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微微一愣,这就叫大才了,难道这句话就没有出现过,随即一想才想到这句话好像是出自欧阳修的《朋党论》,在大唐还真没有出现过。
从接到圣旨到夜晚,李宽没有回过牙城,只是让胡庆回去交代王翼和刘仁轨带兵退出牙城,找地方安营扎寨,毕竟冯盎答应了赔偿,再留在牙城看管冯家人不仅没有意义,还显得自己很小气。
因为魏征的到来,因为冯家和楚王府化解了恩怨,冯盎特意吩咐人做了几桌好菜,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好酒,招待魏征和李宽。
冯盎十分大气,没有计较刘仁轨和王翼带兵绑了他的家人,吩咐人将刘仁轨和王翼等人请来了广州罗城的酒楼。
不得不说,冯家的家教很好,至少冯智戴和冯智彧就被冯盎教导的很好,正和刘仁轨、王翼说说笑笑的拼酒,至于挑拨莆田叛乱的冯智戭,世家大了难免会出现一两个不孝子嘛!
冯智戴没有计较李宽让王翼和刘仁轨打了自己一顿,冯智彧也忘记了去年的难堪,他与李宽合作茶园的事还是很愉快的,在家里的地位提升了不少,要不然今日的饭局哪有他的位置。
见场面热烈,李宽笑了,敬了冯盎一杯酒:“冯公大气,我佩服。”
“殿下谬赞了。”冯盎回道,既然李宽都说他大气了,他自然一口喝干净了杯中酒。
“冯公如此大气,我也不藏着掖着了。”李宽口中嚼着鹿肉,看着冯盎笑问道:“冯公认为我当初所说的三国演义如何?”
“好,老夫至今都在回味。”
“那冯公认为咱们开茶馆,让人说三国演义,会有人来听吗?”
“殿下的意思是······”冯盎两眼放光,当初李宽在增城讲述三国演义的场景历历在目,若是让人开茶馆,让人讲述三国演义必定客似云来。
“没错,我就是那个意思,不知冯公是否有意再次合作?”李宽问道。
“殿下,你们所说的三国演义是什么?老夫怎么听得云里雾里的。”魏征刷存在感了,他确实有些无聊,他们这一桌就只有他与李宽和冯盎三人,李宽和冯盎说的他却听不明白。
“怠慢魏伯父了。”李宽拱了拱手,叫来了胡庆,让胡庆吩咐人把写下来的三国演义给送来,在李宽讲述三国演义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开茶馆,想到了让人讲三国演义,想到了将三国演义排练出来,所以每每讲完,他便回营帐记录了下来,现在倒是用不着他在讲述一遍。
“魏伯父看看吧,这就是三国演义。”待人送来手稿,李宽将手稿递给了魏征。
开篇的诗句就让魏征沉迷了,旁若无人的看了起来。
没有魏征打扰,李宽再次和冯盎商议了开茶馆一事,“冯公别小看茶馆,茶馆中不仅茶要收费,还可以贩卖瓜果,贩卖吃食,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收益,大唐娱乐匮乏,世家公子们平日的玩乐除了上青楼还是上青楼,上多了也会厌倦的,再者说上青楼哪有在茶馆听书来的有韵味。
冯盎知道三国演义的吸引力,他也猜到了李宽有一系列的宣传,茶馆会挣钱,他相信,但是没想到李宽还有这么多门道,竟然还能想出在茶馆卖吃食、瓜果。
“殿下,你曾说有酒无故事显得单调,那为何茶馆不卖酒?”
