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李宽或许是可以用医术延长冯盎生命的,可李宽不会这样做,毕竟冯盎并非一般人,冯盎的去世给华国带来的好处还是很多的,至少在冯盎去世之后,冯家倚仗华国的地方会更多,华国得到的好处也更多。
作为亲家,可以说李宽是无情的,可是作为华国的帝王,作为李臻的老爹,他是深谋远虑的。
见李宽摇头叹息,杜伏威疑惑道:“二弟,咱们华国律法可是规定成婚年纪,你这是·······”
罔顾律法四个字杜伏威没有说出来,但李宽全然明了,解释道:“大哥其实多虑了,朕乃华国之君自然不会做出罔顾律法之事,臻儿继位册封皇后,并不代表成婚,等到臻儿与文馨到年纪时,才举办成亲大礼。”
说白了,李宽就是从中取巧罢了。
明白了,杜伏威也不深究,带着兴奋异常的冯凌云匆匆离去了。
时间慢慢推移,有杜伏威和冯家派来的人加入其中,登基的事宜几乎用不着李宽,这些时日他可谓悠闲自得,不是带着妻子打理打理万贵妃遗留下来的菜园,就是带着妻子喝喝茶,找机会云雨一番。
不过今日倒是没有这么悠闲,在李府中的李宽早早便带着一家老小等在了门外,等候冯盎带着一家老小前来。
说实在,李宽如今的身份早已不需要他这样做了,可是李宽却这样做了,而且他却没觉得有丝毫的不妥。
在这个时代,李宽是不守礼节同时他又比任何人都守礼节,作为一个晚辈他比所有人都懂的晚辈该有的礼节。
尚有一段路程到达李府大门,冯盎便已咳嗽着笑问道:“陛下,您真决定让太子殿下册封文馨为后。”
看冯盎佝偻的样子,李宽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笑道:“冯公,朕都将你请来了,你难道认为朕还会妄言不成?”
冯盎早已没有了当年初见李宽是的倨傲,连连请罪道:“是老臣无礼了,望陛下恕罪。”
李宽摇摇头,亲手从冯凌云手中接过冯盎的手臂,将冯盎扶进了李府。
冯家人是兴奋的,冯家曾辉煌一时,可随着冯盎渐渐老去,随着李世民渐渐强势,冯家的最终还是没落些,可如今冯家嫡女为后,冯家的强盛还会远吗?
为后啊,那是在冯家最鼎盛时期也没有的事啊!
更别说李宽如今的如此态度了,更是令冯家人有些找不着北,除去得到李宽肯定的兴奋之外,自然少不少露出些倨傲,毕竟堂堂一国之君屈身扶冯家家主,可见皇帝也得小心应对冯家。
wxi7
第589章 继位()
亲家前来,宴席是少不了的。
宴席算得上是宾主尽欢的,若说有人不太高兴,大抵就只有李臻了,毕竟冯家人那倨傲神色在宴席结束之后依旧未从冯家人脸上消失。
当然,看见冯家人神情的人不止李臻一人,像冯盎、李宽这等人物又哪会看不清呢?可李宽不在乎,这些东西并不需要他去操心了,而在乎的冯盎却又不会当着众人的面教训冯家人。
所谓人前教子,背后教妻是不假,可如今的情况却不同,冯盎又岂敢破坏宴席上欢庆的气氛呢?当然,也少不得给自家子孙们留些面子,毕竟当面教训岂非是说冯家人都是狗仗人势之辈。
人前教子不行,人后教子可行,反正在宴席之后,冯盎借用了书房找来了膝下子孙,至于要教训什么,李宽早已无心去关心了。
不过结果显然是好的,反正在第二天的早晨,没有冯家人在拍着李臻的肩膀叫兄弟,一个个恭恭敬敬的行礼称呼着太子殿下,连自家妹妹冯文馨的称呼亦有所改变,称呼太子妃。
李宽笑道:“冯公,有些过了,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做到如此地步。”
“陛下,礼不可废。”
李宽摇摇头,笑道:“冯公,你就是太认真了,既然冯公坚持,朕也就不多说了,想来凌云也在信中提及了朕请你前来所谓何事,这亲事和登基事宜,朕实在不甚了解,一切有劳冯公了。”
有冯盎和冯家嫡系加入商议,一切的事宜好像真的用不上李宽了,在渡过悠闲的几个月后,在贞观十九年的八月,李宽终于再次开始了忙碌。
这种忙碌,李宽很不习惯,因为这种忙碌的本质就是他所反感的事情,学习各种礼数,学就学吧,连笑容、步调都要有一个规定。
整整一个月,在各种各样的人士的监督下,李宽算是学了个马马虎虎,好不容易抱怨一句总算结束了,却还被徐文远给教训了一顿。
用徐文远的话说,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李宽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该学会的,如今过了二十年才学会,还有脸抱怨?真是没出息。
确实,从出生就作为皇孙的李宽,宫廷礼数各种仪式礼节本该比谁都要了解的,毕竟学习礼数是作为皇孙的责任,且在他六七岁时,李渊也不是没派人让他进宫学习,不过他逃了而已,如今实在是没有资格抱怨。
