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能在离开前丢下那句话膈应她们师徒二人也挺不错。
第120章 农绣7()
余音音和闵氏相处的怎么样陌沫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余张氏找上余老婆子要求她给个公道却闹得沸沸扬扬。村里的休闲活动很少,一件小事都能津津乐道好久,何况余音音推人下池塘这件大事,顿时轰动了全村。
余佳妮出事那天的惨样大家都见过,说实话,能活下来是她命大。
果不出她所料,余张氏找上余老婆子说明情况讨求公道,却被轻轻揭过。
经此一事,余老三夫妇对余家更加寒心,余森也越来越沉默,只会闷头做事。
后续怎么样陌沫并不关心。
因为她发现这个世界有灵气,虽不至贫瘠,但却十分稀薄。
余老三一家三口成日早出晚归,并不引人注意,因为他们每到做活的时候,都不会缺席。
余老婆子虽然不满,也没有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余老三夫妇也不清楚闺女成日都做什么,因为陌沫一天到晚比他们还忙,有时候余老三夫妇还会替陌沫打打掩护,不让她奶发现。
陌沫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天,许久不见的四叔一家突然回了余家老宅,不过他们回来的时候不巧。余家除了几个妯娌和余老婆子外,其他人都被余老爷子叫去上工了,陌沫等半大不小的瓜娃子也不例外。
陌沫看着停在老宅门口的马车,眼底划过一抹惊诧,随即就知道是四叔一家从县城里回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回家,目的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众人神色不一,孩子是最藏不住的心思的人,面上的不高兴一览无遗。
实在是她这个四叔余长春是个雁过拔毛的性子,每次回家绝对不会空手而归,都会拿一些东西,更多的时候是粮食。
但家里的粮食扣除粮税后,一大部分会拿出去卖给当地的粮商,另外小部分会储存下来,作为一年的粮食。
公中的粮食就那么多,四叔拿走的说是从几房嘴里扣出来都不为过。长此以往,几房的人都会不乐意。
大伯二伯和陌沫她爹是憨厚老实的庄稼人,自然不会介意兄弟拿粮。
但他们毕竟不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家里的妻子和小孩着想。
毕竟四叔每次多拿一点,家里的小孩就得少吃几口。
余老婆子又是个扣扣索索的,一天两餐,每餐本来就只能吃个六七分饱,如此一来,孩子最多只能吃个四五分饱。
看着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娃娃,他们几个心里也不好受。
每年干活最多的是他们兄弟三人,吃的却是最少,时间久了,谁能不怨呢?
好了,扯得有点远了。
陌沫已经大概能猜到这餐饭的意思。
这不,吃完饭后,四叔带着自己的妻女跪了下来。
“什么?分家?”余老爷子脸色难看。
余老婆子马上跳了出来,“不行!我不同意!”父母在,不分家!若是他们老余家分了家,还不得成为村里的笑话?她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想到这里,余老婆子态度异常坚定。
第121章 农绣8()
余长春也没想到他娘的态度如此坚决,一时间有点不好办。
陌沫注意到当余长春提出分家时,余木、余林,甚至连她爹余森都有些意动。
陌沫并不担心这次分家会失败,因为剧情里也有这么一遭。有女主在,这家一定分得成。
不过……
陌沫摸着下巴,也许她爹可以浑水摸鱼一下?
这样想着,陌沫悄无声息地绕到了余森的身后,拽了下他的胳膊,示意他出去一下。
余森接收到女儿的信号,见此时没人注意到他,偷偷找了个机会,溜了出去。
不得不说,这就是父女俩这段时间相处下来的默契。
陌沫叫上正在水井边洗碗的余张氏,一家三口回了土坯房。
进来后栓上门栓,余森忍不住开口:“佳妮,叫我出来干嘛?”
“是啊,我的碗还没洗完呢!”余张氏手上的水珠还没干,滴答滴答。
“爹,娘,四叔他们要分家,我们也分了吧?”
“不行!”余森一听直接拒绝。
余张氏犹豫,但还是摇头,“不行。”
“爹,娘,你们先别那么快拒绝,”陌沫道:“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想不想分家?”
其实看余森和余张氏的神色就知道,他们对分家也十分心动,不过碍于孝义,不能提。
“我有一个办法分家,只要你们听我的。”余森的脸色不大好看,但陌沫还是决定加一把火:“爹,你总该为我和娘想想吧,你也不想娘每日都被奶骂吧?”
