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日时过境迁,自己来到这翰林院时,已是正五品庶子,堂堂翰林学士了。
林延潮在院门前站定片刻,很是感慨了一番。
两名直堂翰林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林延潮见了当前一人,正是自己往日同僚孙继皋。当年自己初入翰林院时,正是黄凤翔,孙继皋带着自己进门。
林延潮笑容满面,正要说话,却见孙继皋走到林延潮面前长长作揖,然后肃然道:“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孙继皋见过学士。”
孙继皋旁一名官员也是如此道:“翰林院侍讲曾朝节见过学士。”
孙继皋是万历二年状元,在翰林院近十二年。
曾朝节是万历五年探花,在翰林院近九年。
昔日二人都是林延潮的前辈,林延潮要称他们为前辈或者翰长的。但现在他们官位都在林延潮之下。
林延潮行礼道:“两位都是林某的前辈,今日为林某引诣,实是劳烦了。”
二人皆道:“不敢当,学士请。”
当下二人领着林延潮至二门后,孔目一揖留在门外。然后孙,曾二人带着林延潮来至圣人祠行香,然后再去土地祠。
之后林延潮来至穿堂,这里早设下公座,孙继皋请林延潮坐了首位,这时官吏敲响云牌,然后禀'升堂'。
翰林院的门子皂吏,直堂官吏,史馆贴写吏入内,皆行叩礼,然后本院贴写吏,史馆当该吏,书办,经历,史馆中书,本院孔目依次参见。
这些人不少都是相熟的,以往林延潮在编检厅里修书时,不少人都是旧相识。如原先服侍林延潮的史馆值堂吏黄灿,现已调至本院直堂吏。
在穿堂见过属吏后,林延潮没功夫与众人叙旧,而是在孙,曾二人带领下,再穿过登瀛门来到内堂。
内堂也是学士堂。
学士堂上众官员满座。
上从沈一贯,朱赓如此兼衔翰林院的吏部礼部侍郎,下至史官编修,检讨,庶吉士都坐在公座上。
孙继皋请林延潮进门,直接来到视草台前一名四十有许,正座的官员面前。
曾朝节在旁赞礼,林延潮即行礼参见道:“新任侍讲学士林延潮见过掌院。”
这官员起身,全礼答之,然后道:“林学士无需多礼。”
此人就是掌院学士张位,兼衔是詹事府少詹事。
然后林延潮又依次见过沈一贯,朱赓,他们都是林延潮的老熟人了,大庭广众也不是说话地方,大家暂时先见礼就是。
然后孙继皋请林延潮入座,公座次于张位,一并面南而坐。
下面就是陈于陛,于慎行,徐显卿,赵用贤,韩世能等翰林们依官位从高到低依次拜见。闹了好一阵,方才一一见过。
见礼后,张位对林延潮道:“林学士今日到任,部堂正詹也来院到贺,实令本院蓬荜生辉。在下没什么好招待,唯有在后堂设下一顿便宴请诸位赏光。”
“实不敢当,下官先谢过光学士。”林延潮对张位行礼称谢。
九百九十五章 接风宴(谢孤舟蓑笠娃盟主)()
这是翰林院里迎接新任学士的接风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只有五品以上翰林宫坊方可入内就座。
所以林延潮想和萧良友,叶向高打个招呼也是没功夫。
接风宴就设在后堂,众人推沈一贯为首席。六部中从高到低是吏,户,吏,兵,刑,工。
故而吏部侍郎沈一贯肯定是坐首席,下面是朱赓,张位,徐显卿,林延潮。
再下来则是陈于陛,于慎行。
陈于陛乃隆庆二年进士,曾与林延潮同为日讲官。
于慎行虽也是隆庆二年进士,但资历更老,是天子即位时,与申时行并列的六位日讲官之一。
本来于慎行起点是很高的,但张居正夺情时于慎行却反对。张居正气的对于慎行说,你是我一手栽培起来的学生,居然敢反对我。
于慎行说正是你栽培我,我才敢直言。
然后于慎行的仕途就被打压了,天子清算张居正时,于慎行本可以翻过身来,但他又站出来替张居正,以及替张居正说话的林延潮说话。
如此仗义直言,得到了朝野公卿一致的赏识。
但不巴结张居正,也不投机皇帝的于慎行官升的自然就慢,反而还居林延潮之下。
话说回来,这一桌子也实在是很凑巧。
足足有六位隆庆二年的进士,五人位列翰林院学士,另一人也是詹事府最高官员。
翰林学士中唯独林延潮是万历八年的进士,比这六位的科名足足晚了十二年。
这看起来太离谱,但也不太离谱。这六人都是庶吉士出身,而林延潮是状元,还加个三元的光环。
