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虫帝国之前世今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爬虫帝国之前世今生-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颗里唯一拥有明显大气层的卫星。卫星直径为4828微计量单位,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9威伯。与主星的平均距离为122万微计量单位,沿着近乎正圆形的轨道绕主星运动。不过看起来这颗卫星有些固执,船长脑子里冒出这么一个词,它总以同一面向着自己的主星。因为探测器看到的卫星,一直只能看到它的同一个半面。卫星的轨道基本上在主星赤径向内。船长感叹道,这宇宙到底是谁的作品?居然可以成就如此的天体演化中的自然奇观。这颗行星是和土星一起演化形成的,属于稳定卫星,不像是是主星后来捕获的小天体。

    看来这颗行星形成时,起先应该是土物质和冰物质吸积,继之是气体积聚。如果推测准确,这颗行星有一个直径巨大的岩石核心。这个核起码要占行星质量的10%到20%,核外包围着5,000公里厚的冰壳,再外面是8,000公里厚的金属氢层,金属氢之外是一个广延的分子氢层。船长看完这些信息,问助手你的探测系统在开玩笑吧。我们刚刚感觉到的可是飞扬的尘土,明显跟这些信息是不相符的。助手说我正有一个情况要汇报。我们的飞船着陆地点其实不是很理想的。从飞船上看向行星方向时为俯向,根本看不到。登陆之后也不注意也会忽略。船长不耐烦,问恩达尔斯到底想说什么,助手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是在一个深度很可观的坑洞里。我也是刚发现,小型探测仪器的自测系统数据显示,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巨大,是平时执行任务的数倍,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行进的路径有问题。我查了飞船附近的地形高差比较情况,发现我们其实在一个巨大的坑洞里。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飞扬的尘土可能就是行星的内很部分。

    船长想到了什么,他眼角扫到了光显上的数据,一个想法出现在他脑子里,难道那艘陌生的飞船是冲着这颗行星上的资源来的?比如金属氢状物。在纳布拉就是刚刚上学的小孩子都知道,这种氢状物是绝佳的星际飞行燃料。需要的就是开采然后简单加工,就可以使用了。如果陌生飞船的目的真的如科罗尔斯所想,那么就意味着那艘飞船的主人所掌握的科技水平跟纳布拉不相上下。船长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感觉到了空气里不一样的味道,感觉非常不好。他招呼助手收回探测系统,准备飞离这里。助手答应着,开始输入回收指令。回收指令发送了数遍,小型探测系统却根本不理会指令,一路向前。助手着急了,嘴里嘟囔出问题了。持续传回来的实时影像开始抖动厉害起来。位于图像一角的卫星开始缓缓转动过来,不是固定的吗?一道白光从卫星上投射出来,影像没有了,很明显,探测仪器遭到了毁灭。不能迟疑了,飞船在船长和助手的急速操作中,拖着自己的飞过茫茫宇宙的残躯,喷出耀眼的尾焰,离开了这个中继点。可喜的是身后并没有出现追击的任何飞船。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船长拧着眉头,脸上的皮肤开始变得非常难看。驾驶舱里出现了一时的沉默。奇怪的是奥丹斯一直没有说话,她在干什么。

    也许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这艘飞船的主人们进化的水平和技术层次比我们还要高。奥丹斯给出了自己的结论。很显然,这是事实。奥丹斯不会在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就只得到这个结果吧?科罗尔斯需要知道的是她话里带着的话。奥丹斯认为陌生的飞船可能自动的系统运行型空间飞行器,但是目的还不明确。最有可能的是,陌生的飞船刚刚是回到投放它的母船上去了。恩达尔斯想到了什么,他抬头朝着正在缓缓变化方向的行星的那颗卫星,嘴里喃喃,难道那就是它的母船?奥丹斯说,很不幸,我们不愿意看见的恰恰是真实的。船长提出,如果那颗卫星是母船的话,从形状上讲,这样的圆体形状是最不利于飞行的。所以可能性不大。奥丹斯说她认为卫星还是卫星,只不过经过了陌生飞船主人的改造,已经具备了空间飞行的能力。船长说匪夷所思,奥丹斯嗤之以鼻,说不要用狭隘的思维能力去不断触碰宇宙中的各种神奇,这绝对是个极其愚蠢的尝试。船长气得够呛,奥丹斯居然用纳布拉伟大思想家忒木拉斯的话来教训他!不过不得不承认,船长确实是刚刚做了这样的尝试。是啊,如果截获一颗卫星,掌握其空间飞行的宇宙应力公式,叫卫星飞起来并不是不可能的。可是这么庞大的一颗卫星,被人改造成了实际上的飞行器母船,可见改造它的文明的高度。船长甚至有些不敢想了,探测器被击毁,庞大的卫星却没有赶来,万幸。船长问起助手,可能是什么原因,对方只是毁坏了他们的探测器,却没有对飞船下手呢。助手想想表示没有头绪,奥丹斯抢着回答起来,她认为是对方对科罗尔斯飞船的出现也许也是感到意外的,所以轻易不做出过多的举动,只是希望通过击毁看起来很是渺小的探测器来试探科罗尔斯飞船的实力。

