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道:“潘制台,有所不知,以往我与何郎中虽有一些误会,但早已是消解,现在我们二人可谓是彼此最好知己啊!”
何洛书顿时懵了心底大骂道,他娘的,谁和你是最好的知己啊。
潘季驯已是点点头道:“原来如此啊!不打不相识,你们这可是一段官场上的佳话啊!”
何洛书待要解释,已是来不及了。自己明明是来羞辱林延潮的,怎么变成相送的?但此刻在潘季驯面前,自己又不能否认,总不能说是特意来给林延潮放爆仗的吧。
何洛书眼睁睁地看着被林延潮拖下水了,惹了一身骚味,以后就算自己如何解释,也变不了今日来给林延潮送行的事实,若是被张居正认为自己与林延潮交好,而被打压,自己就完了。
何洛书顿时满脸欲哭无泪的表情。
“下官尚有事在身告辞!”
林延潮道:“何兄走好,有劳你十里相送啊!”
何洛书听了这句话,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见了何洛书悻悻离去,林延潮不由大笑然后对潘季驯道:“多谢制台。”
潘季驯亦是笑了笑道:“不用,我早看此人不顺眼了。”
于是潘季驯招了招手,但见一名下属捧着一盒子来。
潘季驯拿了递给林延潮道:“此乃临别之际给宗海你的赠礼。”
林延潮犹豫了下不敢收,潘季驯笑着道:“是家乡的腊肉干。”
林延潮听了这才欣然收下道:“制台能亲自来给我送这腊肉干,在下足感盛情,只是制台不知如此会触怒了首辅吗?”
潘季驯范文:“本官为官有一个秘诀,宗海你想不想知道?”
林延潮道:“请制台赐教。”
潘季驯道:“就是直道而行,不问是非。”
林延潮听了不解。
潘季驯笑着道:“官场上弯弯绕绕,人情是非,多得你数不完,等闲人处理不来。既是处理不来,我就不去管他,只需看着眼前之事。咱为官是吃皇粮的,给天子当差的,为老百姓办事的,不是来让众同僚喜欢的。”
“说来也奇怪,咱当官到了今日,虽是人是越得罪越多,但官却越做越大。今日我来找你,张江陵他高兴不高兴,又关我什么事?”
林延潮听了对潘季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这就是技术性官员本事啊,不靠拍马屁来升官。不知我什么时候,也能有潘季驯那么本事。
林延潮心悦诚服的道:“真是至理名言,受教了”
潘季驯哈哈一笑道:“你别给我戴高帽子的,我此来送你只是个名头,我是特意来向你请教的?”
林延潮连忙道:“不敢,制台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潘季驯点点头道:“你说黄河清,则有大旱后,本官回去查了从秦汉以后,黄河之水情,发现真如你所言,但凡黄河水清,十次有七次都会有大旱。说实在的,我诚心佩服啊,我治河十几年了,尚不知此中道理。你一个词臣,不说让你修堤坝了,让你玩泥巴都玩不好,你却怎么从中看出这道理的,这里倒是要向你请教一番。”
潘季驯这一番话可谓十分诚恳,真是向林延潮来求教的态度。
林延潮笑了笑道:“制台言重了,其实以黄河水清来看旱情,虽说是十之有七,但仍不算太高。”
潘季驯听了讶然问道:“哦,十之有七,还不是高?我记得我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大旱,冬里就没下一场雪,然后到了春里河水断流,烈日暴晒,田土龟裂,种粒皆绝,因饥后又生大疫。那惨景真是不忍目睹,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啊!但这一次还不算大灾了,若真到了那等赤地千里,流民载道,饿殍盈野之时,那连社稷都会不稳,若是你有提至十之有八的办法,我老潘今日就在这里给你磕头了,替老百姓谢你了。”
说完潘季驯作势就要拜,林延潮心道好你个潘季驯竟对我用这苦情计,我还以为你是个耿直人呢。
不过林延潮见潘季驯那一脸诚恳的样子当下道:“制台,你这不是折煞我吗?”
