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龙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龙腾-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今名。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 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地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十八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地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地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在大唐帝国中,只有王、郡王能在太和门等候,而所有的公以下的官员都集结在午门以前等候上朝,而如今大唐帝国中,诸王子年纪尚小,在太和门等候也就没有人了。而在午门前,卯时三刻刚过的时候。午门就等候了许多的官员,三三两两地集结在一起,不时的说着话,在以前的早朝中,都是卯时开始早朝,而李无庸却认为卯时太早,改在了辰时,一方面让众人能够免受寒冷之苦。另一方面李无庸认为卯时太早,皇帝这个时候一般都睡的很舒服,自己可以这个时候起来,但是后来的皇帝却是不能,一来一去之下,这些皇帝不早朝的情况也就出现了。所以也就改在辰时了。

“看,国丈来了。”人群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声,众人连忙转头望去,果然见一群人簇拥着一顶绿尼大轿缓缓走了过来,而走在轿子前面的是一身紫色官袍,胸前补子上居然绣的是麒麟补子,眼尖地人马上就认出来是国丈刘启的家臣当朝一品大将军,左卫大统领、申国公刘启,在众大臣中,也只有刘谦才有如此的待遇。让当朝一品大将军当护卫的。

随着轿门的打开。露出了刘谦的身影。

“老爷,到了午门了。”刘启在旁边低声说道。

“刘启啊!老夫都说了多少次了。你如今是当朝一品,又是国公之尊,不可对老夫如此。”刘谦叹了口气道。

“小子不管有多少地成就,总是老爷门下出去的,护卫老爷也是应该的。”刘启仍然是当初的样子。

“哎!”刘谦摇了摇头,自己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却没有任何的改变,刘启仍然是大清早的等在家门口,都是一品大将军了,连个轿子都不坐,还是骑着高头大马。也幸亏自己的主子是李无庸,否则恐怕早就被人参倒了。

“参见国公大人。”“参见国丈大人。”众多的大臣也纷纷来到刘谦的轿前。刘谦也对众人拱了拱手,虽然他也知道这些人对他巴结,有的人是真心敬佩,但是更多地人却是想借着他刘谦这颗大树望上爬。

“军师与尚书令来了吗?”刘谦望了望左右,问道。

“两位大人并没有赶到。”刘启在旁边说道。

“刘启啊!今日陛下恐怕要在太和殿点将出征了,你可要准备好了。”刘谦望了望左右,忽然对刘启轻声说道。

刘启吃了一惊,虽然四川地情况自己也是知道一些,以前相互算计的张献忠地三个干儿子,这次罕见的联合在一起,实力一下子超过了杨展,杨展也呈现了不支的情况,告急的文书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一封。而李无庸仿佛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今日从刘谦嘴巴里得到消息,如何不让他吃了一惊。

“军师,你可是来晚了?”正在沉思的刘启忽然被刘谦爽朗的声音给打断了。抬头一看,果见宋献策那矮小的身躯站在前方。

“国丈,陛下仁慈,不忍我等受风霜之苦,把早朝时间推迟到了辰时,下官身子骨可是老了,不能与国丈相比较,所以来的晚了,不过尚书令可是比我等来的更晚啊!”宋献策笑道。

“军师又何必拿下官来说话呢!”顾炎武满面红光的走了上来,年纪才三旬就已经成了帝国的宰相了,这在历朝历代中也是很少见的,年少得志啊!饶是他做事稳健,但是眼睛里也显示出他心中的兴奋。

“鄂国公到”、“英国公到”、“危国公到”…随着辰时地接近,大唐帝国的大小臣工也纷纷赶到了午门前。等待着皇帝的驾到。

“皇上早朝,众臣早朝。”太和殿前响起了秦九的大喝声。于是在有司官员的引导下,众人排成了两派,文武对列,文官前的是军师宋献策、侍中刘谦、尚书令顾炎武,而武将是施琅、刘启、谷振东等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和殿内响起了一阵山呼声,大皇帝李无庸御驾太和殿。开始了大唐王朝迁都北京后的第一次大朝。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秦九扫了众人一眼。冷森森地说道。