    船长要求助手加速驶离这里,原因很简单。如果对方看到他们在探测器被击毁的情况下,开始起飞,很容易就会判断出他们的实力,那么顺势来截获活着击毁科罗尔斯的飞船,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以,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高速驶离。飞船似乎知道主人的心思,虽然抖动的很厉害,还是一口气飞出去很长一段。应该能松口气了,没想到,这个宇宙中还有比纳布拉文明还高级的文明。船长记得,还是在他初级学校的时候,纳布拉就发生过一件科学上的大事。那年,一群科学家提出向茫茫宇宙的深处发射探测仪器,试图来联系到空间中其他的文明承载实体。可惜,自从那次发射出去之后,再没有音信了。议会中的反对派指出,这就是个异想天开的浪费资金的愚蠢之举。最后,国家不再支持这些科学家来继续等待回音,项目很快就不了了之。当初有些科学家心灰意冷之下,大部分开始接受一个事实:纳布拉之外没有其他文明,因为如果有,他们和纳布拉的联系早就建立起来了。可是有些固执的科学加坚持,一定有其他文明存在。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科罗尔斯年近二十时上飞行学校遇到的那个怪教授,老头儿坚持有一天一定能建立联系。科罗尔斯真想告诉那个可敬可爱的教授,说他真的遇到了。不过不是有好的联系,而是有限度的攻击或者警告。

    休整其实没有完成,只好继续一边飞行一边休整了。奥丹斯对自己操作之下飞船隐形,感到非常的自豪。她嘲笑起船长和他的助手,这么有意思的高科技配置,居然被完全忽视。她认为正是自己的操作才救了飞船的命,换句话说,她救了船上所有的人。船长实在不耐烦小姑娘的说法,原来,奥丹斯和所有其他的女人都是一样的,通常都有嘴里不停说话的毛病。他语气里包含着讥讽笑着连叫几声救命恩人,反倒是惹笑了在操纵台前工作的助手。

    接下来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是,到底停不停下来?如果停,什么样的星球是合适的,如果继续前进,那么方向在哪里。奥丹斯朝着身后仍旧能看见的光芒扭身,问船长,如果这颗新出现的恒星,也能孕育出以个成熟的星系来的话,是否可以选择这里作为暂时的终点?科罗尔斯重重的说了一句,当然可以。问题在于,这颗恒星是否能和纳布拉星系里那些常规的恒星一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太棒了,到时候就只需要注意那个不明的文明就可以了。合适降落的行星,自然是必须符合科罗尔斯他们生命系统要求的行星。首先一点,这颗行星需要具备和恒星之间合适的距离,太近或者太远都是不行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合成基体蛋白的基本元素。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只有具备这些元素,才有可能进化到科罗尔斯他们需要的食物,飞船上的三个人才能做一段时间的停留。这两个条件,就使得这样的行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第十七章 迷航(7)() 
在茫茫的宇宙里,星际飞行的范围可以达到很远。再偶然些,如同科罗尔斯他们一样,倒霉到连续几次遇到非系统性投射,那就要更远些了。但是,即使是这么大范围的飞行,却也不一定能遇到合适补给和停靠休整的合适星体。在纳布拉星系和附近其他星系组成的联盟范围内的飞行,每次的休整都是按照导航图上已经在制造之初就已经植入的信息点来确定地点的,换句话说休整地点一般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可如今到了完全陌生的宇宙空间,导航图也如同是个幼儿时期的孩子,自己尚且还在不断补充信息中,又如何给科罗尔斯他们提供帮助。科罗尔斯知道,问题往往是越往复杂来设计和思考、应对,就越难以找寻到头绪,反倒不如静下心来考虑,如果单从适应性条件考虑,如果遇到的行星能满足基本的适应性,那么就可以选择作为停靠的地点。他在脑子里首先列出了两个基本条件:这颗行星必须和星系中的核心恒星体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不仅是温度的问题,还关系到行星上是否会有多余的辐射。辐射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对科罗尔斯他们影响非常大的。有一个想出来,第二个是什么呢?船长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原因,想到的是吃的问题,他人为这颗行星还必须能提供形成蛋白体的基本要素。船长安慰自己,至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合成他们三人需要的食物,才能使得他们呆上一段时间。

