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识过段式射击的李世民却不认同李渊的话,当时亲眼见到的场景,让他知道了李宽对于火枪的运用,很好,很实用。
“父皇,若是按照您所言,宽儿又为何要弄出火枪呢?”
李渊被李世民问住了,转头看向了李宽。
“火枪并非鸡肋,只不过如今的火枪不太尚不完善罢了,哪怕就是这尚不完善的火枪亦有不少的好处。
一来,火枪携带简便,利于斥候所用。
二来,火枪所用弹药小,比起箭矢来说,可大量携带,而且打造箭矢的材料足够打造弹药了。
当然,如今的火枪确实不适合大型的战争,这点是没错的,孙儿大力研发火枪,只是为了儿孙能重视火枪,继续研发下去,终有一天火枪是会取代箭矢的。
二伯,一千把火枪实在太多了。”说到最后,李宽看向了李世民。
“宽儿能提供多少?”
“两百,这是侄儿最大的能力。”
“那就这么说定了。”
“二伯,您就不问问火炮和火枪的弹药价格,难道······”
李世民打断道:“不用,二伯相信宽儿不会令二伯失望的。”
李宽朝李世民竖起了大拇指,三人的目光聚焦在到了一起,相视而笑。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wxi7
第511章 值钱的爵位()
战争,总逃不过三样东西——武器、人口、钱财。
武器,和李宽谈好了;人口,大唐也有;钱财,如今大唐也不缺,但没人会认为自己的钱财多,人人都在拼命的聚集钱财。
李世民也不例外。
大唐的国库好不容易在这几年充盈起来,他自然不乐意见到经过此次又恢复那个连老鼠都不愿光顾的空空荡荡的样子。
他多聪明啊!
瞬间,便想到了一个保存大唐国库充盈的办法,购买火炮的钱财先欠着,拖到李宽将这笔钱财忘记了最好,反正儿子家财万贯,不差他购买火炮的这七十五万贯钱财。
“宽儿,大唐的情况,你亦了解,大唐即将与吐蕃开战,那七十五万贯的钱财,可否······”想想很容易,真到开口时,李世民才感觉到这滋味并不好受,到底没把自己的意思说出口。
不过,哪怕李世民没说出口,李渊和李宽已经懂了。
李渊觉得自己太低估这个儿子的不要脸的程度了,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打算欠账。
李宽觉得李世民不愧是做皇帝的人,这不要脸的程度也是没谁了,大唐的情况,自己还能不了解,就说这些年楚王府在大唐的产业所上缴的赋税便不是一笔小数目,堂堂大唐帝国怎么可能连区区七十五万的钱财都拿不出来。
“那二伯打算何时偿还这七十五万贯钱财?”
李渊和李宽的脸色,李世民看在了眼里,心思急转,笑道:“父皇、宽儿,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如今大唐却是难以拿出七十五万的钱财,不过······可以按照宽儿当年的办法,用爵位换钱财。”
皇帝做生意确实不一般,别人都是用物品抵钱财,皇帝开口就是爵位,若这事儿放在大唐民间之中,趋之若鹜的情况是可以预见的,区区七十五万贯,或许两日的时间便能令大唐的富商们将钱财送到李世民的面前。
不过,在华国却是行不通的,大唐的爵位对于李宽一家人来说犹如鸡肋,哪怕是对于将来要继承楚王府在大唐产业的李哲来说亦是鸡肋。
别说李哲如今已贵为二字亲王,就是李哲乃白身,继承楚王府在大唐的产业之后,又有谁敢为难李哲呢!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提议对于他自己而言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办法,大唐如今对爵位亦异常看重,用爵位从富商手中换取钱财不行,而用爵位从李宽手中换钱财却一箭双雕。
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还能省去七十五万贯钱财。
毕竟,能提高爵位的就只有李臻和李哲两个孩子而已,而李臻是不可能的,只要晋升李哲为一字亲王便好,重要的是一字亲王和二字亲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反正在李世民的打算之中,等到李哲正式继承楚王府的产业之后,晋升一字亲王是迟早的事。
不等李宽开口,李渊便不满道:“二郎认为大唐的爵位对于臻儿和哲儿有何用?更何况,臻儿和哲儿如今便是大唐的亲王,仅仅省去一个字便省去七十五贯,这一个字是否太过值钱了,二郎此言过了。”
李世民苦笑。
这父皇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呢?
不对。
怎么能只记得孙儿而忘了儿子呢!
儿子也苦啊!
