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威-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臣以为最好稳扎稳打,怀安军在保证蜀中安全,剑门不失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北上平叛。不过贸然出兵,恐有闪失,还需谨慎为上”

    夏竦是个老滑头,作为枢密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知怀安军的将领是曹仪,乃是皇后曹氏的堂兄,开国大将,济阳君王曹彬的亲孙子。

    如果叛军完全是乌合之众,他很乐意让曹家人捡个功劳。但邵冲所部乃是凶恶之徒,京西军都没讨到便宜,怀安军未必能得手。

    贸然举荐怀安军北上,万一战败,尤其是曹仪受伤或阵亡,皇后和曹家必然迁怒枢密院,自己很难交代。

    所以这时候稳妥点没错,不求有大功,但求无大过。

    *

    ps:周一,求推荐票!

第四十章 皇后的气度() 
官家赵祯在垂拱殿忙着处理平叛,皇后曹氏则在坤宁殿素手调羹。

    “秋日天干气躁,官家忧心国事,煮些莲子羹正好清心去火!”红泥火炉之前,曹皇后轻摇蒲扇,文火慢煮,全然一副贤妻形象。

    曹氏是皇帝赵祯的继后,前任郭皇后颇为跋扈,时常与赵祯闹别扭。某一次更是动手打伤了赵祯的脖颈,结果被宰相吕夷简看到,群臣愤然上书要求废后。

    赵祯犹豫许久,最终于明道二年下诏,皇后郭氏降为净妃,别居长宁宫修道。

    中宫不可无主,所以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便被抬进了皇宫,成为大宋新任皇后。

    曹氏今年二十六岁,在这个年代算不上年轻,却也并不算老。保养得宜,装扮得当的她气度高贵雍容,不过若单论容貌,勉强算是中上之姿吧!

    这与古来的传统有关,有道是娶妻娶贤,纳妾美艳,自古以来对正妻的基本要求是贤惠淑和。

    皇家立后更是如此,皇后善妒,后宫不宁怎么能行?所以皇后人选不见得要美貌,贤惠才是第一位的。

    加之立后还有政治联姻的需要,所以对容貌的要求就更低了,连贾南风那种丑八怪都能当皇后,寻常姿容母仪天下又有什么奇怪的?

    不过曹氏并不这么认为,她对自己的姿容颇有自信,可惜入宫多年,始终未能得到太多宠爱。

    看着那些花枝招展的年轻嫔妃邀宠君前,曹氏恨的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身为皇后,母仪天下,当为表率,尤其是国家艰难之时,衣着不能过于华丽。举止更不能轻佻,任何时候都要端庄守礼。

    说白了,端庄有时候等同于呆板,要是没有其他优势,男人怎会喜欢?

    入宫多年,不得宠爱,曹氏不安的心也逐渐平静了。得不到君王的宠爱,地位便是最重要的。

    想要坐稳皇后的宝座,首先得自己谨慎,不犯过失;再者,外戚和朝臣的支持也很重要。曹氏这些年端庄守礼,勤勉温厚,颇有贤后之名,天下人多有称颂。母族曹家乃开国大将曹彬之后,乃大宋将门翘楚。

    皇帝之所以立她为后,目的就是为了安抚拉拢将门,只要曹家没有忤逆犯上这样的大过失,她的后位便能安稳如故。

    听说兴元府出了叛乱,堂兄曹仪奉命率怀安军北上,驻防剑阁与阳平关,并寻机前往兴元府平叛。

    昨日垂拱殿的情形她有听说,富弼为国献策没错,但曹氏明显更欣赏夏竦的态度。稳中求胜是正道,对于曹家而言,无过比有功更为重要。

    将门子弟这些年富贵荣华,早就不如以往骁勇善战,堂兄的能耐如何她也清楚,贸然出兵未必会取胜。到时候朝野震动,龙颜大怒,说不定会迁怒自己和曹家,得不偿失。

    相反,只要守住了剑阁,不让叛军入蜀中,曹仪便无过错,说不定还算立功。弄清楚其中计较之后,曹氏便派人往母家送了消息,让传讯曹仪,务必谨慎,不可贪功冒进。

    只要叛乱顺利平定,曹家论功,自己也脸上有光。只是曹氏轻叹一声,只是想要自己地位稳如泰山,子嗣才是关键。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宫无子便是重大过失,只此一条便可名正言顺废后。

    入宫多年,承宠不多,加之丈夫赵祯的身体也算不得强壮,曹氏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随着年纪增长,宠爱屈指可数,曹氏对生育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一度她曾动过念头,效仿先帝时章献太后的做法,将寻常嫔妃或宫女的子嗣养育膝下。可惜后宫嫔妃福薄,总共生下了三个男孩,全都不幸夭折。

    曹氏隐约有种感觉,后宫子嗣艰难,丈夫恐怕很难有亲生子。自家没有,过继子侄便是了,赵祯自己或许很介意,但曹氏完全无所谓,反正都不是自己亲生的。

    所以早几年在她的主张下,汝南郡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赵宗实被接入宫中,由她亲自教养。

    那孩子聪颖可爱,对自己也颇有感情,如果将来继承大位,必定会孝顺自己这个太后。

    然而两年前皇子赵昕出生,赵宗实被礼送回汝南王府。不过宫中的两位皇子先后夭折,赵宗实的价值又再次彰显。

    那孩子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快要到娶亲的年纪了,外甥女高滔滔与之同龄,两个孩子幼年还曾在一起玩耍,很合得来,堪为良配啊!

