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文魁- 第3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正域向林延潮道:“先生,这卢公子乃我的好友,当初我在京师落难时曾蒙他收留,当日西园我等一并被抓入刑部时,对方见是我是举人功名不敢为难,但卢公子却被以首犯问罪,遭到刑部之人拷打,要让他指认恩师之罪。但卢兄如何就是不肯,若非这一次昭雪,卢兄几乎难以活着出来。”

    听郭正域这么说,屈横江不由愤慨,当场骂道:“这狗日的洪狗官,若不是他怎么会生出这么多事来。朝廷昏暗无能,故而才养得这般狗官。”

    林延潮听了脸一沉,屈横江听了连忙道:“先生,恕罪,我只是骂其他狗官,先生却是一位好官,大大的好官。”

    众人都是闻言笑起。

    郭正域也是笑着道:“若非洪狗官,我们也不能拜在先生门下,闻事功之经学,何况他最后也是自食其果了。”

    卢万嘉笑着道:“卢某也是苦尽甘来。”

    林延潮听二人这么说,心底也是高兴。

    郭正域三人都是吃过了饭,林延潮与汤显祖二人是刚吃完。当下众人一并在茶室聊天。

    林府的下人忙端上精致的瓜果,糕点,香茗,一碟碟摆满了了茶室里的八仙桌。

    茶室敞轩对月,夜色溶溶,院里的草树清香透进室内。

    林延潮呷了口茶,将汤显祖与三人介绍道:“这位就是汤临川。”

    三人都是听说过汤显祖名声,万历五年那一科春闱,汤显祖与沈懋学,冯梦祯等人都是这一科士子中的翘楚,张居正欲为子扬名,曾让张懋修,张嗣修一并与汤显祖交游。

    三人一并起身对汤显祖行礼道:“原来是汤前辈,失敬,失敬!”

    汤显祖素有名望,当年诗词一出,不少人闻名上门,连张居正也遣子与他相交,但会试两度落榜后,则光环褪去,连至交好友沈懋学也对他有几分轻视之意。

    故而现在汤显祖是看遍人情冷暖,对三人也是施礼道:“前辈二字实不敢当。”

    几人互通名字后,林延潮道:“我这一次是请义仍从杭州入京,是要在燕京时报执笔的。”

    三人都是大喜。

    屈横江拍腿道:“以汤前辈的名气,这燕京时报一出,众读书人定是趋之若鹜。”

    郭正域拱手道:“我亦拜读过大作,汤前辈之诗词必能令燕京时报增色不少。”

    汤显祖笑着道:“惭愧,惭愧,不过这一次状元公请我执笔,是为了让我连载话本的。”

    “连载话本?那不是大材小用?”卢万嘉不由讶然。

    在读书人心目中,当然是诗词第一,文章第二,戏剧勉充末流,至于话本根本不入流。以汤显祖今日的名望来写话本,确实是大材小用了。

    汤显祖听了有些尴尬,林延潮道:“燕京时报创报之意,并非是要奏阳春白雪,而是望雅俗共赏,就算仅仅能识字之人亦可读懂此报。话本亲近市井,亦能文可载道,但世人偏见视作难登大雅之堂,实在是太偏颇了。”

    汤显祖也是在心底一叹道:“状元公所言极是,不过戏曲话本乃小可生平之好,就算损失一些名声也没什么。”

    卢万嘉道:“汤前辈无妨,若你惜名声,不如以笔名在时报上表话本,至于诗词则冠以真名,如此不是两全其美。”

    汤显祖听了顿为意动,心想这倒不失一个好办法。

    林延潮笑着道:“既是如此,义仍不如先用一笔名,待时候成熟了,你再编作戏剧,让天下之人闻之。”

    听林延潮之言,汤显祖最后一些顾虑也没有,笑着道:“就依状元公之言,说来不怕几位见笑,编纂戏曲之事在余心中更胜于科举宦途。”

    林延潮听汤显祖这么说,是出自真心,也知他科举失意后,真的看淡名利了。

    几人中卢万嘉往刑部走了一趟后,也是有感慨:“天下为官者碌碌,几人能青史留名,但戏曲话本不同,就算数百年后为人偶尔提起,也恰似再活过来一般。汤前辈,卢某方才失言,眼下对你唯有敬重之意。”

    汤显祖笑道:“岂敢,岂敢。”

    对于卢万嘉这等心情,屈横江,郭正域都颇不以为然。至于汤显祖显然已是将卢万嘉视为知己了。

    最后众人又聊至了燕京时报上。

    卢万嘉道:“状元公所言,燕京时报是要令雅俗共赏,每个读书人都能读懂,此乃我辈之志。学生不才,也想尽绵薄之力。”

    听卢万嘉的意思,是要替林延潮承办起燕京时报。

    卢万嘉说完,郭正域即道:“老师,卢兄甚有经商之才,若是有他来经营,那么再好不过了。”

