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便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由于两个世纪前的孔子学院的大红大火而再次风靡世界,与西洋棋,旭日帝国的将棋以及华夏的另一棋——围棋并列为世界四大棋。而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华夏的古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有中军帐——九宫之位、士位,而文官即华夏象棋的象、相,其不许过河。武将也就是车、马、炮,士兵等。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作“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
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末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在华夏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阳、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而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界河的依据。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宫”,象征着中军帐。
此外,高材质的象棋也具有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彩。
在华夏文化中,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也都应从道的高度来统摄认识和实践。
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事万物无不可以,也无不必须从象理、位理、数理、哲理各个角度来综合认识和实践。
象棋,称为象者,象也,演象之棋也。从象理入道,即从象理角度出发,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是华夏象棋游戏设立的名称指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宇宙万物从整体系统上是四个层次崁套而成,即道、天、地、人,其规律内涵由简到繁、外延由大到小。
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了在人法地层次上,万事万物包含了二个基本层次,即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下者,时空分离,万物万事以空间分别、依时间展开;形而上者,万事万物有气化内景,从太极五行时空相联系。象者,形而上之内景也,为形而下一切形式、变化之肇端。
很多人觉得象棋和棋太多分不出胜负于是有了“升变”之类的等等规则,其实他们只是看到了象棋的冰山一角没有用广阔的视野来研究象棋这古人发明象棋一定考虑到象棋的的和棋,但是古人自有他的道理,下象棋的目的不在于赢棋,而在于下棋中的乐趣,就看哪一步可以力挽狂澜,就看哪一步可以妙手回春,点到为止,所以胜负不重要,这是下棋的境界,象棋就是要体现一个“和”字。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而且华夏象棋最能体现华夏传统的仁、义、智、礼、信、忠。
首先是“仁”——华夏象棋不同于西洋棋。因为将仕都不出九宫,象不过河,只要前方将士擒住敌方将军,即可不需要将仕象,这种不为高官厚禄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华夏国家的传统美德也是“信”和对国家的“忠”。
其次,象棋中的“将”虽说是傀儡,但是宁死不出九宫象棋中的“仕”宁死也要在九宫保卫“将”的气节都体现了象棋中的“义”
最后是“智”——华夏象棋的将士不出九宫而指挥战场,体现了古代战争运筹帷幄的姿态。象棋不是拼子力而是运用战术计策来赢得胜利讲究的是“智斗”不同的,子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势”。
话不多说两人就坐后,明显是老爸让羲和先手。
羲和这边是执帅控兵红方。
“老爸,承让了。兵五进一!”
啪——
棋子所在棋盘上发出了脆耳的声响。
这盘象棋是用黄花梨做的?材质还不错。等等黄花梨的话,该不会是老家后山那片林场的黄花梨吧?嗯,对。看样子是老爸从那儿取材削成的。
先手的徐羲和手感到这盘象棋的材质,暗暗的对老爸进行腹诽一番。
“挺兵?儿子,你不按套路出牌啊?”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个奇葩的出手,老徐一时瞪圆了眼仿佛看一个嗯,二百五,对!就是二百五!
“人生为棋,我愿为卒,虽曾缓慢,但你可曾见我后退一步。”徐羲和没有理会老爸的疑问,只是不卑不亢地回了。显然是已经进入了对决的状态。
而貌似自讨没趣的老徐,思虑一番,将棋盘中的一个象棋推动了一个位置。
啪——
“移将!”
“!!!!!?”
刚刚还一脸笃定的徐羲和看到自己老爸的一招更奇葩的走子后,心中便已计较万分。
“老爸!你也不按套路出牌啊!哪有一开始就动中军帐的?”
“呵呵,你的人生可以一往无前,不后退半步,但是,为将者,如果自己不动起来,成为走在全军最前头的军旗的话?如何统领三军!”
