路。儿子三岁的时候夫妇俩就把孩子也交给父母带,两人好更加投入的去做事,挣更多的钱。

    又过了几年,孩子大了。家里房间住不下只能和奶奶挤在一起,许远生上头的哥哥已经住上新房好些年了。夫妻俩一咬牙,决定要建房子。

    沈桂芳在制鞋厂打工,工资是计件的,一双鞋按一角到三角不等计价。她一天到晚拼命的踩着机车,希望能多做出几双鞋子,多挣几块钱。

    许远生在工地上干活儿,他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玩命般的干活,终于攒了十万块钱。也是因为这几年劳累过度,才导致他后来的一身病痛。十万块钱要做一栋房子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儿女日渐长大,也不好总是挤在一个房间里。于是许远生豁出了脸面,将身边的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又拼拼凑凑了十万块钱,房子才得以落成。

    许清永远也忘不了爸爸妈妈低声下气向人借钱时候脸上卑微的神情,好像从此就低人一等了。许清更忘不了的是房子竣工时,爸爸妈妈脸上满足的笑容。仿佛为了做房子而借的钱,付出的劳累都不足挂齿。

    但是这样的卑微,一次足矣,许清不想再重复第二次。她这人没什么远大志向,最希望的不过是家人平安顺遂、衣食无忧。既然有能力,又何妨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呢!

    房子建好以后,一家人一年到头却更加聚少离多了。许清和许逸要求学,一年中又四分之三的时间是住在学校。因为家里背了十万外债,许远生夫妻两个只能更加拼命的打工,以期尽快还清欠款。不到四十岁的年纪,身体各处关节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

    四十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许远生却被腰椎骨质增生所带来的给折磨的憔悴不已。因为明明是四十岁正当年的人,却因为劳累过度而过早的衰老,外表看起来像是五十岁年纪的人。

    那时候许清还在上大二,得知父亲的身体状况之后也是日日担忧不已,但是却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她只能尽可能的减轻父母的负担,她从那时候开始就不再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费。尽可能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去做各种校内校外的兼职,以挣取微薄的薪资来支撑自己的日常生活。

    许清曾有过一段中二期,做过一些让以后的自己觉得很混账很后悔的事情。那段时期,父母为她真是操碎了心,头上的白发都增添了许多。度过迟来的中二期以后的许清变得懂事了很多,对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也深感后悔。每次回想起来,许清都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同时,许清也庆幸自己醒悟得早,没有做出一些无可挽回的事情。这一世,许清一定不会让父母像上一世一样辛苦。

    虚无空间这样的神器虽好,奈何许清拥有的只是暂时的使用权。里面包含的东西也大多数是修炼所需要的资源,诸如如灵石、丹药、灵花仙果等。这些东西的等级太高了,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许清也不敢乱用。正是因为这些东西价值太高,随便拿出一样也价值连城所以无法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转化成金钱。

    刚重生的时候,许清认为自己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未来二十多年的记忆和阅历。这是刻在她脑子里的,谁也带不走的。有了这些记忆,许清知道未来什么行业最赚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聚集财富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那些为人处世之道,也是许清在社会上摸爬打滚了好些年才总结出来的,可以让她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重生一回之后,许清认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身的修为。虽然才接触修真之道不久,修为低微,许清却早已将自己一身的修为视为这一世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为许清不知道自己重生之后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到底有多大,所以她也不敢肯定那些记忆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许清自身好歹也是一个修士,目前修为虽然低了一点,一些低阶法术却是手到擒来的。对田里的庄稼施展几个诸如春风化雨术、春华秋实诀效果的法术还是可以做到的。

    许清之前便已经实验过,经过灵气滋养的果蔬,不仅产量高、吃起来更美味非常。即便父母只是在家里种田,她也有办法让自家富裕起来。

第60章 秋收忙(一)() 
秋收的季节总是让人忙碌而喜悦的,经历过那个食物匮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有三百六十四天吃不饱日子的大人们更能体会到这种难能可贵喜悦。程金英她们那一辈的人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忍饥挨饿的日子当中,就连她的儿女们也是如此,孙辈们倒是没有受过太多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村里绝大多数人都过着因为缺少食物一日三碗底都见不着几粒米,实在饿得睡不着只能往肚里灌水抵挡饥饿的日子。冬天的时候则更难熬,因为很多人家里可能只有一件棉袄,大多数人即便在冬天也只着单衣单裤。毕竟吃都吃不饱,哪里有粮食去换钱扯步买棉花做棉袄呢?家里唯一的一件棉袄晚上的时候会盖在最年老体弱的老人身上,白天则穿在必须要出门的人身上,因为寒冷和饥饿导致许多体弱的老人熬不过漫长的冬天。其他人则窝在屋子里围着火盆烤火,这样才不至于冻僵手脚。

