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意思。
真没意思。
原本以为有五千左右的吕宋兵,可以挣到一笔功勋,官升一级,结果功劳全被火炮营的那群不要脸的家伙给抢了,你好歹也给咱们留点汤喝啊!
也不能说没有汤喝,若是现在跪下等候楚王军士卒挥刀的吕宋兵是汤的话,薛仁贵也只能呵呵了。
一刀一颗人头,全然没有一点反抗,士卒们跟本没一点兴趣。
踹两脚,见跪在地上的吕宋兵没有一点的怒容,这就暂且留下他的一条小命,所以李宽吩咐的一个不留,并没有做到。
除去见势不妙逃跑的吕宋兵之外,还留下了一千左右的人。
俘虏被带到李宽面前时,李宽只是看了一眼,他知道这些人已经吓破胆子了,被他们心中的神明吓破胆子了,杀不杀其实没多重要。
但是,李宽依旧留下一个“杀”字,一拐一拐的回了营帐。
都怪这群土著,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到大年三十才来,害他听到大军压进,跑的太急被绊倒,磨掉了好大一块皮。
酒精滴在伤口上,李宽龇牙咧嘴,现在的样子才像一个养尊处优身娇肉贵的王爷该有的样子。
不由自主的打哆嗦的腿,显然是在告诉他并非是勇气十足的将帅之才,他仅仅适合处理处理政务罢了。
“殿下,咱们的节目还办吗?”胡庆走进了营帐。
龇牙咧嘴的样子瞬间变得一本正经,暗中掐了一把大腿,让他看起来镇静异常,笑道:“办,为什么不办?如今吕宋兵被咱们收拾了,暂时不会再有人来打扰,告诉将士们战场明日打扫。现在随意安排,想去看节目的就去看节目,不想去看的,自己看着办。”
“那您还去吗?”
“去,为何不去?今日是除夕夜,正是大家热闹的时候。”
一瘸一拐的跟着胡庆出了营帐,走到高台时竟然发现士卒们已经聚集到了一起,李宽只是微微一愣便回过了神。
想想也是,对于楚王军的士卒而言今日的场面只能算一个小插曲,覆灭不了他们庆祝除夕夜的热情。
周围亮起的火把驱散了黑夜这头巨兽,台上的凉州小调,雄厚而激昂,李宽不由的跟哼了起来。
临近子时,李宽赶走了台上表演的护龙卫,高声道:“以前咱们的除夕夜燃爆竹,最近几年点鞭炮,现在咱们没有鞭炮,但是传统不能丢,火炮营的士卒听令,子时之时扔五十颗手榴弹,让大家听听响。”
李宽下台了,拿起一根燃烧的木柴回了营帐,躺在床上听到爆炸声,听到了士卒的欢呼声,李宽露出了笑脸,沉沉睡去。
又是一个艳阳天。
李宽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床,走出营帐,只见士卒们正在打扫昨日残留下来的战场,手拿残肢,往“山堆”上扔,空气中的迷漫的血腥味让李宽干呕不止。
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水壶,也不管是谁递过来的,拿起水壶喝了两口,自言自语道:“习惯就好······习惯就好。”抬头见递来水壶的是刘仁轨,李宽感激一笑:“仁轨来找本王有何事?”
刘仁轨比李宽起的早,亲眼去见过战场上的情况,残壁断垣难以形容他见到的景象,残臂断腿才更加适合,断肢遍地,炸出一个大窟窿的残身随处可见,人头滚滚。
这样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太过残忍。
忍不住心中的不适,刘仁轨行礼道:“殿下,咱们用宣武大炮和手榴弹是否过于残忍了?”
