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小土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村小土豪-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虫王大赛这项活动,王铮是打算把他做成一个能影响全国的娱乐项目。所以,这一次的虫王大赛,王向忠直接找来了泉城电视台专业的录像师,将整个虫王争霸赛给做成了录像。完了之后准备送给各地市的电视台,让他们在下午没事的时候给播放播放,看看收视效果。

    今年的虫王大赛的规模要比去年大了许多,选手范围从去年的大寨乡姜农扩大到了全县的斗虫爱好者。而且赛事的准备工作也比去年充分了许多。

    这一次的虫王争霸赛,被分成了五个赛区,就是城子坡镇赛区,里新镇赛区,闫庄乡赛区,黄庄乡赛区和大寨乡赛区。

    五个赛区先进行初赛,选出每个赛区的前十六强,完了之后五个赛区的十六强再集中起来,到王铮家公司所在地的桃花岭村,进行最后的虫王争霸赛。

    现在王家的影响力已经比去年大了很多,王家在钢城县各个乡镇都圈了地,准备盖酒厂。而且王家还将牟汶河的源头修了湿地公园,下一步这湿地公园也成了钢城县老百姓游玩的地方了。王家的所作所为,让他在大寨乡的知名度也影响力,都比去年提高了不少。

    大家都知道王家有钱,但从这次王家组织的这个“第二届桃花岭虫王争霸赛”的赛事总奖金就可以看出,王家究竟有多少钱。

    王家这次给出的赛事总奖金,是三十万,最后的全县虫王的奖金,就是十五万!

    如此丰厚的奖金,吸引了全县几乎所有的斗虫爱好者的目光。

    大家纷纷踊跃报名,积极地参加比赛。

    整个第二届虫王争霸赛,一共进行了两个月的时间。

    这个期间,正好也是王家收获生姜的时间,生姜收获结束,除了留下一部分当做明年姜酒厂的原料,其余大部分大约接近十万吨的生姜,全部卖给了肖成强,让他出口去了。

    生姜这一块,王家今年获得了七千万的纯利润。完了之后,王家立马便将卖生姜获得的钱全部投到了事先圈好准备建酒厂的十个建设工地上。

    十个工地同时开工,这一下子整个钢城县可就热闹了。

第0246章 王家十大生姜酒厂建设同时上马() 


    肖成强打给王铮家生姜销售款资金到位之后,王家的十个姜酒厂建设项目便一下子全部开工了。

    十个姜酒厂,每个姜酒厂的投资都是五百万,这十个姜酒厂的总投资,可就是五千万了!

    这一下,整个钢城县都沸腾了。

    首先,整个钢城县的建筑队都找到活干了。

    五千万的投资,在1995年来说可真是很大型的投资了。整个钢城县的建筑队,都从这大型的投资里面分到了一杯羹。所有的包工头子,脸上都笑开了花。

    其次,王向忠一下子上马十个姜酒厂,这让整个钢城县甚至鲁中市的年轻人都高兴了起来。因为,上马十个姜酒厂,意味着要招收大量的职工。而现在,因为王家的姜酒厂工人的工资普遍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所以现在能成为姜酒厂的工人,早就成了钢城县青年的时髦选择。

    王家在里新镇郑王庄村建的第一个姜酒厂,总共雇佣了一百名职工。郑王庄村的姜酒厂职工,现在的工资,最低的学徒工也达到了六百块钱一个月。

    六百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水平,甚至于要比鲁中钢铁厂国企正式工的工资高了一倍。

    学徒工的工资就比鲁中钢铁厂的正式工的工资高了,而正式工人的工资水平,普遍在八百到一千五百块钱之间。

    这样的工资水平,在1995年的时候,已然傲视整个齐鲁省了。

    王家兴建的第二个姜酒厂,位于大寨乡南仓峪村和仙女庙村中间,现在已经正式投产。这个姜酒厂的生产规模是郑王庄村姜酒厂的五倍左右,雇佣的员工也是郑王庄村姜酒厂的五倍,总共五百人。

    现在,这五百个新雇佣的员工还都是学徒工,三个月之后就可以出师转成熟练工。学徒工的工资,也是按照郑王庄村那边的姜酒厂的老规矩,每人每月六百。转成正式工之后,最低工资标准是八百,然后再根据绩效考核发奖金,多的拿到一千五,也是很正常的。

    现在,整个钢城县一下子要上马十个姜酒厂,而且规模都很大,意味着王家下一步要招收五千名姜酒厂的工人。

    王家酒厂的招工启事最先在鲁中电视台播放,然后整个鲁中市老百姓便都热议了起来。

    学徒工就六百,而且三个月就转正,转正定级基本工资就八百,工资每年还涨,你说着好事哪里找去?