    这就意味着人们必须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准备足够多的柴火用来过冬,但是这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为了一口吃的而奔走,天天吃不饱的人又有什么力气去砍柴呢?没有柴火取暖,一家人就只能冻死。所以村里时常有人家因为过冬的柴火不够,只能在大雪天冒着风雪出去砍柴。没有御寒的衣物,也没有能提供足够热量的食物。即便有了足够取暖的柴火,人们也不一定能安然度过整个冬天。。在寒冷的侵袭下,有的人耳朵都被冻得烂掉;有的人手脚上生出紫红的冻疮,甚至脚趾冻得连成一块,走路都成困难,看起来可怜又恐怖。但是幸运的是,他们还是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天。

    直到八十年代末期,东兴岭这个偏僻而贫穷的小村子里面的人才完全摆脱了这种忍饥挨饿的日子,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出生于九十年代的许清,她的童年生活虽然不太宽裕,但是她也从未挨过饿、受过冻。所以长辈们常常对她说一些“你们这一辈人出生的时候可赶上好时候咯,想当初我们可是”然后又是一大段的忆苦思甜。最后再劝她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浪费了读书的机会。诸如此类的话语,许清听过无数次。可是她毕竟没有亲身体会过,虽然她觉得爷爷奶奶以前的生活很苦,却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

    那样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永远镌刻在了经历过这些苦难的人的记忆里。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重视土地上的收成,更加离不开这边承载着他们诸多喜怒哀乐的土地。外面的世界是很精彩很丰富,可是如果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没有人会想着离开村庄。离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走到城市里面去。

    城市固然繁华,可是却太过冰冷无情。尤其是对他们那种没有什么文化,只会埋头种田的农民来说。农民的人生与土地紧紧相连,他们热爱土地。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把土地上的庄稼侍弄得更好些,能多换一点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乡村的生活,是时而忙碌时而悠闲的。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的人们去到城市里面是十分不适应的,城市的高楼大厦带给他们的是惶恐,是拘束。

    人们因为丰收而喜悦,又因为要将粮食收获回家而忙碌,但是这种忙碌带给人的却是快乐。成熟的水稻果实饱满、颜色金黄,将田野渲染成一幅幅金灿灿的油画。可是这一美丽画面却几乎没什么人欣赏,因为人们都忙着收割这些金灿灿的果实。烈日下随处可见村人在田间地头热火朝干活的身影。割稻谷的人埋首在稻田里用手中的镰刀快速飞舞着,所到之处只见一片又一片的稻穗倒下。

    若是稻子收割不及时,遇上暴雨天将会导致今年的收成损失不少。水稻浸泡过雨水之后很快就会发芽,而发了芽的稻谷是没有什么使用价值的,最多只能用来喂猪和鸡鸭。所以大家必须要尽早将稻谷收回家,受回家还不算完,还要趁着日头还算明媚的时候将这些新鲜收获的稻谷在太阳底下晒个两到三天,直到将稻谷里面百分之的水分晒干为止。晒干后的稻谷保存时间将会大大延长,放进谷仓后也不容易发霉生虫。

    这么忙碌的时期,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派上了用场。许清几个堂哥堂姐们放了为期三天的农忙假,都回到家帮忙割稻谷了。村里小学也放了三天农忙假,他也很自觉的到田里帮忙去了。他也干不来什么重活,只能去给爸妈运稻穗,或者负责送饭,总归是派上了点用场。

    割稻谷的时候那是人越多效率就越高,一般情况下是由三到四个人一起分工合作。一个人负责割稻谷,一个人踩打谷机,一个人负责把稻谷递给打稻谷的人。要先将稻田边上那部分的稻穗割倒,六到十株稻谷叠放在一起。等到割出的缺口足够放下打谷机以后,一个缺口因为许超年纪小,割稻谷的速度也不快,许远航只让他负责将割倒的稻穗递到打谷机旁边。说是运输,其实就是抱着一束或是两束稻谷递给大人们。

