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各个时代一个平均值,而后算得更赋、算赋和口赋的总计均值为七十八万万钱左右。
而后便是田赋。
汉代田赋三十税一体制,汉献帝刘协建安九年年,曹‘操’改革田租制,全国一律每亩栗四升,结果“令下当日,百姓喜悦。”可见之前的税额应该是高于四升的。
而汉代的田亩数,始终徘徊在七百万亩到八百万亩之间,若是按照每亩田租为五升,则可得两汉田租之均值,约为叁仟陆佰零玖万斛。
“
汉宣帝元康四年,比年丰,谷石五钱。”《汉书宣帝纪》
“金城湟中谷斛八钱。”《汉书赵充国传》
“汉明帝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于城东,粟斛直钱二十。”《晋书食货志》
“是岁,天下太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后汉书明帝纪》
这三千六百多万斛粮食,折合成钱数均值约为十五万万钱。
综上,汉代更赋、算赋、口赋和田租的年收入总计均值为九十四万万钱上下。除了以上主要赋税收入以外,还有算缗钱、算车钱、税民资、关税、市租、牲畜税、贳贷税、山川园池收入、专卖收入、鬻爵卖官与赎罪收入、贡献收入诸项。
则汉代财政总收入大概在一百二十万万左右,还是较为可信的。
而其中,国库收入是四十万万上下,内孥,也就是皇室的收入,乃是八十三万万。)……郑发奎之后是钱一川,他也是立刻领了饷银,再之后则是蒋老三。随着临时队正,伍长的推选出来,每个杀手队里地位的分化也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便是队正和伍长得到的尊重明显多了。
第528章 五二七 回家()
蒋老三把自己的号牌递上去,白忠旗看了,然后在‘花’名册上找到他的号,看了一眼,道:“你是要存在军需?”
“是。”
蒋老三这人其实很‘精’明,他虽然霸道骄横,但却知道在什么人面前能耍横,这会儿便是老老实实的。
白忠旗点点头,‘抽’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空白纸条,在上面写上‘兹有号三十四,存于军需处粮一石二斗。见票即兑,不得推诿耽搁。’然后便是掏出一个小小的印章来,在上面盖了。他把纸条递给蒋老三:“什么时候想要领粮食,直接去府库即可,不过须得放假时候才成,若不然出不去大营。”
“谢大人。”
蒋老三接过条子,仔仔细细的收好。
等着第一杀手队的众人都领了粮食,董毅英便自带着他们出了营‘门’,营‘门’口有骑马的家丁巡逻,董毅英拿了手条给他们看过,方才让众人出去。
大伙儿一路出了内城,磐石堡南‘门’,这两处也有骑马的家丁来回,很是防备森严。
到了大‘门’口,董毅英笑道:“自去吧,自去吧。瞧你们也想家的紧了,赶紧回去。”
又嘱咐道:“一定要在明日午时之前准时回营报到,我便在营房中等着,若是过了时辰不来,怕就不是‘抽’几鞭子的事儿了。”
众人心中一凛,纷纷应是,而后才各自散去。
钱一川和郑发奎几个一路说笑着顺着南‘门’外的官道离开,不过走了一段便是分开。他们都不是一个保一个甲的,住的地方离得也‘挺’远。
钱一川告辞了众人,嘴角挂着笑意,提着粮袋一路急走,向着自己家的方向飞快行去。
董官渠东边,是一片不大的丘陵地,说是丘陵,其实不过是七八个土包而已,每个大约有三四丈方圆,不过是六七尺高,坡度非常平缓,住的时间长了,根本就感觉不出来。现如今,地面上已经被一个个的院落,一间间破陋的土坯草房给覆盖了。
这里,居住着第一保第九甲。十户人家,二十七口。
现在是二十
六口了,不过这个消息,显然钱一川是不知道的。
这里靠着董官渠,董官渠两侧都是上好的良田,而磐石堡下面的这些百姓耕地的分配,都是按照就近的原则也就是说当初安排你住在哪儿,你就是分的哪块儿的地。
所以现如今磐石堡南边儿的景象便是:一个个的小聚居地分散着,相互之间间隔几十丈到一两里不等,每个聚居地都是十户,一小片院子房子凑在一起,而在周围,则是一片片阡陌的耕地。
