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之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诸天之主-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力破万法,在绝对的力量面前,纵使他们技巧再高,武功再精妙,也是没有半点用处,帝具的杀伐,无论力量的运转,还是法度的变化,若论精妙,莫说是纵使,甚至比不过一般的先天高手。

    但帝具的力量太过磅礴,如洪流,若江海,根本无需任何技巧,只消碾压而下,便可以镇杀一切!

    “失败了么?!”

    感受到虚空之中那汇聚的力量,秀念几人面色一阵灰暗,他们心知,以他们的武功,绝对撑不过下一击。

    而王道明的那里,现在也是不知结果!

    “住手!”

    就在这时,一阵霸道威严的声音突然响起,话音落下,虚空之中,力量已经积蓄圆满,就要落下的七件帝具,陡然停下。

    “成功了?!”

    听到这个声音,饶是以秀念、圆华、九灯几个宗师的心智,都不禁一阵狂喜,梦无痕也是面露笑容,虽然隔着一阵面纱,也依旧难掩其倾城之色。

    “参见陛下!”

    见到王道明走来,陌无双当地单膝跪地,万分恭敬。

    目视着面前的三个和尚一个尼姑,王道明淡笑道:“其实朕对佛道并无偏见,反而颇有研究!”

    听到王道明的话,三个和尚一个尼姑对视一眼,尽皆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之前的一切都太压抑,前途一阵黑暗,见不到半点光明。

    但现在,却是天翻地覆,一切都不一样了,王道明刚才一番话,在他们看来分明是亲近佛门的意思,有王道明相助,以王道明的力量,佛门的地上佛国定能成行!

    三个和尚里,秀念和尚闻言,拈花一笑,宝相庄严:“我佛门之道,是纯正完美的解脱之道,小乘可度己,大乘可度人,苦集灭道,以苦为修,积攒功德,轮回不堕,陛下若是对我佛门之理有意,不妨可将之推广于天下,使得人人皆有解脱之机,此乃普度众生之大功德,陛下定能以此成就佛陀果位!”

    王道明闻言,笑道:“佛门有些道理,的确可以推广天下!”

    听到这话,在场三个和尚一个尼姑脸上的笑容更甚。

    但随即,王道明却是话锋一转,继续道:“不过需要推行的道理,却不是你佛门今生受苦,来世享福,以苦为乐的道理,而是古老的禅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苦行之道!”

    话音落下,王道明突然探手一抓,阴风阵阵神龟哭嚎,王道明这一下,竟是直接从面前四人身上抓出来了四团各色的精气神华。

    随着精气神被王道明摄出,这三个和尚与一个尼姑的气息不断跌落,短短片刻,便从人世绝顶,变做了凡人。

    “你竟敢废了我的武功!”

    梦无痕面色发白,只觉全身没有半点力道,她指着王道明,身体不住的颤抖,哪还有之前半点的仙子风度。

    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武功,她也不过是一个凡人,直接从不食烟火的仙子,变作了拥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也会愤怒,也会恐惧。

    至于另外三个和尚,此刻却是还能勉强保持镇定,他们佛法高深,久经红尘洗练,纵使失去了一身武功,也没有如梦无痕这般失态。

    王道明没有理会梦无痕,挥了挥手,道:“将这四个人押下去,送去劳动改造!”

    不远处,黄药师看到这一幕,不禁面色一阵变化,秀念、圆华、九灯,都是成名已久的高手,但却被王道明一招废去了武功,这种手段真可谓是神鬼莫测。

    “黄岛主,九月秋收之后,朕欲要建立天下间第一所大学,传授百家学问,现在建筑与工程学院还差一个院长,不知岛主是否有兴趣前去任教?!”待到锦衣卫将梦无痕几人押解了下去,王道明走到黄药师身旁,出言问道。

    黄药师闻言,虽然不知建筑与工程学院是什么,但还是问道:“我为你做事,你能开出什么条件?!”

    “明年开春,朕欲要重修天下道路,兴建水利,使之天下通达,这件事可以交给你主持!”王道明道,他知道这个条件,黄药师无法拒绝。

    “什么?!”黄药师闻言,背负在背后的双手不禁一阵抖动。

    他精通奇门遁甲风水相术,寻龙点穴,勘谬风水,那不过是小道,真正的大道,乃是一言天下改,道路通南北,水流通四方,人心汇聚,沧海横流,改变整个天下风水的改天换地之道。

    昔年大禹治水,开凿河道,始皇帝修建万里长城,都是风水大道,无一不是在改变整个天下的风水。

    而现在,王道明所言重修天下道路,兴建水利之事,也是同样的事情!