李臻继位不似李宽登基之时,该有的一切仪式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当然,有李宽这个皇帝在,华国的禅位仪式自然要有些与众不同才合理。
首先开始的并非礼官宣布禅位诏书,而是李臻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队队迈着整齐步伐的士卒从在台北内城游行,若非知晓这是新帝登基之日,说不得会有人认为是大家公子娶亲。
这样的行动其实挺可笑的,可是实际的效果却是显着的,至少在李宽看来,李臻这样一圈下来,可令百姓清楚的明白,皇帝是李臻。
而且重要的是,在台北内城的他国商人不在少数,华国士卒的强悍气息,各种各样的军事武器,可令不少人感受到华国的强悍。
只此两点,哪怕是有些可笑,李宽亦认为可行。
当李臻带着军卒感到总务大楼前时,原本笑呵呵的苏媚儿却顿时落下了眼泪,不由的偏头看向了呵呵傻笑的小儿子,叹了声孩子都大了,然后连忙拭去了泪水,露出了笑容。
看着威风凛凛的儿子,李宽却与苏媚儿不同,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露出了两行大白牙,咧嘴傻笑,心中有一个声音无限循环——老子终于要放下重担了,儿子,老爹对不起你了。
太子殿下来了,登基仪式自然是要开始举行了,可是台上的怀恩用眼色示意了李宽几次,也没见李宽发话,他自然不敢率先开口,而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的也就望向了李宽。
此时,在李宽身边的苏媚儿转头,才发现自家夫君笑的像个傻子一样,这才有些气恼的推了两下李宽。
“怎么呢?”李宽回神傻乎乎的问了句,然后便发现了众人的目光,高声笑道:“行礼吧!”
当年李宽登基之时,亦是怀恩作为开场人,按理说他应该有经验了,可如今李臻登基,怀恩却依旧心怀忐忑,在打开诏书之时,双手依旧忍不住颤抖,也不知是兴奋所致还是其他。
“诸位大臣接旨。”展开诏书,怀恩高声喊道。
“臣等接旨。”除去李宽夫妻二人外,所有人皆躬身行礼道。
“诏曰:朕继位多年,海内升平,国泰民安,全赖诸大臣之功,朕现赏赐诸大臣金万两,三品以上朝臣者另赏绫罗绸缎千匹,今朕传位太子,诸大臣务必竭尽所能匡扶新主,若有变异谋逆者,其余之人务必尽忠,全力讨伐,不得推诿,事后比论功行赏,谨遵务为。”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见众人接旨起身,李宽顿时感觉到一阵舒心,仿佛感觉身上减少了千斤重担一般,除了爽,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现在的心情。
禅位诏书颁布,便是继位礼了,所谓继位礼也就是穿戴龙袍、皇冠、佩饰坐上帝王位,让大臣们将继位诏书颁发民间。
就在李臻坐到那象征着华国皇帝的椅子上时,台北城中顿时响起了轰鸣炸裂之声,所有人不由的抬头望向了天空,一旁的安平有些不满意的嘀咕道:“这若是在夜晚之时就好了,烟花得要在夜晚时分才好看嘛!”
整整九十九响之后,开始了李宽最反感的仪式,祭天仪式,作为上一任皇帝的李宽自然也在参与之列,他倒不是对这样的仪式感到反感,而是反感各种繁琐的动作。
或许是知道李宽的性格,商议登基仪式的众人将祭天仪式减少了再减少,仅仅只有两个时辰,祭天仪式也就结束了。
祭天结束,也到了傍晚,继位第一天的仪式正式结束。
第二天,李宽很不客气的没参加,因为在李宽看来,第二天的仪式根本没有必要参加,所谓的大赦天下,在华国是不成立的,哪怕是新君继位,李宽也强行阻止了大臣们提出的大赦天下的建议。
所以第二天举行的大赦天下只是一种仪式,一种在百姓面前举行的仪式,一种文武百官和皇帝在百姓面前商讨何人可赦的仪式,实际没有任何罪犯被赦免,所有被赦免的人都是服役之后的人。
第三天,这个李宽就不得不参加了,因为关系到儿子颁布诏书登基,关系到玉玺的传接,也关系到对各位大臣的封赏和对冯文馨的册封。
当然前面的都不重要,都把皇位传给儿子了,颁布诏书登基的仪式自然不重要,至于华国的玉玺,他早就给了儿子,那更不重要,所以李宽所看重的自然是冯文馨的册封,毕竟作为上一任皇帝的他,总得喝儿媳妇敬的茶不是。
所以在喝过媳妇茶,等到冯文馨坐到了李臻身边的时候,李宽又很不客气的溜号了,而且还是带着苏媚儿一起溜号的,至于去干什么,只要李宽和苏媚儿才清楚。
说到底,儿媳妇终究还是没有女儿好嘛!