能住在董官渠旁边,就意味着能分到这周围的地,这是磐石堡周围最好的地了至少现阶段是如此。甘河两岸和水河两岸的地肯定也很不错,但现如今那边还没开发。
显然钱一川运气还是‘挺’好的。
他绕过畜牧养殖场其实可以从结冰的董官渠上头直接过,但他提着粮食,生怕冰层禁不住,因此往北走了一段儿,绕了个弯。又顺着一条通往东边儿田间,不过三尺宽的小水渠走了几十步,便来到自己家‘门’口。
这个甲从西往东数第二户,就是他家。
地里一层青苗,看上去稀稀疏疏的,有黄有绿,这是去年种下的麦子发的麦苗。瞧见这个,钱一川便是心中欢喜。这些麦苗,是粮食,也是未来的希望。
远远的瞧见自己家的‘门’扉,他心里便是火热起来,似乎手中的粮包也不那么沉重了,健步如飞的向前走去。他刚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了自家妻子那秀丽的面容。郑氏瞧见他,脸上慢慢地都是喜‘色’,叫道:“相公。”
“娘子。”钱一川也挂着笑,快步过去,不过这个年代,他们这种老夫老妻之间,自然不会来一个拥抱之类的。毕竟还在‘门’口儿呢,这么亲近让人家瞧见了,别是笑话。
“进来吧,进来吧,别再‘门’口傻戳着了。”
郑氏把钱一川来了进来,把‘门’关上。钱一川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家换了‘门’了,这‘门’是用木板钉的,虽然做工粗糙,但颇为的坚固厚实,比原先那简陋的柴‘门’强了不知道多少。一看屋‘门’上头,也是这般换了‘门’。
“换‘门’了?哪儿来的?”钱一川一边提着粮袋进来一边问道。
“嗯,霍姑娘让人给做的,说我一个‘女’人家在家里,不把‘门’‘弄’得结
实点儿不保险。”郑氏笑着解释道,她神‘色’如常,只是眼神中闪过一抹慌‘乱’。被孙阿大那厮调戏的事儿,他自然是不愿意告诉自家先生的,在这个时代,‘女’人若是被人调戏了,甭管失没**子,都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儿。若是碰上一个心眼儿小,爱猜忌的先生,这辈子也就完了。怕是要时不时的把这事儿拿出来说一通,那下半辈子可是有的瞧。
再说了,你说你没**,谁证明?咋个证明?
不过还好,钱一川并未注意到她的不对。
郑氏赶紧引开话题,她有些炫耀道:“我做那棉甲的时候,结识了霍姑娘,喝,霍姑娘人可好,也没架子,还让我去她家里做工做事。不过嘛……”
她话锋一转,拉着钱一川的袖子笑‘吟’‘吟’的让他坐下:“还是相公你最有本事,出去一个多月,就‘弄’了这么多粮食回来。怕得有一石多吧?”
能被配偶肯定,对于男人来说本就是成就感的一部分,钱一川嘿嘿一笑:“一石二斗粮,一个半月的军饷。”
“相公真有本事!”郑氏瞧着他,拉着他在凳子上坐下,然后从锅里舀出一瓢水递给他:“走了这一路可累了吧?喝口水,早晨做了饭,烧了这锅水,下头火我就没灭,那灰一直温着呢,不凉不热,正好。”
钱一川先是小口尝了尝水温,果然是正温热的,便又咕登咕登喝了几大口。
“你知道我今日要回来?”
钱一川把瓢放下问道。
“是啊。”郑氏拿袖子给他抹了抹嘴,笑道:“做完了那身儿棉甲之后,俺们这些‘女’人便没活计了。王羽王大人便又带着不少人每日开始凿冰捕鱼,你不知道,咱们磐石堡那两条河,甘河和水河,是不让‘私’自去抓鱼的。只能公中去抓……瞧我又说远了,昨日王大人就说今儿个你们放假,怕是都要回来,让俺们今日就都别去了,在家呆着。”
她指了指‘门’边的盆子:“我刚才正喂牛呢,就寻思着你可能回来了,便打算开‘门’迎一迎,结果你真就回来了。”
盆子里头一团糊糊状的黑‘色’东西,想来就是喂牛的。
“还喝么?”郑氏一张嘴是很利索的,钱一川没怎么说话,似乎一直是在听她说了。
钱一川摇摇头:
第529章 五二八 家事()
忽然她惊叫一声,却是已经给钱一川抱住了,灼热的鼻息咻咻的打在她的脸上,耳垂上,只听见钱一川嘿嘿笑道:“娘子,你这般想要个娃儿,那咱们就生一个……”
“啊,‘门’,关好了么?”