“仁轨,你要记住一句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本王相信你也不希望咱们楚王军的士卒损失惨重吧!”李宽给出了答案,看着不远处残肢堆积起来的山堆,叹道:“确实有些惨烈,以后本王会注意吩咐火炮营尽量少用一些。”
十日后,楚王军正式开拔,舰队在海上乘风破浪,仅仅五日便到了吕宋的东南部平原。
东南部平原不愧是人口聚集的地方,石头堆砌的城墙看着虽不厚重,但不可否认眼前的是一座城,并非山寨;李宽虽看不见来来往往的行人脸上的表情,但是行人赶往城中的急切步伐告诉了他,这些土著意识到了眼前的危机。
海面上出现的巨兽,大抵会夺去他们的性命,进入城池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而让他们疑惑的是海面上的巨兽竟然没动,也没人下来。
李宽没安排士卒们下船,他在等,等待一个让吕宋岛土著吓破胆子的时机。
等候了三日,一队又一队的吕宋兵从城中出来了,面带惊恐的看着海面上的巨兽,叽里呱啦的朝着楼船大喊。
李宽不知道他们在喊什么,他只知道机会来了。
“传令火炮营士卒,宣武炮对准岸上土著,发炮。”
十门宣武大炮,皆在李宽这艘船上,十门齐射,李宽感觉到了楼船在晃动,耳边嗡嗡作响。
刘仁轨总算意识到了李宽所谓的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殿下,可以了。”
见刘仁轨的嘴巴一张一合,李宽大吼:“你说什么?本王听不清,让宣武炮在发射两轮?好,那就再发射两轮。”
李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朝着士卒们大吼:“再发射两轮。”
耳边的轰鸣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提高音量,这是常识,刘仁轨说的话,李宽自然听清楚了,但是一轮炮弹并不能降低多少对面的战力,要打就要打的彻底,让吕宋的土著知道实力的差距,生不起反抗之心。
就像现在,几轮连射下来,岸边的吕宋兵差不多跑光了,士卒们下船之后只需补刀或是踹两脚就行,这才是李宽愿意见到的。
海边的一场战役,除了火炮营的士卒兴奋异常之外,其他士卒兴致缺缺,偶尔还会骂两声火炮营的人真是牲口,一点机会都不留给自己。
顺利的占据一方土地,李宽召集所有校职以上的军官召开了作战会议。
“此次大胜,火炮营和海军记首功。”
说完就听见了掌声响起,等到掌声停歇,李宽才继续说:“但是其他营的将士也别灰心,咱们如今的炮弹不多了,火炮营暂时指望不上了,你们的机会也来了。”
陈云掌管整个火炮营,听到李宽这句话,当即喊报告说:“殿下,您此话不妥,咱们火炮营的炮弹虽不多,可是咱们也不比其他营差·······”
没说完,李宽打断道:“本王知道你的意思,但是火炮营以后除了用炮弹轰开城门不得参与战斗,在必要的情况下方可用手榴弹支援,毕竟咱们打的不仅仅是一个吕宋,还有其他地方,能省则省。”
见陈云点头,李宽点点头:“据咱们打探到的消息,吕宋国共七座城池,本王给你们半年的时间,必须拿下这七座城,百姓能不杀则不杀。
当然,为了减少咱们军卒的伤亡,本王可以让你们自行挑选当地人加入到军中,至于能让多少人加入军中就得看你们的本事了。
总归一句,尽量减少士卒的伤亡。”
“我等明白。”
会议后两日,两万楚王军再次开拔,遇城则炮轰,人多手雷炸,楚王军如履平地的攻入了吕宋国腹部。
李宽没有亲自跟随,自然不知道楚王军的具体情况,但是从送回来的俘虏来看,李宽知道楚王军的情况不错,因为送回来的俘虏几乎百分之八十的都是妇女,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还有一半是老人和孩童。
俘虏送来了,李宽也开始忙碌,忙着在俘虏中查看情况。
或许是吕宋岛的实际情况就是抢来抢去,百姓们习惯了臣服于强者,也或许是刘仁轨和王翼等人的安抚,总之李宽巡查时没受到多少仇视的目光,倒是送饭的军卒受到的仇视目光有些多。
看了一眼送来的饭食,李宽算是明白,一碗清汤寡水的稀粥加上一些野菜,饭吃不饱自然会怒火中烧。
李宽能理解安排饭食的军卒,毕竟都是俘虏嘛,能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敢想吃不吃饱问题?
但是,他反对这样的做法,这些人将来也是台湾的百姓,大军的粮草也足够,为何不能让他们吃饱饭呢?奴隶解放运动不该在台湾出现。
吩咐护龙卫每日巡查俘虏们的饭食,给军伙夫下了死命令,必须给俘虏足够足量的饭食,倒是让敌视的情况减轻了不少。
俘虏的问题解决了,李宽开始忙着调配楼船将人口送到台湾,而这种忙碌持续到了半年之后,刘仁轨带着一队士卒返回到驻地,请李宽去吕宋国的皇宫看看。
“殿下,该走了。”胡庆进了李宽的营帐。
“不急,等本王写好这封书信再走不迟。”李宽摆了摆手。
李宽在写信,书信的已经摆满了整个书案,这些书信都是送到台湾给官员手中书信;内容嘛,则是对送到台湾的人口安排。
:。:
wxi7
第427章 捷报传台湾()
贞观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台北迎来了有史以来的一场地震。
地龙翻身在百姓的认知中往往预示着将有大不幸之事发生,不是帝星陨落就是将星陨落,这在这个时代俨然是一种凶兆,而且是大凶之兆。
因为地震震级不大的原因,台北并没有因为地震遭到多大的损失,本该是庆幸的情况,然而李渊等人的脸上却无半分欢喜之色,脸上更多的却是担忧之色。
因为自打去年的六月以来,李宽出海已经一年多了,就算是苏媚儿等人也早知道了李宽是出征海外了,毕竟近来大半年运送到台湾的人口他们不是不知道。
如今地龙翻身,李府上下忧心忡忡,生怕这是预示李宽在海外发生了意外。
台北上下的官员亦是担忧不已,像似有一片乌云终日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之上一般,心里蒙上了一层阴霾。
全台北的官员和李府上下,需要一个确切的消息让他们安心。
清晨辰时一刻,李渊便来了政务大楼。
按理说,台北官员的上班时间是在辰时四刻左右,也就是八点钟,李渊这个时候应该在李府用早点,然后迈着慢悠悠的步伐走在来政务大楼处理政事。
但是最近,李渊改变了以往的这个习惯,因为他担忧远在海外的孙儿。
“海军可有楼船返回,宽儿在吕宋是否安然无恙?”
