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七年-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边说一边磕头如捣蒜,脑袋重重的撞在地面上,咚咚作响。

    霍青桐只是冷笑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孙阿大磕头磕的脑袋上血都出来了,霍青桐方才把顺刀一收,冷冷道:“我什么都知道,你也无须说什么。孙阿大,今日我不会杀你,但是活罪难免。你给我听着,今日之事,你若是敢泄露出去,我定要你狗命!”

    听到‘今日我不会杀你’这句话,孙阿大只觉得浑身一松,差点儿尿出来,他赶紧一叠声道:“小人醒得,小人醒得。”

    “不过活罪难饶,听着,从现在开始,你别发出任何动静儿,若不然……”她嘴角一扯,威胁意味浓厚无比。

    孙阿大只是连连点头。

    霍青桐走到他面前,抬脚狠狠的踩了下去。

    只听到一阵喀喇喇的轻响,然后便是一阵强行忍住的,极其痛苦的呜咽声……

    一盏茶之后,孙阿大捂着胸口,踉踉跄跄的从屋里出来。

    霍青桐打断了他的肋骨。

    肋骨被打断,不算是致命伤,毕竟只要是比刺破内脏便没什么大问题。而且外表也不大看得出来,甚至还勉强可以行动。但是肋骨被打断,却是疼得要死,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对于同样不愿意把事情闹大的霍青桐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孙阿大怎么向他婆娘解释,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

    第二日一大早,霍青桐便是去找董策。

    她去的时候,董策正自盯着一副地图出神。

    地图面积很大,足有五尺长,三尺宽,挂在墙上,占了好大的一块儿面积。

    地图是用上好的桑皮纸,这种纸和洁白细腻的生宣不同,乃是呈现出一种淡黄色。桑皮纸的最大特点便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大明朝的公文往来,典籍制作,地方书册比如说某县的县志等等,用的都是桑皮纸。当然,桑皮纸也有高低之分,按照质量大致可以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为高档书画用纸,三、四等薄而软。

    工艺考究的桑皮纸可见明显的纤维结构,外观及手感美观。并且桑皮纸在这个时代,一直用于高档书画、高级装裱用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

    其名字的由来,乃是因为其以桑树皮为原料。古皖国也就是后世的安徽及新疆等地出产,古皖国及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桑树遍野。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

    新疆当然是够不着了,这会儿嘉峪关外就已经不是大明的疆土了,大明朝朝廷以及地方的各级政府每年耗用的桑皮纸不计其数,绝大部分都是从安徽那边购入。

    正因为这些特性,桑皮纸也成了制作军用地图的首选。

    董策这张地图,颜色深黄发暗,边缘甚至已经起了毛边儿,显然已经是有些年头了。只是上面的线条字迹依旧清晰,也不知道如何保存的。

    占据了地图大部分幅度的中间部位,乃是一片莽莽群山,在山脉中间,有不少穿过其中的孔道,有的标识的乃是河流,有的则是已经干涸的谷地。而在这些孔道的中间位置,或者略偏南略偏北一些,则是有一个象征城池要塞的标志。看样子,是扼守住了这些山间的孔道。

    在这片莽莽群山的北边儿,地图上乃是一片空荡荡的白地,大片大片的空白上,只标志了一两个城池而已,旁边写着地名,其它的地方,一概没有,显得很是粗略。

    而在山脉的南边,则就要详细的多了,距离山脉不远处,便是一个个的堡寨,这些堡寨几乎是东西走向,连成一片。堡寨旁边标注着名字,几乎把地图的下半部分填满。放眼望去,一片密集。

    在地图最下边的位置,有一座大城,赫然写着大同镇的字样。

    而在紧挨着山脉的那一片东西走向的堡寨群的中间位置,则是能看到镇羌堡,镇河堡这些名字。

    这座山脉,便是大青山。

    这张地图,乃是大同镇的边域防备图,上面的山脉便是大青山,而南边那些一连串的堡寨,便是山脉南侧的防御城堡。董策的磐石堡,镇边堡,镇河堡,镇羌堡等等,莫不是属于其中范畴。

    大明朝边镇的防御体系的构造取决于中原和塞外天然的分割地形。在北地和塞外之间,基本上以连绵的群山居多,在群山绵延之中,大明朝耗费巨资修建了长城,长城之上烽火台墩堡无数,这是一道防线。而在这山脉之中,由于河流穿山而过或者是干涸的河谷的存在等等原因,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可以通行的孔道。尤其是北地严寒,一到冬天,河流封冻,这些孔道更是畅通无阻。

