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姝-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真的像是丢了缺不了的小尾巴。

    当谢昀再回神时,不由有些叹息,随即唇角浮起温和的笑意。

    终于是要再见了。

    不知道那时的小丫头怎么样了。

    可还像小时候那般沉稳端庄,懂事的让人忍不住心疼。

    念及此,谢昀左手微微伸进右手袖中,抽出了一只玉色清透的短笛,拿在手中,静静端详了片刻,手中摩挲着笛尾雕刻的小而工整的“昀”字,刻工稚嫩而简单。

    唇瓣的笑意不由越发柔和亲近了。

第六十九章 寿辰() 
五月的寒尾一过,转眼间便是到了六月中旬,寻常百姓家倒是平淡异常,照常该做生意的做生意,做农活的做农活,不过是觉得如今日头越发比前些日子热了而已。

    而定国公府这些日子是越发喜气洋洋,眼见着再有几日便是府中傅老太太五十五的寿辰了,虽说不是整寿,加之定国公顾正德一向又不怎么讲求铺张,这寿辰倒无需太过张扬。

    但架不住傅老太太是个喜好排场和热闹的性子,老夫老妻这么多年,傅老太太这些年到底也是辛苦的,如此顾正德便也不多言,由着二房帮衬着大房安排准备了一月余。

    是的,虽说前些日子二房被夺了管家权,但到底长房的谢氏体力不济,若一人忙碌,确实难为了些。而这二房的俞氏,不说旁的,办事方面却是一向摸得清老太太的喜好,顺着老太太的意,如此傅老太太虽对俞氏仍旧有着几分芥蒂,但到底还是给了个机会。

    到底,这寿辰办好了,也叫她高兴不是,如此,谁办不是办呢?

    而谢氏向来懒怠于这些,加之又有意提点顾砚龄这个长女,因而自掌家后,各处管家来报府中开支,领取对牌时,都唤了顾砚龄去静华院旁听,更甚,时不时还甩手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丢给了顾砚龄去。

    定国府是多年的府邸了,下面伺候的人自然都是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一些心思多的,见着顾砚龄这般十二岁的少女,难免觉得好对付,从前在俞氏和秦氏面前压下来的坏毛病便越发出来了。

    可直到后来,眼见着这个半大的长姑娘笑意端庄的说话间,便将一些个出头的婆子给下了脸,将她们那些自以为是的弯弯绕绕给公之于众,撵去了农庄种地,事后还反得了傅老太太和谢氏的准许和夸赞时。

    那时她们算是明白了,大太太谢氏亲自教养的姑娘,哪里是等闲手段的,她们实在是惹不起。

    如此间,下面的人对顾砚龄这个嫡长女便越发尊重了。

    而到了傅老太太寿辰这一日,府中上下更是洋溢着喜庆。哪怕是二门外伺候的人,都满眼眯笑的换上了新衣,向来紧闭不开的定国府朱漆正门也已大敞,灵性的仆从都被安排在门前站了两排,由府里的三老爷顾敬之,四老爷顾敬明领着迎接前来贺寿的达官贵客。

    世子爷顾敬羲,二老爷顾敬昭则伴随在定国公顾正德身侧,在府内的前厅接待男眷。

    前来的女眷们自然也被隔开,安排在了离宁德院较近的花厅,由着谢氏几个妯娌,以及顾砚龄几个姑娘陪侍接待。

    而傅老太太自然是坐在宁德院中,和几位来得早的老夫人们说着话。

    恰在这人来人往的忙碌之时,谢氏身边的白兰急急从花厅外走进来,凑在谢氏耳边说了句什么,原本正与平西侯夫人说着话的谢氏眸中一顿,随即颇为歉意地朝平西侯夫人浅浅一笑,说了句什么。