此时的大殿内,在京地六品以上的官员都集中在这里,但是在这里上奏的都是大事,一般的小事由三省八部就可以解决了。否则就算李无庸精力再怎么充沛也忍受不了那么多的奏章。而这些官员虽然也是来议事的,但大多都是个摆设,但是这种在大殿内议事,又何尝不是一种升迁的途径呢!只要自己地一道主张或者建议被皇帝所认同。升迁的速度将会是大大的有,也不用苦等三年一度的吏部考核了。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在即,仅有四川一带逆贼张献忠不服王化,臣叩请陛下早日发天兵,收复四川。”秦九话刚落音,兼管兵部尚书的中书令、军师宋献策就站了出来。

旁边的刘谦大喜,见宋献策带头说了出来。也站了出来奏道:“四川总兵杨展数日飞报三省,告急文书也堆满了整个兵部,贼人贼多势中,自秦老夫人去世后,秦军逐渐势弱,士气也远输于以前。张献忠三子首次联合在一起,杨展不敌也是肯定的。陛下还是早做打算的好!”其余众人也都纷纷站了出来,武将们更是期待着马上要出兵一样。毕竟帝国快要一统天下,以后打仗地日子也不会太多,逮到一次就是一次。

李无庸坐在宝座上,看着众人,嘴角上露出奇怪的笑容,道:“众爱卿,如今国家初定,民心思定。那张献忠在四川听说横征暴敛。不得民心。那巴蜀之地,山川险恶。朕虽想早日还四川百姓一个太平天下,但是恐怕战争日久,会不利我朝建设发展。”

“陛下仁慈,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为天子,则为上天之子,那川中百姓也为陛下子民,陛下怎可以区别对待呢!”刘启忽然说道。

“哟,我们的忠厚将军嘴巴也厉害了啊!”李无庸笑道:“既然如此,传檄天下,朕要亲征四川。”

“陛下不可。”顾炎武连忙说道:“陛下乃天下至尊,岂能冒箭石之危,至险境,如今我朝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施琅、刘启、谷振东等将军都是将帅之才,陛下可选一人前去就可以平定巴蜀,又何必亲自前往。”

“那众爱卿以为何人前往的好?”李无庸望了众人一眼。

“巴蜀道路难行,当以沉稳厚重之人前往,陛下曾夸赞刘启将军沉稳厚重,实为不可多得的稳将,臣以为可以担此重任。”李无庸睁眼看去,见是礼部侍郎袁三甲。

“其他的各位臣工可有别地意思吗?”李无庸又望了众人一眼。

“臣以为英国公可以出任大将军,收复四川。”高一功忽然出列说道。

“英国公虽然每战必胜,但是四川是我汉家天下,张献忠也是我汉家子民,不可。”王夫之连忙阻止道。谁都知道谷振东打仗的方法,仔细寻思一下也确实如此。

“军师,你看呢?”李无庸望着低头不做声的宋献策说道。

“臣以为危国公可以出任抚远大将军。”宋献策看了看刘谦,然后低头说道。

“恩,军师言之有理。”李无庸忽然点了点头,“封危国公李岩为抚远大将军统领左右卫大军十万,回合四川总兵杨展出兵四川。退朝吧!”说完甩了甩袖子就朝后殿走了过去,留下了一脸奇怪的众人。

刘谦望了望上面的龙椅,又望了望马上要出殿门的宋献策,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跟着朝外面走了出去,刚在殿门口就见一小太监走到身边手道:“国丈大人,皇后娘娘有请。”

“皇后娘娘?”刘谦吃了一惊。

龙生九子 第两百零一回 “马皇后” (二)

第两百零一回“马皇后”(二)

刘谦虽然奇怪刘玲儿为什么派内侍前来召唤,但是还是不敢怠慢,跟在小太监后明朝坤宁宫走了过来,走了一会儿,好不容易到了坤宁宫的门口,正准备让人去通报,却见皇后身边的侍女翠儿走了出来,躬身道:“国丈大人,皇后娘娘有吩咐,若是国丈来了,自行进去,不必通报了。”尽管刘谦是刘玲儿的父亲,但是这里是皇宫,而不是他的莱国公府,进了后宫,就必须遵守后宫的规矩,刘谦也是一样。

刘谦不敢怠慢,当下在滴水檐下正了正衣冠后方才进了去,进了正殿大门,就见刘玲儿正坐在绣凳上翻着一本书,显然正在认真的阅读着。

“老臣刘谦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刘谦不敢怠慢,就算刘玲儿是自己的女儿也一样,恪守君臣之道,不敢有丝毫的逾越。

