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知是赴恩荣宴的新科进士,都避在道旁相让。马车顺顺利利地入了正阳门,然后朝礼部衙门而去。
马车里林延潮是靠在车壁上养神,今天一日太累了,不想说话。而卢义诚心情很好,说个不停,而林世璧则丝毫没理会,只当卢义诚是个空气。
卢义诚以为林世璧不说话,是心情不好的缘故。他想来林世璧在会试时,考了第三十九名,这个成绩放在殿试上进二甲是绝对稳妥的,但是他殿试最后却落到了三甲。
至于卢义诚他本来就没想进二甲,现在授三甲也没什么意外的,于是他好意地劝了林世璧几句,什么不要在意,二甲和三甲差了没多少,不要往心里去云云。
林延潮在旁看了不由一笑,他知实际上对于林世璧这等世家公子而言,二甲三甲授官高低根本不放在眼底。
林世璧考进士更多是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罢了。林延潮猜想以他放荡不羁的性子,授官后能在体制里混上两年,不挂冠而去,这已经是人间的奇迹了。
至于为何林世璧不想理会卢义诚。林延潮可以从林世璧的肢体语言里晓得,他此刻只想与卢义诚说,土逼不要与我讲话。
至于二甲进士与三甲进士究竟差了多少?二甲授官是从七品,三甲授官则是正八品。
林延潮初时还纳闷,他还以为三甲进士最低也是可以当个县令的,那么既然是县令至少也是正七品,怎么会只有正八品。
后来林延潮才知道,这正八品是对京官而言的。
比如京官为正七品,那么外放地方一般会授予正六品,而这并不是升官而是平调,这属于京官对地方官的等级压制,所以三甲进士授官后,在京为官,只能居正八品,到了地方可以为正七品县令。
以往也有三甲进士及第后,吏部授官,要丢去贫困山区当县令,然后这个人死活不去,这个第一志愿我不满意,我要求志愿调剂,不然我就不辞官不干。
吏部对于违背第一志愿,一定要留京的进士,也是可以容忍的。留京可以,只是正八品也没有了,要留京,行!从九品的京兆博士你去不去干?
这看来委屈,但对于官员来说,只要留京,将来就有升迁的门路。
当然这也是朝廷优厚进士,不然怎么说进士是榜下即用的老虎班,换了举人,监生出身的官员敢对吏部的授官说三道四,行,你就回去等着候缺吧,期限一百年起!
三人来到了礼部。
每个新科进士乌纱帽上挂着恩荣宴三个子的牌子,就是通行证,一路畅通无阻地进了礼部大堂。
宴厅之内,虽然还未开宴,但早早有上百名来赴恩荣宴的新科进士们。众进士们都是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充满了马上要做官的喜悦。
林延潮一到厅里,顾宪成,魏允中等几名进士一并而来,与林延潮见礼。
林延潮也是与几名同年一一而拜,其中对于一名叫杨镐的三甲进士,多看了几眼。
魏允中十分羡慕地道:“宗海,状元及第,此去鹏程万里,释褐即授从六品修撰,入翰林院为词臣,真是令人羡慕。相较我等还要去六部九卿衙门中观政三月才能授官,相去如同云泥啊!”
要知道万历八年这一科没有庶常士,除了三鼎甲外所有的新科进士要在六部九卿衙门先观政三月,视其表现,才能分内外正式授官。至于林延潮后天就可以去翰林院报道当官了。
林延潮拱手道:“莫抬举在下,翰林官清苦,我早有准备,倒是诸君将来无论内任外放,都可大展宏图,一展拳脚,实是令我羡慕。”
“哦,莫非宗海还喜欢任事为官。”
林延潮心想这是自己志向,没什么好隐瞒的,当下坦然道:“在下志在事功。”
“那就难了,宗海身为翰林,虽初授就是从六品,但翰林院里升迁不易,恐怕要事功的机会不多。”顾宪成自那日脱袜脱履的辩论后,对林延潮态度显然敬重许多,说话也变得客气起来,不是往日那般目中无人的样子。
林延潮道:“走一步算一步,将来或许有外放一日。”
众人看了一眼,翰林外放?难啊,除非是犯了过错,否则就要一直在翰林院熬资历的。
众人待要劝林延潮,这时候但听鸣赞官道:“吏部尚书,到!”
堂内众进士肃然寂静,然后一并向门口拜去。
此刻恩荣宴上的几位大佬都还没到,最先来的就是这位吏部尚书。
上百名进士都是躬身行礼,但见吏部尚书王国光迈步走入宴厅笑着道:“诸位不要多礼,今日没有尊卑,只有上下同乐。”
“谢太宰!”