“冯公,想你这样海量的人不多,茶馆乃是听书的地方,是文化人的地方,你说说若是茶馆中出现醉酒的世家公子,那茶馆就少了那份韵味了。”
冯盎想想,确实如此,大家都是文化人,突然出现醉汉在茶馆口出秽语,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感觉吃饭吃了一个苍蝇一般难受。
“那咱们茶馆还是按照当初的承包分利?!”冯盎笑道。
“茶馆的开设,我还是要承包冯公府上的产业,分利就按五五分成,就算是我替我家那尚未出世的小子孝敬冯公的。”
“那老夫就多谢殿下了。”
两人碰杯,相视而笑。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除了魏征之外,看过三国演义之后魏征就怒了,这是不尊重历史啊,三国的孔明先生虽让他敬佩,但也没有算无遗策,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事啊,所以魏征自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就一直要求李宽改,要李宽按照历史记载写。
大唐的儒家学者就是这副德行,凡是都爱上纲上线,都说是演义了,何必那么较真呢,最终李宽也只能好言相劝,至于改三国演义,他没有做,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在写书这样的事情上自己纯属于闹山的麻雀没有二两肉,让自己说说、照抄还行,让自己写书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书都没有资格写,他更不至于狂妄到认为自己有资格改写历史名著。
在广州停留三日,李宽做到了言行一致,亲自拟写了承包计划书,确实是五五分成;冯盎也做到了言行一致,三日的时间筹齐了十万贯钱财交到了李宽手上,李宽这才带着楚王军准备启程回闽州。
临走之前,没忘记尚在广州的魏征,邀请魏征去闽州坐坐,魏征却以朝中有要事给拒绝了,只是在李宽临走之前将李宽亲手写的三国演义给要了过去。
带着大军和赔偿的十万贯钱财,李宽朝冯盎拱了拱,正式启程回了闽州,也代表这场战正式的结束了。
:。:
wxi7
第354章 蒙云归家()
从闽县出发到广州用去了两个月,从广州回闽县却只用十日不到的时间,一回到闽县李宽就吩咐王翼等人统计士卒的伤亡情况和立功情况。
欢喜与忧愁同时萦绕在士卒心头,欢喜的是此战立功了,忧愁的是该如何给战死的兄弟家人说,好在李宽说到做到带回来的十万贯,他一文没动,说是给战死士卒的抚恤,就是给战死士卒的,不仅现在的十万贯他不会动就是冯家后续赔偿的二十万贯,他也不会动,毕竟一条性命在李宽看来是无价的,他能做的就是尽力用钱财来弥补。
看着领到赏赐和替老乡家人领到抚恤士卒的笑脸,李宽笑不出来。
同样笑不出来的还有魏征,从岭南回到长安,总得要找李世民说说岭南的情况,岭南其实根本就不像官员所想那样不毛之地,实际上岭南很富足,至少在魏征看来岭南是富足的,想想冯家,三十万贯说拿就拿,这是一个穷乡僻壤的人能有的底气吗?让李世民开发岭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此番去岭南是因为李宽和冯家闹出来的风波,他也得跟李世民说说李宽和冯家现在的情况。
可惜他在长安城找不到李世民,一打听才知道李世民早在他离开长安后不久便率百官去了泰山封禅,只留下了太子李承乾监国。
他对于李世民封禅是反对的,但是到了现在,面对李世民已经率百官去封禅的局面,魏征除了生气没有其他的办法,李世民都去了十余日了,封禅仪式该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了,钱财用了出去,阻止也没用了。
没有去泰山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倒是找到了监国的李承乾,说起了他在岭南看到的情况,提出了增加战死士卒抚恤的建议。
听完,李承乾就怒了,“楚国公大胆,竟敢威胁耿国公拿出三十万贯的赔偿。”
魏征愣住了,他明明说的是岭南的情况,意思是要李承乾向李世民提一提开发岭南的建议,增加战死士卒的抚恤,怎么就成了李宽大胆了呢?李宽向冯盎索要三十万贯的赔偿跟他所求之事有什么关系?
“太子殿下,微臣······”
魏征的话还没有说完,李承乾打断道:“魏秘书监不必替楚国公说好话,孤知道楚国公胆大包天的性子,此事必然让耿国公对父皇心生不满,若是不斥责一番,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家。至于魏秘书监所言的开发岭南和增加士卒抚恤之事,孤尚做不得主,待父皇归来之后,孤自会禀明父皇。”
魏征点头,心里却摇头不止,太子和楚王不和不是什么秘事,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在魏征看来太子失计较了,就算下旨斥责,以楚国公的性格又怎会在意呢?
不过,皇家之事讳莫如深,魏征并没有多说,便躬身退下了。
李宽确实不在意,在收到李承乾以监国太子送来的斥责旨意的时候随意看了看,看到责令自己归还冯盎的赔偿,他就将旨意投入了火海,别说李承乾以监国太子身份发来的旨意,就算是李世民以皇帝身份发来的旨意,他也不会在意,那三十万贯的赔偿是他应得的,凭什么退还。