    平西侯夫人当即了悟地含笑点头,谢氏这才端庄的抿笑颔首,随即给不远处正与兵部尚书崔文程的嫡幼女崔琬谈笑的顾砚龄一个眼神。

    向来灵敏的顾砚龄自然察觉了,能时常出席这样圈子的人也自是通透的,那崔二姑娘一瞧,自然而然的一笑,无需顾砚龄致歉,便状似无意地与一旁工部侍郎家的女儿攀谈起来。

    顾砚龄看了眼这位崔二姑娘,欣赏的一笑,随即便朝谢氏走去,一旁的顾砚锦自然也是知道其中道理,也紧跟了上去,而顾砚澜虽小,却是和钰哥儿一样,极喜欢黏着这位长姐,因而二话不说,迈着小腿儿就提裙跟上了,独独顾砚朝一向不喜欢顾砚龄,因而自顾自的与人说话,只当没瞧见。

    待谢氏一行刚迎出花厅,便瞧着成北王府的世子夫人闵氏和安和郡王妃石氏,与当朝首辅张阁老的夫人刘氏一同走了过来。

    谢氏当即带着顾砚龄一起上前行了礼,随即唇边含着淡淡的笑意:“竟幸得世子夫人,郡王妃,阁老夫人一同前来,母亲若知道了,必会更为高兴的。”

    谢氏平日里虽性子淡然,但在外面,却一向与顾敬羲一般,尊傅老太太一声母亲,也显得亲切守礼些。

    那闵氏哪里会让谢氏下礼,只看谢氏方屈膝,便已将人扶了起来,自然地挽住谢氏笑道:“今日瞧着气色好了许多,前些日子得了些品质尚好的黄花胶,今日带了些给你们老太太,另外的便是给你的,虽然你不缺这些,但也是我的心意,你可说什么也得收了。”

    闵氏话说的随性,可成北王府的东西,能有不珍贵难得的?

    谢氏因着与闵氏关系较好,也算得上是当年的手帕交,如此自然由着闵氏挽着抿笑道:“这可是说笑了,你给的,我岂能不收。”

    闵氏和石氏都嘴角含着笑,恰逢这时,闵氏瞥到了谢氏身后的几个姑娘,当眼神落在顾砚龄身上时,笑意更热络亲和了些。

    “不过月余不见,阿九出落的更好了。”

    闵氏侧首对身旁的谢氏感叹道:“上次咱们府里的暮春宴上,也多亏了你的阿九。”

    顾砚龄顺从地出来,给几位夫人极为大方地行了礼,看的三位夫人眸中直含着赞赏的笑意。

    谢氏抿唇不语,只唇角带着淡淡的笑,此刻身边的石氏却是也从旁道:“是啊,倒是我家玥娘,明明比阿九还大上一岁,倒是慌不择路,比不得阿九半点沉稳。”

    谢氏闻言,不由笑意渐深,语气轻而缓。

    “世子夫人和郡王妃也太夸阿九了,要我说,我倒喜欢宜阳县主,聪慧活泼,可是咱们成北王妃的心头宝不是。”

    宜阳县主是郡王妃石氏的独女,听这话自然高兴,闵氏向来又与石氏这个妯娌关系好,自然也是笑而不语。

    说着,谢氏打量的扫了眼,随即问道:“怎么玥娘没来?”

    石氏听了,随即笑道:“今日一起身,玥娘就闹着肚子疼,只怕是走不动路,我便将她留在府里,叫人照料了。”

    谢氏一听,眉头一皱,不由担忧道:“这可是怎么的,可叫太医瞧了?”

