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承包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承包王-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早饭时,李宽一边喝着小米粥一边开口道:“媚儿准备准备,咱们今日回桃源村。”

    苏媚儿一时间竟然愣住了,从台北到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多月,回长安之后,自家夫君便一直在忙碌,如今却突然说回桃源村,显然是打算将所有杂事放下了,这是她没想到的。

    “夫君,改造掖庭宫之事不做了?”苏媚儿回神后问道。

    李宽摇摇头:“该做的已经做了,也是时候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了。”

    改造掖庭宫其实算不得什么大事,武曌不愧一代女皇,对改造掖庭宫之事的安排很妥当,其实根本就用不着李宽,他只是习惯性的每日去看看罢了,重要的还是李世民随时召见商议国事耽误的时间很多,经常到深夜才能从李世民的甘露殿出来。

    如今李宽也想通了,李世民当了快二十年的皇帝,在此前的二十年之中没有召他商议不也将大唐发展的很好,其实有没有他无足轻重。

    用过早饭,李宽一行人出宫了,就在他们出宫后不久,连福便带着小黄门来了,却发现人去楼空。

    “你说什么,那小子回桃源村了?”

    听到连福禀报的李世民很意外,自儿子从侯君集府上回来之后,儿子一直尽心尽力的帮村着,令李世民觉很开心也很轻松,不由得生出了儿子原来是有心太子之位的心思,毕竟若无心太子之位,根本就不会参与到国事商议中。

    当然,他常常召李宽商议国事,亦是为了这个言明不当太子的儿子,毕竟到了一定程度,那便不是李宽说不做就不做的了。

    也正是因为李宽虽未上朝,却时常在甘露殿与李世民和重臣商议国事,对于李世民放任太子之位空缺的问题,朝臣们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李世民的打算很明显,显然是打算传位于李宽的,而李宽的心思朝臣们也知晓,早已言明不要太子之位,拖着俨然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也可以从其他皇子之中挑选出继位者,但无论从任何方面选择,李宽无疑是最优人选。

    可惜李世民万万没想到李宽竟然来了个不辞而别,不等连福回话,李世民叹了口气,幽幽道:“看来如今还不到时候,罢了,让那小子逍遥段时间吧!”

    “陛下,楚王殿下向来聪慧,或许已经识破您的安排了。”作为知情者的连福,显然是知道李世民的打算,皆由商议国事的托辞让李宽参与到大唐国事之中,让李宽适应大唐的治理,让朝中重臣推着李宽上位。

    “那小子向来懒散,但其聪慧确实最为出众,想来是看破了,不过这重要吗?”李世民自信一笑,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李宽真的看破了吗?

    显然他没有,他是一个很专注的人,所谓专注就是李世民找他商议国事时,他便一心一意的商议国事,根本没有深究李世民的用意。

    他之所以不告而别,无非觉得没有必要而已,李世民才四十多岁有的是时间,毕竟如今的李世民经过他与孙道长的诊治,又经过父子释怨,身心得到极大的改善,自然不至于像历史记载般早逝。

    回到桃源村,李宽感觉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顿感浑身轻松,就连提笔写字时也比在宫里的时候畅快。究其根本,李宽还是那个小富即安的李宽,没有多大的追求,亦没有多大的抱负。

    将写好的请柬交给胡庆,李宽便看着苏媚儿笑道:“回长安有段日子了,请景仁他们吃一顿,咱们便去四处看看。”

    回长安这段时间,李宽很少有机会出宫,当年的一众好友自然无机会聚首,如今出宫了,顺理成章的也该请李景仁等人欢聚一番。

    听到李宽这么说,苏媚儿笑道:“妾身听夫君的。”

    夫妻二人柔情蜜意,商议着请客后去何处游玩,胡庆等人快马加鞭,往长安各勋贵府递送请柬。

    原本只是简单一封请柬,却在勋贵之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自从李宽回长安后,可以说久居深宫亦不为过,自然也就没有设宴请过任何人,可这刚刚出宫就设宴请人,难免不会令大臣们多想,尤其是哪些不知道李世民有意让李宽继位太子的大臣们,毕竟李宽所邀请的人可不是一般人。

    李景仁和李景恒兄弟、王崇基和王敬直兄弟、房遗爱、孙行、朱宸等等,虽说这些人都是年轻一辈的小子,可他们却代表着朝中一众位高权重的老臣,哪怕不论父辈,这些人亦是朝堂中坚力量,自身的势力便不可小觑。

    直到请柬散发,朝中从未深究过楚王府势力的人才知道楚王府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人脉到底有多恐怕,可谓朝堂半数皆支持楚王一人尔。

