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绣-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孩子们有点辛苦,但读书的时候确实是更认真了,知道了赚钱的不易,心里也就有哈数了,倒是跑来跑去听人家聊天说八卦,涨了不少见识,奶奶说小孩子多跑跑对身体也好。

    李青山和学文去县里的学堂打听入学的事,巧兰说要去就去最好的学堂,那里的夫子水平不一样,尤其是去出过秀才和举人的夫子那里学习,这钱花的才值得。

    李青山听了闺女的话也觉得有道理,找到一个很有名的学堂,是一个举人开的,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在考科举的时候熬坏了,不能继续考下去了,所以回来教书过日子了。

    每个月的束脩是二两银子,比别家都要高一些,但他教出过三个童生,有一个据说考秀才也有把握了。

082章齐心() 
跟夫子谈了一番后,夫子同意了让清远入学,先跟小班一起上,先看看孩子什么样的程度。

    李青山非常高兴,先领着清远清刚去见了夫子,夫子询问了他们都会些什么。

    清远清刚背了三字经千字文,被夫子考校了一下,清远答的都很好,但清刚错了两处,急的快哭了。

    最后夫子微微点头说道:“依我之见,小的那个先领回去,你家教的很好,他年纪小些明年后年再来也好,一个减轻你们负担,二个孩子太小没定性坐不住白瞎了一份心,等大的这个学会了也能教教小的,有了比对孩子们也能更认真学习。”

    听夫子这样说,李青山连连感谢,给了束脩费,恭敬的奉上二色礼物,一刀肉外加两盒自己家做的油炸麻花和麻叶丸子等东西,还有一包糖,二尺女人可以穿的布料,夫子满意的笑了,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孩子,让每日下午的时候来接,或者和其他同村的孩子一起回去也可以。

    安顿好了清远,带走了暂时不用上学的清刚,李青山这才回去。

    路上儿子两个算着钱,“束脩费每个月要二两,幸亏你妹妹给买了书本和纸笔,不然一个月都要五两银子呢,看来你奶奶让你们交五两银子真心不多啊,这读书可真贵嘞。”李青山咂舌。

    “爹你放心,我会努力赚钱的,我回去跟张氏说说,我们俩一起努力。”学文认真的点点头。

    “倒也不用那么紧张,你弟弟妹妹家里都会帮你们的,不过你们要有准备,清刚也是要读书的,总不好大的读书小的舍弃了不读,那也不好,两个孩子一起读书就有点苦了,一个月十两银子确实有点压力了。”李青山考虑的更长远。

    “那我们以后赚得多了给家里多交点吧,看来五两银子真心不够啊。”

    这还没算买书的钱呢,蒙学上完了还是要买书的,你就是抄书也要给书店掏钱的,能让你白抄么?

    “回去在跟家里商量吧。”李青山也没有应下。

    晚上回去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说了清远上学的事了,张氏听了不敢置信,“啥,束脩费要二两银子?那每个月还要买纸笔吧,以后还得买书,我的天老爷,一个月五两银子算,两个孩子就要十两银子啊?”

    一开始张氏还觉得老太太有点不公平,如今真的让孩子上了学交了钱,她有点惊住了,自己交的那点钱真心不是李家占便宜,全都给了清远清刚还都不够呢,这都没算吃饭钱呢。

    “那我们多交一点吧。”张氏感觉到了压力。

    “不用,说好了每个人五两就是这么多,房子盖完也不要你们那么多钱了,你这几个月多交的那些是给清远清刚盖房子用的,以后你们挣了多余的钱自己攒着吧,到底将来两个孩子上学你们要承担大部分费用,学武说了两个孩子他出一半束脩费,我的意思是你弟弟出钱出六年,六年有没有成绩也就知道了,到时候清远也快十五岁了,也就差不多可以看出来了。

    你妹妹说了也愿意出钱供孩子们读书,以后吃饭住宿她包圆了,你别担心这个了。我想了一下,和学武一样,也是出六年每个月五两银子,纸张笔墨兰子多负担一点,她负责给孩子们抄书。你们夫妻看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全家一起努力。”

    老太太将早就想好的方案拿出来大家一起商议,孩子的前程很重要,只要他们能读书肯用心,自然是要供下去的。

    张氏一听心里松了口气,忍不住掉了眼泪,“我没意见,我谢谢学武和妹妹了,没想到你们都替我想着了。”

    十两银子确实把张氏吓住了,她每个月也挣不来那么多银子啊,可是一旦两个孩子一起读书,每个月的银子只会超出十两,读书科举不是那么容易的,里面浸透的不光是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还要举全家之力的血汗钱啊!

