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并不艰难!
当阿瑞斯玛帝国的援助到达,而北非暂时性的骚动也逐渐平息下去之后,阿瑞斯玛帝国就继续开始向东进攻了。
此时,在前面担任进攻先锋的仍然是第1装甲大队与第3步兵大队。
而在埃及那边虽然已经集结了12个大队的巨大兵力,同时位数不多的非洲联盟空军也全面出动,可以说,不管是在地面上,还是在空中,非洲联盟军队都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兵力上的优势,并没有能够变成战斗实力上的优势!
当阿瑞斯玛帝国的进攻一开始之后,在埃及所建立的防线就变得异常的脆弱了!
如果从实力上来讲,其实非洲联盟的军队不一定会输掉防御战,问题几乎全出在他们军队保守的战术思想上!
数十年来,非洲联盟的部队一支都处于高度的权力斗争当中,军方的将领在接受新的战术思想的时候显得非常的保守,根本就无法正视新的战术思想带来的巨大变化
可以说,非洲联盟的将领在指挥防御战的时候,只一味的追求在防线上阻挡阿瑞斯玛帝国的进攻,但是却没有认识到,被动的防御并不能带来胜利,反而会是失败的开始。
在进攻占据有主动权的时代,即使是防御也要进行主动的防御,而不是完全被动的防御。
这一次的世界大战打了这么多年,战争双方都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华夏和阿瑞斯玛帝国的军队都不会只进行被动的防御,而会主动出击,寻找一切机会打击进攻的一方,变被动为主动!
但是,非洲联盟的将领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认为凭借兵力上的优势,他们完全可以在战线上阻挡住阿瑞斯玛帝国前进的步伐!
结果,就是12个大队的军队几乎被阿瑞斯玛帝国全部包围,并且一口气全部消灭掉!
在利比亚高原,围绕着马特鲁港进行的一个月的战斗中,阿瑞斯玛帝国通过迅速的机动,针对敌人军队防御弱点的猛烈进攻,以及成功的把进攻的主动权发挥到及至的战术,最终把12个大队的正规部队击溃,如果不是埃及战区最高指挥官阵亡,最后阶段的指挥权落到了一位年轻的将领手里的话,那么恐怕最后参与的2万多军队都无法逃出来!
这是一次力量对比悬殊,战斗结果同样惊人的战斗!
在战役开始之前,全世界的军事家几乎都认为非洲联盟的军队能够利用他们的优势兵力在这里完成阻挡阿瑞斯玛帝国的军队进攻的任务。
而结果,太出人意料了,当然,由此产生的后果是谁也无法承受的!
当非洲联盟的委员们还在向别的国家元首吹嘘着他们的军队将在前线获得一次伟大胜利的时候,阿瑞斯玛帝国已经顺利的歼灭了埃及西部军团,并且把锋线推进到了阿莱曼!
当阿瑞斯玛帝国的轰炸机出现在了开罗上空的时候,非洲联盟人顿时陷入了恐慌之中,没有一点点思想准备!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非洲联盟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全都在利比亚高原,以及马特鲁港被消灭了,而能够在尼罗河河谷进行防御的几乎都是二线部队,空军虽然在最后时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此时阿瑞斯玛帝国空军已经加大了投入,很快就夺取了埃及的制空权。
再也没有任何力量阻止阿瑞斯玛军进入尼罗河河畔了,此时,更没有人能够指望非洲联盟能够守住苏伊士运河。
悲观,绝望的情绪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占据了所有非洲联盟人的心里。
原本士气高昂的士兵也迅速的崩溃了。
一座座城市几乎是毫无抵抗的就向阿瑞斯玛帝国敞开了大门,一支支军团先后被歼灭!
埃及,这个曾经被寄予了厚望的非洲联盟北首都,没有能够坚持到两个月,就倒在了阿瑞斯玛帝国的铁蹄之下!
第449章三国联军()
阿瑞斯玛帝国在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以西部分地区的时候,做了一次长时间的休整。
此时苏伊士运河已经关闭了。
伊蒂娜共和国国防军在运河的东岸,阿瑞斯玛军在运河的西岸对峙着,谁也没有想过要渡过运河,向对手发动进攻!
而此时,欧联邦正在全力部署欧洲大陆的防御,华夏正在准备着反攻,所有人都几乎没有时间来注意北非战场的事情。
而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利比亚与埃及等地区迅速沦陷,阿瑞斯玛帝国的先锋抵达了苏伊士运河,切断了这条对欧联邦来讲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海上咽喉。
而很快,欧联邦和华夏方面也认识到,如果让阿瑞斯玛帝国继续前进的话,那么两国在伊蒂娜共和国的重要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而只要丢掉了中东地区,那么欧联邦就只有退缩到高加索地区,华夏也将会失去重要的战略缓冲,而整个战场上的局势将变得对两国相当不利!
