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文魁- 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辜明已道:“公公当然不惧这些跳梁小丑。只要将付知远,林延潮扳倒,那么此事就能揭过,最多被御史弹劾几句。那些鸟叫,对公公而言,不痛不痒。”

    马玉又想起付知远之前的话,那等笃定,那等沉稳。他不由问道:“若是打蛇不死反被蛇咬,听说林延潮不是省油的灯”

    辜明已道:“官场上没有人是省油的灯。公公,归德府鱼鳞册已经在手,九百顷淤田,除了作民田,官田以外,其余有四百余顷淤田,皆在数人之名下!这是铁证如山啊!”

    “真的啊!”马玉失声道。

    辜明已道:“千里做官只为求财,从没有不贪的官。但这四百多顷淤田,贪得不是有点多。”

    马玉疑道:“我看有蹊跷,我们手中是有归德府县的鱼鳞册,但若与上备到户部鱼鳞册不一致,他们会倒说我们诬陷。或者林延潮作了两本鱼鳞册,我们手中所持不过是假册?”

    辜明已笑着道:“公公果真谨慎这一点辜某不是没想。辜某在户部里有好朋友,他查得归德府上一个月刚刚送至备档的鱼鳞册上,也是如此无二。”

    “太好了”马玉点点头,随即又讶道:“你连户部也察了?”

    辜明已道:“本官其实最早是从户部里查的,林延潮或许是怕淤田沦为藩田,故而早日报备。至于后来本官在林延潮那收买的细作,不过为了确认此事。若非双管齐下,查得实据,下官岂敢让公公到归德府,白走一趟。”

    马玉喜道:“辜府台,果真是一步一谋,你在替谁做事?”

    辜明已神秘地道:“公公这就不要问了,各为其主!”

    马玉笑道:“那什么时候动手?”

    辜明已道:“就在巡抚召见各府知府聚议之上,拿出实据。”

    “那时人多口杂,不怕横生枝节。”

    “天下之事,抬不过一个理字,理亏是他们,谁敢袒护,我们就连他一起办了。拿下付知远,林延潮,也是杀鸡儆猴,如此其他几位知府于潞王就藩之事,就不敢推诿了。公公,若是担心林延潮还有什么翻盘手段,实在不用。他们翻不过来。”

    马玉松了口气道:“实不相瞒咱家在京里多年,确实没会过这位林三元,但辜知府既已定计,那就是妥了!”nt

    记住网址:

八百七十八章 商议() 
噼里啪啦。

    五六名看起来精明能干的书办在打着算盘,还有三人在类似帐本的书上,一笔一笔的写着什么。

    一个屋子里,唯有两人什么事也没有做,站在那说话。

    这二人一名看起来像是读书人,但不是书呆子的样子,眼睛很活,身上也没有读书人的傲气,与对方说话是低下身子去,明显有几分讨好。

    对面之人不过是师爷打扮而已。

    这时候屋门一开。

    开封府知府辜明已一提官袍,跨过门槛走进屋里。

    一屋子的人,除了那书生外,其余人都是叫了东主,老爷。

    那书生斟酌了下,上前行礼道:“晚生郑明国见过府台大人。”

    辜明已不置可否,一旁师爷道:“老爷,这一次多亏了这位郑公子。”

    辜明已沉着脸上,露出笑意,点点头道:“你就是林延潮的门生?听宋先生说这一次揭发林延潮这贼子,你可是立了大功。”

    书生连忙道:“晚生不敢当。”

    “你是什么时候作他的弟子?”

    “在京师时,那时他为天子日讲官,后来跟随他至归德,在同知署任一名小吏。”

    “天地君亲师,你是他门生,为何揭发他?”

    郑明国道:“既是为了公义,也是为了府台。”

    辜明已道:“不要拿这些话敷衍,本府要听真心话。”

    “这这虽说先生待晚生不薄,但晚生不愿屈身为吏,终日抄抄写写的,没有半点烟火气。晚生乃监生出身,想要一个官身,但先生没给。”

    “不过官身而已本府可以给你,但要看你愿不愿意配合本府。”

    郑明国急切道:“晚生愿意。”

    “好,你先写一个告林延潮的状子,到时宋先生会教你,先退下吧。”

    “是。是。”郑明国退下。

    一旁宋师爷对辜明已道:“此人利欲熏心,不是林延潮派来的。”

    辜明已点点头道:“方才本官也试过他了,如你所言,但不是本府多心,再三谨慎,不会有错。从归德府取来的鱼鳞册,以及买卖田帐本如何?”

    宋师爷道:“反复看过了,其中又从四百三十七顷可疑淤田中,找出三百六十五顷,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七十二亩,这林延潮就是说破天去,也解释不清。”

    辜明已问道:“林延潮是如何作假账的?”