“受教了。父亲。”听到老爸的化后,徐羲和一改以往的放荡不羁,语气中已是充满了敬意。
“炮二平五!”
棋局再次进行,徐羲和开始了看起来比较正常的棋路,将炮走到了中线。
“马2进3!”
老徐走马,显然是为了应对被走炮吃卒。
“马二进三!”
“炮8平6!”
“车一平二!”这是要吃马!
“马8进7!”
“兵三进一!”
“卒3进1!”相互应对,见招拆招!
“马八进九!”
“象7进5!”
“炮八平七!”
“车1平2!”
六个回合下来,两人落子极快。彷佛心意相通,早已经知道对方的下一招,棋盘上一时间杀意渐起!
“车九平八!”羲和用车压制住了黑炮。
“嘿嘿,儿子走的不错啊。看我这招怎样。炮二进四!”
当——
黑炮不退反进,硬生生杀了进来。
“反宫马!老爸你布反宫马阵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徐羲和嘴上夸耀,心里却开始了一番计算。按常理应该驾轻就熟,稳字当头,以便确保领先位置。如果我是兵九进一,出奇兵的话就能让老爸的计划落空了,但是如果出现以下的变化,怎么办?士6进5,兵五进一,车9平6,炮兵五平四,车6平8,车二进九,马7退8,车八进一,马3进4,相三进五,马4退6,黑可抗衡。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啊!
“那么我这样走!兵七进一!”
“嗯不错,求稳。卒3进1!”
“兵三进一!”
啪——
棋子重重地落在了棋盘上。
“你这是在送吗?”老徐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可是偏偏没有发现他眼中有半点退缩。
“”
“卒7进1!吃兵!”
“车二进四!”丢掉了一个兵后反而给红方一个出子的局势。进而可以逼迫黑子。
若卒3平2,则兵九进一,炮6进4,车二平八,车2进5,马九进八,炮6平7,马八进七,红方占先。
“呃炮2平3!嘿嘿,我看你怎么走。”
“看我的!车八平九!我让你进退两难。”徐羲和走完了这步后心中快速进行了一轮演算:炮6进4,车二平七,马3进4,兵五进一,车2进5,车七平八,马4进2,马九进七,马2进3,车九进二,炮6进1,士四进五,马3进5,车九退一,马5退7,炮五平三,红方虽缺士少卒,但可利用黑车未出对黑方马炮进行追击,主力精此占据有利位置。
“厉害啊小子。那就如你所愿。炮6进4。”
啪——
黑子重重地落在棋盘上。
第十三章对弈(下)()
“炮6进4!”
“”
老徐走子迅速,从对局上看来局势的进程并未滑出他既定的轨道。
徐羲和看着棋盘上急性而来的棋子,不由得考虑着另一路变化:车七平六,马4进2,马九进七,马2进3,车九进二,炮6平3,车九平七,炮3退2,兵五进一,卒5进1,车六进四,车2进2,马三进四,马7进6,马四进六,象3进1,那样的话红方攻击乏力!
可是为了争胜,徐羲和仍然使用了原先考虑好的招式。
不觉间又是几子落下。
“炮6平7!嘿嘿,双炮压阵,儿子,你打算怎么应对啊?”
徐羲和依此前对这一阵势的理解,黑方怎么来说也得走车2进5,以下车七平八,马4进2,马九进七,马2进3或马2进4。然而老徐毫不犹豫的变招大大地出羲和的意料,反应过来后自是晓得遭受了对方的伏击。
“相三进一!”两害相权取其轻。徐羲和果断的移相,来减少损失。
“嘿嘿,恩不错,但是一开始走的时候,你就留下败笔了。炮3平6!”老徐已经明显地掌控了局势。
“兵五进一!”
“马4进5!”
“车七平四!”
“马5进3!”
“车四退一!”
“炮7平1!”
“马九退八!”
“恩不错,竟然被你强攻出一片生机,那么接下来这样如何,车2进8!”