    这样的孔道当然不算多,但是也绝对不少,大明朝基本上在这些孔道,依托地形,都修建了关堡。这些关堡,便是一个个的要隘关口。无论是当年的蒙古,后来的鞑靼瓦剌,现在的察哈尔,亦或是辽东的建奴,想要南下中原,基本上都是要从这些关口经过。

    而在山脉的南边,才是一个个的边堡,边堡的外围,则是火路墩。

    有的没有山脉,一片空旷的所在,火路墩则是往外延伸的格外远一些。

    九边重镇,大体如是,而大同镇,宣府镇,蓟镇三镇,由于北边儿都是倚靠着大片大片绵延的东西走向山脉,这一特点就更是明显。

    如此完善的防御体系,有内有外,有天险可依托,敌人欲要破关,唯有用人命强顶而已。更有重兵屯于后,随时可以大举前来增援,有丰富的物资从后方源源不断运过来。如此鏖战之下,最后撑不住的肯定是进攻方。

    如此防备,可说是固若金汤。

    但是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城防,总也要靠人去做,去执行。而到了大明朝末年,武备废弛之极,那些关口的守军,一个赛一个的废物。有的见了敌人,便是一哄而散,有的略作抵抗,也是被一攻而下,甚至连狼烟都不知道点燃。这年头,建奴入寇,前所未有的容易。这张地图,是董策从刘若宰那里借来的,若不然以他的身份地位,是还没资格接触这个的。注意,是借,看完了是要还回去的。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军事地图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更是如此。丢失地图或是泄露,都是重罪。

第392章 三九一 为何不打杀了?() 
当然,刘若宰也没说什么时候还,而董策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把这张地图给完整的绘制下来——这也算是刘若宰给自己爱将开的一个小后门。

    地图上面不但把整个大同镇防区的边域给标注出来,更是有一部分隶属于宣府的区域。在地图的右边,赫然便是标注了阳和城及阳和城北的群山。

    董策站在地图之前,拧着眉头盯着,手指头还不断的在上面划拉着。

    他似乎是遇到了一些很难决断之事。

    一边的白墨把他杯子里的茶水倒掉,换上了新茶,轻手轻脚的放在桌案上,然后又退了回去,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他看着这地图,也是有些愁眉不展,一脸的苦相。因为董策刚才说了,待会儿就让他把这幅地图临摹下来,一点儿差错都不准出。白墨瞧一眼那地图,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便是感觉很是眼晕。

    想到要一笔一笔绘下来,白墨就瘪着个嘴儿想哭。

    这时候,外面响起来白忠旗恭谨的声音:“大人,霍姑娘求见。”

    在董策这个团体中,霍青桐的地位是很超然的,论起权势和重要性来,他自然是比不过李贵,石进这些军政在身的要人。但她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长的不错的女人在董策眼中,霍青桐无疑是个超模身材的绝色少女,但是在这个时代人眼中,她似乎长得太高了些,一双纤细的长腿也嫌太长了些,眉眼也太英气了些。

    这个年代的男人,喜欢的是柔媚娇小的女人和男人。

    而且霍青桐的父亲,当初还是安乡墩的老人,并且战死在那一次袭杀建奴之役中。

    因为这重重,再加上大伙儿都知道说不得霍姑娘和大人之间还有些这样那样儿的纠葛,便都是对她很是尊重或者说是和善。

    守门的家丁根本没有阻止,霍青桐也是少数几个能一直走到董策签押房的人。

    董策打了个哈欠,看着这密密麻麻的字和标识,他也是觉得有些疲累,便道:“请她进来。”

    “是。”外面白忠旗应了一声,便听到叠叠的脚步声响起,白墨已经很是乖巧的去把门打开了。

    霍青桐进来一眼就瞧见了白墨,看到这个清秀跟个小女孩儿也似的书童,她不由得也是眼睛一亮,笑道:“大人出去一天,便拐了个粉雕玉琢的人儿回来?”

    董策摆摆手:“嗨,一言难尽。”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

    霍青桐也不拘谨,大咧咧的便做了,白墨方才被她打趣,脸上便很有些发窘,听到她和董策说话这般随意而大人去不介意,便知道这位在大人心中是很有些分量的。他也是精乖,赶紧沏了茶水奉上,退到一边。

    董策坐回到位子上,笑道:“怎么,今儿个想到这儿来了?可是棉花不够用了?”