余森还想张口,陌沫打断他:“爹,上次我脑袋豁了那么一大道口子,是我命大。可奶呢?连娘拿个鸡蛋都要骂上好久,甚至还动手打人……”
见余森神色松动,陌沫又说道:“爹,分家只是我们一家三口分出去过。逢年过年该孝敬爷奶,我们也不会缺了。”
“再者说,四叔都提出了分家,我们不趁着这个时机,再想分家可没那么容易。”
陌沫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总算说动了二人。
陌沫长舒一口气,心里舒坦多了。就怕余老三夫妇二人愚孝,那就太可怕了。
等他们回到主厢,余老爷子、余老婆子也被余音音说动,总算松口。见他们马上要派人请余家族长和村长、里正。
陌沫却突然插了一嘴,“爷奶,我们三房也要分家。”
意料之内,余老爷子和余老婆子暴怒,根本不给陌沫任何机会开口。
可陌沫是谁啊?她既然想到这点,怎么会没有一点准备呢?
陌沫直言,这些年她爹娘为余家勤勤恳恳,却连口饱饭都吃不上。不仅如此,每天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还不受余老婆子待见。甚至上升到人命的高度,当初余音音推她下池塘,磕破了脑袋,余老婆子却连一个鸡蛋都不肯给。在她娘跟余老婆子讨要公道时,余老婆子又轻轻揭过等等一大堆的理由。
如今四叔这种每次干活偷懒、回家就拿粮食,根本不顾及一大家子死活的人提分家他们都答应,那为何不答应三房?
陌沫又说,如果不答应三房分家,那四叔家也别想分家了。
她的观念就是,要分一起分,不分那谁都别想分。
对待分家一事,希望余老爷子能做到公平公正。
第122章 农绣9()
陌沫笃定余音音一定会千方百计让这个家分成。所以压根不担心余老爷子不同意这一回事。
反正有他们自带女主光环的余音音在,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果不其然,在余音音的巧舌如簧下,余老爷子最终还是同意了把三房、四房一起分出去。
但也有要求,要求三房每年的孝敬银子和四房一样。
毕竟四房许下了一年孝敬他们二人五两银子。
余森虽然觉得孝敬银子太多了,但在陌沫的眼神下还是咬咬牙答应了。
不一会,村长、里正,以及余氏族长便来了,将财产划分好后,拟好分家文书,一式三份,分别交给里正、三房(或四房),以及两个老人手上。
这家就算分成了。
从此三房、四房和余家就是三家人了。
不过三房、四房都是净身出户,什么东西都没拿,四房还好,在县城里有家小铺子。可三房却什么都没有,这让余森很不安。
陌沫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他。
等人走后,余钱氏(老婆子)毫不掩饰她的丑恶嘴脸,没收了三房的土坯房,将三房直接赶了出去。
在此过程中,余老爷子一言不发。
这一举动,彻底寒了三房余森的心。
收拾出几件旧衣服后,余森便带着余张氏和陌沫,离开了这个他住了几十年的家。
余张氏还在为住处担忧的时候,陌沫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陌沫直接包下了村里老犁头的驴车,一家三口赶着驴车,去了县城。
把人带到客栈后,付了一天的房费后,陌沫笑着对余老三夫妇说:“爹娘,今晚咱们就住这儿,明天再回村。”
余张氏虽然有很多话想对她说,但也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只能憋住不问。
不过晚上睡觉时,还是忍不住跟余森嘀咕,她姑娘不一样了。最主要的是担心陌沫她哪儿来的钱,会不会学坏之类。
余森听完,十分无奈,只说让她不要想太多,然后闷头睡觉了。
余张氏这回想找人嘀咕都不成了。
第二天清晨,老犁叔赶着驴车来了县城,在昨天约好的地方等陌沫一家。
吃完早饭,时间差不多了,陌沫先找掌柜的退了房,一家三口赶往县城门口,老犁叔已经等在那里了。
一家三口乘着老犁叔家的驴车,回老山坳村。
陌沫从怀里掏啊掏,掏出一张银票,递给余森,又同样给余张氏一张同等数额的银票。
余张氏拿着银票的手都软了,哆哆嗦嗦,拉着陌沫小声说话:“你老实交代,这钱你哪儿来的?”
陌沫奇怪的看了她一眼,见她一脸严肃,就知道她想岔了,安慰道:“你别想太多,这是我卖绣品挣的钱。”
余张氏不相信,“什么绣品能卖这么多钱?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啊?我告诉你啊,你别……”
“咳咳……”余森听不下去了,抵唇咳嗽,喝止道:“佳妮她娘!”
