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
老太太就是昧着良心,也不敢说将林妹妹配给宝玉的话。
倒是宝钗,若是王夫人有意,老太太不阻拦,确是一个好儿媳。
迎春的视线从宝钗的脸上划过,有貌有才,知书达理,又是个情商很高的周全人,若是出身官宦,宝玉那等像是长不大的性子,怕是还配不上宝钗呢!
宝钗什么就好,二三品官员家的女儿也怕是难及宝钗的优秀,只可惜被家世拖累,士农工商,宝钗终究是被这阶级观念所累了!
“二太太可是为宝玉相看好了哪一家的姑娘?”迎春怕王夫人不好意思开口,主动说道,“若是你相看好了,女方也愿意,本宫便做媒为她们赐婚。”
假正经()
“多谢娘娘好意;若是臣妇为宝玉相看到了媳妇;一定禀告娘娘;让娘娘赐婚;也沾一沾娘娘的喜气。”说道这里;王夫人叹了一口气;又道;“只是宝玉自己不成器,他的婚事便艰难了些,臣妇还得仔细的寻摸。”
她都说的这么明朗了;若王夫人和宝钗同意,她先前那话就等于是承诺给宝玉和宝钗赐婚了,可王夫人和宝钗竟然没有表示?
不是请她给宝玉和宝钗赐婚?迎春这下子倒是惊讶了;还记得红楼中;王夫人为了让宝钗给宝玉做媳妇,可是各种算计各种谋划;怎么这一辈子竟然是没有了这个想法。
宝钗坐在下首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好像对于宝玉一点想法都没有。
事情也真正是奇怪;上一辈子黛玉和宝钗的眼睛都盯着宝玉;而这一辈子;这两人竟然都看不上宝玉了。
不过;哪怕迎春更喜欢黛玉,她也不得不承认,宝钗配宝玉;可惜了!
“不急;宝玉也不过才十三岁,尚且年幼,你慢慢找不急的。”迎春说道。
既然不是宝玉和宝钗的事情,二太太为何带着宝钗单独求见,且王夫人眼中的苦涩越加的浓郁了。
或许是其他事?且王夫人还不好说出口。
“二太太为何眉间带愁,可是遇上了什么难事?”迎春怕王夫人不好说,主动问道。
关于王夫人事有所求这一点,迎春不必再去证实。
迎春的话说出口,王夫人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且神色间满是挣扎,似乎在说与不说之间徘徊。
迎春也不逼迫,端起茶水细细的品着。
一会之后,王夫人像是下了某种决定,带着决绝的神色又起身跪倒在了地上,神色悲苦的哀求道。
“臣妇、臣妇也是没有办法了,这才来求淑妃娘娘,还请淑妃娘娘为臣妇做主。”王夫人哭诉道。
“你先说什么事情。”迎春说道。
“是”王夫人答道。
事情要从元春去世之后说起,话说,入宫吊唁完元春回到荣国府,王夫人就因为悲痛病的躺在了床上。
王夫人早前的时候因为犯过些原则的错误,被老太太关在佛堂清修了好几年,最近几年,也因为王夫人悔错之意诚恳,慢慢的又走到了人前。
当然,也因为之前的错误,她平日里在荣国府不是很有底气,对于贾政决定的事情也很少反驳,当然,反驳了贾政也不会听她的。
她在荣国府的这种境况直到元春被封为贤德妃的消息传来,才好转了些,说话也有人听了。
但是,前几个月元春薨了,她因此病的躺在了床上,事情也就从那时候开始的。
话说,贾政在工部也就是个闲职,因此他有很多的时间或是请门客们喝酒吃茶,或是带着人去外面参加聚会。
有一次,贾政带着人参加聚会的时候喝的酒有点多,当时是骑着马去的,这不就回不来了吗,因此,他手底下的一个门客说,他家就在附近,邀请贾政去他家中歇息一晚,第二日再回府不迟。
于是,贾政便跟着门客去了门客府中,这门客家中就只有门客和他妹妹二人,因此门客吩咐妹妹给贾政铺床烧水后他先去睡了,屋子中只留下喝多了酒的贾政和正当花季的门客妹妹、梁姑娘。
贾政也许是喝多了酒迷了心神、也许是梁姑娘有意蛊惑,也也许是贾政本就是个假正经的人,这一夜,贾政和梁姑娘滚在了一起。
等第二天早上,这门客便发现了贾政玷污了自家妹妹,大怒!说是拼上性命不要,也要去衙门告贾政奸污良家女子,誓要为妹妹讨一个公道。
这时,梁姑娘嘤嘤哭着上前阻拦门客,说是不怪贾政二老爷,哥哥要怪就怪哥哥自己。
门客和贾政都不解,却听梁姑娘细细道明了原委。
原来这门客在贾政身边做门客,对贾政的才情很是钦佩,回了家之后便常常在家中说起荣国府的二老爷是如何如何的才华横溢,怀才不遇,时不时的吟上一首贾政做的诗。
久而久之,梁姑娘便对哥哥口中的二老爷情根深种,念念不忘,为此甚至是推了好几门亲事。
昨日哥哥带二老爷来家中,让她照顾醉酒的二老爷,她很是开心,不想二老爷竟然醉酒将她当成了府上的姬妾,对她肆意妄为,她虽然反抗了,可怎敌得过二老爷的力量?