    “手段无非是诡寄飞洒,就是摊至民田或化整为零,但手法绝对是熟手作的。若非是林延潮实在太贪心,要将这三万六千多亩的地都隐匿起来,换作老夫,也不一定能看出来。”

    说着宋师爷捏须,目光一厉道:“但宋某这三十年的钱粮师爷可不是白当的。”

    辜明已笑着道:“仰仗宋先生了,对了,你说这替林延潮作假账的熟手是谁?”

    宋师爷道:“我从郑国明那打探过了,是其幕客丘明山,这一次也随林延潮来开封,但中途支去了山东。此人是归德本地人,乃杨镐推举给林延潮,但名声很不好,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人。”

    辜明已点点头道:“什么样的官,用什么样的师爷,看来是不会错了,扳倒林延潮后,这丘明山要抓来让他来给本府办事。”

    宋师爷笑了笑称是。

    辜明已又问了宋师爷几句,再三确认无误后,最后一点疑虑也没有了,出声道:“明日各府知府齐集,就是林延潮,付知远束手就擒之时。”

    午后的阳光撒下。

    茶楼里,郑明国举起茶杯呷了一口,笑了笑道:“好茶!”

    然后他对身旁跟随他多年的书童道:“那几件破旧的冬衣都可以丢了,再过一两个月,咱们就要去苏州,那里阳光明媚,不似这里风厉得如刀一样。给我斟茶!”

    书童称是,然后给茶杯里斟满茶

    郑明国又呷了一口,看了一眼茶座中央卖唱的盲人父女,生起几分怜悯,然后叹道:“回去收拾行李,后天事情就可以定下,我们马上就走,一刻也不要停留。先生下面有几个人十分厉害,但事情过去了,大局落定后,我早已远走高飞。”

    郑明国说到这里,拿食指往桌上轻叩了几声,又对书童吩咐道:“但钱还是要省着花。”

    说完郑明国起了身,从袖子里取了一吊钱放在桌上,然后走下茶楼。

    走至楼梯时,郑明国脚步顿了顿,取了几个铜子赏给了盲人父女。他心底略微有些宽慰,大概是获得‘我虽背叛了先生,但大体上还是个好人’之类的心境。

    然后郑明国背着双手,与书童一并离开了茶楼。

    待快要行至客栈,经过一个巷角时。

    “你们是什么人?”郑明国惊道,几名官兵包围了他,他抬起头,但见巷子左右的小楼上还有弩手。

    “郑明国?”一名黑脸汉子问询着。

    “是不是。”

    对方收起画像道:“郑明国请吧!”

    “你们是什么人?是归德府”

    “不,我们是巡抚衙门的人。”

    郑明国闻言先是一愕,然后立即装出大喜的样子道:“正好,晚生正要见抚台。”

    “哦,那还正巧了,何事啊?”

    “晚生要向抚台揭发归德府同知林延潮贪墨朝廷数万亩淤田之事。”

    这黑脸大汉笑了。

    郑明国也讨好地笑了笑,这时一个人走了过来。

    郑明国的心沉了下去。

    “陈管家,你也在?”郑明国脸色苍白地向陈济川打招呼。

    陈济川点点头道:“不放心你,顺路过来看看。”

    阳光已是沉了下来,而郑明国身子也是软了下去,但黑脸官兵已是拽住了他的衣领,如提小鸡般拎起。

    陈济川向一旁吓得魂不附体的书童道:“你是他的书童吧,也跟我们走一趟,放心,不会要你的命。”

    次日,河南布政司巡抚衙门。

    虎头牌,列戟下,数百名巡抚标兵列岗站队,戒备森严。

    大门面阔五间。

    官员们坐轿,坐马车在巡抚衙门前下了后,将手本递给守门官看过后即被放行。

    随从是不能进了,但官员们在衙门口碰见了,便说着笑着打了招呼,然后寒暄几句。

    有的官员面有隐忧,有的则是心底欢喜,众官员都知道今日之议,乃巡抚落实潞王就藩之事。

    天子下旨训斥河南巡抚的诏书,已是上了邸报了,众官员看了诏书,上面措辞强硬。

    杨一魁不可能背这么大的锅,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潞王就藩的事上向马玉全面妥协。所以一会的集议上,巡抚估计会向各府县摊派,层层施压。

    众人说说聊聊即走进了巡抚衙门。

    不久开封府知府辜明已的轿子也已是到了。

    身为河南布政司‘首府’,他来巡抚衙门的次数可不少。

    官场上默认是,首府官员必为一省巡抚私人。如果不是,那么结果好比,首辅内阁大学士与天子对着干。

    但辜明已偏偏不是,若不是他后台硬,恐怕早就被杨一魁调走。

    辜明已坐在轿子里时,一直闭目沉思,一会如何如何将林延潮,付知远拿下,再帮潞王在就藩的事上多争取一些,如此以后他河南首府的位子更稳了。他不着急考虑什么升迁,治下人口两百万的四品知府,整个大明朝没有几个。