“父皇,宽儿如今已然立国,太子人选亦确定了臻儿,大唐楚王府的产业必然是哲儿继承······”
后续的理由还没说出口,李渊便打断道:“谁说哲儿一定要回大唐继承楚王府的产业,难道哲儿就不能像宽儿一样海外立国?”
李世民哑然,毕竟他听到过安平教训李哲,知道李渊希望李哲也能像李宽一样海外立国。
但,李宽却不知道这些。
“祖父,您此话何意,难道哲儿还有做皇帝的意思?”李宽觉得李哲的想法很危险,虽说他口头上说遵循儿子的意愿,但心里又哪舍得自己儿子受苦呢!
海外立国的苦难,他经历过一次,他比谁都清楚,自是不愿意见到儿子海外立国的,或许这种心理违背了儿子的意愿,可出发点却是好的。
这也是当初李宽回长安请房遗爱等人来台北遭到反对后,他心里丝毫没有一点芥蒂的原因,天下间的父母的那颗爱子之心,容不得一点质疑。
“这倒是没有,不过将来的事谁说得清呢,你小子替哲儿安排好了前路,难道哲儿就一定会遵从你小子的意思走下去吗?当年祖父不也替你安排好前路了吗,可是你遵从祖父安排的前路走下去了吗?”
刚说完,李渊便看了眼李世民。
世民当年是如此,而后宽儿亦是如此,大抵这便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吧,说不得哲儿将来亦反对宽儿的安排,听从自己这个曾祖父的意愿——海外立国呢!
李渊的心思,李宽不知道,只知道小儿子如今没有要当皇帝的意思就好,砰砰直跳的心脏渐渐平稳了下来。
放下了心中的担忧,李宽看着李世民道:“二伯,用爵位换取钱财便不提了,毕竟二伯若升了哲儿的爵位不符合大唐如今削弱宗亲们爵位的宗旨。”
李世民怅然一叹,他也知道自己零时提出的办法有些不合适,毕竟他当时只想着欠着,并未想到这个提议。
“不过······侄儿亦知道大唐若与吐蕃开战需要大笔钱财,所以侄儿这里有个不错的办法,就看二伯觉得如何了?”
“哦,宽儿有何办法?”
“七十五万贯的铜钱可以换算成布帛,据侄儿所知,国库和内库之中的布帛可不少,其实二伯拿铜钱到台北,于侄儿来说亦无大用,华国如今使用纸币,铜钱渐渐淘汰了。”
李宽觉得自己的建议很合理,李世民肯定会同意,毕竟宫里的布帛真的太多了,他当年便深受其赏赐之苦,赏赐的布帛都特么是烂的,留在库房之中被老鼠咬被虫蛀,还不如换取钱财呢!
事实上,李宽的建议被李渊和李世民同时反对。
不仅反对,李渊甚至指着李宽的鼻子骂开了,骂李宽没规矩宫里的布帛那是皇家之物,用于赏赐所用,这是规矩。
关键是,李宽拿到这些布帛用作何用,李世民和李渊都清楚,皇家之物哪怕被虫蛀被老鼠咬坏,也不能用于民间,一旦用于民间,置皇家威严于何地?
李宽也想到了其中的关键,无言以对。
听到李渊教训李宽的李世民不言不语,心里美滋滋的,原来听人教训这小子也挺不错的。
不过,等他仔细回味了李宽的那句话,不得不出言打断李渊的教训了。
“宽儿,华国如今不在使用铜钱,那华国当年的铜钱你作何处置了?”
这个问题对于李世民来说,很重要,经过十来日的勘察,他早已了解到了纸币的好处,想要在大唐施行纸币的政策便要了解铜钱该作何处置。
李宽:“······”
他能说这些年回收回来的铜钱都运送到了大唐吗?
想了想,李宽解释道:“二伯,大唐若想将纸币当作铜钱使用,大抵用不了多久便会发生暴乱的,纸币在大唐行不通。”
“为何?”
“其中牵涉到许多经济问题,并非三言两语便能说明白的,华国之所以成立您觉得没有必要的经济部便是为了调控纸币的发行量。
这么说把,纸币一旦发的太多便会引起货物的价格不断上涨,若发的太少又会引起经济的衰退,这其中需要一个度,华国之所以施行纸币是无奈之举,华国如今亦是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华国可以,大唐为何不可?”李世民很不满李宽的解释,不等李宽解释完便打断了。
“大唐太大了,想要统计纸币的发行量根本不可能,也就台湾地方小才可以适当的调控,总之纸币在大唐行不通,具体为何不行,侄儿亦不知该如何解释,毕竟经济问题侄儿亦了解不多,二伯咱们还是说回正题,说说关于购买火炮钱财之事。”
“你小子又有何歪主意?”李渊问道。
“祖父,孙儿的主意怎么能说是歪主意,孙儿这次提出的主意定然会令二伯和您满意。”李宽顿了顿,笑道:“二伯所言的爵位换钱财,侄儿同意了。”
“你小子疯了?”