潘季驯道:“宗海,你是不知,老百姓苦啊!你没有当过地方官,你去黄河走一走看一看就知道了。你若真有此法,那么朝廷就可提前半年,防备旱情,说出来可救得几十万人的性命啊。”
于是林延潮道:“制台真是折煞我,此事利关天下苍生,就算制台不问,我林延潮乃是一介草民也会如实告之,何况在下乃朝廷命官,为百姓谋福祉,根是本分所在,但今日经制台这么一求,变得我林延潮有意卖弄,这不丢我的人吗?”(未完待续。)
四百八十一章 喜还是不喜(两更合一更)()
说实在潘季驯确实有诓林延潮将这等测水方法说出来的意思。
这关系到黄河两岸百姓的性命,若是能提前预警,不知可以活多少人。但若是说潘季驯凭此办法,想要加官晋爵,那也就错了。
潘季驯非翰林出身,入不了内阁,外官任尚书,二品大员已人臣的顶点了。
但是见林延潮却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而且还看穿了自己这点小心思,潘季驯不由有几分尴尬。
潘季驯道:“林中允,若真有此办法,本官决计不亏了你就是,绝对在天子替你保奏。“
潘季驯想试一试,林延潮的意思,看看他冒着顶撞张居正的风险,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是希求幸进,还是真是一心为公。
这话也是潘季驯考验林延潮用心。
但见林延潮道:“罢了,眼下元辅对我印象不好,若说是我建议,必不会许,我倒不如将此法告诉给制台,造福苍生,以一毛而利天下,有何不可。不过制台将来凭此加官晋爵,不要忘记关照下官啊。“
见林延潮这么说,潘季驯差一点吐血了,这倒是什么路数,此子真不可以常理揣度。
潘季驯没好气地道:“我已位极人臣,何谈加官晋爵,闲话少说,你的办法能测得几分?“
林延潮一字一句地道:“十中有九!“
什么?
潘季驯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来,林延潮以黄河水清水浊,测大旱不过十中有七。
他觉得林延潮的办法,能更进一步,就很好了,但是没料到他的办法,居然有九成,这不是忽悠人吗?若是真能测个十中有九,那么朝廷就有十足把握,提前预警灾情,那么这绝对是一件造福百姓的事。
潘季驯有些不信,于是问道:“林中允,姑且说来。“
林延潮闻弦而知意,见潘季驯又怀疑自己,当下笑了笑道:“潘制台还记得,我说过水重年景好,雨多粮丰盛,水轻火龙飞,千里皆赤草吗?“
潘季驯目光一亮,与林延潮道:“你是说称水之轻重来测年成?“
林延潮点点头道:“正是,我们可逐年逐月,在黄河上取一袋黄河水称之,拿前一年水轻水重与今年较之,拿前一月的水轻水重,与此月较之,由此可知黄河各省雨水丰寡,这就是称水定天象。“
听了林延潮的话,潘季驯左右踱步,似考虑到林延潮这话的可行性。
林延潮十分笃定,这方法可不是他杜撰了,而是历史验证过了。
从清朝顺治年开始,朝廷在黄河沿岸设汛兵,采用从黄河取水称水办法,若是去年不旱不涝,今年的黄河水比去年骤然轻了许多,那么今年发生旱情的几率很大。
若是比去年重了,那么今年就要多注意沿河防汛。清朝用此办法预测年景,成算极高,据记载准确度几乎达到十之有九这么多。
林延潮也是搬运别人智慧而已。
潘季驯仔细想过此事确实可行,不由激动地抚掌道:“此真妙法,又极为简单,状元郎,潘某真服了。本官立即奏表朝廷,立即推行此法。“
“那多谢制台了,如此林某也可放心离京了。”
见林延潮这么淡然,潘季驯不由感慨地道:“林中允,你不知你这一策,可救活多少百姓,我替黄河沿河千万百姓在此谢过你了,受我一拜。“
说完潘季驯向林延潮长长一揖。
林延潮见潘季驯一名二品大员屈尊向自己行礼,连忙扶起道:“制台修河筑坝才是活得几十万百姓的功德,我林延潮不过举手之劳,又怎么敢居功呢。“
潘季驯抬起头不由道:“宗海,真社稷之臣,你放心,这一次无论你与张江陵这打赌谁输谁赢,潘某这都给你留一席之地,沿河的知府或办不到,但知县总能给你保举一个,你安心吧!“
林延潮心道,好啊,你这潘季驯明明是要老子给你打工,却说得如同收留我一般,又给我耍心眼,真是太不可爱了。不过怎么说,也算有个办事的地方,堂堂翰林屈就知县,屈就就屈就了吧。自己又不是受不了委屈的人。
林延潮道:“也好,就算知县也成啊,只要能事功,官位高低我不在乎,总比待在家里赋闲好,总之不让林某负了此有为之身就行。“
听了林延潮这句话,潘季驯再度刷新了三观。官场上不少官员官场失意,就是一副老子不干的样子,宁可辞官归隐,归隐田园,宁可悠游林下,也不愿屈身事之。