    太子之位非楚王莫属了,这便是朝中大小官员的认知。

    翌日午时,李渊带着李承乾一家笑语不断的跨过李家沟,显然打算去李府蹭饭。

    自从李承乾的案子结案后,李渊便带着万贵妃回了李世民给他修建的寝宫,李承乾倒也很不要脸的跟着李渊一同回了桃源村。

    原本昨夜李宽派人去叫过李渊等人,结果只有万贵妃来了,李渊和李承乾等人没来,说是有事商议,李宽也就没过问。

    李渊和李承乾今日登门,却是让李宽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祖父,孙儿昨夜备好酒菜让您来,您不来,今日前来可就只能吃剩菜剩饭了。”

    李渊没好气的白了眼李宽:“你小子知不知道长安城已经闹翻天了,如今还有心思与祖父打趣。”

    “怎么个意思?”李宽有些疑惑,他明白,李渊这句话显然是与他有关系。

    “二弟,你放心,为兄虽有些愚钝,但当年还是收下了些心腹的,为兄支持你。”

    李承乾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令李宽越发疑惑:“什么支持啊,祖父、大哥,你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啊!”

    看李宽的样子不似作假,李渊提醒道:“你小子昨日是不是发请柬请景仁等人在休沐之日到桃源村了?”

    “是啊,孙儿回长安也有段日子了,一直在宫里,没有机会,如今出来了,自然得请景仁他们吃一顿了,毕竟多年不见了嘛!”李宽解释道。

    “不是因为太子之位的事儿?”李渊问道。

    “当然不是。”李宽自然而然的回答着,发现李渊和李承乾面露吃惊之色,惊呼道:“祖父,您不会以为孙儿请景仁他们是为了太子之位吧!”

    李渊冷哼一声,显然是对自己这个孙儿感到不满,至于是不满李宽突然犯傻还是不满李宽胸无大志,白捡的皇位都不要,那就只有李渊自己才清楚了。

    听到李宽的话,李承乾才坚信了李宽无心于大唐皇位,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承乾却是真心希望李宽能坐上皇位的,毕竟也只有李宽坐上皇位,他这个废太子才能安心。

    不过为了不给自己弟弟找麻烦,李承乾面露尴尬的看向李渊:“皇祖父,请柬已经发出去了,您看是否······”

    “发就发了,大惊小怪作甚,难道你小子还不能设宴请客了?”李渊冷哼,打断了李承乾的话,径直坐到了饭桌上。

    此时,李宽若是还不明白,那他就成傻子了。

    显然自己突然发请柬请客,让所有人认为自己对皇位有想法,然后昨夜李承乾和李渊二人商议了一番,顺势发出了请柬,邀请曾经的旧部到桃源村,不管是为了报答还是为了其他,总之是打算让旧部支持自己继任太子之位,可特么自己明明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啊!

    李宽很郁闷,请兄弟吃个饭都能扯到皇位上,他也是服了长安城的官员了。

    更令李宽郁闷的是李承乾身后的儿子李象竟然理直气壮的开口道:“二皇叔,父亲的作为侄儿知晓,如今这天下就该是您的,四皇叔还不配,我们都支持您。”

    不是自己家的儿子,骂不得,李宽只能无奈道:“象儿,你还小,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侄儿也不小了,该明白的事理侄儿明白,父亲之举侄儿不怪,所以大唐皇位就应该是二皇叔的,论治理,四皇叔远远不及。”

    “这就是你教导的儿子,老四是否能登基暂且不说,就单单论如今的身份,象儿这话传到老四耳朵里,你可曾想过后果。”李宽不好意思教训这个支持他的侄儿,就只能教训李承乾了。

    “什么后果?”李承乾不在意的一笑:“就算传到他耳朵里又如何,这不是还有你吗,就算他登基了,大不了我带着一家老小去台北嘛,反正你也不好意思看着为兄一家在台北落魄。”

    “卧槽,李承乾,你真是越来越不要脸了,这话也好意思说出来。”

    “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谁让咱们是亲兄弟呢,为兄有难处,你这个做弟弟还能只看着,况且我儿子怎么了,我就觉得不错,明辨是非,有什么不好的。”

    李宽无语了,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李承乾的话,同时也有些怅然,李承乾和李泰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如今却闹到这个地步,皇位啊,算是害人不浅了。

    wxi7

第619章 父母心() 
注定与皇位无缘,李承乾一家如今倒是洒脱,丝毫没有做客的觉悟,喝了两口酒,砸吧了两下嘴,竟然指挥起了楚王府的家臣们:“胡庆,去皇祖父的寝宫,把前不久挖出来的酒带来,这酒没那酒好喝。”

    “我去,李承乾你又偷挖老子的酒喝。”李宽怒了,差点没当场把手中筷子扔到李承乾脸上。

    因为李渊有李宽特制的泡酒的原因,埋在桃树下的藏酒,李渊没喝过,现在见李宽的样子,李渊不有些疑惑:“好酒?”