    “你能明白家里人对孩子们的心就好,我们是一家人团结才能致胜,只要齐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你摆摊的钱你自己留着,给孩子多攒两个,你也看到了孩子读书要花费不少,你心里要有数了,以后每个月你们夫妻就交五两银子足够了,其他多余的钱你自己留着吧,我们老了要那么多钱没用,也都是为了你们将来着想。”

    “奶奶,我记下了,您放心吧,您看我以后表现吧。”张氏这会真服气了。

    她原以为自己摆摊的钱要多交点或者全部上缴呢,但这一冬天李母也没多要,只要了一半,言明了为了盖房子才多要了一点,以后不多要。今天奶奶也这么说了就是真的以后直交五两银子,不多要了。

    “嫂子莫哭,只要我李家的子孙有出息,慢说五两十两,就是千两我绣瞎了眼睛也要供个状元郎出来,我们全家人都在不会干看着不管的,你把心放肚里就行。”巧兰笑着表示,眼里全是认真之色。

    “我知道,妹子大小就最疼两个崽子,没少为他着想。就是学武也很疼孩子的。”张氏对这一点从不怀疑,家里对清远清刚是掏心窝子好,学武也没亏着孩子。

    “马上要播种了,我和小玲子商量着,我俩回来一个人帮着家里播种吧。”张氏也惦记着家里的活,少个人少干不少活呢。

    “今年多了牛了,我先看看干的怎么样,实在忙不过来你们回来一个就行,让兰子牵牛犁地做饭,你们先干你们的买卖,别耽误了你们,到底也赚不少呢。”李老太太也很通情达理,并没有要去他们一定要结束了生意来帮忙种地。

    “那就让清远清刚回来帮忙,清远下午回的早也回来帮忙吧,家里为了他都快累死了,他也该干点活。”张氏也铁了心要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要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

    “嗯这倒可以,农家孩子不干活是不行的。”老太太同意了,小孩子能干啥,无非是借着机会教导一下,知道盘中餐的辛苦罢了。

082章齐心() 
跟夫子谈了一番后,夫子同意了让清远入学,先跟小班一起上,先看看孩子什么样的程度。

    李青山非常高兴,先领着清远清刚去见了夫子,夫子询问了他们都会些什么。

    清远清刚背了三字经千字文,被夫子考校了一下,清远答的都很好,但清刚错了两处,急的快哭了。

    最后夫子微微点头说道:“依我之见,小的那个先领回去,你家教的很好,他年纪小些明年后年再来也好,一个减轻你们负担,二个孩子太小没定性坐不住白瞎了一份心,等大的这个学会了也能教教小的,有了比对孩子们也能更认真学习。”

    听夫子这样说,李青山连连感谢,给了束脩费,恭敬的奉上二色礼物,一刀肉外加两盒自己家做的油炸麻花和麻叶丸子等东西,还有一包糖,二尺女人可以穿的布料,夫子满意的笑了,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孩子,让每日下午的时候来接,或者和其他同村的孩子一起回去也可以。

    安顿好了清远,带走了暂时不用上学的清刚,李青山这才回去。

    路上儿子两个算着钱,“束脩费每个月要二两,幸亏你妹妹给买了书本和纸笔,不然一个月都要五两银子呢,看来你奶奶让你们交五两银子真心不多啊,这读书可真贵嘞。”李青山咂舌。

    “爹你放心,我会努力赚钱的,我回去跟张氏说说,我们俩一起努力。”学文认真的点点头。

    “倒也不用那么紧张,你弟弟妹妹家里都会帮你们的,不过你们要有准备,清刚也是要读书的,总不好大的读书小的舍弃了不读,那也不好,两个孩子一起读书就有点苦了,一个月十两银子确实有点压力了。”李青山考虑的更长远。

    “那我们以后赚得多了给家里多交点吧,看来五两银子真心不够啊。”

    这还没算买书的钱呢,蒙学上完了还是要买书的,你就是抄书也要给书店掏钱的,能让你白抄么?

    “回去在跟家里商量吧。”李青山也没有应下。

    晚上回去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说了清远上学的事了,张氏听了不敢置信,“啥,束脩费要二两银子?那每个月还要买纸笔吧,以后还得买书,我的天老爷,一个月五两银子算,两个孩子就要十两银子啊?”