    卢万嘉道:“郭兄谬赞了,学生家里略有薄财,若办报之事有需钱财地方,自是可以垫资。只要时报能办得下去,学生就可一直支持下去。”

    屈横江笑着道:“先生咱们不要与他客气,此人在京师一贯有小孟尝之称,咱们要打打他的秋风。”

    众人闻言齐笑。

    林延潮看得出卢万嘉其意甚诚,又有郭正域大力推荐下,心底决定答允下来。

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 
对于燕京时报的盈利之事,林延潮心底不甚看重,所以他更没有一家独大,不给他人分享的意思。

    林延潮的志向是在朝堂上,至于之所以要创办事功刊,燕京时报,既有服务大众,振兴文教的公心,也有扬己名声,培养党羽,以及个人舆论工具的私心。

    既是志在朝堂上,那么林延潮不可能分出那么多精力来办报刊,眼下事功刊由徐火勃,陶望龄替自己打理,没牵扯自己太多精力。

    那么燕京时报,他也是不打算亲力亲为,能够贯彻自己理念就好,然后再交出去也没什么,若可以托付一个自己值得信任的人,那么再好不过了。

    这卢万嘉无疑是一个好人选。

    林延潮与卢万嘉相聊几句,他没有如陶望龄那等才情,但胜在世代经商,熟悉商务,在燕京地头也有人脉,那么在经营这燕京时报上,至少比陶望龄他们强。

    于是林延潮当场允了卢万嘉之请,也定下了燕京时报的框架。

    由汤显祖领主笔,郭正域辅之,再由卢万嘉总务会计之事,屈横江辅之,燕京时报的骨干终于搭建起来。林延潮也可以当甩手大掌柜了。

    众人又议了下,燕京时报的初版就争取在数日里排出。

    大家都很有信心,林延潮更有信心。林延潮的信心在于燕京时报一反主流书籍,毕竟大部分的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很难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本书的,但若要看一天的报纸却是随随便便。

    当年的报纸就如同今天的微博,微信那样开启了全民碎片化阅读的先河。

    必须承认深阅读肯定比浅阅读优良,但浅阅读总比不阅读好。有了京师推广国民教育下,京师百姓的识字率提高,再辅以报纸,时刊这样的新媒体,一步一步开启民智,如此文教大业可期。

    这就是林延潮的规划。

    次日,廷议的票拟出来了,张居正建议扩招生员以及兴办义学并行。张居正的意思,扩招生员之事,可至全国推行,正好清丈田亩很有成效,这清理出的土地,正可以分给新增的生员。

    而兴办义学,则是打了个折扣,从两京试点,改为先京师试点,至于户部批的十万两,张居正也以国库艰难之名,认为再议一议。

    尽管打了折扣,但林延潮已是觉得可以接受。同样小皇帝也是满意,毕竟是自己的主张第一次得到通过。

    若换了以往小皇帝会很高兴,但是这一次小皇帝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张居正写完票拟后,就病倒了。

    张居正病倒后,朝堂何去何从,不说百官,连皇帝本人也是六神无主。而从这一天起,林延潮也补入起居官之职,正式成为天子的顾问大臣。

    不过虽是顾问大臣,但起居官本值工作也是要办好。

    皇帝起居注有内外之分,皇帝入后三宫时,由女官,也就是彤史,掌记宫闱起居之事。比如这一次小皇帝私下临幸恭妃,若不是彤史记录之下,小皇帝还要赖账。

    而林延潮就是外起居注,则跟随皇帝出入前三殿,以及文华,武英殿等,只是原则上是不允许跨过乾清门的。除了不允许跨过乾清门,那其余的地方是皇帝到哪里自己就跟到哪里,就算人家上茅厕,也要跟着在旁递纸,真是妥妥的天子侧近。

    这一天天还没亮,林延潮就早早来到起居馆。

    起居馆就位于讲官值庐的隔壁,起居馆有主事,笔帖式等吏员,他们早知道林延潮补入起居官的消息,见了面都是一并向林延潮见礼。

    主事,笔帖式等吏员也明白林延潮眼下是天子的心腹大臣,当下即献起殷勤来。

    起居馆主事笑着道:“林先生,侍从陛下左右,以笔札司记载,出入承明,堪称华选,将来出途优越,不次升迁,出入尚书,阁老易如反掌。我等先在此道贺了。”