林延潮要看齐是王家屏,隆庆二年进士里二甲第二名的王家屏,已是内阁大学士。
至于隆庆二年状元罗万化正在家丁忧,榜眼黄凤翔,探花赵志皋则分别在北南国子监担任祭酒。
官场上同样是同年之间,先进与后进差别就是这么大。但隆庆二年进士把持翰林院,并未到此为止。
同席的还有詹事府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赵用贤。
左谕德韩世能。
右谕德孙继皋。
其中韩世能也是隆庆二年进士,一桌十个人,七个是隆庆二年进士,还不算上两位国子监祭酒黄凤翔,赵志皋,这个阵容麻将都能凑齐两桌。
林延潮再看向席末一身身子发福,不苟言笑的官员,知道此人就是赵用贤。此人不用介绍,闻其名是如雷贯耳。赵用贤是隆庆五年的庶吉士,张居正的学生。
张居正夺情时,就是此人与同为翰林的吴中行,一并上书弹劾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此事震惊天下。
结果赵用贤与吴中行一起被天子廷杖。
廷仗的结果是,赵用贤被打的惨不忍睹,明史记载'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现在赵用贤被召还回朝,因为这事被清议所推举,认为他实在是有风骨。
而赵用贤也是经常在清流间抨击时政,说申时行,许国二人不是,为李植,江东之声援。
所以林延潮不用想也知道,对方肯定是与自己不和了。
但是此人能量偏偏很大,现在礼部尚书沈鲤虽说是清流领袖,那是因为名望所至,实际并没有插手太多具体事物,地位类似于精神领袖如此。
但是赵用贤却是党鞭一般的存在,此人才是清流的主心骨,因为反对申时行,许国,而在为李植,江东之摇旗呐喊,得到了不少人支持。
做官到现在,林延潮自然不会自定忠奸,哪个是奸臣,哪个是忠臣。所谓忠奸,大多是因政治立场不同。
赵用贤虽与自己政治立场不同,但论及品行倒是公认的君子。但立场不同,就不是同道,甚至是敌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说这一顿接风宴,也让林延潮摸清了形势,一边是势力强大的隆庆二年同年党,他们现在可谓把持了翰林院,詹事府,将来肯定是有不少人可以入阁的。
面对这等势力,肯定是要引以为援,不可与之为敌。幸亏林延潮与王家屏,朱赓交情都很好。
而沈一贯与自己同为申时行的心腹,也算是自己人。
至于徐显卿,韩世能他们都是南直隶长洲人,都是申时行的老乡,也是同党。
于慎行当初冒死在天子面前为自己直言,对己有恩,这情以后要还。
其他几位也不会有如何利益冲突,大家都是奔着入阁去的,自己资历浅,在行事上多尊重下几人,为人低调就可以的。
官当的越大,行事就越懂得克制,更重利害,而轻情感。因为资历浅更越居人头上的不爽之心人皆有之,但不会影响判断。
所以在这个层面的争斗,更多是在党争这一块上。再好的朋友,亲如师生,若分属不同阵营,也会翻脸。历史上李三才背叛王锡爵的事,就是很好的例子,绝对令人心寒。
面对赵用贤,林延潮就不用管他,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是,而孙继皋是老朋友了,则需好好拉拢。
这顿饭吃了几口,林延潮就想了这么多,以后再补充。
宴席上大家初时倒是拘谨,酒才饮了一杯,赵用贤即起身说自己还有事先走一步,这也算是给新到任的林延潮一点颜色看。
林延潮倒是没有介意,反而起身挽留了几句,但赵用贤仍是执意走了。
但赵用贤走后,桌上气氛倒是好了很多,酒过三巡,大家谈兴渐浓,席间大家谈论的焦点在于韩世能重金购来的《寒食帖》。
韩世能除了是翰林,还是当今藏书大家,这次收录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贴》,也是被他视为生平得意之事。
在座的翰林们无不羡慕,而林延潮当即表示愿意上府一观《寒食帖》。
韩世能欣然答允,众人索性定下数日后一并至韩府,一面饮酒,一面赏帖。
饮酒赏帖,绝对是读书人的美事,如此清贵的生活才是翰林要过的日子。连林延潮也不禁在心底有所向往。
这时候外头一名小吏急匆匆地入内。
张位见了斥道:“慌什么?”