余张氏撇嘴,她这不是担心自己的闺女走了歪路么?
“行了行了,佳妮是什么孩子你还不知道啊?她能为了点钱走歪路了?”
陌沫心想:这也说不定,如果歪路来钱快的话,她肯定会走歪路。
第123章 农绣10()
陌沫安抚了余张氏情绪后,拉着余森:“爹,我想把老山坳临山那圈地买了,连同后山,一起买下来。”
就连一门心思赶车的老犁叔都震了震,余森低头看着手里的大额银票,沉吟道:“行,都听你的!”
虽然他也想问为什么,但车上还有外人,余森还是决定回了村再问。
陌沫自然知道他的担忧,跟他分析道:“我想开一家绣坊,若是把后山那块地买下来,我们可以多种些桑树,自给自足。”
她笑着说:“爹,等回了村,你就把那块地连着山头都买下来,咱们再请人在那上面盖个房子,一家三口也有地方住了。”
她又掏出一个荷包,里面装的都是碎银子,“爹,这些钱你拿着,房子和地的事都交给你了。”
可惜无法无视余张氏担忧的目光,陌沫叹口气,对她说:“娘,你别担心,这钱的来路绝对清白。”没有办法,只能掏出一个帕子,递给余张氏:“娘,你看,这是我绣的,你觉得值不值这点银子?”
余张氏定睛一看,帕子的一角两条锦鲤活灵活现,荷叶随风摇曳,荷叶荫下的锦鲤戏水玩闹,仿佛钻出了帕子。她以为自己看错了,使劲揉了揉眼睛,结果还是那样栩栩如生,她终于相信女儿所说的话。
单是绣技就比闵氏的高出许多。
“佳妮儿,你这……”余张氏声音都有些哽咽,指尖摩挲在戏水的锦鲤上,舍不得松开,“是娘对不住你……”女儿本就拥有如此高的天赋,若当时她能求闵氏教女儿,女儿的成就定然不止于此。
陌沫汗颜,她不过是用了个小心思,把灵力渡入线内,所以绣品看上去才会如此逼真。若论绣技,她还真不比不过系统学习的余音音。
不过没关系,余音音能拜闵氏为师,她就不能找绣娘拜师学艺?
但是现在还没必要告诉她娘。
时光飞逝,五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当初三房包下山头引得整个村子哗然一片,但这几年却沉寂了下来,没有一点动静。
倒是分出去的余家四房里的余音音名声大噪,先是与县城里的酒楼合作,拿菜品入股了酒楼。又自己开了家小吃店,听说已经开到了临近的几个府城。
这两年,她又开了一家绣坊,有闵氏坐镇,名声直达盛京,连为皇帝寻找贺寿礼的五皇子都惊动了。
陌沫听着手下报告的这一切,露出冷笑,看得白虎虎躯一震。
他们老大这样笑绝对没好事!绝对!
陌沫瞥了他一眼,“你很闲吗?”
白虎听得一哆嗦,连忙道:“不闲,一点都不闲。”
陌沫却不理他,直说:“连山那帮小妖最近不安分,你去镇压一下。”
白虎苦着脸:“老大,连山的蛇妖太难对付了,你还是让狼鹰去吧?”
陌沫看了他一眼,翻唇道:“怂!”
“是是是,我怂。”白虎心道他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才不是怂呢!
“江南的绣坊怎么样了?”当初陌沫是决定开绣坊,但没决定在县城开,而是直接把绣坊开到了江南一带,那里的绣娘水平比较高。本地府城里也只有一个小小的门面,最多卖点江南绣娘的绣品,偶尔卖点陌沫绣的帕子。
唯有真正的上层掌权人物才知道这家绣坊开在哪里,里面卖的是什么。
一般人基本上连找都找不到。
五皇子也是苦于没有绣坊的消息,只能折中找到余音音,希望她的绣技能如传闻一般优秀。
第124章 农绣11()
这几年,陌沫只有闲着没事才会接点单子,绣些大件的绣品。其中大绣品根本不对外售卖,作为镇店之宝留在绣坊,说一绣千金都不为过。
一部分由手下运往江南绣坊,小部分运往府城的小店,更多的是摆在家里仓库。
不过现在陌沫真正动手的次数已经很少了,几乎没有,但依旧阻挡不住达官贵人们对它的渴求。
放下手中的绣活,起身伸懒腰。院内,余张氏正在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水,见陌沫出来了,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迎上了去。
“娘,”陌沫甜甜一笑。
白虎冷不丁哆嗦了下,立刻接收到来自老大的眼刀。
余张氏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