很快,华夏方面开始行动了,华夏军方向西奈半岛派遣了由三个大队组成的一支部队,暂时编为了中东派遣第一集团军!
而这支部队其实也全是由二级部队组成的,该集团军的所有部队都没有实战经验,全是才组建的部队。
同样的,负责指挥该集团军的鲁驰中将也仅仅在乌苏里省的战场上指挥过2个月的战斗,然后就被从少将的位置上提拔了上来,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指挥大规模部队作战的经验!
按照华夏的计划,是希望用这个集团军来和伊蒂娜共和国以及欧联邦的军队,在西奈半岛抵抗阿瑞斯玛帝国的进攻,当然,这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毕竟阿瑞斯玛帝国可以轻松的战胜其他国家的军队,但是在这一次的世界大战中,他们还从来没有在欧联邦的和华夏的军队手中轻松地讨到过便宜。
而这支部队的到达,其实也改变了阿瑞斯玛帝国在北非与中东地区的战略部署!
按照阿瑞斯玛帝国之前的计划,他们是准备一口气打到大马士革才停下来的。
虽然阿瑞斯玛帝国的指挥官,有“装甲兵将军”之称的巴尔克将军并没有指望能够打到海湾地区去,但是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占领中东地区,那么他的进攻就算是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但是,当华夏军队的身影出现在了西奈半岛,而且大量华夏的空军开始进驻沙特,约旦,叙利亚等地区的机场时,巴尔克将军放弃了继续进攻的念头,他也认为,在其他军队直接参战的情况下,他手里的那点兵力根本就不足以让他安全的渡过苏伊士运河,继续发动进攻!
这时候,阿瑞斯玛帝国开始调集兵力,准备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了!
因为苏伊士运河被封锁,此时在地中海内活动的欧联邦地中海舰队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力。
而华夏海军的印度洋舰队和南洋舰队也基本上被抽调一空,华夏海军则已经把重点转移到了南大西洋上,正在准备向阿瑞斯玛帝国大西洋舰队发起挑战。
所以,地中海上,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阿瑞斯玛帝国海军的进攻!
而阿瑞斯玛帝国的北大西洋舰队在直布罗陀海峡落入了帝国的控制之中后,就一直在马德拉群岛附近活动,等待着进入地中海。
而伴随北大西洋舰队行动的还有一支登陆部队!
当阿瑞斯玛帝国的北非远征军停在了苏伊士运河西畔的时候,帝国海军开始行动了,这支帝国舰队在进入了地中海之后,直奔马尔他岛,并且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占领了这个面积不大,但是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海岛!
随后,阿瑞斯玛帝国的舰队继续西进,相继攻占了克里特岛与塞浦路斯岛。
到这时候,阿瑞斯玛帝国已经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虽然阿瑞斯玛帝国方面并没有制订在地中海沿岸登陆的计划,但是他们在地中海上的进攻行动却让地中海沿岸的地区引起了恐慌,因为阿瑞斯玛帝国要是在地中海发动登陆作战的话,那么他们就是首先遭殃的!
而这些欧联邦也先后开始加强其在地中海沿岸的防御力量,特别是意大利与希腊地区,这两个地区都没有太大的纵深,所以只要阿瑞斯玛帝国在此地登陆的话,那就将带来巨大的灾难!
而这就直接削弱了欧联邦在欧洲大陆大西洋方向上的防御投入!
阿瑞斯玛帝国海军的行动也打乱了华夏方面的部署,同样的,这给阿瑞斯玛军越过苏伊士运河,继续向东进攻创造了机会!
就在阿瑞斯玛帝国攻占了塞浦路斯岛之后一周,一支阿瑞斯玛帝国的陆战队在黎巴嫩海岸登陆,并且迅速开始向大马士革进军。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正是乔亚皇子身边的拉斐尔伯爵!
而这引起的恐慌,立即就让三国联军在中东地区的防御变成了一张薄纸一样!
拉斐尔的登陆作战迫使大量原本在西奈半岛防御的部队向后撤退,而这就给了阿瑞斯玛帝国的北非远征军一巨大的机会。
就在西奈半岛的防御力量开始下降的时候,巴尔克将军让他的部队发动了渡河作战行动。
这是一次成功的抢渡战斗,当三国军队赶来的时候,阿瑞斯玛帝国已经在苏伊士运河的东岸建立起了稳固的防御阵地,并且将他们的主力部队都送了过来。
随即,四国的军队在西奈半岛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装甲军团战。
虽然三国联军在兵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此时阿瑞斯玛帝国的地面部队已经能够获得海军舰队的直接支援,所以他们反而在战场上占有主动权!