    林延潮听了不由一笑,古代天子所居称为明堂,而明堂的左右路寝称承明,意为承接于明堂之后,出入承明与螭头载笔一般,也是用于称起居官的。

    主事说完,众笔帖式也是纷纷说些奉承话,其中巴结的意思,十分明显。

    说来起居官没有实权,但因皇帝起居注因其事甚秘,非日讲官不得参与记注。因此担任起居官都是内阁,皇帝一致信任的重要大臣。

    确实如这主事所说,起居官将来可不依官场规矩升迁。所以这些主事,笔帖式当初削尖了脑袋,想要进起居馆,也是为了能巴结到一二的日讲起居官,得之赏识。

    这个与林延潮任日讲官,在天子身旁露脸的初衷一般无二。

    因为天子的小弟,与天子小弟的小弟,都是很牛逼的存在。

    众吏员当场各种献媚,连林延潮都有些吃不住:“惭愧,出入尚书,阁老,这话可当不起,不过还是谢过诸位了。”

    林延潮说完,众吏员仍是奉承个不停,这时门外脚步声起,但见王家屏步入起居馆,众吏员们都是换了另一等巴结的表情:“见过王先生。”

    林延潮也是道:“见过王前辈。”

    王家屏扫了一眼就明白了,当下板起脸:“宗海,与这些人分说作什么,今日你第一次当值,不可迟了,尔等还不快将起居册呈来。”

    王家屏这么说,众吏员不仅没有丝毫生气,立即给二人呈上起居册。

    林延潮一看这起居册是空白的。

    王家屏解释道:“此起居册不过草本,我等身为起居注官,所职在于记录天子言行及编撰轮注起居册。每日退值之后你将所见所闻,尽录稿上,并签署自己姓名及年月日,然后置入馆中的铁柜里。”

    “到了次年,自会有翰林将自己所书的草本,誉写为正本,再交翰林学士看定,此方为正册。”

    林延潮恍然。

    一旁吏员交给林延潮与王家屏二册。

    王家屏又与林延潮吩咐道:“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今日你我当值,以后你记言,我记事,如此不会有分岔。”

    林延潮立即称是。

    二人取了册子与笔后,一并前往乾清门等待小皇帝的御驾。

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 
林延潮与王家屏在乾清宫外侯来天子御驾后,一并随天子来至中极殿。

    中极殿列三大殿之二,纵横各三间,外设回廊。在清朝时,中极殿乃天子至奉天殿进行大朝仪的小憩之处。在明朝时,中极殿则为天子赐宴,与大臣召对之处。

    此外在殿阁大学士中,中极殿也有特殊的意思。在四殿二阁六位内阁大学士中,中极殿大学士位序最高,唯有首辅方能居之。

    今日林延潮是第一次直起居故而至乾清门前侯驾,而按惯例只需到中极殿侯驾就好了。

    林延潮随着天子的御驾至中极殿。

    中极殿与另两殿不同,乃四四方方,纵横各三间,四面环以回廊。

    小皇帝坐着肩舆,在几十名中官陪同下从中极殿南面入殿。

    中极殿南面三交六椀十二扇槅扇门齐开,迎接天子御驾入内,则林延潮待御驾入内后,再行入殿。

    中极殿内的铜薰炉烧得正暖,此刻天色已是明亮,晨曦透过槅扇格纹,撒在殿内的金砖上。中极殿四面设满门窗,故而采光极好,这取自天子‘向明而治’之意。

    小皇帝下了肩舆,坐在鎏金御座上,肩舆就搁在御座之侧。

    王家屏,林延潮向天子见礼后,手持书册站在御座台阶之下瑞兽角端之侧。

    “宣太医院医官觐见。”

    原来昨日天子派了太医看视张居正后,太医午夜方从张府返回太医院。

    这天没亮,太医们又被天子传至中极殿问话。

    小皇帝关切地问道:“元辅昨夜如何?”

    太医道:“回禀陛下,臣施针用药后,元辅已是醒了,不过片刻又是睡下,臣不敢搅扰,开了几帖药后即来复命。”

    小皇帝又问:“那元辅病情如何?”

    太医回禀道:“元辅之病乃是久积之症,臣不好妄下断言。”

    太医院的太医给皇室看病,各个都是人精,将话说得都是模棱两可,除了透着张居正这一次病得很重的意思,其余并没有太多帮助。

    小皇帝闻言不由怒道:“一群庸医,朝廷怎么养着你们这一帮只知吃喝拉撒之人。”

    御医们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一句话,否则就是掉脑袋的大罪。

    而一旁的王家屏与林延潮各有分工,王家屏记行,林延潮记言。

    小皇帝御口已下,林延潮笔下不停,将小皇帝‘吃喝拉撒’的金口抄录进起居册里。

    小皇帝在御座旁踱步,陡然一睹见林延潮用笔记录之状,不由掩口心知自己方才失言,若是这样的话,记录进起居注里面,不是为后世子孙大臣们笑话吗?

    于是小皇帝收敛怒色,对林延潮和颜悦色地道:“林卿家,朕的这一句,不过是牢骚之言,你还是记得要紧之事,这等枝叶之事就不必详录起居册上了。”

    见小皇帝与自己‘通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