    曹氏已经暗示让高家与汝南王府通气,赵允让对这桩天赐良缘自然是一百个愿意,亲事已经板上钉钉,只等过两年两个孩子长大便嫁娶成亲。

    至于后宫,大抵不会再有皇子降生了吧?

    曹氏心里正这样想着,心腹宫女匆匆而来,禀报道:“娘娘,刚刚传来消息,春锦阁的张美人有了身孕!”

    “果真?”曹皇后猛然心头一紧,握着蒲扇的玉手紧握,关节几乎咔咔作响。

    那个狐媚子竟然怀孕吗?曹氏心里一阵阵的抽搐,自打那次宴会,大长公主将她带入宫中,便注定会是个劲敌。

    十九岁如花似玉的年纪,活泼可爱,官家喜欢不足为奇,赵祯见到她便忘了生育过一双子女的苗贤妃,这些天张美人几乎是专房之宠。

    一个没有身孕的宠妃她不在乎,但如今则不同了,如果狐媚子福气好,一胎生下个男孩

    曹氏不愿设想会是怎样的场景,尤其是将来赵祯百年之后,那狐媚子子凭母贵,会不会骑到自己头上来?

    不着急,她的孩子未必生的下来,生下来也未必是男孩,即便是男孩也未必能够健康长大

    哼哼,一瞬间,曹皇后心中浮起无数念头。沉吟许久,直到发现气闷难受,曹氏才回过神来,放下蒲扇时发现手上一片汗渍。

    “来人,备香汤,吾要沐浴!”曹皇后随手扔下蒲扇,对红泥火炉和已经香气四溢的莲子羹顿时失去兴趣。

    “娘娘,这莲子羹还送吗?”

    “罢了,官家这会肯定满心欢喜,何须莲子羹去火?撤了吧!”曹氏摆摆手,脸上浮起一丝苦笑。

    “是!”心腹侍女小心翼翼地应对,这时候触怒皇后,绝对没有好果子。

    “将前日徐国公夫人进的玉如意,还有交趾进贡的珍珠和珊瑚备好,待会随吾去春锦阁。张美人有孕,吾为中宫之主,理当前去探望。”

    曹氏走出几步,回头吩咐一声,脸上阴沉之色顿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柔和的笑脸。顷刻之间,那个母仪天下,气度雍容的皇后又回来了。

第四十一章 只此一条路?() 
怀安军开拔北上!

    得到这个消息,整个兴元府都兴奋不已,仿佛已经看到了叛乱平定,汉江两岸安然无恙的情景。

    大宋在蜀中部署了三支禁军,永康军、广安军和怀安军。其中怀安军在蜀北,距离兴元府最近,调动前来平叛完全在情理之中。

    孟陈氏得知不用逃亡,心情轻松了很多,寝食不安的情况大有改善。逃亡的辛苦她不怕,五十来岁的年纪其实也不大,还能经得起折腾。最紧要的还是故土难离,也舍不得偌大的家业。

    只是,怀安军当真靠谱吗?

    孟韬心里有个疑问,历朝历代,承平日久之时,地方武力不堪一击的例子着实太多。把希望全寄托在一支战力不明的军队身上,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拱卫京畿的京西军都那般不堪,蜀中的怀安军能行吗?前世看过不少资料,孟韬对大宋军队的战力还是有了解的。

    如果来的是关中的永兴军(西军精锐),倒是可以一百个放心;蜀中主力永康军倒也不错,可偏生来的是二流的怀安军。

    也不知为什么,孟韬心里始终有些不安。

    凡事不能盲目乐观,这是无数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人们的道理,孟韬觉得还是谨慎为好。随时逃亡的准备还是要有的,无论什么时候,给自己留条后路都是明智且必要的选择。

    当然了,能不走则最好。如非必要,谁没事吃饱了撑得去逃命?不过眼下需要做好另一个准备,那就是应付过往的大军。

    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这种词用在大宋军队身上,怎么着都觉得有些扯淡,尤其是承平日久,为祸一方的兵痞们。

