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为官六年升侍讲学士,已经相当骇人了,看看他同科进士现在在哪里就知道了。
所以礼部侍郎空缺时,让于慎行与王弘诲二人补上,不是申时行不照顾林延潮,而是他的资历不够。
强行提拔反而遭到朝野上的非议。
所以申时行当初让林延潮到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就是韬光养晦,同时熬一下资历。
现在林延潮任侍讲学士已将满一年。
眼见朝房里,众翰林们对天子已是不满,林延潮没有说话,反而看向了徐显卿。
于慎行,王弘诲二人提拔,张位回家养病,现在徐显卿与林延潮二人即是同僚,也隐隐是对手。
徐显卿是詹事府少詹事,又是掌院,而林延潮则是詹事府左庶子,虽同为学士但不掌院事,论起跑上,林延潮已是落后了很多。
而且徐显卿是申时行同乡,又是本家(都姓徐),关系未必不如自己这得意门生,难道林延潮又要落后他一步。
现在见到朝房里,几位翰林越说越激愤。
天子今日肯定又是不上朝,令包括林延潮在内的官员心底都有些不满。
凭什么我们凌晨四点要起床上班,你却可以在宫里睡大觉。
虽说早朝大家都是走个形势,但老板也没有你这样干的。
听几位翰林的抱怨,林延潮,徐显卿都知不能让他们说下去了,心底再不满也要维护天子的体面,若是朝房里的话传给天子知道,那么二人都有纵容的嫌疑。
徐显卿对林延潮道:“林学士,愚兄初任掌院,你看是不是你出面劝一下?”
林延潮心想这事不好办,众翰林对天子不上朝不满,是合情合理的,也是舆论正确一方,林延潮压下此事,就走到大家的对立面。
徐显卿为官与张位又是一个风格,事事柔道处之,这点有申时行七八分真传的样子。
摊上这样的正官,林延潮未必会轻松。
林延潮点点头,二人又是暗中竞争对手,但又必须保持和睦共处的局面。林延潮把握了一下分寸,当下起身走了方才议论的几位翰林前,轻咳了一声。
林延潮这一年虽在教习庶吉士,而且院中都是张位管事,但在众翰林眼中林延潮未必比张位差,从会试主考时连内阁大学士王锡爵,礼部尚书沈鲤都对他器重有加,由此可以看出林延潮的厉害。
但见林延潮咳嗽一声,方才议论天子的侍讲曾朝节,检讨沈自邠都是主动向林延潮欠身行礼道:“学士,我等失言了。”
见了这一幕徐显卿吃了一惊,心道这曾朝节与沈自邠都是万历五年进士,曾朝节还是当科探花,论资历还是林延潮前辈,居然不待林延潮言语就主动承认错误,如此可知二人对林延潮心底的敬畏。
徐显卿想到这里,对林延潮心底又敬了一分,也是惧了一分。
当然二人若是知道徐显卿的疑问,会主动和他说,从前翰林院有个人叫何洛书,了解一下。
林延潮点头道:“本学士知道诸位心底有话,不吐不快,但换个想法君逸臣劳,未必不是国家之幸,现在就要上朝,无论天子免不免朝,但大臣的礼数不可失,不要叫外人看轻我们翰林院。”
听林延潮这句话,众翰林欣然答允。
徐显卿心道,林宗海有宰相之度,我不可因他资历不如我,就小看了。
林延潮又对沈自邠笑道:“上一次令郎送来的文章我看了,经史娴熟,他日可成大器。”
众官员听此与林延潮闲聊起来
这时就听外头有人道:“何人文章经史娴熟?”
