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叹口气:“别说她是你表妹,就算是你亲妹妹,嫁入别国去了,过得好与不好那都是他们的造化,后宫之事不能牵扯到朝政啊。”
南宫翃离还要说什么,唐皇疲惫的摆摆手:“你下去吧,朕想歇息一会儿。”
南宫翃离愤愤离开,却并没有放弃。庆瑭跟周国相持六年,国力早就大不如前了,此时绝对撑不起跟唐国的战争,到时候庆瑭还不是唐国的,只是皇帝年迈,明明清楚这一点,却迟迟不肯发动对庆瑭的战争。
南宫翃离回到自己的府邸,召唤出自己在江湖的势力,对他们耳语几句,魔教杀手领命而去,南宫翃离在魔教杀手走后,露出志在必得的微笑。
当天晚上就传来唐皇遇刺的消息,刺客虽是江湖人士打扮,腰间却清一色悬挂着庆瑭暗卫的腰牌,功夫也深不可测。即便皇宫禁卫军全部出动,仍是让那刺客划伤了皇上的手背,然后刺客全部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其中一人还弄丢了腰牌,被唐国禁卫军首领呈给皇上,的确就是庆瑭皇室暗卫独有的标志。
皇上当时就被气的不轻,急招几位皇子和大将御书房议事。南宫翃离赶到的时候,御医正从皇宫内室出来。面色凝重,南宫翃离压下心里的疑惑来到皇上面前。
见到皇上的模样,南宫翃离明白了御医脸上的凝重从何而来,皇上伤势不重,却吓得不轻,面色苍白,眼神里深深藏着惶恐。他在位三十几年,一直对其余三国的争执保持中立态度,对于本国的人也是宽厚待人,行刺这种事情从没有在他身上发生过。
今天不仅遇到刺客了,还受了伤,这唐国皇帝心里着实不太好受。
南宫翃离不是第一个到的,他先是跟皇上请安,之后又跟各位兄弟将帅打过招呼,在皇上的示意下坐下。
等到人到齐的时候,皇上便开始商讨自己遇刺的事情。南宫翃离心里一咯噔,皇上召集他们来首先提到的不是攻打庆瑭,而是讨论自己遇刺的事情,莫非皇上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
接下来皇上的话验证了南宫翃离的猜想,皇上表示这才自己遇刺实在是因为皇宫守卫不够森严,应该从边疆调一个军营的士兵过来镇守皇宫。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当下便又老将站出来说道:“皇上,边疆将士不可轻易调动,近几十年,正是有边关将士日夜驻守唐国边疆,敌军才不敢轻易来犯,若是无缘无故调动一个军营回京,怕是边关会有异动。”
遇刺的事情确实让皇上吓得不轻,此时听见有人反对自己,当下便变了脸色,说道:“不过是少了一个军营的兵力而已,能有什么异动,边关几十年了都相安无事,难道只因为调离了一个军营的兵力就出现异动?你要是无能守疆就早点退位,唐国有的是英勇无匹的儿郎。”
那老将军尽忠职守收了唐国国土近二十年,今日却被皇帝当着众位大臣的面一顿训,顿时一张饱经风霜的脸青一阵白一阵。
略一思索,便跪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年老,思家心切,此刻请求解甲归田,大将军这个位子还是让其他有志的年轻人来做。
皇上本是说说气话,没有想到那老将军竟然真的动了辞官的心思。而几位皇子闻言,纷纷苦劝,那老将军铁了心要离开,众皇子没有办法,纷纷把视线投向了脸色发白的皇上。
皇上一拍桌子大声道:“准。”走便走了,堂堂唐国不缺一个胆小怕事的将才。
那老将军当下便交出兵符,摘了盔甲离开了御书房,从始至终,皇上都面无表情。
老将军离开之后,剩下的几个将领面面相觑,思索半响纷纷跪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能力不够,自愿辞官,让有识之士来驻守边关。
那老将军说的确实在理,皇上遇刺,凶手已经知道是庆瑭暗卫,这说明,庆瑭已经觊觎唐国了。皇上此时想的不是陈兵边境跟唐国对抗,反而要调取边关的兵力来驻守皇宫。
因为几句话就撤了一个为唐国恪尽职守的老将军的大将军印,如此做法确实让人寒心呐。
皇上见状,怒气冲天,一把把砚台砸到地上:“朕养你们几十年,现在朕要调取一个营的兵力来守卫皇宫,你们竟然推三阻四的,这天下是朕的还是你们的?!”
几位将军皆是习武出生,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却个个不善言辞。此时被皇上如此训诫,连怎么为自己辩护都不知道。
第112章 奸臣()
如果皇上一怒之下真的把这些将领都换了,那么这一场仗也不必再打了。在场的诸位将领皆是驻守边关十年以上的将帅,对于军队的把控力和边疆地势的熟悉程度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于是便拱拱手站出来说道:“父皇息怒,各位将军稍安勿躁。依儿臣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自然是父皇的。只是父皇你有没有想过,庆瑭的安慰为何会来行刺你?”