众进士们一并除礼,但见王国光与几名吏部官员,一并走到了上席。
看着王国光,众进士目光里就热切起来,
杨镐对魏允中,顾宪成道:“你们知道吗?观政进士也有区别的,叔时是二甲头几名,断然是入六部为见习主事,但对于我等出身三甲的进士而言,最好的出路,莫过于去都察院观政。”
魏允中捏须道:“不错,科道称雄,若去都察院观政,只要考评能得中上二等,就能得授御史。”
杨镐点点头道:“是啊,分配进士去各部观政,还有最后的考评大权,都握在吏部手中,若是能得吏部天官的赏识,观政之时大有好处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人之美()
听杨镐这么说,林延潮身旁的卢义诚的眼神中也是放起光来。
当然吏部尚书权力不仅如此,除了掌握官员的升迁,还有六年一次的京察大计。
不过这些对林延潮来说,丝毫不关心啊!自己身为翰林官,就如同开启了免京察,免观政,免考评的豁免光环啊!翰林院自成一个体系,与其他六部少有瓜葛,这也是大明体制独特的地方。
翰林院的官员与谁最近?三者,天子,东宫,太监。
但是吏部尚书对于其他进士就不一样了,几乎掌握人家生杀大权。所以不少进士,此刻心底就是想着如何上前与王国光说话,讨得其青眼。
不过众人都这么想,现在却还是没有人上去,因为众目睽睽之下,大家虽有此心,但拉不下这脸,反正宴会开始后,都有向官员敬酒的机会,到时候来向吏部天官表现一番也是不迟。
过了一阵,来赴恩荣宴的进士,官员,以及几位大佬都是陆续来齐了。
殿试时的读卷官、銮仪卫使、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都在邀请之列。
不过十位殿试读卷官里,张居正,张四维都是缺席,阁老只来了一个申时行,至于六部尚书只来了吏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潘晟,兵部尚书曾省吾,其余三位也都是缺席。
光禄寺根据赴宴官员,进士排了席次。
申时行居主席,三位尚书,吏部礼部侍郎,銮仪卫使也是一人一席,至于受卷官以下则是两人一席。
而进士方面,状元林延潮一人一席,至于榜眼萧良有、探花张懋修两人一席,其余进士都是四人一席。每席之上,按酒、烧炸四般,宝妆、茶食、果子五般,软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双下大馒头。
恩荣宴的形式,与鹿鸣宴会,簪花宴差不多,都是乡饮酒礼这一套,只是参加的人等级却更高了。
席上雅乐奏起。
申时行先向新科进士们祝词,表示对众进士的祝贺之意,以后大家要一并同朝为官了,然后词里的大意就是尔等他日为官,上忠其君,下爱其民。
场面话古往今来都有,不过众人都是听得很认真。
说到最后,申时行即兴还吟了一首前首辅李东阳当年在恩容宴上所作之诗。
队舞花簪送酒频,清朝盛事及嘉辰。星辰昼下尚书履,风日晴宜进士巾。围撤汉科三日战,苑看唐树九回春。丹心未老将头白,犹是当年献策身。
众人纷纷点头,李东阳这首诗确实不错。
申时行说后,林延潮身为状元,要代表众进士起身答词。
林延潮从席上起身,来至申时行面前,二人相对三揖,之后申时行回到席上。
宴厅之中刚刚开坛的杏花酒,酒味飘香。
林延潮放眼望去,坐在席上的众官员,以及新科进士们抬头看着自己。这一刻好似在学校时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在学校师生面前发表离开学校前,将要踏入职场时的感言。
林延潮朗声念道,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化成。冢臣于君,可谓一体……
话音在宴厅上回荡,随着林延潮一词一句,坐在下面的众进士们思绪都是飞得很远很远,心底带着点激动,感伤。
不过对于林延潮而言,此刻的感受是,身为三百进士的代表发言,很有面子。
下面林延潮代替众进士对申时行行敬酒之礼。林延潮始终从容不迫,一举一动都是合乎礼仪,连鸿胪寺的官员都挑不出一丝毛病来,其余官员们都是频频点头。
仪式完成,下面就是大家自由时间了。
林延潮返回席上,开始用餐,这可是光禄寺筹备的酒宴啊!