众人看去原来三位阁老到了。
一千三十五章 国有诤臣()
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三位阁老入内后,朝房内的温度一下子就降下,众翰林们屏声静气。
沈自邠也是喃喃说不出话来,倒是林延潮开口替他说了两句。
三位阁老入座与徐显卿,林延潮说了几句,其他人插不上嘴。
众人随意聊了几句,然后申时行对林延潮道:“退朝后至文渊阁一趟,有话分说。”
申时行看似无意的一句,令众人都不由侧目,对林延潮心底更加敬畏。
这一日照例免朝,不过为了表示礼数不可废,百官仍是自发地在午门前,站到了平日退朝的点这才各自回署办事。
如此举动,也是无形中给天子施加一等压力。
而稍后林延潮步入文渊阁,往来舍人,吏员行色匆匆,东西两房内的舍人,翰林正忙着抄录题本,手写揭帖,文书房太监正捧着的奏章,候在阁门外。
这里是大明朝最忙碌的地方。
申九在申时行的值房外见了林延潮当下道:“相爷正等着你呢。”
说完申九给林延潮推门。
申时行值房已换到了原先张居正的值房处。
这间值房是文渊阁光线最好,也是最宽敞之处,当然成为首辅公廊。当年天子任申时行为中极殿大学士时,他本可以搬到这里,但申时行却足足等到张四维病故后才搬进去。
林延潮推门而入。
值房分内外套间,外套间一面墙高的黑漆描金彩绘瑞兽龙纹顶箱柜,每个箱前都有文字编号。
至于申时行正身穿一品仙鹤绯袍,坐在软靠椅闭目养神。
整个值房里光线明亮,几乎垂照值房中,而正面的公案处是首辅办公的地方,也是文臣领袖坐的地方。
从文书房送来的奏章整整齐齐摆放在公案上,而林延潮却看着公案后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虽说只是扫了一眼,但林延潮心底却生出一等渴望。然后他行礼道:“学生见过恩师。”
申时行睁开眼睛道:“你来了,天子一个月多不上朝,朝中的舆论已从攻讦天子怠政,转而指责老夫不劝诫天子。为今之计只有早将裁撤净军之事办妥,老夫方能脱身。”
林延潮讶然,申时行这是主动催自己呢?
林延潮道:“回禀恩师,学生已是在联络了人手了,然后等一个上疏的最好时机。”
申时行伸手一按:“你办事,老夫素来放心,只是……”
林延潮听到这里,等着申时行将话接下去。
但见申时行笑了笑道:“也没什么,按照你的意思办,有何难处尽管向老夫开口。”
林延潮知道说了一半的话,下半句才是那个人的真心话。
这是一个不难解的哑谜。
申时行那句‘只是’后面是什么?
申时行在刚给天子上奏章里,称自己不过‘榱桷之才’,但所处内阁却是‘栋梁之任’,知小谋大者,不得不集思广益,所以请天子增补阁臣的人选。
另一方面又暗示自己加快裁撤净军之事,这其中的意思就很耐人寻味了。
林延潮离开文渊阁,返回东江米巷旁的翰林院。
到达翰林院时,就听着绕着院子里传来声音:“一二,一二,一二。”
林延潮点点头,然后步入院门,数名门子早就出来迎候,但见院内这一科的二十名庶吉士加上三鼎甲,穿着单衣在仪门外跑操。
这是林延潮给这些大明储相们安排下的‘馆课’跑操!
这时候已快入冬,天气甚凉,几名门子不无担心地与林延潮道:“学士老爷,这天气马上就要转冷了,是不是停了这跑操的馆课啊。这些人说不准哪个就是将来朝廷里的相公,万一冻病了一二人,那可如何是好?”
林延潮摆了摆手道:“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三九三伏都没到,怎么会练病,再说不过叫他们多跑几步而已。”
而身在场上跑操的庶吉士们此刻却很认真,脸上丝毫抵触的情绪也没有。
他们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将来就是为了入阁作准备,朝廷选林延潮来教导他们可谓期望很深。
林延潮领教习士,一开始既没有教他们文章,也没有教他们如何熟练公文奏章,处理政务,而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庶吉士们跑操。
当时众庶吉士都不理解,向林延潮请教这是为什么?