4天的作战,阿瑞斯玛帝国虽然损失惨重,其中第1装甲大队几乎丧失了一半的战力,但是阿瑞斯玛帝国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成功的击退了三国联军的反击,并且将战线深入到了巴勒斯坦地区。
而三国联军虽然在战斗中保持了部队的完整性,而且还成功的打击了阿瑞斯玛军,自身的损失并不大,但是却因为后勤补给无法跟上,大部分部队最终已经无法继续作战下去了。
而在这一情况之下,三国联军就只有后撤保存实力,而这一撤,就一路撤到了巴格达去!
这一点,也是三国的军方根本就没有想到的事情!
可以说,中东地区的沦陷速度让各国的决策者根本就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阿瑞斯玛帝国占领北非地区用了4个月的时间,而当他们横扫巴勒斯坦,约旦,以及叙利亚南部,沙特西部之后,仅仅只花了2个月的时间,阿瑞斯玛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就开到了大马士革的外围,并且迅速的包围了这座千年古城!
此时,至少有30万的伊蒂娜国防军被困在了大马士革,但是阿瑞斯玛军此时也是强弩之末了,虽然其气势已经压倒了对手,但是也没有能力对大马士革继续发动进攻了!
而这正好是亚瑟夫在伦敦组织防御的时候!
第450章任性少主()
阿瑞斯玛帝国如此的大动作,很快就被三国的参谋部摸清楚了动向,阿瑞斯玛帝国方面暂时没有考虑过要进攻海湾地区,而是准备沿着地中海绕一个大圈,然后从欧亚陆桥方向上对东欧地区发动进攻,策应他们在欧洲西海岸的登陆作战行动!
因此,阿瑞斯玛帝国就必然要攻占大马士革,而且大马士革是整个阿瑞斯玛帝国进攻路线中最关键的一座城市。
那么,守住大马士革,就成为了当时三国联合军最需要着力进行的事情了!
趁阿瑞斯玛帝国无力继续向大马士革发动进攻的机会,华夏和欧联邦方面迅速的把原本驻扎在周边的部队调到了大马士革去,并且组织起了所有能够动员的力量,向大马士革输送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并且设法将大马士革的平民,失去作战能力的军人撤了出来。
同时将溃不成军的部队组织起来,重新整编,并且将其投入到下面的战斗中去!
这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可以说是相当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两个月的时间,或者说当时巴尔克将军要是还有继续进攻的能力的话,那么大马士革肯定就已经落入了阿瑞斯玛帝国的手里。
而正是三国危难关头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最终让大马士革变成了一座不可攻陷的城市。
在随后近两年的围城战期间,虽然阿瑞斯玛帝国一度进入大马士革市区,并且数次占领了大部分的城区,但是最终都没有能够占领大马士革,也没有能够通过三国军队设置的防线,阿瑞斯玛帝国北上高加索的计划也彻底的破产了!
可以说,大马士革就是这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核心战场之一了。
在这里,四国军队鏖战两年,双方损失都相当的惨重,而且当大马士革的包围解除之后,阿瑞斯玛帝国的气数也就差不多了!
而也就在大马士革围城战开始的时候,远在英伦三岛的亚瑟夫收到了新的命令,欧联邦的军事议会此时已经放弃了在英伦三岛的防御要求,要他立即想办法将部队从英伦三岛战场上撤出来,到欧洲大陆重新集结,并且要亚瑟夫立即着手准备欧洲大陆的防御战斗!
这是一个亚瑟夫很难以接受,而且也无法完成的任务。
此时,亚瑟夫率领进入英伦三岛作战的部队有很少一部分集中在伦敦,其中一只部队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苏格兰高地的游击战中去,而另外两支如第七陆军除了损失的部队之外,仍然有很多留在了阿瑞斯玛帝国占领区内率领游击队继续抗战。
而要将这些部队撤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时亚瑟夫唯一能够做大的就是将部署在伦敦的军队撤到欧洲大陆去!
同样的,从感情上来讲,亚瑟夫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放弃在伦敦的战斗。
虽然,他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英伦三岛已经阻挡了阿瑞斯玛帝国足够长的时间,比原先要求的任务还超额完成了不多,只要退回到欧洲大陆,亚瑟夫在欧联邦军中的影响力将会如日中天!
但是亚瑟夫知道,此时英格兰人需要他,而他的存在,虽然不可能为英格兰人带来多大的希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