    成北王府与定国公府不同,前者是皇室,后者再位高权重,也只能是外人,因而成北王府的府中能有专门的留守太医,定国公府却是不敢的。

    石氏听了这话未开口,脸上的笑意却是颇为暧昧,倒是闵氏用丝帕捂嘴轻笑道。

    “是女儿家长大了,偏生这是头一遭,玥娘自个儿不清楚,身边的丫头又是个愣头青,昨儿天热,便由着她吃了两碗冰碗,今儿一早,便瞧着褥子上落红的厉害,玥娘又闹着肚子疼,把院里的丫头惊了一跳不说,含糊不清的过来禀报,把我们也吓得不轻。出门时,已叫专门的婆子看了,开了药,这会子已是睡下了。”

    这话一说,当即大家都明白了,这是女儿家的初潮来了,真正的成了大人了。

    谢氏听了,眉头多了些淡淡的喜色,语气温柔道:“这也是好事,只是日后可得叫玥娘注意了,这些可是由不得半点马虎,日后落了病便不好了。”

    说着谢氏便微微侧首对身旁的墨兰道:“去将昨日三哥送来的海参装好带来。”

    墨兰自然明白,应声便下去了,谢氏转头浅笑,语气缓慢:“这海参是养气补血的东西,回去做与玥娘吃了正好。”

    原来,谢家嫡系如今分两支,一支为谢大老太爷的嫡妻,同是世家的清河崔氏所生的长子谢弼,现为应天巡抚,谢弼生了一子一女,便是如今的江南布政使谢道玄,和翊坤宫的宁妃谢道贞。而世人所称“陈郡公子”的谢昀便是谢道玄的独子。

    另一支,便是谢二老太爷的嫡妻,出身世家的平陵姜氏所生的两子一女,长子谢道安,时任苏州织造,次子谢道焕,时任巡盐御史,幼女谢道瑗,便是如今的定国公府世子夫人谢道瑗。

    而谢氏口中的三哥,便是谢道安,因谢家这两支的几位老爷和宁妃打小便最宠谢道瑗这个幼妹,如今谢道安又任在苏州,把这些个海边儿的珍贵补品,时时着人保持新鲜,从水运送过来叫谢氏尝鲜,实在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石氏听了,眸中带笑道:“我们是来贺寿的,反倒叫你送东西,做客的岂有吃了席面,走了还顺带的礼。”

    谢氏闻言一笑:“原是些尝鲜的,如今赶上玥娘的好时候,二哥送的这些个尝鲜的东西反倒物尽其用了。”

    闵氏听了,笑着抚了抚石氏的衣袖道:“接着吧,原就是一家的关系,就不拘这个礼了。”

    闵氏这话说的有道理,谢氏与闵氏是手帕交,顾砚龄与萧怀玥又是打小的交情,自然亲近,加之石氏原本也未真要推拒谢氏的好意,听闵氏这般说了,自然是笑着应了。

    顾砚龄在旁瞧着,唇瓣微抿笑意,不得不说,在谢氏身边能学的很多,谢氏虽说性子清冷,但绝非孤傲的那种,反倒是极会与人为亲,送东西从不冠冕堂皇,却总是能从细节着手,送到别人的心坎处。

    哪怕是再小的礼,旁人收的高兴,收的暖心。

    一句话,礼轻情意重。

    更何况,从谢氏手里送出去的,又有几样是轻的。

    谢氏这厢又对着阁老夫人刘氏一行温言笑道:“想必阁老夫人这一路过来也累了,母亲这会正在宁德院与奉国公府的薛夫人她们说着话,世子夫人,郡王妃,阁老夫人不如请去正院。”

    原本今日的主角该是这定国公夫人傅老太太,来了岂有不见之礼,阁老夫人刘氏自然是笑着应允的,就这般携同闵氏,石氏一同前往宁德院,由谢氏在一旁引着。

    只走了一步,这闵氏便瞧到了顾砚龄身旁的顾砚锦和顾砚澜,谢氏自然也瞧见了,便自然而然的含笑道:“这是二弟和四弟的独女,砚锦和砚澜。”

    收到了谢氏的眼神,顾砚锦自然同顾砚澜一起出来照着顾砚龄敛衽行礼。

    闵氏和石氏瞧了,眸中一暗,唇角的笑意淡了许多。

    “见过的,定国公府的姑娘都生的好。”

    相比于方才说顾砚龄的话,这话明显敷衍的多,顾砚澜便罢了,原本不过是个七岁的孩子,及笄都尚早,更何况谈亲了,自然听不出什么差来,可顾砚锦向来心思细腻,又是快谈亲的年纪,对于口碑自然极为重视,如何听不出来其中的差距?