林延潮说了一番话,意思是庶吉士们不少都身子虚弱,手无缚鸡之力,体格不强壮,如此太过于文弱了。
我等读书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一个人再如何才华横溢,但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行的,不然如何为朝廷健康工作五十年。
从此每日跑操成为庶吉士们必备的馆课。
初时跑操时,这些庶吉士都是叫苦连天,但后来却是好多了,因为他们发现每日早晨如此跑半个时辰后,出了一身汗,渐渐身子畅快许多,以往往日坐久了,头也晕,眼也花,但是跑操后却发现身体好了许多。
不久跑操结束,有的翰林去了澡房更衣,也有翰林去了茶水房喝茶,最后都梳洗一番再进行一日的馆课。
这等日子令人感到新鲜,庶吉士们跑操后,用毛巾抹汗,换上一身干净衣衫,再喝上一壶早泡好的热茶,收拾干净再精神百倍地投入每日的功课中。
如此也不由林延潮联想起大学时在操场上晨跑几圈后,然后再去图书馆的日子,如此忙碌而充实。
现在这跑操已成了这一科庶吉士们每日习惯。不少人身子原本比较虚弱,但经如此一番后,倒是有所改善。
大有一日不跑,一日不舒服的感觉。
然后有的庶吉士空隙时,还会偷空练一趟拳,或站在那练功夫。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这就是林延潮教习庶吉士时,教给学生们的第一课。
而不是什么大道理,道理都是做的过程中,让人慢慢体会的,这就是事功的精神了。
风有些微凉,林延潮加了一件衣裳,然后来到庶常厅。
庶常厅位于内堂之后,二十三名翰林已是到齐,然后一并向林延潮行礼道:“拜见教习。”
林延潮看去二十名庶吉士穿着乌纱帽、青黑色圆领袍,束乌角带,这服饰打扮与观政进士无二,这是没有官阶的素服,至于杨道宾,孙承宗,舒弘志三人已是授官穿着官袍。
见人到齐,林延潮当下与众翰林们讲馆课。
林延潮的馆课,不愿通篇讲述自己的理念,而是将很多道理揉在事情,史料里,至于如何就让众翰林们自己去思辨了。
就算没有改变他们想法的意思,但这些庶吉士们却一点点为之吸引,林延潮的才华见识,让他们仰之如山不说,往往一两句话也会令他们看到一个新天地。
众人最感兴趣的,还是与林延潮探讨历代政治得失,国家之兴亡,人物之忠奸,如此话题一旦阐发出去就收不了了,往往到了吃饭的点,众翰林们都还议论不完,在庶常厅里争论个不停。
读史能培养人之抱负,纵观国家的成败,民族的得失,正是靠不为史书载入的芸芸众生,万千有志之士的努力而改变,但必要时也要有人登高一呼,方有万人振臂景从。
在潜移默化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几个字,渗入了庶吉士们的心中,改变了一些人当初读书只为做官的想法。众人聊到尽兴处,书生挥斥方遒时,师生同学的情谊,不知不觉也就更深了一步。
到了课末,林延潮知道不能继续讨论了,否则又是没完,当下布置了馆课。
这时袁宗道笑着道:“教习昨日讲的倚天传的故事,我等听了一晚上辗转反侧,想听下一段,教习不知今日可否再给我们讲了一二。”
众庶吉士们都是称是。
林延潮不由失笑,他近来与这些学生聊得投机,不免有时也把讲堂当作了说书。
林延潮笑问:“昨日我讲到哪里了?”
众庶吉士们都是齐声笑着答道:“夭矫三松郁青苍。”
林延潮点点头,这时候见外头有声音道:“快,快,学士老爷又讲倚天传了,大家快来听听。”
然后就是一串脚步声,不少翰林院里的吏员,或者仆役就来到这里旁听,甚至有人搬了凳子,准备好茶水瓜子。
这时候林延潮照例不会介意他们旁听,而对于众翰林们而言,这也是他们一日馆课里最放松的时候,在这里大家说笑,林延潮是不会责备的。
林延潮于是开始说书:“却说张无忌知义夫为少林寺所擒,故夜上少林寺打探……”
听着林延潮娓娓道来,众人都是听得入神。
从张无忌斗三僧,到后来化解恩怨,并与群雄协力抗元说了个清楚,然后为了屁股所处的位置,林延潮将最后结局改了改,将朱元璋骗过张无忌夺取权力,当上了皇帝。
改成了朱元璋用王霸之气征服了张无忌,张无忌认为朱元璋比他更适合坐天下,于是入虬髯客让李世民般,将天下送给了朱元璋,最后携美归隐。
如此的故事,放到后世绝对是剧毒,但在当时听林延潮说书的人,却觉得正当如此,再恰当不过了。
然后林延潮又道了一番太祖的功绩。
何为‘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何为‘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何为‘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最后林延潮言道,太祖一介布衣举兵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驱逐鞑虏,复我中华,故而三代以后,得国最正唯我大明也。
听到这里,众翰林与外间众人无不感动,不少人还落下泪。
宋亡之后,明朝日月重光,想到当年的屈辱,这也是士大夫读书人‘华夷之辩’观念最重的时候。
林延潮说完,当下退堂,离开时正好看到编修方从哲也站在一旁。
方从哲见了林延潮连忙施礼道:“下官见过学士。”
林延潮道:“方编修到学士堂来。”
方从哲一愕然后称是,随着林延潮来到内堂。徐显卿去内阁议事了,所以内堂里只有林延潮在。
“方编修,坐!”
方从哲提心吊胆地坐下。
林延潮忽道:“那日礼部试时,你为何向本学士揭发鬻卷之事?”
方从哲紧张道:“当时是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