    于是,整个鲁中市满足条件的青年,便都纷纷得到桃花岭村王家的公司总部来报名。

    一时之间,桃花岭村王家的公司门前络绎不绝。

    王家招工的条件,是年龄在十八到二十五周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然后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的鲁中市青年。因为招工数量巨大,基本上前来报名的人,只要是满足以上条件的,可以说都要了。要知道,在当时能拿出初中毕业证来的,放眼整个鲁中市,能凑够五千人也算是不错的了。

    王家一下子上马十个姜酒厂,对于整个钢城县,甚至整个鲁中市的青年眼中,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还有,十个姜酒厂一下子上马,让钢城县政府里面大大小小的官员,也都振奋了起来。

    王家的酒厂带来的,可是大量的税收呀。

    别的不说,就说王家最先在里新镇郑王庄村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姜酒厂,现在一年带来的财政收入,就是五百万!

    这个姜酒厂,在王家的姜酒厂里面,规模还是最小的。

    第二个兴建的姜酒厂,位于大寨乡,这个姜酒厂给全县带来的财政收入,在两千五百万左右。

    然后现在王家一下子兴建了十个姜酒厂,等今年年底所有的姜酒厂建成投产,明年一年王家的十二个姜酒厂,差不多就要为钢城县贡献两亿八千万的财政收入。

    去年,1994年,钢城县的财政收入只有两千万。

    今年,1995年,钢城县的财政收入就要突破四千万!

    明年,1996年,钢城县的财政收入,基本上超过三个亿没有任何问题了!

    三个亿的财政收入,如果不是因为王铮忽然给钢城县带来了如此创收的项目的话,估计还要等到2004年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

    王铮,让钢城县的财政收入,三年增长了十五倍!

    这是什么?这是天大的政绩,这是钢城县政府上下官员升迁的资本。

    看着是个姜酒厂建设工程一下子都开工了,钢城县政府,钢城县下辖的五个乡镇政府,能不高兴吗?

    前世里面,鲁中钢铁厂改扩建基本上在钢城县五个乡镇都占了不少地,现在王铮根据记忆,把原先鲁中钢铁厂要占的地全部都建成了酒厂。而酒厂带来的利润,又远远超过了投资建设钢铁厂的利润,所以,下一步等1996年王家的酒厂全线开工,鲁中钢铁厂要还想改扩建的话,就非常困难了。

    王铮要做的,就是要让鲁中钢铁厂改扩建的项目开展不下去。

    除了钢城县的建筑队和建筑工人、鲁中市的青年们、钢城县的政府干部们,王家一下子上马十个生姜酿酒厂,最高兴的还是齐鲁省千千万万生姜酒的客户们。

    大家喝了生姜酒,都觉得效果不错,只不过“赢天下”生姜酒的产量十分低,要想买一瓶生姜酒,现在最少要等两个月。

    两个月喝一瓶生姜酒怎么够?对于喝生姜酒有效果的顾客,一般一次就要喝个二两生姜酒,一瓶生姜酒也就够喝五次的了。这还不说两口子都喝,一瓶酒两三天就没有了。

    其实现在王家的生姜酒最大的卖点已经不是什么对心脑血管有什么好处了,现在生姜酒最大的卖点是滋阴壮阳,是对男人的那方面有强烈的帮助。

    八十岁的老头子,喝了生姜酒,就跟小青年一样猛,你说这样的好产品能不畅销?

    现在郑王庄村姜酒的售后服务姑娘们每天都会接到许多顾客打来的电话,都是抱怨买不到酒的,然后售后服务的姑娘一告诉顾客们说是公司要扩大生产,要一下子建设十个专门酿造生姜酒的酒厂,一个个兴奋的都在电话里面欢呼了起来。

    反正呀,王家十大姜酒厂建设工程同时上马的事情,注定要写入1995年钢城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了。

第0247章 孙子送来了生姜酒() 


    十大生姜酿酒厂建设同时开工之后,王家招收五千名酿酒厂工人的工作也一块开展来起来。

    招工广告是在鲁中市电视台和鲁中钢铁厂电视台同时发布的,然后消息一发布,就在整个鲁中市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天,鲁中钢铁厂杏花园小区,三号楼西单元东户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夫妻曾经都是鲁中钢铁厂里的中层领导,现在退了休。老头姓苗,平时大家都叫他苗大爷,他的妻子姓怀,大家都叫他怀奶奶。

    这天早晨苗大爷像往常一样,吃完了早饭便带着自己养的八哥到外面大街上溜达了一圈,回到家里,看到妻子正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打着毛衣。

    老夫妻没有多少言语,怀奶奶继续打毛衣,而苗大爷则提着自己心爱的八哥上了阳台。

    忽然,怀奶奶猛地皱起了眉头,放下手里正打的毛衣,眼睛盯着电视看了起来。一边看,还一边有些激动起来。

    “老头子,快来看电视呀。”

    苗大爷疑惑的心想,这老婆子怎么今天冷不丁得喊着自己看电视呢?