刚一到政务大楼,李渊就推开了马周办公室的门,询问最新的情况。
马周无奈一笑,他已经习惯了李渊这样的问话了,自从发生地龙翻身之后,这是第七次还是第八次,马周有些记不清了。
马周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起身行礼,安慰道:“回禀太上皇,至今尚未有舰队返回,不过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太上皇不必担忧。”
李渊又如何能不担忧呢?就因为地龙翻身一事,他最近吃不好睡不好。
“知道了,你忙吧!”李渊怅然若失,魂不守舍的回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坐在案桌前,无心政务,只是面露忧色的盯着一处发呆。
见此,福伯忍不住劝道:“陛下,如今暂无消息传来,想必海军正在归来的途中······王爷自幼聪慧,生而知之必然是受上天眷顾,有大军护卫必然不会有事,陛下放心吧!”
“但愿如你所言吧······”李渊点点头,回应了一声,但是依旧发着呆。
这些日子,有无数的官员安慰过他,他也用这样的话语安慰过万贵妃和苏媚儿等人,但是没有听到实际的消息,李渊心头始终有一块巨石压着,让他心中难安,感觉呼吸不畅。
他甚至有些后悔,后悔当初要求孙儿争夺帝位,放任孙儿出海自立;后悔当时没及时阻止孙儿,放任孙儿率军出征海外。
人就是这样,尽管李渊一直想让李宽登上帝位,但如今李宽在海外杳无音讯,甚至可能葬身大海,他不由得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有了怀疑,怀疑之余便是对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责和悔恨。
想起这些时日,万贵妃和苏媚儿等人的询问,李渊心里很不好受,若非当初他让孙儿争夺帝位,孙儿如今还在桃源村过的清闲自在,衣食无忧,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
想到李府的愁云惨淡的气氛,李渊甚至有些害怕每日到下班的时间,因为他回府之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两个小重孙的话。
父王为什么还没回来?
为什么还没回来,李渊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没回来?就是能不能回来他也不知道。
不知过了多久,李渊顿时精神一怔,幽幽问道:“李福,你说臻儿和哲儿谁适合继任台湾?”
福伯手有些发抖,半晌没说出一句话。
这是要挑选继承人了?
沉思良久,福伯刚准备开口,门就被人推开了,连门都没敲,让李渊不禁皱了皱眉头。
“太上皇,海军舰队回来了。”
马周的笑容感染了李渊,李渊皱起的眉头瞬间展开了。
“可是有宽儿的消息了?”
“不错,殿下洪福,如今安然无恙。”给李渊吃了一颗定心丸,马周恭贺道:“恭喜太上皇,殿下于贞观十二年七月率海陆两军攻破了吕宋国都,覆灭一国,前前后后共俘获十三万百姓到台湾。”
“好,不愧是朕孙儿。”李渊大手一怕,太过于兴奋,用劲过大,习惯性的开始吹手掌,让人不禁莞尔。
福伯和马周的笑容李渊不在意,他越吹越气,明明在七月就攻破了吕宋为何到十月了还不返回?让一家人为了这小子担忧不已。
“那小子为何不及时返回台湾?”
“回禀太上皇,据海军将士禀告,他们在海上迷失了半个月才找到航路,而殿下则是去了吕宋国国都,要不微臣说殿下洪福呢!”因为心情好的原因,马周不由的在最后打趣了一句。
“如今看来,王爷确实是受上天眷顾之人。”福伯也是一脸感叹。
“屁的上天眷顾,也就是那小子运气好罢了。”李渊笑骂了一句,就打算起身回府给万贵妃她们报平安,想到马周还在,李渊总算回过了神,朝福伯看了一眼。
“陛下放心,老奴这就回府给贵妃娘娘和王妃禀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