    一开始张氏还觉得老太太有点不公平,如今真的让孩子上了学交了钱,她有点惊住了,自己交的那点钱真心不是李家占便宜,全都给了清远清刚还都不够呢,这都没算吃饭钱呢。

    “那我们多交一点吧。”张氏感觉到了压力。

    “不用,说好了每个人五两就是这么多,房子盖完也不要你们那么多钱了,你这几个月多交的那些是给清远清刚盖房子用的,以后你们挣了多余的钱自己攒着吧,到底将来两个孩子上学你们要承担大部分费用,学武说了两个孩子他出一半束脩费,我的意思是你弟弟出钱出六年,六年有没有成绩也就知道了,到时候清远也快十五岁了,也就差不多可以看出来了。

    你妹妹说了也愿意出钱供孩子们读书,以后吃饭住宿她包圆了,你别担心这个了。我想了一下,和学武一样,也是出六年每个月五两银子,纸张笔墨兰子多负担一点,她负责给孩子们抄书。你们夫妻看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全家一起努力。”

    老太太将早就想好的方案拿出来大家一起商议,孩子的前程很重要,只要他们能读书肯用心,自然是要供下去的。

    张氏一听心里松了口气,忍不住掉了眼泪,“我没意见,我谢谢学武和妹妹了,没想到你们都替我想着了。”

    十两银子确实把张氏吓住了,她每个月也挣不来那么多银子啊,可是一旦两个孩子一起读书,每个月的银子只会超出十两,读书科举不是那么容易的,里面浸透的不光是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还要举全家之力的血汗钱啊!

    “你能明白家里人对孩子们的心就好,我们是一家人团结才能致胜,只要齐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你摆摊的钱你自己留着,给孩子多攒两个,你也看到了孩子读书要花费不少,你心里要有数了,以后每个月你们夫妻就交五两银子足够了,其他多余的钱你自己留着吧,我们老了要那么多钱没用,也都是为了你们将来着想。”

    “奶奶,我记下了,您放心吧,您看我以后表现吧。”张氏这会真服气了。

    她原以为自己摆摊的钱要多交点或者全部上缴呢,但这一冬天李母也没多要,只要了一半,言明了为了盖房子才多要了一点,以后不多要。今天奶奶也这么说了就是真的以后直交五两银子,不多要了。

    “嫂子莫哭,只要我李家的子孙有出息,慢说五两十两,就是千两我绣瞎了眼睛也要供个状元郎出来,我们全家人都在不会干看着不管的,你把心放肚里就行。”巧兰笑着表示,眼里全是认真之色。

    “我知道,妹子大小就最疼两个崽子,没少为他着想。就是学武也很疼孩子的。”张氏对这一点从不怀疑,家里对清远清刚是掏心窝子好,学武也没亏着孩子。

    “马上要播种了,我和小玲子商量着,我俩回来一个人帮着家里播种吧。”张氏也惦记着家里的活,少个人少干不少活呢。

    “今年多了牛了,我先看看干的怎么样,实在忙不过来你们回来一个就行,让兰子牵牛犁地做饭,你们先干你们的买卖,别耽误了你们,到底也赚不少呢。”李老太太也很通情达理,并没有要去他们一定要结束了生意来帮忙种地。

    “那就让清远清刚回来帮忙,清远下午回的早也回来帮忙吧,家里为了他都快累死了,他也该干点活。”张氏也铁了心要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要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

    “嗯这倒可以,农家孩子不干活是不行的。”老太太同意了,小孩子能干啥,无非是借着机会教导一下,知道盘中餐的辛苦罢了。

084章往昔() 
第二日清远早上锻炼完帮家里捡了柴火割了猪草后就去上学了,清刚从来没有离开过哥哥,一下子舍不得哭了起来,哄了好半天。

    “刚子,你乖,在家拿沙盘练字,哥哥回来给你念书好不好,帮奶奶太奶奶干点活,扫扫院子,擦擦桌子啥的,哥要去上学了,任务落你头上了,哥知道你肯定能干好是不是?”清远似乎也学会了巧兰那一套,鼓励加暗示。

    “能,那哥我听话,好好帮奶奶干活,你早点回来行不?”

    “行啊,你帮娘去码头送饭啊,哥下了学就去帮娘干活,你就能见到我了,看见人嘴甜一点,有点眼色懂不?”清远教清刚怎么在码头干活。

    “懂,像哥哥那样,喊个叔叔大爷。”清刚小脑袋点的小鸡啄米似得。

    “对,我弟太聪明了,哥走了,帮娘和奶奶干活啊,不许偷懒,偷懒我回来知道了可要捶你啊。“清远哄好了弟弟跟着同村的大孩子一起上学去了。

    巧兰早早的给同村一起上学的孩子买了糖果麻花甜点,托着帮忙照顾一下清远,上下学一起走,闲了来家玩,姑姑给你们留好吃的。孩子们都是一个村的,欣然应允,何况还有好吃的零食。

    送走了孩子张氏也要去出摊了,带走了春妮和清刚,张氏觉得让孩子们去码头干活是有好处的,才几天清远都像个小大人似得,说话都一套一套的了,清刚虽然小点,但也该学会独立了。

    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