张位方才还在谈笑,立时扳下脸训人,顿时打破了一桌子人吃饭的气氛。
这小吏胆寒不知说还是不说,按道理应当林延潮劝一劝,但他又初来乍到。
于是陈于陛出声道:“听到掌院学士训斥了吗?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若无要要紧事来禀,定惩不饶。”
这小吏方道:“是,启禀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王阁老驾临本院。”
听完小吏禀告,众人差一点都啊地一声,然后一并将目光看向了林延潮。
林延潮这面子可真是够大的,新官到任连内阁大学士王家屏都来道贺。
张位脸上转了几下神色,然后笑道:“诸位大人快随我出迎。”
“不必,我已是到了。”
众人听闻一阵爽朗的笑声,但见身穿大红蟒袍的王家屏行至堂上。
林延潮感叹,自己当年与王家屏同为日讲官时,大家还在一起讲黄段子呢,不想现在人家已是内阁大学士了。
张位率领众人向王家屏行礼道:“见过中堂大人。”
王家屏笑着道:“免礼,免礼,诸位年兄都在。”
沈一贯拱手道:“今日宗海升任学士,蒙掌院学士设宴,故而邀我等在此打一打牙祭。”
王家屏笑着道:“肩吾兄,莫非吏部的廊食不好吗?还来翰林院打明成的秋风。”
众人闻言齐笑。
张位笑着道:“今日蒙中堂赏脸来到弊院,下官借花献佛借林学士这接风宴,请中堂与我等同桌同饮,不知中堂意下如何?”
王家屏摆了摆手笑着道:“这倒不必了,本阁部听闻宗海到任,故而顺路过来看看,以表恭贺之意。”
张位闻言笑了笑,众人再度将目光都看在林延潮的身上。
接风宴后。
孙继皋收拾后正欲上车回家,这时身后一人叫住了他。
“以德兄。”
孙继皋停住脚步,但见是林延潮。
林延潮拱手道:“许久没与以德兄叙话了,不知以德兄是否方便?”
孙继皋犹豫了下,林延潮道:“当年在翰苑时,小弟多蒙以德兄,凤鸣兄照顾,多年不见,心底实有很多话与以德兄说。”
孙继皋闻言终于露出笑容点点头道:“蒙学士青眼,下官从命就是。”
林延潮大喜道:“不敢当,这里并非公堂,私下我们如以往般相称就好了。”
翰林院外一小酒楼里。
林雅潮与孙继皋在临轩的桌前小酌。
几杯酒下肚,孙继皋叹道:“当年金殿唱名,御街夸官,不知不觉在翰苑已快十二年,今朝见宗海后来居上,不免感叹,倒不是别意。”
林延潮道:“以德兄的才具远在宗海之上,陛下早晚有一日会重用的。”
孙继皋笑着道:“你以为我是好妒之人吗?只是宗海你升任学士声势太大,实令人瞠目结舌,不明情况。”
林延潮讶道:“此言怎讲?”
孙继皋压低声音:“你有所不知,当初陈,于二位升任学士时,本院吏部礼部学士都缺了一人到贺,就算张新建任掌院,徐长洲任正詹之时也不曾有阁老来道贺。这是翰林苑从未有过的先例。”
“尔宗海你今日到任不仅吏部礼部学士道贺,连王阁老都来了,是不是令人瞠目结舌,不明情况?”
Ps:恭喜孤舟蓑笠娃书友成为本书第九位盟主,感谢兄弟的支持,倍添动力。
九百九十六章 好处()
听见孙继皋如此说。
林延潮讶道:“原来如此,以德兄你知道我的为人,素来不喜张扬,今日王阁老到院实非我的本意。”
孙继皋笑着道:“我知宗海你不是招权示威之人,但有时事事非你所预料的。不过这样一来也好,有了沈四明,王阁老撑腰,我想翰院中不会有人与你为难就是。”
“为难?你是说掌院学士?”
孙继皋对林延潮反应之快实在是佩服,他才露出半点风声,就被他察觉。
孙继皋掩饰道:“我怎么会说是掌院学士呢?赵庶子才是宗海要小心的。”
林延潮笑着道:“以德兄,若是赵庶子欲与我作对,以德兄只会劝我小心。至于整个翰林院敢为难我的,怕除了掌院学士没有第二人了。”
孙继皋只能默认道:“果真什么都瞒不过宗海,光学士此人精明强悍,又好任用私人。宗海与他共事,想好如何应对了吗?”
林延潮沉思,心想果真又是一把手与二把手相处这样老大难的问题。
自己当年在归德府与知府相处的就很不和睦,最后撕破脸。而张位无论从孙继皋的介绍,以及史书来看都是个狠角色。
而今日王家屏来道贺,他的面子肯定是挂不住。
他当年升任掌院时,没有一个阁老来贺,反观林延潮升学士,却来了一个王家屏。
更何况他当年得罪张居正,被贬作外官,然后历经周转,先任了京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