热衷于造小人的李宽,并不知道李臻继位仪式过去了几项,反正儿子在接过玉玺的那一刻,皇位已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懒懒散散的拉着苏媚儿躺在摇椅上在院子中乘凉,却听见一阵急促的喊声响起:“陛下、娘娘,今日的仪式可等着您二人前去呢?”
转头一看,发现怀恩迈着焦急的步子,朝凉亭中走来,李宽脸上那不在乎的笑容刚浮现,瞬间变的一本正经,问道:“其他仪式都结束了?”
怀恩点头。
李宽当即便拉着苏媚儿进了房间准备服饰,没办法,这最后一项仪式,李宽也不得不严正以待,毕竟最后一项仪式乃是祭告宗庙、社稷以及万民。
作为炎黄子孙,大抵是没有任何人对宗庙之事持有懈怠之心的,而作为皇帝,大抵也是没有人对社稷和万民持懈怠之心的,哪怕这个皇帝是李宽,他同样对百姓的评价异常在乎。
一种从未有过的重视出现李宽的身上,这点从李宽的穿着打扮就能看出来,以前嫌花哨的龙袍被李宽穿在了身上,以前嫌笨重的皇冠也被李宽戴在了头上,以前在穿戴时的各种吐槽如今却变成了谨慎的整理,仅仅是一个衣领,李宽便整理了不下六七次。
“媚儿,你看朕这身装扮没问题吧!”
苏媚儿莞尔一笑:“没有。”
李宽点头,龙行虎步的出了李府的大门,若是他没有牵着苏媚儿一同前行,或许还能增添他几分作为皇帝的威势。
祭告宗庙,这种事情李宽算是得心应手的,毕竟前些年李渊一直在台北,年年都得进行,如今无非是人多了些,带着一家老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祭告罢了。
祭告宗庙很顺利,而祭告社稷时,有大臣们写好的祭文,有之前的练习,也顺利。
至于李宽最关心的百姓评价,在询问万民代表时,自然是更加顺利了。
其实也是李宽想多了,作为开国皇帝的他,作为带着闽州百姓,如今的华国百姓走向富庶的他,在百姓之间的声望又怎么可能低呢,一切只不过关心则乱而已。
总归一句话,李宽在万民代表之中听到的那句话就足以表明他在百姓之间的名声——若无陛下便无我等平民,来世愿再做陛下之民。
至此,继位大典结束,李臻登上了皇位,李宽放下了身上的担子。
wxi7
第590章 李宽的打算()
禅位与继位很完美,唯一的美中不足的大抵就是少了些人,少了万贵妃、少了李渊、少了孙道长,遂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也不知道祖父祖母和师父在大唐过的如何了?”望着桌上少了人的三个位置,李宽有感而发。
“夫君,不如趁着这段时间,咱们去大唐看看。”苏媚儿提议道。
说真的,李宽也只是有感而发而已,他却是没有打算去大唐,毕竟他若是去长安城,说不得有不少人将他视为争夺帝位之人,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不过经苏媚儿提起,李宽倒是陷入了沉默之中,长安城中的人可不止李渊等人,还有那永远留在了桃源村的李母。
当年他曾让李哲将母亲和外祖父母的坟茔迁到台北,可是因为李世民的一封信,李宽最终还是没迁,实在是李世民的那句——生时你母妃陪在朕的身边的时日尚短,难道死后也要让为父与你母妃分隔两地,令他有所感触。
算算时间,李宽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未曾前去祭拜了,作为一个儿子这是一种失败。
就在李宽沉默的这段时间,饭桌上的人接二连三的疑惑开口了。
“母后,您这话是何意啊?难道您和父皇准备离去吗?”李臻率先问道。
“母后,您可是学城校长,眼看就到开学之际了,您要离去?”李哲用一副您开玩笑的表情望着苏媚儿。
“大嫂,您和哥哥打算丢下两个小侄儿不管了?”安平一脸你兄弟二人是没人要的孩子一般看着李臻和李哲,不在意的问着苏媚儿。
“大嫂,安平姐姐和巫鸿哥哥就要成婚了,你和大哥还准备去长安?”小芷面带笑容的看着安平和默默不语的巫鸿,看得出她现在越来越像安平的性子了。
“好你个小芷,竟然敢打趣姐姐了。”
说话间,安平便放下了手中碗筷,起身追着小芷打闹,特别不小心的撞了下沉思的李宽,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