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在海拔8000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死亡在海拔8000米-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我赢了吗?

    视频中少年希冀的眼神看向镜头,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他的双眼中看出那份对胜利的渴望。

    标题——

    副标题——菜鸡互啄,以命相搏。

    “不是。”何棠江摇摇头,“大概是睡眠不足,有些幻听了。”

    “哈哈哈哈。”叶廷之笑着拍上他的肩膀,“是听刚才那俩小子忽悠你的登山故事听得有错觉了吧?”

    砰地一声!正在帮忙搬东西的韩峥将一对资料重重往他们面前的桌子上一扔。

    “就这些吗?叶廷之。”

    叶廷之不满地看着他,挥着手,“有你这么跟顾问说话的吗?车里还有一箱,你去给我搬过来。”

    韩峥斜睨了他一眼,十分傲慢地转身去搬最后一箱东西了。

    “嘿,这小子,臭脾气,就是没说话有时候也能把你气的上火!”叶廷之看着他的背影直咂嘴。

    何棠江对此深有同感。

    “这些是?”他指着桌上那一堆,刚刚被他们一起搬来的文件,“叶顾问你今天找我来,和这些资料有关?”

    叶廷之回头看他,突然咳嗽了一声,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咳,那啥,上回韩峥他们不是只给了你一把钥匙吗,钥匙现在还开不了。我想给你的遗物就这么点,实在有些太寒酸了,就把我手边和何山有关的一些东西整理了一下,挑今天送过来,想给你看看。”他仔细注意着何棠江的表情,“你要是不想看,我就收起来。”

    何棠江按住他想要搬走资料的手。

    “难得您一片好心。”他看似平静地问,“这里面都是有关何山的资料?”

    叶廷之点了点头,又摇了下头,“我整理得时候一不小心太投入,将手头过去几十年‘常青会’的资料都整理了出来,哈哈,所以多了一些。不过你不要在意啊,有你爸的那几分资料我特地做了标注。喏,你看你这几份就是。”

第105章 村落() 
此为防盗章哦;购买比例不足70的读者;24小时后可以看到

    何棠江醒来的时候,车厢里其他人早已经下车了,空空荡荡的走道里只剩下他和列车员。上一次短暂的匆匆一瞥;何棠江并没有和北京结下太深的缘分。这一刻;当他背着行李通过最后一个通过检票口;看着人潮拥挤的车站,才真的意识到,他将在这座城市生活四年。

    拖了小舅帮何棠江认真填报志愿的福,即便分数并不是很高;何棠江最终还是被北京一所理工学校的热门专业录取。这所学校京华大学并不是很远;来回车程只有两个小时。如果需要去常青会的话;其实很方便。

    何棠江到北京后前往的第一站并不是录取他的学校,而是京华大学。这一次他吃了上一回的教训;自己导航坐公交前往京华;在晃悠悠的公交上,何棠江还忍不住分神想。

    一个多月过去,韩峥还记得今天的赌约么?等等;何棠江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9月1日;韩峥开学了吗?

    显然;作为大二学生的韩峥并没有在1号就开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在学校。在大多数高年级还享受着最后几天假期的时候;韩峥却整个暑假都泡在了学校里。他每天不断重复着最基本的练习;为实现那些被他记在本子上的目标做准备,眼看着日历表上的数字一个个向后退去,时间就到了最近一个被他标红的日期。

    韩峥并没有忘记今天的赌约,相反他早早就在常青会等着了。在等待的时候,他有想过何棠江会如何履行赌约,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最先等来的不是何棠江,而是学生会的一份通告。

    韩峥看着那个送来通知书的人。

    “这是什么意思?”

    比他年长一级的学生会干事推了推推眼镜说:“不识字吗?鉴于你们社团上一学期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现在学生会和社团管理中心向你们下达限期解散的通告。有什么意见?”

    韩峥撵了撵那张薄薄的纸,就是这么一张他几乎不要用力就能撕碎的东西,却宣告着他们的命运。他将通知书随手放在桌上,注意到学生会的人还没有走,“还有什么事?”

    对方似乎没有料想到韩峥会就这样的态度,他一再确认道:“你真的看清楚了?你们社长呢?我要亲自交给他。”

    韩峥努力压抑的怒火突然爆发,他抬起头,冷声道:“白纸黑字,我已经看的很清楚了,送完了就请你们离开。”

    “你这是什么态度!听着,一周后你们要是不搬出这里,我们有权将你们的东西全部没收!”