但林延潮却一副有事干就行的态度,虽少了魏晋那等淡泊风度,但却见胸怀,也更对潘季驯的脾气。
此子正是我辈。
若说之前他夸林延潮,半真半假,这一刻真是有几分佩服了。但真正佩服的话,一般是不会说出口的。
于是潘季驯将林延潮送上船后,啥也不说,吩咐了手下一句:“送我去相府。“
潘季驯吩咐后,就坐着大骄前往张居正的府上。以潘季驯的身份,见张居正当然是轻轻松松。
而听说潘季驯抵府时,张居正正在喝药汤,听说潘季驯要见自己。张居正立即喝完药汤,然后命丫鬟给自己更衣,再在袍服上熏香,掩住身上药气,最后取了香茶喝过,遮住口中的药味。
张居正更衣时,下人给他送了一个条子。
张居正看后眉头一皱,将条子丢回,来至客厅见潘季驯坐在椅上,淡淡地道:“时良,听说你今日出城了,去了哪里啊?“
潘季驯知自己去送林延潮的事,决计瞒不过张居正,当下淡淡地嘲讽道:“相爷真是好耳目,我去了通州,送了被相爷发配出京的林中允,这才回来。“
“哦?“张居正脸一沉,哼了一声。
潘季驯直言不讳道:“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堂堂宰辅,与一小辈计较好意思吗?“
满朝文武,大概也只有潘季驯和陆光祖二人,敢和张居正这么讲话。
潘季驯这么说是他就是这性子,一贯都是有什么说什么的脾气,否则也不会当初因治河意见与张居正相左被罢官了。不过张居正要用着他治河,所以忍着潘季驯,日子久了也是习惯了。
至于陆光祖则是与张居正是同年,交情非比寻常。不过陆光祖这样的话多说了几句,也被张居正赶回家去了。
“此人可不是一般的小辈,你送他作什么?是故意扫我的面子吗?“张居正道。
潘季驯道:“当然不是,只是我一事不明,问林延潮如何能以黄河水清水浊,来测得天象,甚至敢以官位作保。“
“哦?林中允敢以官位相保,不是发梦得了神授的吗?“
潘季驯莞尔,张居正嘴巴也是满损的。
潘季驯道:“非也,相爷让我查此事,我查了黄河历年水情,发觉黄河水清确实常有大旱。“
张居正脸色微变,这林延潮要打自己的脸呢,你还过来帮着扇自己耳光。见张居正不快,官场上大部分官员察言观色下,都不会继续往下讲了。
但潘季驯管你张居正爱不爱听,犹自不停将自己从中的分析讲了,还把林延潮以水轻水重判断年成的方法如实讲了。
张居正虽是不痛快,但也不会将个人爱憎,夹杂入自己的判断。
处在他这位子,早就练就一身本事,不必亲自经手事情,关听下面的禀告,常常就能将事情如何判断个大概。
下面官员说话有没有夸张,事情有几成真假,张居正都能知道个大概,所以官员在他下面办事久了,也知道切不可在老中医面前玩偏方,什么事如实上报,若被张居正抓到错处,后果不堪设想。
张居正听完潘季驯这一番话,又将自己的疑问拿出,问了潘季驯几个问题,最后张居正确认林延潮这称水定天象办法,真有可行之处。果此法真的可行,黄河上中游的大旱,朝廷就能预先做出准备。
不过现在张居正却陷入久久的沉默。
潘季驯看张居正如此,故意道:“怎么办呢?我看这林延潮的法子,真是梦中神授而来的。相爷你用不用呢?“
“此乃良法,当然要用。”张居正毫不犹豫地道。
潘季驯大喜,不过张居正随即道:“不过此乃是时良你的办法,你放心,我会替你向天子请功,将此法立即颁行,如此苍生有幸,社稷有福。“
潘季驯连忙摆手道:“我怎能窃一小辈的功劳,不可,不可。我看无论今年是否有旱情,相爷你都不可治林宗海的罪,反而要升他的官才是。“
张居正点点头道:“说的有道理。“
潘季驯今日来就是这目的,当下笑着道:“相爷英明。“
张居正道:“时良,你谢得太早,今年若是有旱情,我不但不保奏林宗海,还要让天子将他免官,若是没有旱情,我反可向天子举荐林延潮,让其加官。“
潘季驯一愕问道:“你,你是不是当官当得糊涂拉?“
张居正冷笑两声道:“时良,汝可知田丰为何被杀?“
田丰是三国时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不要出兵官渡,袁绍不听反而将田丰下狱。后袁绍兵败官渡,有人向田丰贺喜,说主公这一次败了,你要官复原职了。
田丰却道,我完蛋鸟,袁绍这人外宽内忌,若是这一次他赢了,不但赦免我,还将我置于左右,不时拿出来晒一晒,来显得他宽容,又能折辱我。若是败了,恼羞成怒,我就挂定了。
潘季驯听了顿时面色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