    苗大爷正犹豫之际,怀奶奶有些着急地又喊了一句:“老头子,你倒是快点呀。”

    “来了来了,让我看啥呀?”

    平时苗大爷还是很尊重怀奶奶的,听到自己妻子连喊了两句,便忙放下鸟笼子,快步走进了客厅。

    “你快看。”

    怀奶奶见苗大爷走过来,忙将老花镜摘下来递给了自己的丈夫。

    带上老花镜,苗大爷便忙看起了电视。

    “赢天下生姜酒酒厂招聘公告,赢天下生姜酒集团公司新建十个生姜酒长,招聘职工!老婆子,以后生姜酒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咱们可以天天喝到生姜酒了哩。”

    怀奶奶满脸笑容,又重新拿起了毛线,乐呵呵得说道:“老头子你还别说,自从喝了那个生姜酒呀,我晚上就睡着觉了。哎对了,你说咱儿子那个朋友这次有没有给他买到姜酒呢?”

    苗大爷将老花镜还给了自己的妻子,然后一脸笑呵呵得说道:“老婆子,我这就给儿子打个电话问问。”

    然而怀奶奶却皱起了眉头,放下毛线看着自己的老头子问道:“儿子要是上班,你打扰了他不好吧?”

    “今天咱儿子休班,不上班。”

    怀奶奶听到点了点头,眼神里面闪过一丝的忧伤,她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儿子了。

    苗大爷和怀奶奶一共生育了四个子女,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女儿和儿子都在鲁中钢铁厂上班,儿子已经是鲁中钢铁厂厂长李大刚的秘书了。而女儿和女婿们,也都在各个分厂里面负点责,当点领导。

    不一会儿,电话接通了。

    “儿子呀,我和你妈喝的那个生姜酒呀,已经喝光了……哦哦哦,不是儿子,是儿媳妇呀,啥,克农正在往我们这边来的路上?生姜酒已经买到了?……好,好,好,小赵呀,中午一块过来吃饭吧。”

    挂断了电话,苗大爷一脸的兴奋。而怀奶奶,听到说儿子就快来了,早把毛衣收好放了起来,然后脸上荡漾着喜悦的表情,跑到厨房里面看了看。

    “老婆子,待会咱们儿子要来。”

    “知道了知道了,老头子,咱们家没菜了,你在家等儿子,我去一铁桥头买点菜去。”

    苗大爷一听,忙说道:“我看还是我去买菜,你在家等着吧,你腿脚不利索,别半天回不来把儿子给饿到了。”

    怀奶奶一听,有些不好意思得笑着说道:“那好吧,老头子,多买点好吃的。”

    苗大爷拿着菜篮子,便下了楼。

    一铁,是鲁中钢铁厂职工对第一炼铁厂的简称,一铁桥头就在杏花园小区的门口东边大约一百米处,桥头两边有不少卖青菜水果,肴肉熟食的,是平时杏花园小区居民买菜的地方。

    这年头,超市什么的,对于鲁中市的老百姓来说还是个新鲜的事物。而现在百货大楼也不卖蔬菜水果什么的。

    苗大爷刚下楼,刚好就遇到了推着自行车来的儿子苗克农,自行车的后面,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吃力得提着一个篮子。

    “爸,你干什么去?”苗克农看到父亲下楼,手里还提着篮子,便忙问道。

    “我去买点菜去。”

    苗克农一边笑着将两瓶生姜酒递给了自己的父亲,一边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苗益民。

    “爸,你不用去了,我和益民都买来了。”

    苗大爷点点头,很高兴得接过了儿子递过来的姜酒,回头一看自己孙子正提着一个大菜篮,忙说道:“快快快,克农你快自己提菜篮子,别累着我的大孙子。”

    说着,苗大爷将姜酒放到自己的菜篮子里面,然后放在地上,抱起了孙子。

    苗克农将自行车锁好,然后一只手提着一个菜篮,便跟在自己的父亲的后面,也上了楼。

    “砰砰砰!”

    “来了来了,是不是农农来了呀?”

    怀奶奶开门一看,发现自己的丈夫才出去就抱着孙子回来了,那是一脸的高兴。

    “咱孙子给咱们送姜酒来了,还送了两瓶呢!”

    以前,能买到一瓶生姜酒那就是很幸运的了,现在一次两瓶,对于老苗家来说简直可以好好庆祝庆祝了。

    一听说买了两瓶生姜酒,再加上孙子也来了,怀奶奶也是一脸的喜悦。

    “快,老头子快去买点菜呀。”

    “不用了,妈,菜都买好了。”

    苗克农推门进来,他的菜篮里面满是菜。

    怀奶奶接过菜篮,便笑着进了厨房,看着儿子买的菜非常丰富,便从厨房里面冲外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