“关了,方才我都关了。”
郑氏又是一声惊叫,不过叫声中却是充满了调笑的意思,她吃吃笑道:“你这夯货……”
这一个多月没见‘女’人,可真是把钱一川给憋坏了。
……
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人方才起身收拾。
郑氏脸上还带着‘潮’红之‘色’,下‘床’的时候脚一软,差点儿就没站稳,身后传来钱一川的笑声。郑氏回头似嗔似笑的瞪了他一眼,声音却是柔柔的:“当家的,饿了吧?我去给你炖鱼。现下每日打鱼,隔一天王大人便会每人发条鱼让拿回家,算作是酬劳,我这攒了三四条了,都没舍得吃,咱家又没多少盐,也腌不得,了之后跟水放一块儿冻起来了。正好你回来了,我去做……”
“你说你,以后可别这样儿。”钱一川也翻身坐起来,从被窝里钻出来开始穿棉袄:“我整日价在军营食堂里,吃喝都不‘花’自己的,喝,那吃的可好。每日至少能吃上一顿鱼,一顿‘肉’,大白馒头,油饼子敞开肚子吃。大油大盐,都足得很,只恨不能给你带点儿回来,我可缺不了吃穿,倒是你在家里,得自己吃好点儿,以后有这些东西,可别给我留了啊。”
“早知道你吃这么好,我才不给你留了。”郑氏白了他一眼,出了里屋。
钱一川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这么说,但下一次,怕是还会给自己留着。
郑氏去了外屋,先填了把柴火放进灶膛里头,生了火,然后往大锅里加了不少水。先把火烧着,把水烧开。
等水稍微烧得温了一点儿,不那么凉了,她便是舀了几舀子水倒进一边儿的陶盆里头去,然后拿着盆子到了外头牛栏,给那牛喂水喝。
这牛栏比之当初钱一川走的时候,又是变了不少,当初只是个木头围起来的破烂棚子,现如今却是用土坯砌成了一个小
屋,屋角上,墙缝儿里,都是用泥抹得细细匀匀的,里头还掺了不少干草。在那牛圈里头靠墙的位置,也都塞了不少干草。
这耕牛可说是家中最珍贵,最值钱的家当了,若是没有这耕牛,家中分的那些地光靠着两个人根本就‘弄’不完,有了牛,才能种地,才能有收获。这是命根子一般的宝贵牲口,正是伺候它比照顾自己还细心用心的多。
耕牛被‘毛’稀疏,皮下脂肪较薄,看着体格大,实际上抗寒能力很一般,因此,牛舍就不能冷了。这新的牛舍,是郑氏一点儿一点儿的亲手建起来的,她一个‘女’子要做这些事,可以想见是何等的费力,吃了多少苦头。墙的接缝处用泥土压实、封严,以防贼风入内。牛舍里面还用干草等设置防风障挡风、防寒,牛舍内要勤铺垫草,以减少耕牛体热散失。
但这还不够,这牛晚上都是拴在屋里的,就在灶台边儿上,那儿还暖和一些。若不然以现在这等寒冷,一个晚上就有可能把牛给冻坏了。
郑氏把盆子放在地上,这大黄牛低着头喝水,郑氏瞧着它,心里都是欢喜。
他家运气好,当初分牛的时候,就给你分到了一头格外大的。这牛是典型的大黄牛,怕不得有六尺多高,比钱一川这等魁梧壮汉还要高一截儿,四个蹄子足足有碗口大小,骨节粗大匀称,充满了力量,怎么看怎么着也有两千斤上下的重量。这犍牛可是出了大气力,郑氏把它伺候的也真是不错,膘‘肥’体壮,油光‘毛’儿亮的,黄‘色’的皮‘毛’很是顺溜光滑,简直跟缎子也似。
这么一头犍牛,没十五两银子甭想拿下来!
不过有一桩,这牛体格大,干活儿有气力,吃的也多,别的牛一千来斤上下的,一天吃七八十斤干草就够了,它足足得吃一倍多!
幸亏钱一川在进军营之前跟她两人出去打了许多干草屯着,刚来到磐石堡分了牛之后就开始准备了,当初犁地的时候那些草也没烧,而是存了起来,前前后后怕有几千斤草屯着,若不然的话,根本不够吃的。
但光吃干草可不够,若是不吃点儿别的,这牛根本撑不过这个冬天去。
不过眨眼的功夫,一大盆水便给喝得干净,所谓牛饮,不外如是。耕牛的吃食多以粗料为主,为消化这些食物,耕牛每天必须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同时,体内循环、养分输送也离不开水分。耕牛
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如果饮水不足,就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降低、代谢紊‘乱’、膘情下降。因此,冬季必须保证供给耕牛足量的温水,温度高低以耕牛的体温为标准,最低不得低于十度。
郑氏当然不懂这些,不过多年务农的经验让她对如何伺候牛驾轻就熟,她每日都是在锅里煮水,温热之后才给这牛喝。隔三岔五的,还把灶膛里头的灰扒拉出来一些,洒在牛舍里头。
把盆子收拾到一边儿,郑氏又往放在‘门’边的那食盆里头倒了点儿水,又往里头放了许多干草,拌和拌和,端给牛吃。这盆子里头那些黑糊糊的东西,乃是粟米磨成的面子,‘混’合了一点儿草根树皮之后‘弄’好的。
耕牛除了吃干草,还要吃‘精’料。尤其是越冬期间,除饲喂干草、麦秸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