    “那就一周后再来,现在,滚远一点。”

    学生会的人被他的态度彻底惹火了,“你用这种态度对学长说话?韩峥,很了不起是吧。我看常青会解散后你还能拿什么逞能!”见韩峥不说话,他又滔滔不绝地数落,“你以为常青会现在有什么好名声,不信随便找一个人问问,常青会在他们眼里究竟是什么玩意?”

    光说不解气,学生会干事四处看了看,真的就随便抓了一个经过门口的路人。

    “同学,你知道常青会吗?”

    路人一脸无辜:“知、知道啊。”

    学生会干事看了韩峥一眼,注意到他见到来人后就没有再说话,还以为韩峥示弱了,便忍不住想要落井下石道。

    “那你知道他们上学期干了什么好事吗?”

    “上学期,嗯”路人认真想了想,“你指哪件?是他们拿下社团成立以来第十二个国内冠军,还是指社员打破历史记录载入cx史册?”

    韩峥笑了一声。

    学生会干事一脸便秘表情,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个路人。他本来是抓人数落常青会的,没想到听了一耳朵的光荣事迹。

    “你、你怎么知道的这些事?你是常青会的成员?”

    他有些怀疑这个路人和常青会的关系了。

    “不是啊,我是新生,今天刚到的北京。因为常青会很有名啊,网上搜一搜这些消息全部都是。”路人淡定地回答,无形中又烘托了常青会一把。

    韩峥看向那个学生会干事:“常青会究竟是什么,我想其他人比你更清楚。现在,滚吧。”

    学生会干部吃力不讨好不甘心地走了,留下韩峥看向这个不经意间帮了忙的路人。

    “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路人看着他,耸了耸肩。

    “我都说了是网上查的啊,毕竟你们在圈内很有名气。”路人——何棠江同学这么回答道。

    他没想到今天一来就遇到这么一个场面,也没想到在被剑哥嘲讽了几次无知后,自己下了功夫调查了关于常青会的信息反而帮了韩峥一个忙,更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硕果累累的社团,也会有被逼着解散的一天。

    何棠江此时看向韩峥的目光,多了几分同情,觉得今天似乎不是个践行赌约的好日子。

    “呃,要不,等你们忙完了我再来?”

    韩峥一把拉住他。

    “就今天,你要比什么?”

    他们当初就约好比试的内容由何棠江来定,无论比什么,只要何棠江能赢过韩峥就算他赢了赌约。

    “我比哎,你们现在这个状况也不太好比啊。”

    韩峥用眼神向何棠江发出询问。何棠江看了他一眼,“我本来想着,可以让你们常青会来组织这一次比赛,可现在你们都要解散了。”

    “组织?”韩峥听出他话里的未尽之意,“你究竟想比什么,需要用多少人?”

    “反正就是很多人。”

    “行。”韩峥说,“你原本准备怎么组织比赛,说来听听。”

    “可是你们社团”

    “说出你的想法就行了。”

    十分钟后,听完何棠江解释比赛规则的韩峥眼睛亮了起来。

    “你等我一会。”他这么说着,出去打了个电话。

    又不一会,刘砾和其他几个骨干社员全部聚集到社团活动室,他们听到何棠江的主意后都很感兴趣,叽叽呱呱地讨论着组织比赛的可行性。

    “不行,现在社团没有那么多人。”

    “人不够可以号召认识的朋友一起过来啊。”

    “可是这么大规模的活动总要提前申请的吧,学生会那边会通过吗?”

    所有人沉默了下来。不一会,还是社长刘砾出面揽下这个难题:“这件事交给我,我和系学生会会长认识,就说是社团解散前最后一次活动,这点面子他还是会给我的。还有你们,何棠江,韩峥,比赛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你们确定自己做好准备了?”

    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异口同声。

    “当然。”

    刘砾笑了。

    “那好,就把这场比赛当做是常青会献出的最后一份大礼吧。”

    9月1日,何棠江没有如期完成和韩峥的赌约,但是他并没有失望,反而高高兴兴地去自己的学校报道。9月2日,刘砾联系他说系里的批准已经下来了,他和韩峥正式的比赛放在9月5日。

    “你们开始军训了吗,会不会来不及?”刘砾很细心地注意到新生的时间问题。

    “没事,我们7号才开始军训。”

    何棠江提前出发,其实是整个系第一个到校的人。

    “那好,9月5日上午八点半,我们在京华北大门等你。”刘砾想了想说,“就算你是新人,韩峥也不会放水,他可不是轻易就能被打败的。”

    何棠江不甘落后。

    “你们等着瞧。”

    9月5日当天,京华大学的新生们开始了军训,老生们还没正式开学。这段时间,按理说应该是学校里最空旷的时间,然而京华大学的13号楼,却一反常态地挤满了人。

    “人来了没,来齐了没?”