从遇刺开始,皇上想的都是如何加强宫里的防卫,并没有想过庆瑭的暗卫为何千里迢迢来行刺自己,如今一想,脑门上的汗就下来了。
身在高位,本就比一般人敏感,那庆瑭此时派人来刺杀,恐怕是庆瑭皇帝早就对自己起了杀心。而皇位更迭十分,国家守卫最是薄弱,如果他们趁那个时候进宫唐国,唐国基本上已经是庆瑭的囊中之物了。
眼见着目的达到,南宫翃离接着说道:“既然对方想趁混乱趁虚而入,不如我们先发制人,不用真的攻打,只需要把军队主力调往庆瑭边境即可。这样庆瑭知道我们已经有所防备,就不会轻举妄动,刺杀这样的事儿也就不存在了。”
唐皇不喜征战,此时南宫翃离所说的方法既能震慑敌国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又不必真的打仗,唐皇心里有几分认同。
便点点头:“皇儿说的极是,几位将军,你们看如何?”
皇上主动说话,便是给了那几个将军台阶下,当时几位将军纷纷跪下,齐声说道:“皇上英明。”
唐国虽不喜征战,几位将军却治军极严,当下快马加鞭回去之后,就调兵遣将,几十万大军陈兵庆瑭边境,军旗高高挂着,一个龙飞凤舞的唐字迎风飘扬。
南宫翃离作为三军主帅,意气风发的坐在战马上,看着对方的将领如临大敌般调兵与唐国对战,传讯兵急急从小路出发,一路前往庆瑭皇宫。
这样坚持了一天一夜,一个将军当夜便悄悄进了南宫翃离主帐,悄悄问道:“殿下,这场仗我们打是不打?”
南宫翃离斜靠在虎皮大椅上,不假思索说道:“当然是不打。”好戏还在后面,他们且坐山观虎斗。
大将军闻言颇为不解:“既然不打,我们调动如此多的兵马在边疆,庆瑭那边要是主动发起攻击怎么办?”他们的将士在唐皇的带领下还没有真真实实上过战场。此次他们人数虽多,就怕将士临阵退缩。
南宫翃离胸有成竹的笑笑:“放心,他们来不及攻打我们。”此刻送往周国的书信应该已经到了吧,赵国祥,你可不要让本皇子失望啊。
此次他早就计划好了,唐国当然不会与庆瑭正面交锋,那庆瑭虽然与周国交战六年,实际上兵力并未折损多少,加上庆瑭士兵骁勇善战,虽然唐国人数比庆瑭多得多,真要打起来,唐国不一定能讨到便宜。
而周国刚好有个赵国祥,那家伙贪恋权势到了痴迷的地步,自己不过是书面许诺与周国共同攻打庆瑭,事成之后,庆瑭国土分给赵国祥一半,那老家伙便不假思索的答应结盟了。
书信很快抵达庆瑭皇宫,皇帝看后直接回信一封,让三军汇聚在唐国边境,随时准备迎战。如果唐国没有动静,庆瑭的将士不必擅作主张,攻打唐国。
上官臻颜躺在桂花树下的美人榻上小憩,绿水从外面神色紧张的跑进来,一进小院的大门就连声喊道:“公主,不好了。”
青山眉峰微动动,身形一闪,瞬间移至绿水面前,低声说道:“绿水,何事惊慌,公主好着呢,哪里不好了。”
这个时候,上官臻颜早就醒过来了,睁开眼睛,微微蹙眉道:“绿水,什么事啊?”绿水向来稳重,很少有如此惊慌的时刻。
绿水绕过青山,两步跨到上官臻颜面前:“公主,唐国的军队在庆瑭边境驻扎着,随时有可能攻进来,整个王城的人都知道呢,街上人心惶惶呢。”
唐国攻打庆瑭?上官臻颜眉眼逐渐深沉,唐国的皇帝胆小怯弱,不可能主动攻打庆瑭,如今却陈兵庆瑭边境,要么是有心人从中作梗,要么是另有预谋。
要是唐国和庆瑭两国真的打起来了,上官臻颜倒是不担心,庆瑭国力强盛,精兵良将众多,真要打起来,唐国不一定能讨到便宜。
怕就怕这件事里面另有预谋,上官臻颜更倾向于第二种,可是究竟有什么预谋,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眉头微微皱着。半响,命令青山去周国打探一下消息。
她虽然已经嫁进了庆瑭,当初也发誓不再与周国有关系。可是她毕竟是周国人,与周国皇上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不管怎样,上官臻颜都不希望周国再出什么事。
青山领命而去,绿水急切在上官臻颜面前蹲下来:“公主,城里的达官贵人都在收拾家当,准备战争一爆发就到其他地方躲避一下,你看我们要不要也收拾一下?”