    如果这件事真的能让他主持,做那个总设计师,他定能以此将自己在风水相术一道的造诣,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

    这个诱惑他无法拒绝!

    黄药师是一个和厉工一样孤高唯我的人,这种人最是桀骜不迅,难以降服,不过现在却都在足够的利益下,为王道明所用。

    御人之道,全在所求二字上,王道明洞彻人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今天下已无不可用之人!

第两百三十七章 丰年() 
开元三年,天下最大的势力佛门终于被消灭,转而出现的,是全新的佛学,与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宗。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是否是和尚,是否是高僧,只有朝廷说了才算数,佛道,变成了一门学问,不再如以往一般,包含了太多其他的东西。

    不只是佛家,道家也是如此,佛道两派,都被列入了宗教文化之中,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瑰宝,但却不是利益的聚合体。

    佛、道文化里,供奉参拜神佛的那一套,被作为历史的糟粕淘汰,所留的,只有其中的种种思想。

    这也正是王道明所求的变革,王道明想要的变革,从来都不是一两处的小变革,而是从根子里,摧毁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的大变革。

    这种变革,从来不是打倒一些人,平分财富,让所有人都能过的好,而是从心灵层面,实现大的解放。

    想要做到心灵层次的解放,最关键的,便是解放思想。

    王道明求新求变,不能顺应时代而变的,只能被历史淘汰,一如曾经旧的佛门。

    旧的势力,随着佛门的崩散,而彻底崩塌,旧势力的余孽,或是隐藏在暗处,或是被朝廷镇压,改造思想。

    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就如曾经的六国遗民一般,悄悄地等待着机会,六国遗民等待着始皇帝的离去,如今,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亦是等待着王道明的消失。

    这些人,多是趁机化身成顺应时代,顺应变革的人,暗地里不断撺取着权利,只待王道明消失,便会让如今的大宋,与曾经的大秦帝国一般,轰然崩塌。

    他们好借此,窃取最高的权力!

    这个世界,到底还是唯能任用,有能力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拥有更多比其他人更多的东西。

    而旧势力的余孽,都不差能力,他们出生优渥,从小受着最好的教育,平日里所见的层面,所做的事情,都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可以想象的。

    他们有足够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普通人没有,除却少数天生的奇才外,一般人根本无法与这些人相争。

    这些人顺应变革,但却不甘心只拥有这么多,能够不劳而获,又为什么要辛苦劳作?!

    巨额的财富,从来都不是靠着辛劳赚取的,而是压榨其他人,一个人纵使辛苦积攒一百年财富,也不及压榨一百人两年。

    但现在,王道明所制定的规矩,无疑是断了这些人压榨的门路,没人会甘心,只要有机会,那些人一定会摧毁王道明所缔造的这个庞大帝国!

    这场变革里,终究是留下了后患,历史的车轮滚滚转动,到底是没有不灭的王朝,在出现足够完美的秩序前,历史会不断轮回!

    王道明自然也看到了帝国的隐患,他在思考前路,试图在黑暗之中,思索解决之道。

    从王道明的阅历里,从来没有哪个国度,解决了这个问题。

    千百年后,有一个老人,面对这个问题,选择亲手摧毁自己缔造的王国,想要破后而立,浴火重生,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而今,王道明也面临了这个问题!

    现在还没有几个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有人都被如今天下变革,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景象迷了眼。

    一番变革之下,普通百姓富有了,拥有了自己的田地,朝廷免税三年,之后的赋税更是只有一成,在普通百姓看来,这简直是天国,好到不能再好。

    所有人心里都充斥着热情,洋溢着对未来的期盼,努力劳作着,想要用双手创造希望。

    这一年,风调雨顺,是个丰年!

