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她做这一件事起,她便从未畏惧过,因为她很了解他的这个弟弟,只要避开了皇权,避开了国祚,建恒帝对她的信任便不会消失。
莫说今日这事未成,即便成了,她不信谢昀会将这件事说出去,更不信顾家和谢家会将这件事大白天下。
一来,他们没有半点证据,二来,一旦说了出去,闹出流言蜚语,只会丢掉谢家的脸面,一向注重百年底蕴的谢家如何会允许这样一个所谓的污点伴着他们,写进后世的史书。
更何况,如今在她府中的,除了谢昀皆是她手下的言官文人,而薛原虽不是,她却早看出薛原与谢昀的关系并不好。
一旦事情闹开了,今日在座这么多双眼睛皆可以替她作证,只要他们张嘴,反咬谢家长子一句酒后乱性,世人也不会去怀疑,而她只用将被下了药的谢昀与她府中的一群舞姬搁在一屋内,如此,只怕以后在旁人眼中,谢昀再风光月霁,也不过成了她公主府的裙下之臣而已。
到时候,在言官们的口诛笔伐之下,便是连谢家也是承受不住的,至于那些百年世家礼仪也都成了讽刺与笑话。
有如此多的证人作证,她不信皇帝会听他们那些外戚的话,认为她这个长姐刻意陷害。
所以纠其结果,他们能做的,除了强自压下去,别无他法。
可就是这般天衣无缝的法子,却被他们东宫搅和的一干二净,叫她如何能憋住这一口气?
“赵贵人进宫多久了?”
原本一片死寂的殿中陡然响起昭懋长公主沉然的声音,德恭先是一愣,随即连忙答道:“回公主,快两月余了。”
昭懋眸中微微一凝,随即抬手扶正了鬓边的凤尾簪子道:“本宫养了她数年,她也该向本宫回报些什么了。”
说着昭懋微微偏首看了眼德恭,德恭忙会意地凑过来,听到昭懋微微的耳语,随即眸中微微一震。
话一说完,昭懋悠然地站起身子,掸了掸裙边,唇角微微一扬,周身凛冽着寒意走了出去。
既然东宫是绊脚石,那么,她先从东宫下手好了。
她要看看,失了皇帝的信任,他们这个太子之位,又还能坐多久?她东宫,又能护着谢家,顾家多久?
待到她手中握着的萧泽得了帝心,将来这天下都是她的,更何况一个小小的谢家长子,而她就要看着他们一个个日后在她的裙下如何曲意奉迎。
第二百一十八章 二人之争()
夜幕越发低沉,白炉悄无声息地随着谢昀一步一步朝所居的清和院去,当跨过一道道门槛,恍然间抬头,他便看到正屋的廊下站着几个人,待稍稍走近点,便瞧出是静和院姑母身旁的徐嬷嬷和琉璃院的绛朱。
谢昀脚下的步子不由一顿,原本有些阴翳的眸子陡然恢复温和,整理了一切思绪,将方才在长公主府的一切不豫都尽力去弥散。
“长公主府的事,不要告诉九儿表妹她们。”
少年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在耳畔微微响起,白炉微微一愣,本欲说什么,但他陡然想起方才在半路上拦住他们的东宫的马车,想着自家公子上了长孙殿下的马车,虽不知二人在暗夜里说了什么,但他约莫也能猜出一点来了。
看来,公子是要和长孙殿下联手对付昭懋长公主,避开表姑娘她们,免得担心。
“小的,知道了。”
白炉低头刚应,面前的身影便撩袍而去,直直朝屋内走去。
屋内尚还烧着地龙,因而分外温暖,当谢昀走至里间,便瞧着少女这会子正坐在南窗下,指尖捻着一子,微微噙着下颌,眸中沉静如湖,寂静之下只听得窗外墙角下细微地虫吟之声,让人恍然知道,这还是春天。
就在此时,少女陡然眸中微动,好似夜晚的湖面微微泛起了波澜,只听得“啪”的一声,少女笃定的将手中的棋子按在棋盘之上,随即唇角勾起,臻首娥眉,一副岁月静好的画面就这样定在谢昀的眸中。
当下了这一颗定局之棋,顾砚龄才感觉到口中的干渴,刚抬手拾起茶盏微微戳饮之时,余光中便瞧到了门口站定的人影,待她侧首看过去,眸中微微含笑,也不起身,只将茶盏轻轻搁下,随即拿手指点了点棋盘道:“表哥这盘棋,我帮你下了。”
谢昀闻言笑着收回目光,不徐不疾的走过去看了眼棋盘,这才挑眸道:“你的棋艺确实进益了,看来我的确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谢昀说着话时,顾砚龄小巧的鼻尖几不可察的一动,随即笑着捏了一把黑子在手中把玩道:“表哥还未回来时,母亲本要亲自过来等,母亲的身子,表哥也知道,因而阿九出言劝了,替母亲过来等,表哥今日去长公主府,可还好?”