林延潮还没夹了几筷子,酒也还未过三巡,就见着各进士们都举杯离席向堂上各主官敬酒了。
除了申时行,余有丁,众进士们都是聚集到吏部尚书王国光面前敬酒,想必是想在对方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观政时分配至一个好部门,以及观政后的考评能给个高分,争夺到留京资格。
同年们此刻都为了将来筹谋,至于恩荣宴上吃什么,全不关心了。
真是可惜了这一桌酒菜,这本来进士们是仅次于御街夸官,最风光的一刻的。
众进士敬酒之中,林延潮看得出,刚踏向官场的进士们,面对王国光这样大佬时,不免底气不足,失了分寸。敬酒时,有一些进士想要说些奉承话,结果用力太过,有名进士拍马屁时,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都说出来了。
几人阿谀奉承的痕迹太重,结果大出洋相。还有些玩些小技巧,来引起吏部尚书注意,甚至还有打压别人来抬高自己的。
这等献媚相,令不少官员频频摇头,一旁的林世璧等人不住冷笑。
林延潮也是感叹这些人太目光短浅了,这三百名进士一一敬酒过去,王国光能把你的人和名字对上号就不错了,谁还会可以去记得你很有能力,才干不错。
人家身为吏部天官,很忙的,他不会去关心一个小进士的授官情况。
林延潮继续吃菜,这时感觉身旁有人拉自己袖子,转头看去,但见却是卢义诚。
卢义诚一脸忐忑地问道:“宗海,你稍后有向太宰敬酒吗?”
林延潮点点头道:“当然是要去的。”
自己可以不巴结,但不表示自己可以得罪的,敬酒没什么,不敬酒被人记住了才叫惨呢。
卢义诚当下恳求地问道:“宗海,那等会可以带上我吗?我自己一个人不敢去。”
林延潮点头道:“甚好,我有些乏了,有个人陪在一旁也不错。”
卢义诚松了口气道:“好,多谢宗海了。”
林延潮举杯与卢义诚朝王国光那走去,但听附近笑声不断。
几名官宦子弟家的进士与王国光敬酒时,谈笑风声,丝毫也不因对方是吏部大员而怯场。
林延潮看去那为首一人就是二甲第一名,前礼部尚书董份的孙子董嗣成。
林延潮不由感叹,与卢义诚这样寒门子弟一比,董嗣成这样的官三代,先天就带有优势。人家自小随祖父,见得就是高官显要,即便面对吏部天官这样的大员,也是不怯场,还能说几句笑话。
董份曾任吏部左侍郎,而王国光是吏部主事,曾是董份属吏。
王国光向董嗣成问候其祖父,也就是他过去上司身体如何,期间谈及当初二人在吏部公事时的旧事,二人谈话其乐融融。
董嗣成在王国光面前完全是执子侄礼,十分亲密,其余进士看了不由生出‘我等就算拍一万句马屁,也不如此人提他祖父一句’的念头。
王国光与董嗣成正谈话时,扭头瞧见了林延潮站在一旁。在其他进士争先恐后地挤来与王国光敬酒中,林延潮就这么安静站着,不急不躁,默默地等候,令王国光不由暗暗赞许。
王国光笑着道:“这不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公吗?”
林延潮当下上前道:“是,下官来给太宰敬酒了。”
“岂敢!”王国光闻言就要从席上起身。
林延潮赶忙抢过两步道:“下官何敢劳太宰起身。”
王国光见此笑着道:“状元郎也太客气了。”说完重新坐在席上。
林延潮当下给王国光把壶奉酒,说些福禄康寿的话。
至于步步青云,升官的话就不提了,对方身为吏部尚书,已是人臣巅峰了,哪里来步步青云,你是要谋逆篡位吗?王国光再升一级就是大学士,但王国光非翰林出身,是没有入阁的机会。
王国光对林延潮很满意,说了一番勉励的话。
这时一旁董嗣成突道:“状元公才高八斗,今日金殿传胪时所赋之诗可名传天下,眼下值此恩荣宴时,不如再留一诗,好让我等大开眼界。”
董嗣成这么说,一旁众进士们都是叫好。王国光也是点点头。
林延潮笑了笑道:“董兄太高捧我了,在下今日不过是兴起而作,倒是我身边这位同乡诚之兄,才思敏捷,诗才更是了得,这首恩荣宴诗由他来作如何?”
卢义诚听林延潮这么说,顿时惊喜交加,林延潮把这在吏部尚书面前,表现的机会推给了自己。
而王国光听了不由目光一亮,其余进士也是明白过来,不由为林延潮此举赞叹起来。林延潮眼下已是三元及第,当今文魁,就算再赋一首好诗,也不会给自己名气增添多少,而眼下扬名机会推给别人,此乃是成人之美,君子之德啊。
当下王国光与众人目光一并看向卢义诚。
卢义诚顿时忐忑起来,在脑中思索片刻于是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