    “信院的报个数!”

    “美院的来了多少个人?”

    “法学院的裁判到了没,还没到,快催他们别磨叽了!”

    热热闹闹的场景,简直堪比校庆。

    在这些人中,几个穿着学生会小马甲的人显得格外显眼,这一次,他们负责监督活动的举行并维持秩序。这些人里面,就有那天去给韩峥送通知书的那位学长。

    “常青会还是很会搞排场的嘛。”有人说,“一开学就这么热闹了!”

    “哼,马上都要解散了。”这位学长显然不是很待见常青会,“我看他们还能闹腾多久。”

    在众人的期盼中今天的两位主角姗姗来迟。作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韩峥的到来引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在场的人很少有不认识他的,只是相比起来,另一个明显脸嫩的男生就比较眼生了。

    “那是谁?”

    “没见过,新生吧。”

    “新生不是应该在军训吗?”

    何棠江第一次被这么多人瞩目着,又紧张又兴奋。他没想到,即将解散的常青会竟然也能组织到这么多人。目测到场的至少有两百人了,这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多。爱看的你,怎能不关注这个公众号,v信搜索:或,一起畅聊网文吧

第106章 世界之巅() 
此为防盗章哦;购买比例不足70的读者,24小时后可以看到乔戈里峰;别名k2。乔戈里峰,在当地巴尔蒂人的语言里是“伟大的山峰”,在藏语中是“白色女神”。k2这个称呼;是19世纪一支西方探险队为了方便统计给它标注的冷冰冰的编号,然而随着攀登k2的人越来越多;葬送在k2山峰的人也与日俱增;到了20世纪;k2这个编号逐渐成了户外登山者们心目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巨石,一座丰碑,能够战胜这个丰碑的人;无一不是英雄。

    k2,没有珠穆朗玛的最高海拔,也没有内陆其他山峰的秀丽景观,终年陪伴着它的正如“白色女神”这个名字一样,是皑皑白雪。

    它是国际公认的难度最高的8000米山峰,即便到今天为止;依旧没有人类能在寒冷的冬天征服它。

    “十三年前,何山最后一次去攀登k2;之后就再没有消息。今年一个波兰登山家在k2登顶的路上发现了何山的遗体,他从何山身上找到了大本营保险柜的钥匙;根据何山留在大本营的联络信息;寄给了我们。”

    韩峥注意到;何棠江在自己这么解释的时候用力握住了钥匙。

    “为什么没有人把他的遗体带回来?”

    “带不回来。”韩峥说,“k2北侧攀登路线上大片都是垂直的陡峭冰川,除了登山者没有人会过去,即便是技术最好的登山家,也得事先确定最适合登山的天气,在同伴的协助下才能完成攀登,即便他们成功登顶,在下山的路上也可能发生各种意外丧命,或是摔下冰川,或是被落冰砸中。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有余力将何山的遗体带回来。”

    注意到何棠江还在紧紧咬着唇,韩峥又补充了一句。

    “何山是第十八个。”

    “什么?”沉浸在自己情绪中的何棠江,听到他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蹙眉,“第十八个什么?”

    “第十八个在k2的登顶路线上被发现遗体的人。”韩峥说出了一个令人胆寒的数字,“截至到去年,有记载的死亡在k2登顶路线上的已经有一百零七个人,其中大部分人都不会被找到遗体。”

    一百零七,听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个会让人特别震撼的数字,直到韩峥又补充了一句,“成功攀顶并且活着下来的只有二百八十四人。”

    何棠江错愕地瞪大眼。107:284,也就是说每三个攀登者中几乎就要一个葬身在k2,死亡率几乎高达30!

    “他们疯了吗?”何棠江忍不住叫了出来,“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去!”

    如果去做一件事之前知道它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率,你还会去做吗?明知道那是个地狱,还会往里面前赴后继地跳?何棠江根本无法理解,那些人难道都把自己的性命当做儿戏!

    “你也知道危险,为什么刚才还是选择跳出了窗户?”韩峥紧紧盯着他反问。

    “我”何棠江哑然。让他现在再回想,他已经无法弄清楚,那一刻怂恿他跳出窗户的意念究竟是什么。

    “人类发明了汽车和船舶,奥运会里却还保留着跑步和游泳比赛。明知**无法和机械抗衡,运动员依旧前赴后继去突破记录,他们又是为了什么?”韩峥继续追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