虽然二老爷强迫了她,但她对二老爷早就情根深种,别说只是失去了清白之身,就是为二老爷去死,她都甘愿。
若是门客哥哥要去告二老爷,她就不活了!
最终,在梁姑娘以死相逼之下,门客不计较贾政的罪过了。
看着嘤嘤哭泣、满身伤痕、又满心满眼爱着他甘愿为他赴死的梁姑娘,贾政感动极了,因此提议纳梁姑娘进府。
这梁姑娘又说她们家的家规,家中的女儿家是不能给人做妾的,她也不奢求进府,只要能默默的爱着贾政,偶尔见一见贾政,当贾政的红颜知己她就知足了!
这下子,常常自感自己怀才不遇的贾政,更加的感动了!经常借着出府赴宴的机会来会这红颜知己。
话说,几个月的一天,贾政拿着新做的诗来找梁姑娘一块品鉴,推开门竟然看见梁姑娘正在上吊自尽。
贾政大惊,连忙将人救了,又请了大夫来。
原来,这梁姑娘竟然已经有孕三月了,孩子,自然是贾政的。
这时,梁姑娘又说了,她们家中有家规,女儿家不能给人做妾,可她一颗心偏偏寄在贾政身上移不开了,贾政又已经娶妻,不可能娶她,她却偏偏腹中怀上了孩子,怕别人笑话,只能自尽全了心中的情谊。
梁姑娘嘤嘤哭泣着要去死,说是不后悔做贾政的人,贾政将人抱在怀中拦着。
这时,有人提议让贾政将人娶了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
一面是两情相悦,崇拜他的才情,爱他愿意为他赴死的年轻美貌红颜知己,一边是像个呆木头、不懂诗词、年老的中年妻子,贾政的心自然是偏到了红颜知己这里。
偏偏这红颜知己还善良大度的说,贾政的太太是先来的,她怎么能让贾政休弃年老的妻子呢?若是真这么做了,她会一辈子良心不安的。
这时,有人献策,说二太太虽然无才无德、又操持不好家务,但当了贾政多少年的妻子也算是有苦劳的,还是不要休了,娶了梁姑娘入门做平夫人就好。
贾政早年娶了王夫人,但王夫人大字不识一个,他做一句诗对方听都听不懂,更别说相貌也只是平平,他心中其实一直不满意,他想要的妻子是一个花容月貌、才情又好,又能和他吟诗作对的女子,梁姑娘满足他对妻子的所有设想。
而且,有读书天赋的长子亡故,在宫中当妃子的长女也亡故,他身下只剩下宝玉这个与科举无望的嫡子,如今他热切的盼望有一个能科举的嫡子。
梁姑娘以平夫人的身份进门,生下的孩子就是嫡子,他和梁姑娘又都是有才的,他们的儿子好好培养说不得就能考个进士回来。
于是,贾政怀着不休掉王夫人是梁姑娘善良、是他仁厚的心情回府宣告他要娶平夫人了!
才刚刚痊愈的王夫人骤听此消息,当即就突出一口血来。
她的长子被贾政逼着读书英年早逝,她的长女入了宫为荣国府博富贵丧了性命,身下就剩一个宝玉,贾政贾老二这是看她没了长子长女可依靠,就作践她呢!
什么两情相悦、红颜知己?贾老二也不撒泡尿照照,一个四五十岁的迂腐老头子,人年轻貌美的姑娘凭什么看上他?
还不是自己就是个破货找人接手,又看荣国府一门有宫中娘娘依靠,将来富贵少不了,这才处心积虑的巴了上来。
一个十八岁的老姑娘还待字闺中,还没有成亲就怀上孽种,也敢说是良家女子?还敢肖想平夫人之位,为她腹中的孽种谋夺嫡子的待遇,休想!
王夫人坚决反对,并且主张那梁氏应该被浸猪笼!
当然,王夫人的反对和言语也让贾政更加认为王夫人是生性恶毒了!
宝钗亲事()
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很多时候看重自己儿女在家中的地位要胜过她们自己的;所以;那位梁氏想要为腹中的孩子谋划嫡子女的待遇;可以说是戳到了王夫人的心肺;王夫人怎么可能会让步呢?