说到最后,少女的笑意渐渐隐了,代之的却是默然的认真。
谢昀闻言眸中微微含笑,颇为自然地从丫头的托盘中接过茶盏抿了一口,随即轻轻放于案上道:“无事,九儿表妹放心,只是今日劳姑母,还有府中诸位长辈挂心了。”
顾砚龄闻言唇角笑意渐渐抿开,原本捏着棋子的手掌微微摊开,由着棋子一枚一枚滑进棋盒中,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那就好,听人报你回来时,我便已劝了祖父他们去歇息了,这会子夜已渐深,表哥也早些歇息。”
看到少女笑意臻静的模样,谢昀掩在袖笼下的手微微一顿,随即从容化开笑意的起身道:“九儿表妹早些歇息。”
少女闻言起身,眼看着谢昀要送,便侧首笑道:“不过几步,昀表哥莫送了,歇息吧。”
话说完,谢昀步子顿下,顾砚龄由醅碧陪着朝外走去。
“白炉,送送表妹。”
白炉闻言忙跟了上去,当来到廊下,顾砚龄拢了拢斗篷,听到白炉的恭送声,原本探下石阶的脚微微收了几分,随即侧首分外平静道:“今日长公主设宴,诸位大人是设的单座,还是众人同座。”
白炉闻言微微一愣,随即不假思索的脱口道:“回姑娘话,是设的单座。”
话音一落,白炉不由心下奇怪,然而眼前的少女却只微微“哦”了一声,如画般的侧颜在夜色中未有丝毫变化,便转而道:“侍奉表哥将醒酒汤饮了吧。”
白炉闻言忙称是,再抬头,裹着斗篷的少女已然远去,身影一点一点消失在了夜色中。
当主仆二人行在回琉璃院的路上时,眼看着少女默然不语,神色异常的沉静,醅碧和绛朱都琢磨到自家姑娘似乎情绪不善,因而更为小心翼翼。
此刻的顾砚龄一边走着,一边思索着方才的事,打从谢昀落座,她便闻出了那股子闻君媚的味道,可谢昀却是神色无异地告诉她今日设宴并未有什么事。
而方才与白炉的问话中更为清楚,今日设宴既是单人设座,即便谢昀坐在为首的位置,作为君臣之礼,谢昀离昭懋长公主的位子自然不会太近,既然没那般近,那么这闻君媚的香味又是从何而来?
作为这般魅人的女子香料,她并不会觉得当朝的那些文官会去使用,若说是侍酒的姬妾,以她们的身份也用不起这般珍贵的香料,转来转去,能用它的除了昭懋长公主,似乎并没有旁人了。
但要让这样的味道染在谢昀的身上,若二人不处的极近听起来半点也不合理,将这些细节一点一点剥开下,顾砚龄已经嗅出了几分不详的预感来,再加上这两世对昭懋长公主的印象,以她处事的张狂,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当这一切串联在一起,渐渐变成一个可怕而令人憎恶的结论在她脑海中闪过时,顾砚龄几乎无法克制心下的愤怒。
因是在夜色,近身的醅碧和绛朱并未看到少女此刻阴沉的脸色,更没有看到她紧攥的双手和浮过一丝狠戾的眸子。
以平懿郡主谋萧译的婚事在前,如今还想要将她贪婪无度的眼神落在谢昀身上。
昭懋长公主,这是笃定了要与她,与她身边的人过不去。
既然她们二者之间无法做到相安无事,那么就让这一争掀起来好了。
“有没有去问问,给二舅舅的信,到了没。”
少女陡然的话语叫醅碧和绛朱微微一愣,随即绛朱出声道:“回姑娘,听宋偃说,送去的信早已经到了,如今的舅老爷的回信也快回京了,只怕就这两天了。”
顾砚龄闻言唇角微微一勾,既然二舅舅给了回信,说明苏州那边的事情已经被他控制了,如此,她的计划又近了一步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 冰释()
翌日一早,谢氏尚在洗漱,顾砚龄便已然到了静和院,跟随着徐嬷嬷她们侍奉谢氏安坐下来后,谢氏约莫也察觉少女必是有话要说,因而屏退了左右。
“你有什么事要说?”