“父亲,在这里就你我二人,就不必多礼了。”刘玲闻言赶紧放下手中的书,站起身把刘谦扶了起来,喊道:“给国丈端个坐儿来。”然后又轻声埋怨道:“父亲也真是的,你也这么大年纪了,还对女儿动不动就跪拜,做女儿的哪有接受父亲如此大礼的啊!”说完把刘谦推到了一绣凳上,并且亲自奉上了香茗。

刘谦见状也老大慰怀了,端着香茗毫不客气的喝上了一口,微笑的解释道:“如今你也是皇后,一国之母。以前陛下所统治的也不过一长江而已,御使台地那些人就经常拿这些礼仪来参奏别人,如今陛下快要一统天下了,这些御使台的人更是不得了了,万一若是让他们知道为父见到了皇后娘娘,没有行大礼,恐怕陛下那里的弹劾奏章就可以把我这把老骨头给砸死了。”

“哪里有那么严重。陛下也是一个孝子,您是他的岳父。哪里有那么多的规矩啊!前不久松儿还在他背上骑大马的呢!哪里有点做皇帝的样子啊!”刘玲儿娇笑道。

刘谦闻言,眉头一皱,忽然问道:“我听太医说你又有了身孕了?”

“不光我有了,九公主、柳妹妹也都有了,这几日陛下都歇息在香坠儿那里呢!”刘玲儿忽然娇羞道。

“有了就好啊!有了就好啊!”刘谦忽然自语道。

“父亲,您在说什么?”刘玲儿问道。

“没有,没说什么。”刘谦忽然道:“不知娘娘今日叫老臣来有什么吩咐不成?”

刘玲儿闻言。脸上地笑容忽然消失了,好半响忽然叹息道:“女儿自从当了皇后后,奉命总领六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能使陛下安心朝政,自己边学边治理后宫,惟恐有不周到地地方,这些日子自己也寻找了不少前人的例子看看。比如说前唐太宗时期的长孙皇后,前朝洪武年间的马皇后。”

“不错,女儿是应该好好看看她们的一些记载,长孙皇后贤良恭俭,她的‘居安思危、任贤纳谏’一直影响太宗皇帝一生,不愧是千古贤后。而马皇后虽然出身粗鄙,但是朱元璋称赞她母仪天下,慈德昭彰,所以谥号为明德,她们两个人的事迹是值得皇后娘娘去认真学习一番。”刘谦也点点头,饶是他是男人,也不得不佩服两位皇后巾帼不让须眉。

“但是女儿却更喜欢马皇后。”刘玲儿忽然叹息道。

“这是为何?”刘谦奇问道。

“因为长孙皇后有个兄弟叫长孙无忌,是前唐地重臣,辅佐了两朝天子。而马皇后却没有一个亲戚在朝廷为官。”刘玲儿半响后方才回答道。

刘谦闻言大吃一惊。长孙无忌,前唐代宰相。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长孙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唐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与房玄龄等同为宰相。贞观十七年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无忌以母舅和元勋的地位决策立晋王李治。二十三年,太宗病危,他和褚遂良受命辅政。高宗李治即位后,他为首相。永徽四年,房遗爱谋反,长孙无忌主审,李治借此杀死和流配诸王、公主、主婿等亲贵十余人,巩固了统治。永徽六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反对立武昭仪(即武则天)为皇后,未果。显庆四年许敬宗迎合武后意旨使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被迫自缢死。而马皇后就不同了,她对娘家人极为怀念,每当说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明王朝建立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的老婆,时已荣任皇后的马氏及其娘家人在战乱年代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在封赏之列。然而朱元璋在征求马氏意见时,马皇后则表示反对,说“国家的官爵应当加给贤能之人,我的亲属们,未必有可以用之才。”虽然一个显赫一世,以而另一个也只是追封父母而已,但是实际上两者的区别却有着天壤之别。

“娘娘可是听到什么风声了?”刘谦心里也微微不安的问道。

刘玲儿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是个什么样地人,虽然天威难测,但是女儿还是知道他不同于朱元璋,也不是刘邦那样的人物,他是不会干出杀戮功臣的事情来,但是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