    ……

    烈日炎炎,文天祥穿着一件用麻布缝制的灰色断卦,脚上穿着一双草鞋,肩上挑着两担稻谷,走在山路上。

    一年的风霜雪雨,让文天祥原本白皙的皮肤变得黝黑且粗糙,但也让文天祥身上,增添了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稳重。

    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文天祥现在可谓是深有体会。

    一年前的秋天,文天祥入京参加科举,凭借着过人的才华,他一路过关斩将,高中状元。

    原本按照以往的规矩,状元是要入翰林院,可称天子门生,一般根据流程,在翰林院精修两年之后,便会被外派做官,若是政绩不差,上面也有人关照,当是平步青云。

    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文天祥高中状元之后,不但没有进翰林院,甚至连一官半职都没有册封,在经过殿试之后,便直接被发配到了这个名为青山村的偏远山村,寄居在村里的农户家里,帮村里种地。

    一个状元,被送到山村里种地,这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情,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时,文天祥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之后再三确定之后,文天祥险些崩溃,当即更是作诗一首,以表自己的怀才不遇。

    他上京赶考,是期望报效朝廷,让自己的一身能力有用武之地,结果朝廷送他去山村种地,文天祥当时心里的愤懑可想而知!

    唯一让文天祥感到几分安慰的是,不只是他,与他同一届的考生,凡是出了成绩的,都被送去了山村里种地。

    与文天祥同届的榜眼,就在隔壁的山村!

    与文天祥一同送到村里的,有六个考生,如今只剩下三个,有三个刚到不久,就因受不了这个苦,偷偷跑掉了。

    文天祥最开始也想直接挥袖离去,以往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若是有功名在身,更是要高一般读书人一等,若非逼不得已,没有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会去种地。

    这种事若是传出去,怕是会被乡邻笑话一辈子。

    不过文天祥到底是智慧过人,一番细思之下,明白朝廷的做法肯定是另有用意,朝廷没有道理将这么多考生埋没。

    在山村里劳作了一段时间,文天祥陡然发现,自己以往的很多所学都得到了验证,对于该如何为官,如何治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不再是书上那一套。

    直到这时,文天祥才惊觉,这是朝廷对他们的磨练,想要有所作为,单靠书上看的,永远都只是纸上谈兵,唯有去那最底层,了解情况,见微知著,才能真正做到治国平天下!

    以往的官员只是偶尔下乡体察民情,哪比得过直接去种一段时间地,印象来的深刻。

第两百三十八章 八阵图() 
到了目的地,文天祥微微蹲身,将担子稳稳的放在了地上,才用手臂抹去了额头上的薄汗。

    文天祥作为儒门的传人,本身便习练了养气的功夫,这些年做学问道理,养气的功夫也没有落下,体力远比常人要好上数倍,挑着担子走了十多里的山路,也不觉得累。

    “文大哥,你看起来没有多少肉,没想到力气竟然这么大,挑着两百斤的稻谷走十多里山路竟然可以不换肩!”文天祥身后,一个健壮如牛,皮肤黝黑的汉子放下手中的担子,一边穿着粗气,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大山,你才知道你文大哥力气大,要真说起来,你文大哥虽然农活不是很精,但平日里做起农活来,却是村里做的最快,也是最积极的,不像大山你,就会偷懒!”被呼作大山的汉子后面,一个干瘦黝黑的老人笑骂道。

    大山闻言也不尴尬,反而笑道:“陛下都说过,做事要劳逸结合,休息的事,怎么能叫偷懒!”

    老人摇了摇头,道:“你要是能有你文大哥一半勤快就好喽,要不然,也不会直到现在还没说到媳妇!”

    “看看你文大哥,来到我们村不久,说亲的人都把门槛都踏破了!”

    大山尴尬的挠了挠头,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很快,文天祥肩挑二百斤,走十几里山路不换肩的事,就传遍了乡里。

    五华村,李存进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不是滋味,当即也是默默出去挑了两百斤的谷子,走了十多里山路。

    晚上,简陋的土屋里,李存进正在给自己红肿的肩膀上药,与他一齐来到这里的考生王元看到这一幕有些不解,出言问道:“李哥儿,那文天祥分明是天生的力气大,你又何苦与他较量这个,我们读书人,力气小点又不算什么!”

    李存进闻言,摇了摇了头,道:“王老弟,听我一句劝,以后在外面,切莫再自持读书人的身份,否则定然吃大亏!”

    “当今的那位陛下,不同于以往的皇帝,大刀阔斧,行那变革之事,我听闻两个月后,京城里就要建立第一所大学,传授百家学问,当今天子便是院长,里面学生都可算是天子门生,你可知这代表着什么?!”

    王元闻言面色一变,道:“李哥儿,你哪听来的消息?!”

    他学问不差,亦是个聪颖的人,深知教导百家之学,意味着什么。

    李存进道:“我家里在京城有人,每个月都给我送来家书,这件事京城里早就传开了,只是我们这里太过偏远,还没得到消息!”

    说道这里,李存进不禁感慨:“汉武帝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