啪——
暴风雨来前是宁静的,但是真正降临的时候却是如此的迅疾猛烈!
一招落了下乘便是敌人的步步紧逼。
父子两思路极快,不一会儿却是过了数招。
第十一回合徐羲和那招避车的代价是相当巨大的,局势稍缓的片刻后试想一下,为了这车却花了两步棋,但是偏偏还回归原位,在这个寸土必争、步步必抢的象弈里,这个退让不可谓不大。
有退让的话,那就必须有其它的弥补才行!
老徐的3路炮是一个弱点,3路马也受牵连,这是羲和有利的地方。
可是却由于羲和的车退让得太大了,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黑方的弱点,将会导致失先的局面。
从第十三回合开始羲和正是依靠着寸步不让的宗旨着着誓与敌人争锋,然而行至如今的形势,局面出现了转折。正当羲和退马欲借兑子夺先时,老徐突然下出一步沉雄有力的棋,顿时转守为攻。
“那我,车九进二!”
羲和看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棋面上明显是自己这边占尽优势,可是心中感受却恰恰是截然相反的啊。
致命之处在于老徐棋子上的森森剑气,真正让羲和如此的原因却是虽处下风,仍不知搞撤兵的心态。
很显然,车四平七,马3进1,车七平九,马1退2,车九平八(士六进五,马2进3,帅五平六,车2退6)车2退2,兵五进一,马7进5,车九进六,基本成和。可是由于失去了平常心,羲和在几度犹豫之后竟然走出了如此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劣着。
“儿子,正菜开始上了,做好准备吧。”
听着老爸的话,羲和顿时心里直犯冷。
“马3进4!”
南宋词人曾做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沙场秋点兵”之后,便是大气磅礴的冲杀。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如今的局势却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自己父亲的一招开山辟石!至此羲和不能帅五平六,否则炮1平2,炮五进四,马7进5,兵五进一,炮2进3,相七进五,车9进1,车九平六,车9平3,车六进七,将5进1,不能连杀,否则帅府将不保啊!
看到这样的场面,羲和咬咬牙,手伸向了一棋子。
“炮五进四!吃卒!”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杀将出去。心中一念,羲和驶炮杀过了楚河汉界。
“能有此心不错,但是还是欠妥。马7进5!吃炮!”
“车四平九!吃炮!”
“车2进1!吃马!”
“前车平七!”
“马5进3!”
“帅五平六!吃马!”
“马3进5!”
两人经过对冲,一番转换之后羲和虽然暂获安宁,但是看到棋盘上已经所剩不多的棋子,缺士少卒却是接踵而来的致命伤。心中不由得轻叹。
如今羲和唯一有利的地方是老爸的左车未动!其力量沿不足以冲击自己的帅府,而且自己的中兵渡河也能对黑子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羲和如果不能利用这两点做些文章,一旦老爸的左车开出,则胜负可立判。
细想之下这着棋应走车2退4,以下车九平六,士6进5,兵五平六,马3进1,车七进三,车9平6,那么自己防弱点无法弥补,大势可定。
到底是老爸“春风得意马蹄疾”,略欠深思,还是给我留有余地?
但是既然有破绽的话,那么可不能白白走丢掉!
“车七进一!驱马!”
“马5进7!嘿嘿,我才不会如你所愿呢。”看到棋盘局势,老徐轻抿了一口茶水,反而不紧不慢。一子落下倒是逼得羲和后退不已。
“相一退三!我退还不行么。”
羲和一失再失,因为太过于计较得失而无法作出正确的决择。落子后才知道应走车七退一,黑如马7退5,则车七进一,可形成互捉不变作和的形势;另如马7进9,则马三退五,黑马无处可遁。则只能马7退8,车九进四,这样子的话有望成和,不至于输棋。
“车2退3!”
“车九进四。吃卒!”
“车2平4!将军!哎,笨小子,别老是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