    李承乾仿佛没看见李宽的怒容一般,微笑着解释道:“皇祖父,您有所不知,那酒可是二弟埋在桃树下的,快二十年,那滋味可不是好酒能形容的,说是琼浆玉露亦不为过,孙儿敢保证世间无任何酒可比。”

    听到李承乾这么一说,李渊笑骂了李宽一句臭小子,然后看向了胡庆:“你小子愣着作甚,还不快去拿?”

    胡庆没动,直到见李宽摆手之后,才从另一桌起身离开,仅此举动便令李承乾对李宽自叹不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作为父亲的几人不免谈到了儿子身上,李宽也就不免看向了饭桌上的李象:“象儿,你年纪不大,但也不小了,可曾想过将来?”

    在此之前,没人问过李象这个问题,李象也从未想过,如今李宽发问了,李象沉默了。

    作为废太子的儿子,其实有很多不便之处。

    寻常之人尚且可以为官,但自己却不行,准确的说也不是不行,只是为官没有出路,做的再好也位列不到朝堂上,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做,毕竟只是一任小官,被欺压实属正常,官大一级压死人并非虚言。

    他好歹也是曾经的太子长子,他有属于自己的傲气。

    当然,这是在大唐,他还可以去其他地方,比如眼前这个二叔的华国,可认真一想,李象最终还是放弃了为官一途,毕竟深受皇家教育的他对官场的理解比寻常人深厚,如今成为废太子之子的他对官场实在提不起兴趣。

    从商,倒是一条不错的路,毕竟眼前的二叔当年也是经商者,虽说商业乃贱业,可是能做到眼前这个二叔的位置,谁又敢低看一眼呢?

    可惜自家好像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自己从商,且自己并无任何经验,不过如今还有时间学习,从商可以放在考虑之列。

    从军?

    李象摇了摇头,余光发现了自己二婶,想起了曾祖父经常与自己兄妹说的故事,想起二婶可谓桃李满天下,联想到百官称师的场景,李宽不由的微笑点头,教书育人倒是不错。

    见李象不时摇头不时点头,李渊、李宽和李承乾三人亦不急,惬意的喝着自己的茶与酒,静等着李象的回答。

    “二皇叔,侄儿想好了。”

    “说说。”

    “为官与从军不在侄儿考虑范围内,一来侄儿不喜为官,二来侄儿乃家中长子,理当担负起家中重责,从军风险太大,三来侄儿的身份注定了无论为官还是从军都难以出头。

    侄儿打算将来从商,家业丰厚之后,便教书育人,二婶的事迹曾祖父常与侄儿提及,桃李满天下乃侄儿毕生追求。”

    “不错,原本当年我为哲儿安排的前路便是如此,没想到他看不明白,你小子倒是看得真切,人活一世,什么最重要?并非功名利禄,而是生活丰足,家人健康,齐家和睦,自己能活的逍遥自在。

    当然,在有利的条件下为自己争取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亦不能错过,而如今整个天下学识落后,教书育人亦并非不能做到青史留名,就如同孔圣人,比起青史留名之君,岂又弱了分毫?”

    “正如二叔所言,想想自己教导出来的学子今后为官,朝堂百官称自己为师,侄儿就觉得应该不错。”李象很兴奋,看着一旁的苏媚儿问道:“二婶,您教导出来的学子为官后称您为师是何种感受?”

    苏媚儿愣了愣,有些好笑的看着李象,回答的却是一本正经:“自豪,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我并不比你二叔差。”

    李象傻笑,李承乾不满道:“二弟,象儿是为兄的儿子,为兄怎么感觉你才是象儿的亲爹呢!”

    李承乾很腻味,他与儿子交流并不多,父子之间或许用例行公事来形容或许更为恰当,如今见到儿子和李宽犹如亲生父子,李承乾不仅腻味,而且还羡慕和佩服。

    羡慕眼前这种并非父子而又偏偏犹如父子亲情的场景,因为眼前的这种场景是他作为儿子所未经历过的,亦是他作为父亲所未营造出来过的。

    或许说羡慕有些不合适,准确说应该是作为儿子时的期盼,作为父亲时的愧疚。

    佩服李宽总是能在任何时候念及家人,佩服李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亲情二字,佩服李宽身上那独有的气质,明明李象是他的亲生儿子,可却在李宽几句话的影响下,更亲近李宽。

    “饭可以乱说,话可别乱说,你说象儿是我的亲生儿子,小心回去之后被大嫂罚跪搓衣板。”李宽打趣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