骂了一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再次投入到了闽州的政事上。
“殿下,蒙云那小子想见您。”
怀恩至今尚在长溪,胡庆充当起了怀恩的角色,只不过没有怀恩那般细致,若是怀恩定然会说殿下,蒙云求见,而不是称呼蒙云为那小子。
蒙云求见自己所谓何事,李宽能猜到,无非是要回去接蒙老爷子和小芷来闽县,因为蒙云这次立了功,按功封了个中尉。
想到蒙云现在的职位,李宽就想笑,加入陌刀队的蒙云团队意识还不够,竟然在攻打广州的时候独自挥舞陌刀上前,凭借自身的武艺,斩敌不少,要不是因为没有团队意思,按照蒙云的功劳升为少校也不过分。
不管怎么说,能被升为中尉,蒙云也算是官身了,接蒙老爷子和小芷来闽县不说享福,至少比在偏僻的蒙家庄子生活要好许多。
“让他进来吧!”李宽放下手中的朱笔,笑道。
不久,蒙云进门。
行礼后说的事与李宽猜测的一样,想要回蒙家庄子接蒙老爷子和小芷。
李宽打趣道:“你小子区区一个中尉,就算接来蒙老爷子和小芷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吗?当初你小子但凡有一点团队意识,现在都是少校了。”
楚王军在回闽县之后,李宽正式改了军队的制度,就是官职也是按照现代军队设立的,现在有很多还不明白将、校、尉和大唐原汁原味的将军和校尉有什么区别,但李宽知道凡事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适应之后就好了。
“殿下,俺才进楚王军几个月的时间,能升任中尉,俺很满意了,俺相信俺能让蒙翁和小芷过上好日子的。”蒙云咧嘴傻笑。
“有信心就好,回去接人吧!”李宽大手一挥,就要让蒙云下去,随即想了想,看着胡庆和蒙云说:“胡庆拿二十贯给蒙云做盘缠。蒙云,你小子回去之时带上你手下的士卒。”
钱不能要,自己这次升为了中尉,得到了赏赐不少,虽说不到十贯,但是接蒙翁和小芷的盘缠还是足够的。不过,带着手下兄弟回蒙家庄子,却是可以的,一想到自己带着一众兄弟出现在蒙家庄子,蒙云笑的像一个傻子。
“殿下,盘缠俺不能要,俺有钱;不过,手下兄弟俺就带着一同回去了,谢殿下大恩。”
“你小子哪那么多废话,殿下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胡庆不由分说的拉着蒙云出了房门,一边走一边笑道:“要不要俺让护龙卫同去蒙家庄子,给你小子壮壮声势?”
蒙云在蒙家庄子的情况,胡庆比李宽清楚,他知道蒙云被人给退婚了,自然而然的想给蒙云出一口气,至于当初的那点恩怨早就散了,都是军中汉子本就不记仇,更何况十八九岁的少年还有为了家人不惜性命的心性。
“护龙卫那是保护殿下,俺可不敢使。”蒙云打趣道。
“你小子还不敢?!当初咱们在蒙家庄子的时候,你小子可是一点情面都不留。”胡庆大笑。
“那不是喝醉了吗,您不会现在还记着吧!”蒙云脸色微红,可惜脸色太黑看不出来。
踹了蒙云一脚,从库房中拿出二十两银子,递给蒙云说:“老子是那么小气的人吗?拿上钱滚蛋。”
刚说完,胡庆像似想到了什么,叫住蒙云等等,自己再次转身进了库房,从库房中提出了两坛高度酒,递给蒙云道:”你小子不是说你蒙家庄子的酒是最好的酒吗?当初不是说我吹大气吗?今日就让你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酒。”
接过酒坛子,闻了闻,一股醉人的酒香充斥鼻孔,蒙云忍不住喉结滑动,下意识的大叫道:“好酒。”
“知道就好,拿上滚蛋。”胡庆再次踹了蒙云一脚,得意大笑,现在还敢说他是吹大气吗?
在军中混了两三个月,被踹那是常事,就是蒙云自己现在训练新兵也踹人,被胡庆踹了两脚,也不生气,笑嘻嘻的接过钱财,提上美酒,朝胡庆拱了拱手,才笑着离开。
:。:
wxi7
第355章 衣锦还乡()
回蒙家庄子的路不好走,乃是羊肠小道,骑马还不及走路来的轻松,一路上山下山的,稍不留神很有可能从马上坠落下来。
尽管如此,蒙云还是羞红着脸向老柳说要带着手下的士卒回家,最好能让他骑着马回家。
马匹在军中是有管制的,不过蒙云的情况,老柳知道,想要衣锦还乡没什么好羞愧的,更何况蒙云还是带着李宽的吩咐来的。
没说的,不就是十匹马吗?
骑走就是。
穿上自己的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带上手下的士卒,蒙云踏上了归家之路,回家的急切心情让他没在路途中停留,手中的马鞭不停的挥舞。
都说山路难走,稍不留神极有可能从马上掉下来,这不蒙云就从马上落下了吗?好在蒙云武艺不低,从马上落下来倒是没有受伤,就是可惜身上的官服脏了。
脏了就脏了,哪能挡住蒙云回家的激动,可是就在他想上马继续前行的时候,看见随行士卒憋着的笑意,他冷静下来了,若是穿着这样回家,指不定就被人说他是骗子,不知从哪里捡来的服饰穿在身上就说是官服,毕竟他现在的官服是李宽吩咐裁缝特制的,与寻常的官服完全不同。
回乡要体面,不论在外面混的好不好,外出回乡之时总得讲究服饰得体,不说穿新衣绷面子,至少不能穿成一副叫花子的摸样。
停住了回乡的脚步,就地找了一条小溪,脱下身上的官服洗了洗,好在老天爷也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