    (注意:此处的谈亲指的是相亲的意思,就顶多定下婚事,等及笄之后再考虑结亲。)

    因而手中不由一紧,将那丝帕死死攥在手心,眉目却反倒是越发温婉顺从,瞧不出丝毫的异样。

    眼看着谢氏引着三位夫人先走了,顾砚龄淡淡地瞥了发怔的顾砚锦一眼,唇角微冷,牵过顾砚澜的小手,再看向顾砚锦时,已是温暖如春。

    “三妹,咱们也进去吧。”

    顾砚锦抬头间,已是宛然一笑,从善如流的点颌,上前同顾砚龄并肩而行,不时笑着同顾砚龄轻语几句什么,仿佛方才的事并没有上过心一般。

第七十章 变故() 
直到午间,贺寿的人才方到齐,因而开席时已是快到未时,酒过三巡后,众人已尽了酒兴,如此府里便趁兴请了众位客人前往芙蓉阁听昆腔。

    昆腔起于苏州昆山,曲本多为缠绵悱恻的故事,曲调更是婉转旖旎,满口的吴侬软语,让人由不住就掉进江南的温柔如水里去了。因而这昆腔犹为符合文人雅趣,逐渐在大兴盛行开来。

    几个曲本唱下去,暮色渐渐拢下来,天边儿的夕阳已经渐渐落下山去,微微泛着鱼肚白的天空中,点缀着一颗极为明亮的太白星,极尽发出闪耀的光芒。

    顾砚龄与顾砚锦对坐在一张桌上,只瞧着唱台上正是一曲《牡丹亭》,迤逦柔软的唱词犹如一圈又一圈无痕的春水,渐渐漾入耳畔。

    那台上的小生吴语轻而缓,眼眸灵动如鸿,身段更是柔软如丝,轻启唇瓣间,仿若从江南的一副水墨丹青中走出来的一般,举手投足间,倒应极了那句谦谦如玉佳公子的模样。

    顾砚锦剥了一颗奶油松子儿递到嘴里,侧首对顾砚龄道:“这小生倒是俊朗,颇有几分功底。”

    顾砚龄唇瓣含笑,并未回头,只平静看着楼下的唱台。

    “此小生非彼小生,这里让杜丽娘心心念念的柳郎不是个俊俏的公子,可是个窈窕的少女。”

    “哦?”

    顾砚锦微微惊讶的挑眉,不由出声道:“那台上的,竟是个女儿家?”

    顾砚龄含笑点颌,不紧不慢道:“年纪不大,不过十四五,却已经是名盛扬州的小生了,旁人都唤她‘小玉兰’。”

    顾砚锦听了,这才了悟的点头,看向顾砚龄的目光不由多了几分敬佩道:“长姐的见识总是比我们多。”

    顾砚龄含笑未答话,顾砚锦便伸手去倒茶,刚一探茶盏,才发现茶已冷了几分,不由开口道:“怎的茶都凉了。”

    话音一落,顾砚龄身后的落葵便极有眼色道:“奴婢这就去添些热茶来。”

    说完落葵探询的看向顾砚龄,顾砚龄也未转头,只淡淡地点颌,也算是允了,看着落葵已然走远的背影,顾砚锦不由笑着转头对顾砚龄道:“到底是长姐身边的人,这份伶俐可是我身边人万万及不得的。”

    顾砚龄闻言唇瓣轻浮,随即不缓不急的偏头对顾砚锦笑道:“那便叫落葵去三妹的碧玺院伺候罢。”

    顾砚锦闻言一愣,却是见顾砚龄已然偏头笑对自己,眸中分明闪过一丝打趣。

    顾砚锦这才暗中放下心来,笑着道:“如何能夺长姐得力的人,长姐又与我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