    毫不夸张地说,战乱四起之时,盗匪的破坏力惊人,官军的祸害程度同样不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趁机发国难财,借用盗匪之名为掩饰,杀人越货,捞取好处的兵将着实不少。稍有反抗则给人扣上一顶勾结盗匪,意图不轨的帽子;或杀良冒功,杀人灭口,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毫无疑问,“兵匪”比盗匪更加可恶,兵祸之说亦由此而来。

    怀安军自蜀中而来,前往兴元府,必定沿江经过定军山,如何应付也是一件麻烦事。

    尤其是定军寨今年大丰收,此时更显得鹤立鸡群,十分扎眼。为一口饭食叛乱的盗匪肯定不会放过,怀安军恐怕也会眼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纵然蜀中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他们随军又能带多少军粮呢?如果以战养战,汉江沿岸的百姓就该遭殃了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孟韬让人在后山中临时搭建些许木屋茅庐,作为家中和庄户人家藏粮之所。

    如今整个定军寨皆以孟韬马首是瞻,孟公子既然这么说,照做便是。不过单纯的庄户们只以为是防备盗匪,并未想到官军可能带来灾祸。

    粮食藏在深山里没错,等盗匪来了,逃不走的人则藏身山中家中的房舍财物恐怕保不住了,但留下点活命的粮食总是好的。

    此举唯独孟讯夫妻不以为然,他们现在是绝对信任自家表哥赵明。如今他们自恃身份,完全一副看笑话的态度,根本不愿意学泥腿子的做法。

    孟韬心如明镜,孟讯夫妻这是在趁机示威,强调他们有后台,从而防止自己报复。自打上次绑架事件后,孟家两房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且不可避免。

    哼哼,孟韬始终一副全不在乎的表情,随你们跳弹吧,但愿赵明能打胜仗,否则有你们好看的!

    数日之后,孟韬发现自己的担心似乎是多余了,怀安军压根就没有来。

    也不知是蜀道难行,还是有人畏首畏尾,故意延迟。听闻怀安军才刚过到达剑阁古道,并且暂时停止前进。

    据说是为了防止叛军入蜀,所以怀安军主将曹仪下令整修剑门关,务必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至于北上平叛之事,仿佛和他们没关系,甚至连阳平关这座入蜀要塞都不见他们身影。

    难道又让自己乌鸦嘴说中了?孟韬苦笑不已,看来怀安军还是靠不住啊!

    这么说,只能指望东边的兴元尹李喆,还有那个阴险卑鄙的赵明了。这样的局面,孟韬越发觉得不靠谱,难不成当真只有逃命一条路吗?

    西(乡)县三花石,因江中鱼洞处石有三色而得名,位于汉水之畔,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没有多少人知道,唐玄宗专门为杨玉环建立的荔枝道便由此经过。

    三花石再往东便是金州(安康)地界,光化军叛将邵冲所率叛军正是从那处而来。

    近些日子,兴元尹李喆率领府城驻军、大安军,以及兴州来援的将士,共计六千兵马驻扎于此,目的在于将叛军阻拦在兴元府地界之外。

    大安军副指挥使赵明也奉命而来,自打宁羌寨的那次图谋失败后,他低调了很长一段时间。私自调动兵马的事情还是有传言出去,尽管有陈贯帮忙圆谎的经历,但打虎的说辞到底有些牵强。

    幸运的是他并未遭受严厉的处罚,只是失去了一次绝好的升迁机会,知大安军的职位终究落入别人之手。

    赵明因此郁闷不已,如果没有那档子事,如今平叛不就是绝好的立功机会吗?

    可惜主将之位已有所属,即便立下什么功劳也不是自己的,那么凭什么拼死拼活的去便宜旁人呢?

    偏生外来的新主将十分嚣张,大概也是急于建功,生生逼着他率部主动进攻叛军。赵明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前往,结果一战便溃不成军。

    直到此时,赵明终于认识到,叛军并非一群乌合之众,而是难啃的硬骨头。以目前的实力,未必能够阻挡叛军。

    可大安军主将,乃至兴元尹李喆都不以为然,都责备他作战不力,并督促他继续率部迎战。

    赵明不由满腹怒火,这显然是拿自己当炮灰的意思啊!手下就这么数百心腹了,此战要是再有大量折损,以后大安军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最严重的后果则是搭上自己的性命,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赵明显然没有为国捐躯的情怀和抱负。

    一边是生命危险,一边是军令难违,一时间赵明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是以一个人坐在江边的三花石上发呆,犹豫不决。

    “左右都是个死,不若另选一条路吧,兴许会是条不错的出路。”

    赵明回过头来,江面上不知从何处漂来一艘小船,船头坐着一个垂钓的男子,宽帽遮面看不见容貌,但听声音似乎年纪不大。

    “赵指挥使近日过的不舒坦吧?上官难容,作战不敌,左右为难啊!”垂钓男子叹道:“作战不力,贻误军机是死;纵然全军出击,可能也是个死,难,当真是难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