    辜明已下了轿子,左右看了看,就有几名卑官上前奉承。

    本是要进衙门的官员见了他都停下脚步,站在一边相侯。

    见官员们都在候着他,辜明已笑着挥了挥手道:“各位请吧,今日集议恐怕会很长。”

    如众星捧月般,辜明已在十几名官员簇拥中进入巡抚衙门,然后到了二堂。

    日头渐渐升起了。

    二堂里已候着不少官员,辜明已入内后感觉气氛还好,还有几声说笑声。

    他转过头看了一眼,但见东角里,穿着五品官袍的林延潮,正与几名官员说话,神态轻松随意,看不到一丝忧虑。

    林延潮看见了辜明已后,也是看了过来,然后遥遥行礼,十分的恭敬。

    辜明已心底有些讥笑,大概是觉得林延潮还能如此悠闲多久,实是可笑。

    辜明已也是还礼,礼数上还是作足了,再等等就是掀牌的时候。

    省里大员还没到,马玉也没来,故而二堂上众官员各自闲聊。辜明已自也有一帮交好的官员,谈论之间他没有觉得今日自己这一帮的人,比往常似少了三分之一。

    二梆敲过后,堂鼓击响。

    众官员都是起身,面北行礼。

    然后巡抚杨一魁,左布政使龚大器,按察使杨一桂,巡按曾乾亨等省里大员齐至,此外马玉,高淮两名内监,以及礼部都给事中万象春,璐王府左长史萧生光等京里的官员。

    行礼参见后。

    众人坐定,杨一魁问道:“堂外还有无官员?”

    堂下禀至道:“还有各府佐贰官。”

    杨一魁道:“既是本省集议,让他们也上堂来吧。”

    于是各府的佐贰官也被请至堂上。

    这等聚议,都是要五品官员以上的,而且河南佐贰官,多是散厅,没有什么权力,来省里也只是正印官的传声筒,请不请他们上堂其实没什么区别。

    但杨一魁发话了,他们也被请上堂来。

八百七十九章 怒怼(二合一)() 
府佐贰官,甚至还有州县官被请上二堂。

    这有二十余人,因堂上椅子已经坐满,他们没有位子坐,故而就站在各自知府的身后,垂手而立。

    而巡抚衙门二堂里,唯一坐着的府佐贰官就是林延潮了。

    因为归德府正印官付知远负伤在押,林延潮代表归德府坐在这堂上,因为官位稍低,所以只能陪坐末席。

    二堂上现在倒有五十余名官员。

    众人齐至,杨一魁正要说话,马玉忽说出恭,当即从二堂离去,又过了好一阵方才回到二堂。

    早不出恭,晚不出恭偏偏在这时候出恭,众官员都知道马玉是刻意摆谱。

    马玉来开封府近一个月都是如此折辱文官,甚至还打伤了归德府知府,大家也是默认了他如此。何况巡抚,按察使也没有二话。

    马玉入座后,杨一魁平和地问道:“马公公,可以开始了吗?”

    马玉笑了笑道:“当然,不过咱家要先说两句,不知可否?”

    杨一魁道:“当然,我等洗耳恭听。”

    马玉点点头道:“诸位大人,当年太祖爷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马玉说到这里有些卡壳,众官员们心想这几句话,说的丝毫不见抑扬顿挫,好似照本宣科,肯定是有人给他抓刀的,否则马玉也说不出这等文绉绉的话。

    “以后永为祖制……祖制,世代相传,故而宗室与国同体,天子与宗室,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故而璐王之事,就是天子之事,若是怠慢璐王之事,就是怠慢天子,这些话咱家说在前头,尔等放在心头好好掂量掂量,拾掇拾掇,一会议事前,想想你们今时今日之地位,好好念念君恩。”

    最后这几句话,就是马玉脱稿发挥了。他甚是满意,觉得说出了一种淡淡的霸气来。

    他看向众官员们的反应,却是十分冷清。

    辜明已见冷场,立即出声道:“公公说得极是,我等为官自是当思君所思,忧君所忧。定为圣上将璐王就藩的事办妥。”

    马玉点点头,见杨一魁等没有表态,他不由在心底轻哼了一声,然后他看向一向十分好说话的龚大器问道:“龚方伯以为如何?”

    左布政使龚大器点点头道:“当然,天子高居庙堂,老百姓身处江湖,我们官员夹在中央。”

    “天子有命,我们做官是能办就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