但是;因为会念书的长子早亡;贤德妃娘娘亡故,王夫人身下只有一个不成器的宝玉,她在荣国府的地位越加的微不足道;遇上点事,府中几乎没人为她说话。
能说得上话的贾老太太并不如当年那样看重宝玉,这也使的老太太并不怎么偏向宝玉。
而且;贾政是老太太的亲生儿子;他身下没有一个会念书的儿子,这不但是贾政的心病;也同样让老太太怜惜。
哪怕是那梁氏心术不正;她腹中的孩子让老太太不喜;但让贾政身下多个有出息的嫡子;老太太也不是不心动的。所以;老太太也许并不同意让梁氏入门;但换一个人,老太太大约是万分赞同的。
再则,贾政被红袖添香和即将有读书天赋的嫡子迷了眼睛;迎梁氏入门的决心甚重;老太太也许是不愿意和贾政发生冲突,也许是另有打算,虽然不喜,但也不愿意逆了决心甚重的贾政。
“王家怎么说?”迎春问道。
贾政来这么一手,对王家来说,也是掉面子的事情,若是护不住王夫人,王家在京城中的名声,怕也是要落下,毕竟,护不住出嫁的姑奶奶,这王家的女儿
王夫人语气有些吞吞吐吐,明显的不好启齿,但想一想,若是不据实以告,除了淑妃娘娘,还有谁能帮她?
“老爷手中有臣妇以前不懂事时做下糊涂事的把柄,王家不敢相逼,老爷也承诺不会休弃臣妇。”
二夫人的把柄、让王家不敢相逼的把柄,以前,二夫人放过利子钱,凭借此,休了二夫人王家也不敢反对,不然,只要将这证据往外一放,王家的闺女们就别想嫁人了!
但若是真的休了王夫人,别说王夫人为贾家生下了二子一女,她还为荣国公守过孝,王夫人被休,王家的名声必定受此连累,往家绝对不会允许,若贾政执意如此,怕是要和王家撕破脸。
虽然他手中有王夫人放利子钱的证据,但王家的王子腾也不是吃素的,贾政还不敢如此决绝。
而且,迎春猜测,老太太看重荣国府,也必定是不愿意贾政为了一点念想树下大敌的。
因此,贾政和王家达成了协议,可以娶平妻,但不能休掉王夫人!
但,王夫人怎么会甘心?
迎春心中涌上一丝荒唐的感觉,平妻?呵,就是那商户,也不敢随意弄出平妻。
家宅内事,若嫡妻失去她身份上的唯一性和权威,嫡妻和平妻之间,两方所生的嫡子之间,怕是要为了家业的继承斗个你死我活。
而自古,衰败都是从内部开始,若内部争斗不断,这个家族怕是也离衰败不远了!
平妻,这是乱家之源啊!
稍微有点讲究的人家都不会干出这事。
元春才离世没有多久,作为母亲,王夫人才刚刚走出悲痛,这贾政为人父的,却好像是丝毫不受影响的将心放在了女人身上,记得之前,都传言说贾赦好色,贾政为人端方,如今,可真是个笑话了!
之前,王夫人和她有些不愉快,但贾政娶平妻,迎春站在王夫人这一边,绝对不允许。
其他的先不说,但就元春对她的救命之恩,只要王夫人和宝玉不做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她是必定要护着王夫人和宝玉的。
元春离世之前,强撑着说是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王夫人和宝玉。
也许,元春在回光返照之时,就已经看透了贾政的本质、看透了王夫人和宝玉在贾家的处境,不然,父母父母,元春离开前怎么只拜托迎春护着母亲,关于父亲贾政的,一个字都不提。
缘于元春的恩情,王夫人和宝玉,她是必定要护着的了!
且,这梁氏的,一看就是不安好心,也不知道是想要找贾政做接盘侠,还是冲着他这个淑妃来的。
“这梁氏,怕是心术不正,且平妻乃是乱家之源,不可开此念头,本宫会和老太太说一声的。”迎春承诺道。
王夫人大喜,“臣妇多谢娘娘成全,娘娘放心,臣妇也不是那不懂事的,若梁氏肚子里的孩子是老爷的,臣妇必会做主让老爷纳这梁氏进门。”
只要不是以平妻的身份,其他的好说,她这几年虽然在荣国府不得人心,但好歹也曾当过荣国府的后宅,经营这么多年,就不信玩不过一个区区梁氏。
“元春姐姐临去之前,还放心不下你和宝玉,回去之后务必好教导宝玉,和宝玉将日子过好。”迎春嘱托道。
“是,是臣妇和宝玉让贤德妃娘娘牵挂了,娘娘放心,除了看着宝玉娶妻生子,臣妇已经别无所求了。”提起元春,王夫人的眼睛总是湿润的。
若是,若是元春还在,贾政安敢如此欺诲她和宝玉?
有些事,经的多了,看的也就越加的开了,这梁氏不是看上了贾政、想要入荣国府的大门吗?好,只要不是平妻,她绝对不反对。
二太太的事情告一段路口,迎春将视线转向宝钗,俗话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宝钗今日随着二太太入宫,绝对不会无缘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