    船长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两人分享的时候,恩达尔斯没有什么意见,奥丹斯倒是说了不少。她认为需要的条件很多,至少是个氢氧液态化合物不能少的行星,这倒是很有道理,在实验室制备蛋白体的时候,确实是需要氢氧液态化合物的。接下来,就是有些船长认为无关紧要的条件了。什么太热了不行,什么只有荒漠不行,什么没有实质上的生命体不行。惹得船长故意看飞船的其他地方,惹得恩达尔斯咳嗽了几声之后,实在忍不住了,反问小姑娘,那你认为我们探测到这种条件相当优越,简直就像是我们作为客户定制的行星的几率有多高?这句话算是浇灭了奥丹斯对未来要较长时间停靠地点选择时的浪漫,她瘪瘪嘴,很蔑视得看着恩达尔斯,不服气的说要是我们运气好呢?这可真是个玩笑,运气?科罗尔斯差点笑出声来,这一路飞来,什么时候运气好过?奥丹斯被两个人嘲讽,索性不理会他们了,独自看着光显,仿佛那里面真的有这个行星一样。

    没有目的地,思维很快进入了无聊的海洋,要沉了一般。奥丹斯嘴里默念着中央电脑通过光显给出的各种数据,例行任务一般,告诉船长在航向不远的地方,会在几十个计时单位后,出现一颗行星,大约是和他们刚离开的行星形成于同一时期,都以在他们背后闪耀着光芒的那颗新恒星为核心。船长面无表情说知道了,他担心的不只是有没有合适停靠地点的事,还需要担心的是新的行星,会不会也隐藏着高度的文明。如果真的有,停靠不可能,甚至还有危险。随着飞船的飞行,奥丹斯看到了那颗行星,她指给船长看。

    从船舷一边的窗户看出去,这颗星球跟前几个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这颗星球稍微呈现蓝色,不过有的地方确实暗红色或者干脆就是红色。在高速的自传和公转中,星球有的部位被厚厚的灰黑色烟尘覆盖,从船长观察不到地面会有什么。因为几次登陆之后同遇到意外,船长尽管还有好奇心,却不得不压制住,他要求助手开启中央电脑的全面搜索功能,加快搜集这颗星球的各种数据。

    随着飞船在行星附近探测时间的增加,数据不断被搜集和汇总,光显上出现的导航星系节点开始增多。科罗尔斯看着这颗行星的数据,并没有发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这颗行星的大致形成时间来看,它确实是科罗尔斯他们经历过的那次星云爆炸时产生的。行星的公转以爆炸过后的星云核心处的恒星为圆心,绕着呈椭圆形的轨道进行公转。在轨道运行中,较为均匀的有远日点的近日点,这说明该行星的自然状况可能是分大致两个周期的。飞船通过发射波体粒子高速穿透行星之后回传的数据显示了行星的半径大约6378。5尅米。体积为10832亿立方尅米。质量:5。9742x10^21尅则。和科罗尔斯他们遇到过的行星比较,眼前的这个家伙显然是密度很大的星体。通过中央电脑的计算发现,这个近似球体的行星表面积:5。1亿平方尅米。而表面覆盖的氢氧液态化合物占据的面积为3。61亿平方尅米。也就是说,这颗行星表面的百分之七十一都是被氢氧液态化合物所覆盖的。如果有基本的组成蛋白体的元素,就可能出现蛋白体了。罕见的是,这颗行星还有大气层,这一点可是和纳布拉没什么区别的。船长赶紧要求助手对大气成分进行分析。如果成分组成也接近纳布拉,那倒是个很好的兆头。结果显示其大气主要成份为氮(68。5%)和氧(31。5%)。船长忍不住拍了一下手,真是个好消息!奥丹斯更是兴奋,催着恩达尔斯加快分析的速度。接着出现的结果是对行星地壳的分析:星球的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表面大气压:1013。250毫巴。在科罗尔斯看来,如果这颗行星的化学组成成分及不定期星体紊乱现象如此,那就说明行星本体应该可以分成一些层圈,接着出现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船长的想法。这颗行星从而内,最外层0-40尅米,40-2890尅米第二层,2890-5150尅米第三层,5150-6378尅米第四层。奥丹斯基础触碰船长的手臂,挑衅似得说看见了吧,我就说嘛,我们的运气不会太差的。这不就送上门来了吗?

    船长为了安全起见,要求飞船以巡航速度停留在行星的外层轨道上,最好能被行星俘获,近似它卫星版伴飞一段时间,以来搜集更多的信息,而来充分观察是否有其他文明的飞行物已经进驻这颗行星,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这个时候,由不得船长不这么谨慎。奥丹斯协助恩达尔斯操作起来,嘴里也没有闲着,问起恩达尔斯如果面前的这颗行星和纳布拉环境差不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