    因为东兴岭地处偏僻,进出的道路也十分陡峭崎岖,割稻机和插秧机都进不来。水稻插秧和收割只能靠人力,一点都偷不得懒。虽然如此,大家还是充满了干劲。因为今年收成不错,粮食的收购价也不错,意味着今年可以过上一个好年。饭桌上的食物可以更丰富一点,家里大人小孩可以多添一件新衣。对于农民而言,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割稻谷首先要准备哪些东西呢?首先要准备脱粒机一台,脱粒机又称打谷机,许清更习惯称之为打谷机。打谷机的主要功能是将谷粒与稻杆分离,东兴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么一台木制的脚踏式打谷机。木制的打谷机整体比较重,至少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不方便搬运。其实这时市面上早已经出现了用铁皮制作的打谷机,铁皮制作的打谷机更加小巧,一个人也能搬动它。唯一的缺点就是由于其主体较小,没有很大的空间装脱粒完成的稻谷,需要人不时的将脱下的稻谷整理装袋。

    木制打谷机虽然体积较大,但是机身绝大部分的空间都可以用来盛放稻谷。收割完一块稻田转移到另一块稻田时,可以将各种农具放在打谷机里,也算是节省了一部分人力。在许清的记忆里,直到她八岁那年,村里才逐渐有人买了铁皮的脱粒机。村里传统的打谷机都是用木头做成的,整体就是一个长方形半封口的大箱子。

    主要派上用场的是打谷机上装着的磙子,磙子上面均匀的布满了铁丝弯制而成的倒钩。这些倒钩就是用来脱粒的装置;使用人力踩动下面的踏板带动滚轴高速转动;紧握熟了的稻子放到磙子上就能将稻谷与稻杆分离。封口的部分还是可拆卸的,也是进料口,不封口的那边则是出料口。进料口那边有一块踏板,用铁条与磙子的轴心连接在一起。负责脱粒的人用脚踩动踏板,踏板带动磙子转动,谷粒就这样被脱下来了。磙子转动过程中上面的倒钩会变得非常锋利,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把手伸到上面去,不然手指都会被弄断。

    除了打谷机之外,还需要准备几把割稻谷的镰刀,水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具也是要的。镰刀必须要足够锋利,如果镰刀不够锋利割稻谷的速度就快不到哪里去。还需要准备草帽,光着头晒太阳肯定是不行的,头发都要烧掉。一件长袖外套也是必备的,因为稻杆上的叶子十分锋利,很容易割伤手腕。如果有一双袖套就更好了,对手腕的保护就更到位一些。

    当然了,只是保护更到位而已。即使准备了长袖外套和袖套,还是避免不了手腕被叶子划伤的,这是许清多次参与割稻谷时得到的血淋淋的教训。每次她去田里帮忙运稻穗,无论她穿得多么严实,手腕还是被叶子划得伤痕累累。虽然只刮破了表皮,那些伤痕却是难看得很,要过整整一个冬天才能复原。若是换成如此的许清,估计稻穗上的叶子都刮不破她手腕上的油皮。

    许正业自认身体倍棒,帮着儿子们收割稻谷去了。他也不偏帮一个人,而是一个儿子家里帮衬一天。程金英则帮着三个儿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翻晒稻谷,洗洗衣服做做饭这样的事情。她还主要负责在太阳下山的时候把晒谷场上的稻谷用蛇皮袋装起来,以免稻谷沾上露水。

    除此之外,程金英还要帮着喂几个儿媳妇家里的猪和鸡鸭,比割稻谷的人还要忙碌一些。因为三个儿子晒稻谷的地方并不在一处,她要赶场一样赶着去翻稻谷,还要做饭喂猪,当真是有些分身乏术。没几天,人就瘦了一圈。许清心疼她,晚上免不得用灵气给她梳理身上的经脉,以免程金英第二天醒来腰酸背痛。灵气对于人体的好处那是显而易见的,修士延年益寿全靠它。虽然程金英忙得不行,但是有了许清暗地里对她的调养,农忙过后整个人又年轻了不少。

第61章 招鹅体质() 
在大人眼里,许清是个乖乖巧巧安静不多话的小孩。她从不像其他小孩那样喧闹,说起话来也是有理有据的,也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贪玩。大人说话的时候,她在旁边听着,竟然表现得好像能听懂的样子。总而言之,许清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以至于许正业和程金英对她说话时都是有商有量的。这也是许清有意而为之的,她想尽可能的获得在家里的话语权,希望自己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会让大人们思考一下其可行性。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尽快让自己家里脱贫致富。现在看来,脱贫致富之路还长着呢!

    因为分担了几个媳妇的家务活,程金英是把自己一个人当成了几个人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