坐在那的少女闻言眸中微微一动,随即抬起头道:“知女莫若母,阿九想要做什么,母亲都知道。”
见眼前一向沉静的女儿难得与自己讨巧,谢氏不由眸中噙笑。
“说吧。”
话音一落,少女缓缓站起身来,稍稍朝前走了几步,随即平静道:“阿九想去姨母那住几日。”
这话一出,谢氏微微一怔,看着少女认真的眸子,不由皱了皱眉。好好的,陡然要去宫里住几日,若说是为了与东宫的长孙相处,她是第一个不信的。
她很清楚自己的这个女儿,稳重守礼的她绝不会为了这些儿女私情来寻她,谢氏眸中微微踌躇,随即陡然一沉,转而抬起头来。
“昨日在长公主府有何事。”
顾砚龄晓得谢氏必回猜出其中的弯绕来,因而并未想去隐瞒,此刻见此,她更为从容地走上前,凑到谢氏耳边耳语了几句,刚说完,谢氏便是眸中一震,几乎慢是不可置信,随即手中一紧,紧紧将茶案扣在手中。
“此事你莫要去牵扯,我亲自去一趟翊坤宫。”
谢氏几乎是咬着牙克制自己,刚说出这一句话,少女温软的手便轻轻覆在她紧扣的手上,当她微微一动,转过头,对上的是少女温柔而从容的眼神。
“母亲稳坐定国府,让女儿去便好。”
谢氏闻言眉头微锁,少女轻柔的声音再一次响在她耳边,彷如母女间的悄悄话般。
“母亲身子不好,一向深居简出,若是去了翊坤宫,难免叫长公主府起了防范,此刻在她的盘算中,表哥因顾忌自己和谢家的身份,必会将此事隐瞒于我们,所以此事该叫阿九去,只要让萧译替我们向姨母带话,让姨母去寻皇后娘娘,以皇后娘娘的懿旨召我入宫,这只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昭懋长公主一向自负,必不会将我放在眼里,那么她的防范便不会太重,而这样反更利于我行事。”
说到最后,少女声音深沉了几分,也笃定了几分。
“母亲,让我去吧。”
谢氏手中微微缓了几分,的确,作为祖母想看自己的孙媳妇儿是人之常情,而阿九一个刚翻过十三岁的女儿家,怎会入得昭懋的眼里。
可即便是这样……
“怎能做母亲的安然坐在府内,却让你一个女儿家独自去宫里与人相对。”
听到谢氏语中的不忍,顾砚龄微微一怔,却正好对上谢氏担心的眸子,而一细暖流似乎也渐渐流出来,熨帖着她的心。
母亲,这是在担心她。
前一世,她还未等到谢氏的关心,便看着她葬入了顾家的祖园,这一世,她似乎等到了。
顾砚龄唇角勾起笑意,握住谢氏的手不由紧了几分,眼神也更加笃定了。
十三岁的她,的确没有这个能力与昭懋这个镇国长公主去相对,可如今的她并非是十三岁的闺阁少女,而是一个拥有着少女的躯壳,却怀着一颗谋国几十年的复仇之心。
昭懋是当今的镇国长公主,她是前世的母后皇太后,在昭懋眼中,她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丫头,在她眼中,昭懋却是一个必要除之的荆棘。
上一世的五十九年中她得出了一个道理,人这一生不怕强敌,只怕轻敌。因为一旦轻敌,那么被你轻视的敌人便会不自由地转入了暗处,敌在暗,我在明,这并不是什么好处境。
而现在的昭懋与她,正是落入了这样一个处境。
可若真的是比起资历,当年的她尚比昭懋多活了三年,这一场对决,似乎昭懋的胜算,并未比她多。
现在的顾砚龄觉得,这十几岁的少女身躯,的确成了她最大也是最好的障眼法。
而她与昭懋这一仗,也非打不可。
“母亲放心。”
顾砚龄安慰地用双手包裹住谢氏的手,一字一句的认真道:“阿九进宫也并非孤身一人,以姨母辅佐皇后这么多年的能力,必会保护阿九,更何况,如今阿九的亲事已定,有坤宁宫,翊坤宫,和东宫,莫说是昭懋,就是郭太后处事尚且要思虑几分。”
说到这里,少女再一次恳求道:“母亲,让我去吧。”
话音一落,屋内渐渐陷入寂静,过了不知多久,谢氏轻轻拉着顾砚龄坐在她身边,一双眸子静静地凝在少女的脸上,左手不由自主地覆上少女的发鬓,轻轻地抚摸着,温柔的话语也渐渐响起来。
“你既已说到这般,我又怎能不应你。”
看到少女微微闪亮的眸子,谢氏的手渐渐定住,拇指柔柔地摩挲着少女光滑的侧颊。
“小时候,母亲总盼着你能如现在这般,处变不惊,能决大事,只觉得那才是我们谢家后世该有的风范,可真到了如今,母亲却又渐渐对从前的想法生出疑虑来。”
顾砚龄闻言身子微微一僵,便听得谢氏语中难掩晦涩与愧疚道:“母亲有时候会想,小时候的你,若能像澜姐儿她们那般,或许也并无不好,母亲真的是老了,有时候总会想起你小的时候,想起那时的你,不论是诗文背的不好,还是练礼仪不用心,或是贪图的透过小窗偷偷看玩乐的朝姐儿她们时,我总会叫人拿戒尺掌你的手心,那时候你也爱哭,哭的时候眼泪巴巴的看着我,即便知道你想从我这儿得到安慰,我却不想惯着你,从未理会过,这些回忆,我想着想着,就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