上官臻颜闻言,看向绿水,绿水被看的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上官臻颜这才慢慢说道:“说什么呢?绿水你跟了我这么久,莫不是糊涂了?向来两国交战,最后被敌国攻陷的都是京城,所以一旦战争发生,王城反而是最安全的。如果王城都沦陷了,哪里还有我们的藏身之处呢?”
一番话说的绿水无地自容,不敢去看上官臻颜的眼睛。
上官臻颜何尝不知道绿水如此焦急,只是因为庆瑭皇上收回了轩辕瑾曜手里的兵权,担心一旦两国交战,手无寸铁的轩辕瑾曜护不住她们。
国家安宁时,自然没有良将什么事儿,一旦国家有难,皇上第一个想起的当然还是曾经战无不胜的庆瑭战神王爷。能有最少的损耗,最大限度的诛杀敌人,皇上自然不会放过轩辕瑾曜这把利剑。
其实此时上官臻颜反而希望轩辕瑾曜就是一个闲散王爷,国家战事与他无关,也不需要什么权力地位,他们俩找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反而好的多。但凡事都能心想事成谈何容易啊。
另一边,南宫翃离派去的书信顺利到达赵国祥的府中,赵国祥躲在书房悄悄看着南宫翃离给他的书信。他现在是周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权力这种东西着实太过美好,可以占得更多,谁又甘心偏安一隅呢。南宫翃离那小子上次竟然说只要两国联手攻打庆瑭,这庆瑭的地域便独独分给他赵国祥一份。
书信上说,唐国的军队已经陈兵边境了,现在就等着周国出兵了。周国之前跟庆瑭交战六年,熟悉庆瑭的作战方式,南宫翃离表示希望周国作为主战队伍与庆瑭正面交锋,唐国会作周国最坚强的后盾。
虽然觉得周国主动攻打庆瑭这代家有点大,但是被利欲熏心的赵国祥并没有顾忌这么多,当下心情激动的举着书信到了周国皇宫。
一进御书房的大门,赵国祥便神情激动的叫:“陛下,陛下好消息啊,我们建立千秋功业的时刻到了!”
自从上官臻颜离开之后,上官宇彻底被赵国祥蒙蔽了双眼,凡事都听这位丞相大人的安排。当时上官宇正在御书房看奏折,听到赵国祥的声音,揉揉眉心,满脸欣喜的迎上去:“丞相大人何事如此开心?”
赵国祥双手颤抖的把南宫翃离给他的书信递给上官宇,说道:“皇上,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啊,我们趁机可以把我们周国的国土扩大一半,周国的历史会记着你的丰功伟绩,到时候你就是最伟大的帝王!千古都会传送你的功业!”
上官宇看到书信的第一反应不是位高权重的周国丞相怎么会跟唐国皇子勾结,而是周国刚刚与庆瑭交战六年,国库空虚,民困兵乏,如何支撑战争?
当下便对赵国祥说道:“丞相大人,周国和庆瑭交战多年,我国损失惨重,好不容易换来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此再生战事恐怕不好。”
赵国祥闻言,脸色变得严肃:“陛下此言差矣,两国交战,怎么会只有一方损失惨重,那庆瑭的现状不一定比周国好,前一阵子微臣打听到庆瑭皇帝收回了庆瑭战神王爷的兵权,没有了战神,周国攻打庆瑭还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上官宇犹豫道:“虽然庆瑭没有了战神,可是我周国同样没有了战神啊。”周国的战神公主已经在赵国祥的提议下被送去了庆瑭和亲,没有了上官臻颜,周国这场仗要怎么打。
赵国祥一听,眼睛一瞪,神色严肃的看向皇帝:“皇上此言差矣,我周国如此多的热血儿郎,个个英勇善战,哪能因为没有了战神就怯战呢?皇上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可一定要抓住了,周国的列祖列宗要是看见你如此英勇果决,想必也会非常的欣慰的,再说了此次还有唐国在后方支持我们,此战必胜。”
第113章 劝阻()
上官宇还想说些什么,在赵国祥咄咄逼人的注视下只得叹息一声,说道:“那好吧,一切依丞相所言就是。”
赵国祥闻言,眼里闪过一丝老狐狸般的狡黠。没有了那战神公主,这软弱的上官宇果然好控制的多,倒时候何止是庆瑭的半壁江山,就连上官家的周国天下都是他赵国祥一个人的。
赵国祥回府之后连夜修书一封,派人送到南宫翃离营帐,表示周国已经准备好,让唐国皇子殿下不要忘了自己的许诺。
若是这一封书信顺利到达南宫翃离的营帐还好,偏偏这一封书信在半路被庆瑭皇上派来周国打探消息的探子截了胡,连夜送往庆瑭皇宫。
庆瑭皇帝看到赵国祥的书信,当下变了脸色,一拍桌子,连夜把边关大将宣入皇宫。他上官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