    “没,够用的紧。”霍青桐道:“刘大库和苏大成这二位可是用心的很,听说刘大库已经在孤店好一阵子没回来了,棉花一车车的运回来,从仓库那里走一遭打包好了便直接送到我那儿去。反倒是现在人手不够用的,能干的动活儿的,手上都有活计。”

    “嗯,那就成。”董策点点头。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他瞧着霍青桐几次欲言又止便有些想笑,问道:“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是有这么个事儿。”霍青桐吸了口气,把事情的原委讲述了一遍。

    她一开始的时候还尽力的想要保持心平气和,但是越是说到后来,就越是气愤激动,到了最后,更是狠狠的一拍扶手,怒道:“大人,你说那孙阿大是个什么东西?该不该打?”

    董策也是越听脸色越沉,眉头都拧成了一团。

    霍青桐喊完了,心里才有些发虚,见董策不说话,她怯怯的看了董策一眼,老老实实的坐下,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是忐忑。

    她并不是那种不谙世事的大小姐,恰恰相反,穷人孩子早当家,她是很懂事的。把孙阿大暴揍了一顿之后,她虽然不后悔,却有些怕董策责怪他。毕竟孙阿大好歹是任命的甲长,打了他,无疑是打了李贵等人的脸面。这种事儿,不好说更不好听。

    她有些拿不准,董策为了这件事会不会处罚孙阿大,毕竟说到底,孙阿大只是有这个企图,却并未做成。

    却没想到,董策看了她一眼,轻轻吁了口气,道:“这等杂碎,为何不打杀了?还留他一条狗命作甚?”

    “啊?”霍青桐张大了嘴巴,没想到董策竟然会这般说。

    “你呀……”董策指着她摇摇头。

    他是真没想到,短短这么一点儿时间,竟然便出现了这种问题。而且董策更是会非常清楚,这种事儿,一旦出现了一个苗头,就很容易燃起燎原大火!

    这等情形,和后世某些村子里大部分男人都出去打工,留下一村子的留守妇女的情况,是何等的相似?

    现在大部分男人都在军营中当兵训练,一个月才放一次假,才能回一次家。虽说军营距离他们家,直线距离也不过就是几里地,但是这几里地,却是难以越过的天堑。甭管离得多近,但是回不去,见不着,这就跟相距千里之遥也没太大区别。

    后世的留守妇女,引发了多少社会问题?

    她们就算是再怎么本分,再怎么保守,身体的欲望也是难以抵挡的。各种惊世骇俗的新闻都爆出来,和别的男人私通的还则罢了,有的没胆子出去找男人,便和狗交媾。

    现如今磐石堡面临的情况和那些村子竟是出奇的相似每个甲大部分男人都不在家,撑死每个甲只有一两个男人,有的甚至只有一个甲长。而当初选甲长的时候,为了方便管理下面的百姓,都是选的年富力强的壮年汉子。

    比如说孙阿大。

    这些汉子,最不缺的就是精力和欲望,现下又没什么活计,整日价看着那些欲求不满的女人,能不发生关系才怪了?

    而且那些女人,就算是明知道前面是火坑,怕是有人也心甘情愿的跳下去了。有的固然是天生的水性杨花,但更多却是因为生活的苦闷,本能和欲望的驱使。

    没错儿,这个时代保守而拥有强大的道德束缚,但是也是在这个时代,是水浒传和金瓶梅的现实产地。水浒传上,对女人的描写,极为的丑恶。纵观一部水浒传,其中的女人,王婆、潘金莲、阎婆惜、孙二娘、顾大娘、潘巧云,卢贾氏,几乎都是恶妇、毒妇、贱妇!唯一正面一点儿的,也就是扈三娘了。

    其中可能有作者比较偏激的一方面,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水浒传真正的历史背景明朝那个时代,社会上这种事儿是很不少的。

    而在磐石堡这种环境下,这种事儿只可能更好多。

    董策非常不想,一点儿也不想留守妇女的现象在自己这里上演说句难听点儿的话,他宁可那些女人苦闷寂寞到发疯,也决不允许她们乱搞。

    说的大义凛然一些,这是为了她们好你老老实实的,好歹能保住性命,你若是通奸被发现,给打死了也没人替你做主。要知道,你通奸了,总会有些异常,被发现的可能性,其实是颇大的。

    而明朝不同于后世,后世便是结了婚之后还通奸,那也是属于道德范畴,除非是破坏军婚,否则是不算在犯罪之内的。那会儿的人们,法制观念强,动手的人虽然不是没有,但绝对不多,出事儿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但是大明朝可不一样。

    明会典?律例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