“宽儿,你赞同?”
李渊和李世民异口同声。
“赞同,不过爵位肯定不足以换取七十五贯的,毕竟侄儿并不打算给哲儿换取爵位,但侄儿亦为二伯想好了换取爵位而后的钱财如何支付。二伯大可差人从民间购买布帛来换取,侄儿吃些亏,让二伯赚一笔。”
李世民不在意布帛换取钱财之事,他在意的是李宽为谁求取的爵位。
刚打算问,李渊便已经将他心中的问题问出口了。
“二伯,侄儿舅父一家在大唐,所以侄儿想要为舅父一家换取爵位。”
“可以,二伯回长安之后便晋升张允为侯爵,不过······侯爵之位换取三十万贯不过分吧!”
三十万贯,才特么换取一个侯爵,这大唐的爵位真特么值钱啊!
:。:
wxi7
第512章 冯盎到来()
大唐的爵位越来越值钱不假,但三十万贯换取一个侯爵实在是贵一点,不对,应该说贵了许多。
好在,对于家大业大的李宽而言,尚可以接受。
而且,从内心来说,李宽认为这个爵位算是白得的,李世民如今的改变令他感触很深,若李世民真拿不出钱财来,其实给了也就给了。
都说有钱能使磨推鬼,可是无论有多少钱,却是买不来亲情的。
许多时候,过于计较钱财,反倒让我们失去了更多。
当然,这也就是李宽如今家财万贯,若他犹如前世那般贫困,谁要是敢动他一毛钱,他得拼命,所以如今的李宽朝李世民点了点头。
“你小子傻了,区区一侯爵如何能值三十万贯。”李渊朝李宽的额头伸去了手。
“祖父,孙儿很清醒,其实若是二伯给不出这笔钱财,孙儿亦不会让二伯偿还的。”李宽说的很平静,语气中的那股情真意切,是个人都能听得出来。
就是这种情真意切,让李世民苦涩不已,要是没说出来该多好啊!
见到李世民苦涩的笑容,李宽高兴了。
用一个侯爵便敲诈了三十万贯,岂能让你痛快。
商谈的差不多了,李宽没在房中久留,推开门走出去之后,还回头朝李世民看了眼,“二伯,是不是心里很难受,您难受了,侄儿便高兴了。”
一阵哈哈大笑之声,顿时在门口响起,然后渐渐消失。
“这臭小子。”李渊哭笑不得,明明亏了一大笔,却占两句口头上的便宜便认了。
“父皇,您认为宽儿真不会收儿臣的钱财吗?”
“二郎既然心里清楚,又何必问为父呢!”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是啊,自己明明清楚又何必有此一问呢!
李世民想不通。
却不知这只是出于一直以来的习惯,作为皇帝,大抵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皇帝安心的,李世民已经习惯了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任何事情。
从房中出来的李宽很闲,府上的仆从和侍女在初四便开始回来了,府上的杂事用不上他,而今日又正好是官员休沐的时间,用不着去上班。
小辈们在万贵妃和苏媚儿等人带领下,去逛台北市了,如今这李府上下,大抵只有李宽一人闲着无事可做。
这种悠闲的生活,李宽挺喜欢的。
淡淡的,安静的,没有大起大落,不用陪着李渊和李世民商量如何对付吐蕃,没有勾心斗角,平淡而舒心,悲喜淡然。
看了眼高悬的暖日,李宽慢慢悠悠的回了房间,抱着一张毯子去了小院,将毯子铺在摇椅上,顺势躺了下去,闭上了眼睛。
不知睡了多久,总感觉有人在摇晃自己身下的摇椅,睁开眼,只见冯凌云笑嘻嘻的盯着自己。
“回来了?”
“回来了。”
冯凌云很高兴,回广州过除夕的这段日子,总是难以高兴起来,总觉得广州的家里少了些生气,平静的就像一潭死水,不起一丝一毫的波澜,或许······台北的李府更像自己的家一些。
“回来了就回来了,叫这么大声干嘛,自己找事做去,学城年前安排的作业做完了吗,师父给你安排的作业搞定了吗?瞎晃悠。”
说到作业,冯凌云便一脸的委屈。
作为李宽的亲传弟子,不说天才,至少比其他人要聪慧许多,要自律许多,像做作业这种事在他回广州之后的两天之内便完成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冯凌云还被教训了一顿。
教训他的是冯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